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生遥望而晚年才得以跨越,那是一种萦绕心头只可语言意会的情愫,但即使归来,故乡的小路已不再熟悉!当中国乡村每天正在以最少二十个的数目在消失时,在陕西韩城,有一个人却执着地走向了乡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乡愁",他就是我要讲故事的主人公——陈天学。</span></h1> <h1> 梁山在韩城自西向东发源出境内八大河流和若干小溪流,有溪流处,必有人家。邑北8公里处,文水河畔,文岭之下,有一古砦立于塬头,南北东三面临壑,砦墙高耸,街巷纵横,暗道密布,汶水自砦西向东复转南绕砦北而过,开南北门。陈天学在这里度过了十八年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直至外出求学离开家乡。</h1> <h1><br /> 郭庄砦全村没有一家姓郭的,最早而以"解、陈、薛"三姓为主,因唐代名将郭子仪当年在距郭庄砦不到一公里的郭庄屯粮、驻兵而得名。明代末期,社会动荡,盗贼蜂起,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就产生了修筑城堡的念头。当时郭庄砦以陈、薛两姓为主,财力有限,修不起城墙,就请了邻村"解、卫"两族当官和经商的富人出钱。这样,五姓(还有姓程的)联合起来,用八年时间,花二十多万两银子,才修起了这个安居乐业的"保命圈"----郭庄砦。砦子不大,东西240米,南北180米。砦子东西以柏林巷为中轴,南北按照蒙学经典《千字文》开篇每一个字的顺序,自西向东依次命名,总计有二十四条巷。解、卫两性居于主巷柏林巷中央位置,因"解、卫"两族多经商做官,故其门额题字多为"世进士"、"太史第"、"外翰第"、"中丞第"等,朴素的农耕文明和民间"桃源忠义"的精神在这里激荡交汇,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郭庄砦人。同时在地下修筑了二十四条地下通道和暗道,形成了整个寨子地上、地下防盗防匪体系,说是"保命圈"一点也不夸张。</h1> <h1>少小离家三十载,满目乡情自风华。学校毕业后,陈天学先后在我市邮电系统和邮储银行工作,凭借努力,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工作之余,回乡看望父母,他总是在不大的砦子里走走看看,耳畔是长辈们口口相传的砦子的过往历史,摸摸古老的牌坊,巷子里高大的门楼褪色的门楼,这些朴素而又深刻的村落氛围已经浸润到了自己的骨头里了!</h1> <h1> 曾经人声鼎沸家,近来草木寂寥园。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的保命圈拆去了城圈,人口也越来越多,因为空间的狭小,村民另外选址建了新村,老村只剩下了十来户人家,陈天学每一回回村都痛心不已!记忆中那些巷道名字文雅的教化,那些描刻于建筑上的图案昭示的是祖宗的奋进和期望,老村即使不便居住,也是一笔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希望的曙光是属于一直在黑暗中坚持和守护的人们,郭庄砦赶上了好时候!在陈天学的呼吁下,村两委会组织郭庄砦几个年龄大的老人组织起来整理搜集了村落的历史资料,他们中最大的有九十高龄,最小的也60好几,同时在他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不遗余力的推荐介绍古村落历史!郭庄砦于2016年被列入国家级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目录,古村落保护和发展步入了正途!</h1> <h1> <br /> 重拾家伙闹社火,凝聚人心往前奔。郭庄砦的社火、芯子和锣鼓在韩城有着广泛的影响,盛况曾经载入《韩城市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每隔一、两年,正月十五前后砦子就热闹非凡。村上几位有传统文化素养的老人们从中国历史文化中选几个故事,经过精心的编排和制作,选出十多个男女儿童扮成各式的古典人物,把他(她)们捆扎在高耸的抬芯上,摆在村巷中"展演",再配以喧天锣鼓,加上绕杆飞舞、彩旗招展,巷道中</h1><h1>热闹非凡。周围村庄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涌入村砦,主道内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辛勤耕作了一年的农民,抛开了烦恼,在自己的家门口尽情宣泄生活的酸甜苦辣,迎接春的到来!</h1><h1> 1984年郭庄砦社火锣鼓赴县演出取得了空前成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此后社火三十年来再没有重现昔日的盛况!早在2013年,陈天学就自己为村里同乐会购置了台鼓,支持村民业余文化生活。随着近三年来,郭庄砦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入到乡村发展变革的机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两委会一般人干劲十足,在村两委会的领导下重新将振兴郭庄砦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上了日程。</h1> <h1> 2018年3月2日是元宵佳节,我市集中选调15支社火代表队在南湖公园进行巡演,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及市民热情观赏,郭庄砦锣鼓社火再展威风。郭庄砦锣鼓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该村的"走锣鼓"、"上坡鼓",鼓点激昂,是由古代战场激励士兵出征而相传至今。