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中华民族抵抗外侵、争取解放的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统计,仅晋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团职以上殉职的烈士就达400多人,为国捐躯的抗日志士更是难以计数。</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人民是不会忘记这些烈士的。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号召继承烈士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中共“七大”代表及延安人民代表举行了“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并酝酿提出了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建立烈士陵园的构想。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还分别为建立陵园题了词,委托参加大会的晋冀鲁豫边区代表转交边区有关部门。于是,建立陵园就成了边区党政军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span></p> <p> 1946年3月19日,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在会上提出了建立烈士陵园的建议,被大会采纳。3月27日,大会公佈了建立烈士陵园的提案,经表决一致同意后,决定在邯郸建立烈士陵园以“纪念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牺牲烈士”,并通过了修建陵园的五项决议办法,确定了园址。</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位于邯郸市邯山区硝场胡同一号的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旧址。</span></p> <p> 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会场。</p> <p> 3月30日下午,边区政府主席楊秀峰、军区政委邓小平、司令员刘伯承、副政委薄一波、参谋长李达等领导,率全体参议员到园址破土奠基。刘伯承挖了第一锨土,并发表了讲话。在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的领导下,组成了由刘伯承、杨秀峰、邢肇棠、张际春、薄一波组成的“筹建委员会”。</p> <p>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设计者邹雅。</p><p> 建设陵园首先需要设计,筹备组遍寻各地,也没找到一名建筑设计师。后来,有人推荐了邹雅。邹雅,又名大雅,无锡人,生于1916年。幼喜美术,青年时致力木刻。1938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后被派到冀南报社担任美工工作。解放后曾任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北京画院院长。大约人们以为绘画与绘制建筑设计图是一码事,起码也是相通的行业,赶着鸭子上架,就把他调来承担测量和绘制设计图的工作。他到任后,为集思广益,建议陵园筹备处悬赏3万元边币,在《人民日报》刊登启事,征集陵园大门、烈士塔、烈士公墓和左权将军墓的图案。连载多日,竞无一人应征。能够找来作邹雅帮手的只有邯郸周边有些名气的泥瓦匠和从武安山沟里请来的一批老石匠。他们都是靠祖传或投师学会一些盖房修庙的技术,根本就没有承担过这样的大型工程,只会使用黄泥白灰,连水泥的标号都没听说过。怀着对革命烈士的无限崇敬,邹雅毅然投入了设计工作。为了启发思路,他几次去赵武灵王丛台、黄粱梦卢生庙临摹古建筑的布局、结构,甚至在街上和小孩们挤在一起观看“拉洋片”里的北京故宫画片。到了晚上,在灯光下戴着眼镜画到很晚。实在画不下去了,就去找石匠、泥瓦匠询问、商讨。大约用了两三个月,画出了几套草图,经过边区政府领导审定,采用了其中一套,这才开始了陵园的施工建设。</p> <p>烈士陵园筹建处負责人张芥士。</p><p><br></p><p> 负责陵园施工的是烈士陵园筹建处,处负责人是张芥士。张芥士,河北隆尧县人,是该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38年杨秀峰任冀南行署主任时是张的领导,抗战时期隆平的老县长。这个人待人宽厚诚恳,办事尽心竭力,在隆平一带有很高的威望。杨秀峰极力推荐他主持筹建处工作,相信他有能力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据张芥士回忆:当年筹建烈士陵园时,选址在邯郸南门外原日本神社旧址,占地320亩的空旷原野上,荒草遍地,断壁颓垣,一片瓦砾。一无人员,二无资金(只拨给50万斤小米,1948年补给冀南票1·6亿元,只合后来的人民币1.6万元),三无材料,四不懂施工技术。他和边区政府派来的何如愚两人住在少门缺窗的日军放置战死者骨灰的破屋中,每天蹲在街边小摊上买饭吃。怎么开工呢?只有招兵买马,自起炉灶。好在那时没有明确的人员编制、劳动指标,一切事他俩说了算。张芥士回到老家隆尧县,凭借家乡人对他的信任,请来了他原来的警卫员成文华,老诚实干的村民董明林、王永周,加上邯郸人李鸣善作干部,各负责一摊工作。并动员隆尧老乡们到邯郸参加陵园的建设,只要愿意出来的,都安排当工人。