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关于贫穷,不仅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童年经历过;人的一生中起起伏伏,兄弟姐妹成群的童年,刚刚创业維艰的青年,责任承担累重的中年,能量耗尽尴尬的老年都可能经历过。<br>我这个人不太立事,是家里的最小,虽不是穷人家富养,但也无形中得到较多的宠护,即使五十年代的大饥荒也没挨过饿——不过是家里其他人把裤带再勒紧些。<br>经历贫穷印象最深的倒是中年,面对孩子高中大学的巨额消费,寥寥的工资,捉襟见肘,提到钱那是一个愁。<br>那时县里高中,除一两个尖子班,其他班级基本都是自费生,有时差一分就得多掏上千元。庆幸的是孩子本应该以万为单位计算的学费(那时一个人月收入千八百元),因为几个偶然和必然事件免掉了,全家如释重负——仅有的两万元钱庄严待命留作大学学费!<br>八十年代,工薪阶层,没啥积蓄,人在中年应该都面对的都是匆忙与窘迫。</h1><div><br></div> <h1>我一市内同学,孩子上高中前突然联系我,孩子考试失常不够公费分数线,家里唯一积蓄处于熊市的股票全部取出只够高中自费,大学学费就没了。让我帮忙看看我这大蒙县的高中能不能省点钱。<br></h1><h1>为了省点钱,研究斟酌了好多天。最后一个同校不同专业理科的师兄、一个单位共事过一年的同事出乎意料给办了全免——同学的股票可以继续熊市休息,留做三年后上大学用了。</h1><h1>当时的激动真是无法形容——现在看来不过就是一两万元的事儿,可那时候差不多够买幢小破房子啦。</h1><h1>我和同学还有她儿子几人坐在高中的操场边的简易石凳上,热聊畅想庆祝——那时候的条件别说什么饭店吃饭连一瓶饮料都不会考虑,高兴就是高兴!</h1><h1></h1><h1>同学说:“儿子你得记住,大学毕业上班第一个月的工资咱一定给陈姨花!”</h1><h1>来县里上学提到住房的事,同学又兴奋的告诉我,她连着每周都买彩票,“等我中了大奖,我就买套大房子,也给你家买一套,对,咱两家两套连着!”<br>兴奋的畅想着,聊着……现在想想,那时没钱,但是却相当的乐观,特别的富有想象力。<br>聊累了,说饿了。带着大房子的梦想大家回到我七十平米六楼的家,我撸起袖子亲自掌勺,酱茄子、凉拌黄瓜、土豆炖豆角、大米饭两家大人孩子吃的热火朝天,庆祝我事情办得漂亮。</h1><h1>过后我把这些向一个做买卖挺成功的女学生炫耀,这个小富婆社会人儿竟是调侃的口气:虚无缥缈任驰骋,不动真的啥都行!我的傻老师啊,你都中年了咋还这么浪漫与天真!</h1><h1>——我当时有点懵!</h1><h1><br></h1><h1><br></h1> <h1>好多年过去了,同学的彩票好像大概也许也没中奖,确定的是儿子美院毕业工作去了京城,据说当上了设计总监,不知道第一个月工资多少,猜想一定收入不菲吧!<br>对那个给办事的理科校友兼同事,我一直心存感激。特别是一次不经意间和一位学校第一把手提起这个事,对方竟然认为这样的事不可能办成!从此我进一步意识到这个事情的分量感激之情更浓,偶有时机就略有表示。于是有人猜测我一定有求于人,连这个省钱受益的同学多年后提及此事也怀疑我是自己有求于人家——天地良心啊,现在这个人已经退休在家遛弯了,我还没想起来有什么事求他!其实我诸多感恩表现皆是因为我觉得人家给了我面子更成全了一个家庭一个孩子。<br>同学的儿子很有出息,我也借了光。开网店时想进天猫,这孩子设计了个店标用扣扣发给我,简单大气有档次。同学告诉我她儿子的设计能值几十万呢。<br><br></h1> <h1>这是同学孩子给设计的网店店标。虽然没用上,但我一直珍藏着。</h1><h1><br></h1><h1>看来,人不必拘泥纠结于一时的贫穷窘迫,有一句虽俗却很实在的话“阳光总在风雨后”。</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