<h3> 正月初四(2月19日)我来到贵州安顺。</h3><h3> 安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贵州省省会贵阳90公里。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东邻省会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靠六盘水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接毕节市。</h3><h3> 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安顺。</h3> <h3>喀斯特地貌</h3> <h3>20日— -安顺</h3> <h3>苗嶺屯堡古镇</h3> <h3>安顺市内的水库— 虹山湖</h3> <h3>湖内修建了栈桥供市民游览</h3> <h3> 22日,我们游览了织金洞。</h3><h3> 织金洞风景名胜区是1988年8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地处乌江源流之一的六冲河南岸,距省城贵阳120公里。现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奇洞"之首。被赞誉为"中国溶洞之王","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2015年9月19日,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填补了贵州没有世界地质公园的空白。成为贵州省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h3> <h3>洞牌</h3> <h3>织金洞入口</h3> <h3>日月同辉</h3> <h3>洞壁上镶嵌的琵琶,镇洞之宝。</h3> <h3>典型的塔松状石笋,镇洞之宝。</h3> <h3>婆媳情深</h3> <h3>霸王盔—盔状石笋,目前世界上唯一发现的形态最逼真的盔状石笋。镇洞之宝。</h3> <h3>江山多娇— -各种壁流石汇聚一堂,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形态最壮观的巨型壁流石。</h3> <h3>织金选美— 棕榈状石笋</h3> <h3>姐妹玉树—-塔松状石笋。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形态最优美,且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塔松状石笋。镇洞之宝。</h3> <h3>塔状石笋,镇洞之宝。</h3> <h3>掌上明珠—-塔状石笋。镇洞之宝。</h3> <h3> 23日,我们到了著名的黄果树瀑布。</h3><h3> 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亦名"黄葛墅"瀑布或"黄桷树"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而得名。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打帮河的支流可布河下游白水河段水系,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br /></h3><h3> 黄果树瀑布出名始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经过历代名人的游历、传播,成为知名景点。</h3> <h3>景区大门—这个季节属于淡季,64元门票,旺季180元,60岁以上免票。</h3> <h3>大旅行家徐霞客雕塑</h3> <h3>这个季节水量不是很大。</h3> <h3>水帘洞</h3> <h3>宠物玩累了也得休息。</h3> <h3> 离开黄果树瀑布后,我们在亲戚的带领下去了一个常规旅游不可能去的神秘地方—-"红崖天书"。</h3> <h3>关岭大桥</h3> <h3> 在我国古代很多地方都有石刻,上面会写上一些字,记录一些事情,而在贵州省黄果树瀑布旁边有个悬崖,自明代初年开始,上面就被刻了一些字,而字体是红色,没人能认识,大的有人那么大,小的却非常小,而且排列混乱,根本不成字形,可能比甲骨文还要难懂,所以被誉为"红崖天书"。天书的意思那就是人看不懂,只有神仙才能懂了。因此,红崖天书诞生之后600年无人能够破解其真正的意思,1995年政府贴出百万悬赏后,真相才逐渐露出。</h3><h3> 在明代初年,红崖天书被发现,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有的猜测是大禹治水的时候留下来的,还有的说是当年诸葛亮留下来的镇山语,更有甚者,认为这天书是上天示警,寓意有大事发生……反正600多年来争论了很久,无数人到此苦思冥想,都无法破解这个千古之谜。</h3><h3> 天书难懂!但是,在明清两代,一些地方官员觉得天书有不好的寓意,对其进行了破坏。大清末期,当时的安顺知府就让人毁掉天书,用桐油石灰不断的捶拓,然后用巨斧去铲去凿,最后用开水不断的洗,虽说没能将天书毁掉,但是使字迹模糊,难以辨认。后来,贵州有位提督,干脆在上面刻字,直接刻了"虎"字来混淆视听,以镇住天书,就这样天书写的什么越来越混淆耳目了。因此在周边老百姓各种传说故事疯传,搞得无所适从。</h3><h3> 1995年,当时的贵州安顺地方政府贴出"悬赏百万,破解天书"的告示。一位山东某大学的专家刘乐一亲自赶到安顺进行考察,研究,他找遍当地博物馆,对照红崖天书的照片,然后在浩瀚的关于天书的临摹版本中进行寻找,并进行比对,然后经过当时的技术进行检测,发现清朝瞿鸿锡这个人在红崖天书的临摹最为真实。在找到天书的最初版本后,这位专家开始潜心研究,但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反而是一位对历史感兴趣的林国恩专家,翻阅各种史料,古书记载,最后花了9年时间,终于取得重大突破。经过他的研究,这个天书成书于朱棣时代,是从皇宫逃出的建文帝所写,叫做伐燕诏檄。在这个天书檄文中,建文帝号召百姓官民起来诛杀乱臣贼子重振朝纲,恢复祖宗社稷。因为当时朱棣在全国派了密探找寻建文帝的下落,为了防止当时的人看出来,被朱棣发现,因此,采用了类似于象形文字的手法,图文并茂的表达意思。</h3><h3> 天书是一幅御驾亲征图,一幅围捕燕寇的天罗地网图。而且林国恩还指出这部天书的落款为"建文八年甲天下之凤凰---允炆御制",600年的千古之谜得以真相大白。不免为朱允炆的遭遇唏嘘不已,只能通过天书来传达意思。</h3> <h3> 红崖古迹原名红岩碑,位于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晒甲山上,距黄果树大瀑布约7公里。"红崖"与"飞瀑"相映交辉,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红崖古迹,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是黔中瑰宝,神秘天书,显现于赭红色的崖壁之上,实为千古之谜。清代以来,中外学者对其考察研究,掀起多次破译热潮,成为名噪中外的"红崖文化"现象。</h3> <h3>红崖天书</h3> <h3>你认识吗?</h3> <h3>什么意思?</h3> <h3>红崖远眺</h3> <h3>贵州初春的天气和北方有很大区别,气温和北方相近,但体感阴冷,冻的不行,于是我们24日乘高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春城—-昆明,开启了元阳、罗平、东川的云南行。</h3><h3>昆明一派春的气息,吃过午饭我们就直奔滇池去看那里的海鸥。</h3> <h3>远眺西山</h3> <h3>手中夺食</h3> <h3>喂海鸥的游客</h3> <h3>拍婚纱照的女孩</h3> <h3>游客</h3> <h3>逆光</h3> <h3>留个影</h3> <h3>夕照昆明湖</h3> <h3>悠闲的生活</h3> <h3>更好的景色在后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