会做饭、蒸馒头的,当炊事员;会种庄稼、蔬菜的,在未施工的空地种小麦、青菜;泥瓦工、木匠盖平房;还有的喂猪、放羊、养鸡鸭。来自隆尧各村的这些翻身农民,前前后后总起来足有一二百人。大搞副业,养活自已,集聚财力,准备发展。这些隆尧人集思广益,各显神通,多方开源节流。孵过鸡蛋,卖过小鸡;养过30多箱蜜蜂,摇蜜赚钱;开过大车店,招揽行客;买了5挂大車,七八头大牲口,几位老車把式给车站运煤,挣脚钱;开商店,烧砖窑,成立建筑公司,承包小型工程……。像滚雪球一样,资金越滚越多,张芥士把这些千方百计挣来的钱全部投入到了工程费用。陵园始建不久,国民党军队对各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陵园建筑物在战火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坏。为响应晋冀鲁豫中央局提出的“一切为战争,一切为前线”的口号,陵园主要工程停建。1947年春,在革命胜利的凯歌声中,陵园恢复全面施工。2月5日,华北人民政府民政部来函:决定将左权遣骨移葬陵园,园名暂定“人民解放军陆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并请朱德题字。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南院于同年由晋冀鲁豫军区修建,后经烈士陵园统一管理。1949年夏天,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喜讯从北京传到河北,传到邯郸。华北人民政府付主席楊秀峰指示:邯郸陵园应当加快建设速度,争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竣工,同时举行左权将军诸烈士移灵安葬。</p> <p>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众多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和指示下,在边区人民的血汗浇灌下,在解放战争的烽火中进行的。朱德在建园伊始,就再三叮嘱,要建设好陵园,让烈士安息,生者缅怀。在建设过程中朱总司令,刘伯承、陈毅、谢觉哉、楊秀峰和许多路过的党政领导都在陵园居住过,他们怀念着与自己并肩作战而牺牲的战友,十分关心陵园建设。</p> <p> 1948年12月23日,朱德和陈毅等从前线回西柏坡向中央汇报工作,途经邯郸,住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休息期间,朱德听取了邯郸市和陵园筹建处负责人的工作汇报,作了许多重要指示,还和陈毅、刘伯承等老帅亲自到建筑工地视察,走到职工中间,亲切地询问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和大家合影留念。看到工人们干劲很大,不辞劳苦地日夜施工,深为感动,于是特邀当时在邯郸的石家庄杂技团到陵园进行慰问演出。离开邯郸时,特意派人送了一封信,表扬陵园建设速度快,管理得好。并奖给职工200万元(相当现在人民币200元)。尽管当时职工们生活很艰苦,可谁也不愿意把这笔线分掉,议来议去,最后利用这笔钱在左权纪念馆前修了一座石拱桥,取名叫“朱德桥”,以示纪念。</p> <p>前排:自左至右,陈毅、刘伯承、何如愚、张芥士;后排,周桓、邹雅。</p><p><br></p><p> 据张芥士回忆:过去,我就听别人说过,陈老总诗写得好。在見面时就提出来请他为陵园写诗,陈毅同志欣然同意,我亲眼看到陈老总略加沉思,便一挥而就,写下了“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光辉照环宇,成仁齐圣贤。大众歌圣德,英勇足世传。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的感人诗句,真不愧为一读书大家。</p> <p> 1950年10月,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前夕,朱德又为陵园题写了“晋冀鲁豫烈士纪念塔”和“浩气长存”等尺幅大字,均分别镌刻在陵园的塔、碑等一些建筑物上。他为缅怀先烈,还题写了一幅寓意深邃而比喻十分贴切的新体诗句:“你们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朱德的手迹既俊秀儒雅,又气宇轩昂,观瞻的人们无不为之肃然起敬。</p> <p>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p><p><br></p><p> 1950年,烈士陵园主要建筑竣工,中央决定左权将军灵柩移葬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于1950年10月21日同时隆重举行。会上,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长谢觉哉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讲了话,解放军总政秘书长魏传统、华北军区代表张南生、西南军区和第二野战军代表姚继鸣、河北省人民政府杨秀峰等发言,邯郸地市党政机关、学校、部队和烈士亲属五千余人参加了大会。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罗荣桓及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交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妇联等单位和个人送了挽联。