这次挖掘整理表演的4枝花杆,展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花杆在社火表演中主要起衬托作用。表演时几十杆绕杆合着鼓点在鼓手头顶上下翻飞,犹如黄河之水百舸争流,使锣鼓越敲越起劲越神气,让观者目不暇接,神情高涨。《韩城日报》以"摇起花杆庆佳节"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郭庄砦社火自1984年以来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村民们将郭庄砦社火打造成我市文化品牌的信心大增,对传统文化的新发展有了方向和规划。</h1> <h1> 热闹华丽惊天宇,默默无闻幕后人。在郭庄砦锣鼓社火华丽亮相的背后,陈天学默默的做了好多工作。从彩排到展演,他抽出时间观看了好多次,展演当天邀请了韩城摄影协会的优秀摄影家闫少波、杨栋、李茂翔等专门专门拍摄表演图片,还利于无人机进行航拍,为锣鼓展演留存了丰富的影像资料,他邀请自己的同学罗青霞为整个展演做了专业的文字宣传,根据优酷视频的统计,已经有上万人次在网络上观看了演出盛况。因为有陈天学这种默默无闻,细致入微的后勤和传播工作,郭庄砦锣鼓在对外宣传上更是走在了前列。陈天学为锣鼓展演冲洗了六十张照片,但是合影里没有他,因为他在拍照,他的全身心都沉醉在了古村落老枝新发带来的幸福中!</h1> <h1> 对于家乡曾经有这样深情的吟唱:"是什么让我的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村砦中建有一座中等规模的"三圣庙"。它是明代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三位历史人物而建的。前面是正殿,塑有金光闪闪的大型"神像",后面是小庙、矮房,也塑有神态各异的"小神像像"。清代道光年间,又在"三圣庙"正门左侧建起了ー座纪念三圣的"石牌坊"。从顶端到底座,全用方形长条青石对接而成。牌楼高大、雄伟。朝北的一面是石刻的对联。上联:兄弟恩情在桃园。下联:君臣事业昭后代。橫幅。"三圣同德"。牌楼朝南一面的对联:左侧:浩浩英气垂后世。右侧:煌煌乂气振当时。横幅:"赫声濯灵"。看后让人不禁肃然起故,仿佛又看到了波洞壮的三国历史画卷。小时候,陈天学就听村上老一辈人常说:郭庄砦人不信别的,信的是"桃园"。这"桃园"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就是异姓亲如手足,当年建砦时的先辈们,可能也曾像"桃园三结义"那样对天盟誓,同生共死,共图大业。那么陈天学今天所为家乡所做的一切都在诠释他对家乡的爱,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爱这里的父老乡亲!在他的心中没有"乡愁",为家乡父老,为脚下的土地做事情,愁绪何处起?</h1> <h1> 殚精竭虑谋后事,一片坦荡蕴心中。对于郭庄砦这个古村落,陈天学的步伐一直未曾停歇。锣鼓汇演刚过去不久,陈天学便和村两委会商量后,又为村子邀请了西北大学历史系韩养民教授、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薛引生老师、韩城市剪纸,门额题字非遗罗建民老师、韩城市古村落之友的爱好者一行七人来古村落授课和采风,将最新的古村落发展理论和实践带入古村落,为村落的决策多谋善策。在和村中老者的交流中,我们真的能感受到郭庄砦人的儒雅和虔诚,那是一份岁月的积淀与淘洗,那些过往的往事在平静的讲述中似乎重新来过了一回;村中的年轻人也有朝气,村支书解增祥、村主任卫普军等年轻人谦虚的听取了前辈的建议,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很快过去了!一里不同风,一村一风,一如陈天学待人的那般儒雅诚恳。这也就是那么多人自愿被吸引,愿意为砦子的发展建言献策的原因了:你若盛开蝶自来了!</h1> <h1> 屋檐深藏下,悠悠故事多。郭庄砦的故事实在太多,"解将官、卫天官"的故事流传几百年激励后人走出家门,建功立业;绅士陈三的一跺脚,跺出了公平和秩序;杨虎城四交古砦子,义父恩情难忘怀;陈诰一字值千金,九旬老翁犹捉笔;共产党人姚双喜,军功章里述流年,今天又有后人竞风流!村中高龄健在的薛林堂(已86岁),为古村落编撰了小册子《郭庄砦的历史回忆》,挖掘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遗存。村中居住健在的陈富贵、陈敏杰、薛来成、解福民等人也一直在整理搜集挖掘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陈天学也做着这样的事情。2017<span style="font-size: 16px;">1月13日上午,韩城市2017年度志愿者暨"韩城好人"表彰大会上,30人荣获"韩城好人"称号,</span>陈天学(长期投身公益事业 践行雷锋精神 关爱弱势群体)就是其中的一名。2月8日,韩城市委市政府又授予陈天学"十佳道德模范"称号。从郭庄砦学到的做人处世和每一个依然居住在村子里的父老乡亲毫无差别,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郭庄砦人!</h1> <h1> 时代潮流浪接浪,众人划桨开大船。村里人都说站在该村西边五里路外的文家岭遥望郭庄砦的城墙,西边高,东边低,村砦像一条船在水中飘荡,叫"在河一只舟",解、陈、薛三姓人坐在这只舟上。据说只有三姓以上的人オ可以平衡这只舟。舟过河中央,心静波自平。"<span style="font-size: 16px;">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踏着这样优美的调子,陈天学和他的郭庄砦村正朝朝阳大步跃,在河一舟稳如磐。</span></h1><h1>,</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