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在内蒙古广袤大地上有一支特殊的文艺队伍,他们走遍草原牧区和基层农村,为广大农牧民送歌献舞,深受草原人民的喜爱,被称为"玛奈乌兰牧骑(我们的乌兰牧骑)"。</b></h3> <h3><b>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半个多世纪以来,乌兰牧骑一直没有离开过生养他们的内蒙古草原。无论是定居点还是放牧点,只要有一个牧民,就演出。这一演就是60多年。</b></h3> <h3><b> 乌兰牧骑队伍短小精悍,演员土生土长,多来自农牧民。他们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全都精通,拿起马头琴自拉自唱,放下马头琴又能翩翩起舞。节目多为自己创作,以反映农牧民生活为主,小型多样,喜闻乐见。</b></h3> <h3><b> 乌兰牧骑的舞台在草原、在田间、在军营,这些年来,共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慰问演出36万余场,累计行程130余万公里,观众总人数达2.6亿人次,却分文不取。</b></h3> <h3><b> 乌兰牧骑演出之外还是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他们帮助农牧民放羊、挤奶、打草、种地、洗衣做饭等,还为农牧民理发、治病、修理家用电器,传播文化科学知识。</b></h3> <h3><b> 乌兰牧骑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情厚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曾多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赞扬乌兰牧骑为边疆地区基层文化工作树立了榜样。周恩来总理还亲自安排乌兰牧骑的全国巡回演出,使乌兰牧骑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扎下了根,为乌兰牧骑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b></h3> <h3><b> 内蒙古地广人稀,上世纪五十年代没有更多的文艺生活和文化设施,有的农牧民一辈子也没看过什么文艺演出。时任内蒙古第一书记乌兰夫将情况汇报给周总理,总理回复:是否可以研究一种能够满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办法,建立相应的队伍。</b></h3> <h3><b> 遵照周总理的嘱托,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诞生了。2辆勒勒车、6匹马、2顶帐篷、5件乐器、4套服装、9名演员、1面红旗,这就是第一支乌兰牧骑的全部家当。</b></h3> <h3><b> 如今,乌兰牧骑由最初的一驾马车走遍草原,发展到有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他们有了专用的演出车,有了精美的演出服,有了现代化的演出设备,但唯一不变的仍然是,慰问演出分文不取。</b></h3> <h3><b> 在乌兰牧骑诞生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1月21日亲自给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习总书记的回信,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发展的道路和方向。</b></h3> <p class="ql-block"><b> 乌兰牧骑不仅扎根草原,为广大农牧民演出和服务,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践行者。</b></p><p class="ql-block"><b> 从1979年乌兰牧骑就开始走出国门,分别在亚、非、欧、美几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巡回演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刮起一阵强劲的"乌兰牧骑之风",受到国外观众的欢迎和追捧。在让世界了解这支草原文艺轻骑兵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b></p> <h3><b>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日两国青少年之间曾掀起一股大交流的热潮,内蒙古青年联合会应邀率乌兰牧骑赴日本访问演出。访日团乌兰牧骑演员只有11人,在日本的29天时间里,共演出26场,场场观众都是爆满。演员人数虽少,却在每场两个小时左右的演出中,呈现了独唱、重唱、小合唱、舞蹈、器乐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让日本观众叹为观止。</b></h3> <h3><b> 乌兰牧骑访日团从大阪入境,访问演出的第一站是广岛市。广岛县日中友好协会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广岛县知事和中国驻大阪领事馆总领事出席并致辞。</b></h3> <h3><b> 乌兰牧骑访日的消息在广岛县及日本的"中国地方"、"四国地方"引起强烈反响,首场演出有几千名观众观看。演出过程中,节目常常被掌声打断,有些熟悉的歌曲台下的观众会跟着台上的演员一起唱。演出结束时,许多观众都拥上舞台,争抢着和演员握手、拥抱,一起合影留念。</b></h3> <h3><b> 日方节目主持人特意邀请乌兰牧骑几位女演员,单独合影留念。</b></h3> <h3><b> 乌兰牧骑访日演出活动不仅仅在大剧院、大舞台,许多场次都安排在了乡村、学校以及市民活动的广场。无论面对的舞台大小、观众多少,演员们的演出都是一丝不苟。凡是观看过乌兰牧骑演出的日本观众都非常感动,交口称赞。</b></h3> <h3><b> 在羽曳野市埴生小学校访问演出时,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学校礼堂里,学生们席地而坐,完全被乌兰牧骑的节目吸引了,有的孩子还随着演员的舞蹈在模仿着做动作。</b></h3> <h3><b> 吹田市的访问演出,是在学校体育馆里进行的,学生们席地围成圈,中间是舞台。乌兰牧骑演员敖登格日乐的舞蹈受到师生的喜爱和赞誉,多次要求返场演出。</b></h3> <h3><b> 演出结束后,孩子们仍然舍不得乌兰牧骑演员们离开,把敖登格日乐团团围住,十分亲热地拉着她的手不放。</b></h3> <h3><b> 演员们上了车,学生们还依依不舍。车已经开出去很远了,他们仍在招手相送。</b></h3> <h3><b> 日本的许多报刊《朝日新闻》、《中国新闻》、《中央新报》、《每日新闻》、《日本海新闻》等,都纷纷报道了乌兰牧骑访日演出的盛况。</b></h3> <h3><b> 日本的电视台也安排了专题节目,对乌兰牧骑访日进行专门的采访,并在演播室现场直播了乌兰牧骑的演出。</b></h3> <h3><b> 电视台采访和表演节目播出后,使乌兰牧骑在日本家喻户晓,尤其是精彩的民族歌舞和美丽的蒙古族服装,更是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b></h3> <p class="ql-block"><b> 京都岚山麓的龟田公园中,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和片片枫林环抱着一块刻有周恩来总理《雨中岚山》的诗碑。</b></p><p class="ql-block"><b> 乌兰牧骑访日团专程到岚山拜谒了周总理的诗碑。得到这个消息,一群自发组织起来的日本青年人,从各地赶来欢迎。他们手拉着巨幅标语,挥舞着两国国旗,激动地喊着欢迎口号,并且和乌兰牧骑的演员共同唱起了周总理生前最喜爱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b></p> <p class="ql-block"><b> 新时代,新征程,乌兰牧骑精神将矢志传承。</b></p><p class="ql-block"><b>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乌兰牧骑的荣誉和责任不会变,对草原人民这份情不会变。</b></p> <p class="ql-block"><b> 从茫茫林海到大漠戈壁,从农村牧区到边防哨所,从中华大地到世界各大洲,乌兰牧骑翩翩起舞、引吭高歌,处处留下他们靓丽的身影。</b></p><p class="ql-block"><b> 他们是美丽的草原传奇,是骄傲的中国故事,是闪亮的舞台"明星",是永远的"红色文艺轻骑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