</p> <p>建设中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p><p><br></p><p> 陵园的建设,得到了军民团体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援。只要一说为建设陵园,几乎没有办不成的事。武安县政府听说陵园需要花草,把伯延大地主家的奇花异草低价卖给陵园,用两辆马車拉了几个月才拉完;陵墓、纪念塔、碑文、题词多,使用的石料巨大、量多,无法从武安山区启运,边区交通厅专门为陵园修了铁路支线,直达陵园内;打个电报,刘伯承师长、李达参谋长就把刚解放的四川的名花、南京的马尾松空运到安阳;在北京定制的大铁门超高超宽,车站不给运,铁道部马上批示予以特办……陵园的建设成了全国支援的重点工程。</p> <p> 建设中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左权将军墓。</p><p><br></p><p>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李鹏、万里、聂荣臻、邓颖超、薄一波等先后来园参谒,亲笔题词,并对陵园的建设作了重要指示。</p> <p> 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我国南方的归途中,在邯郸站下车,专程到陵园缅怀烈士。汽车停在陵园门外,毛主席和滕代远、罗瑞卿一行人徒步走进来,沿“烈士纪念塔”环绕一周,经“陈列馆”、“人民英雄纪念墓”,来到左权将军墓前,脱帽致哀,默立良久。望着陵园的青松翠柏,毛主席深情地说:“他们应该有一块安息之地呀!”</p> <p> 1953年,在刘伯承的帮助下,从南京中山陵移来各种松柏三百六十株,美化了园貌;1954年,西南军区政治部将烈士血衣中的积留款一亿元(旧币)汇来,后又赠缴获敌人的各式武器五十件。另外,广州市长朱光于1958年赠花卉一车厢,楠木祭桌等。</p> <p>周恩来总理视察邯郸。</p><p><br></p><p> 1959年6月4日下午5时,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等一行30余人前来谒陵。当时陵园的大门和纪念馆都己关闭。人们打开大门,周总理摆了摆手,示意让汽车停在门外,自己步行走进来。这时“烈士纪念塔”正在维修,四周都被芦席围着,但总理仍环绕一周,细心听取陵园工作人员的介绍,然后依次参观了纪念建筑和陈列展览,并作了重要指示。根据周总理的意見,烈士陵园对人民英雄纪念墓、四.八纪念阁等纪念建筑进行了修缮,并调整和充实了烈士纪念堂的陈列内容。</p> <p> 1991年9月19日,江泽民同志来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参谒之后奋笔疾书:“英雄业绩光照万代,烈士捐躯虽死犹生。”从建国至今,许多国家领导人来园谒陵后,也都有题词留念。陵园征集、保存的两万一千余件园藏文物、珍贵历史图片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之多,成为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地之最。</p> <p> 陵园位于邯郸市中心,分南北两院,总面积320亩。采用我国传统的主轴线布局,园内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东西十字轴线上,并有绿篱相隔,布局严谨,层次分明。更有无数苍松翠柏陪衬,显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北园以园林建筑为主,主要纪念建筑物有:北院大门、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四八”烈士阁、左权将军墓及左权将军纪念馆、朱德桥、烈士纪念堂。南园以陵墓为主。</p><p><br></p><p> 北园大门横额镶嵌着朱德题写“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个大字,大门两侧镌刻着毛泽东主席的手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p> <p> 烈士纪念塔是陵园最高建筑物,高24米,呈方型锥体。塔上镌刻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题词。塔尖处是包金制作的五角星。塔座旁有两座方型石碑,刻有任弼时、彭德怀、陈毅、林伯渠、董必武、杨立三的题词。</p> <p> 塔后刻有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1946年3月30日通过的关于建立陵园的决议。</p> <p> 人民英雄纪念墓是为纪念所有牺牲于晋冀鲁豫边区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象征性纪念建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高11米,径13米,頂部弧型,四周开设有26个小窗,墓內陈列有300余位团级以上烈士名录。从四个方向与墓地相连的四座方型石碑上,刻有刘伯承、陈毅、徐向前等人的题词。</p> <p> 墓前方东西两侧是主题为“八路军”和“民兵”冲锋陷阵的两组群雕。据说,两组雕塑是用晋冀鲁豫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留下来的一亿元旧币而修建的,其意义深远。</p> <p> 公墓西侧是陈列馆。这座如飞机形状的古典建筑,是在原侵华日军东亚神社旧址上改建的。馆名为刘伯承所题,馆内陈列着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革命斗争史迹,共130余幅历史照片和实物,是一座综合性纪念馆。</p> <p> 穿过陈列馆后,是四八烈士阁。这是一座六角双层楼楼阁,阁顶用白色琉璃瓦覆盖,十二道飞檐用红柱支撑,阁内有螺旋形木梯盘旋而上。是根据邓小平提议,为纪念1946年4月8日在山西省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的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13人而修建的。阁上陈列着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五位烈士的遗像,阁内书写着他们的生平简历和毛泽东同志撰写的祭文。</p> <p> 不过,由于该阁为全木制结构,时间久远,为保证游客安全,已很少对外开放。</p> <p> 人民英雄纪念墓东边,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墓。墓前的纪念碑坊,刻有谢觉哉的题词“人民共仰”。碑坊下有汉白玉碑,上书“左权将軍之墓”为周恩来所题。碑旁有朱德的挽联和彭德怀撰写的墓志。</p> <p> 左权将军,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我党我军最高将领,是中央军委授予的33位军事家之一。左权具有极高的作战指挥能力,我军历史上著名的漳洲战役、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平型关战役、阳明堡战役、长乐村战役、关家垴战役、百团大战……,无处不留有左权将军的身影。特别是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的胜利,创造了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朱彭左”成为八路军总部的代称。</p> <p> 1942年5月,左权在太行山指挥总部机关反扫荡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总部闻讯后悲痛异常,当即就为这位亲密的革命伙伴写了“吊左权将军”一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聂荣臻闻讯后,在万分悲哀中写了“祭左权同志”一文,情殷意切,感人至深。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联合作出“关于追悼左权同志”的决定,彭德怀亲自主持了追悼大会。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为中华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无产阶级军事家、革命家,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作出决定,将左权将军的牺牲之地一一山西辽县改名为“左权县”。</p> <p> 左权将军墓两侧有附墓六座,安葬着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杨裕民,《新华日报》社长何云,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高捷成(我国金融事业奠基者)、第二任行长赖勤,中共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张衡宇,华***青年联合会负责人陈光华等烈士。</p> <p> 与左权将军墓南北呼应的是左权将军纪念馆,馆名是徐特立所题,南北有石桥相连。馆内陈列着左权将军的生平事迹,有187幅照片资料和101件文献和实物。</p> <h3>朱德桥。</h3> <p> 左权将军墓的东边是烈士纪念堂。这是一座宏大的官殿式纪念建筑,仿北京中山纪念堂修建。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堂匾为周恩来所书,红色门柱上有董必武写于1965年的联语:“爆革命火花生有光芒照日月,作献身金鉴死留正气壮山河。”堂内陈列着175位烈士遗像,340余幅资料照片和120余件烈士遗物、遗墨。</p> <p> 南院以陵墓为主,有纪念碑、纪念亭及烈士墓,墓内安葬着团级以上干部和边区著名杀敌英雄约200名。</p> <p> 韩国游客在南院谒陵。</p> <p> 抗日英雄范筑先将军。</p> <p> 介绍范筑先将军生平的墓碑。</p> <p> 陵园落成以后,一直担负着“褒养烈士,教育后人”的职责。园内展馆常年开放,年平均接待国内外观众达45万人以上,是独具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圣地。尤其是每年清明前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人民群众和烈士家属,都要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祭扫陵墓,缅怀英烈。短短几天时间,竞达十几万人。</p> <p>清明祭奠。</p><p><br></p><p> 转眼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陵园建设者大都已经作古。现今的年轻人来到这座神圣的殿堂,是不会想到当年那些陵园建设者们为了这座永远的丰碑而付出的辛苦和汗水。为了让人们记住那些建设者们艰苦奋斗创造的奇迹,为了永恒的纪念,特写此文。</p><p>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永垂不朽!</p><p><br></p><p>(文中部分资料、图片取自网络)</p> <p>(本文素材、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