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育:培育终身的读者

上书房阅读~娜娜老师

<h3>台湾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曾志郎先生讲过这样一句极有见地的话,“阅读是教育的灵魂”。我的理解是,通过基础学校的阅读教育,让孩子们熟练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吸取精神成长的营养,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并培育终身的读者。那么终身的读者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呢?</h3><h3><br></h3><div>  我的想象是:他一见到书就能安静下来,当他轻轻地打开书本的时候,他很快就忘记了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他愉悦放松飘逸;他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的手边都有书,他也上网也打牌也聊天,但读书永远是最主要的休闲方式;他会选择书,除了工作阅读学习阅读外,有较高品位的私人阅读,他有属于自己的藏书;有一些书他会重读,甚至多次阅读终身阅读;他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常常会无意识地引用化用书里的内容;他的眼睛里常常有一种遥远的东西;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他的行动方式常常和别人不一样……</div><div><br></div><div>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育终身的读者呢?</div><div><br></div><div>  从小养成是第一条。最近,我像神经病一样到处张望嗅闻,总想在哪里比如候车亭比如旅馆比如办公室比如商场比如家庭里,看到有人在捧着书本在阅读,可是实在找不到。只有在书店、书城看到稀稀拉拉的人们在翻书,有的年轻人席地而坐耳朵里塞着MP3在读书。</div><div><br></div><div>  北京市社科院编著的《2007北京行业分析报告》讲,目前我国年人均购书仅为5册左右,而且其中80%的图书被20%的人买走,教材和教辅占到了全部图书的75,53%。也就是每个人的阅读量是少得可怜的。另有一份资料表明,近几年人均阅读量一直在下降。</div><div><br></div><div>  为什么大人们不阅读呢?原因很多,比如很忙,比如新媒体,像网络电视夺走了阅读时间,但从小没有养成读书习惯恐怕是第一条。你为什么喜欢吃你小时候吃过的一道菜?你为什么总是写倒笔画还觉得很自然?你为什么坐姿站相总是这个样子的?其实,一切都是小时候留下来的。小时候没有养成爱书读书的习惯,一辈子就很难再有这个习惯。专家研究表明,读书习惯一定是小时候养成的,所以以色列、美国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听别人读书,三四岁就自己读书了。他们的成人阅读人口就自然很多了。凭心而论,我们小时候没有读书的氛围没有读过多少书,现在当然不喜欢读书,这就是我到处寻寻觅觅,也难寻到普通人读书身影的主要原因。对孩子们来讲,读书是自然而然的事,他们是喜欢读书的,就好像喜欢做游戏看电视一样。但首先要有时间有充足的时间,不能让各科作业、各种兴趣班把孩子的时间全部吞噬。英国阅读专家钱伯斯讲得好,必须保证孩子们持续的安静的不受干扰的独立的阅读时间。校长能不能保证孩子们的独立阅读时间,这是判断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不高的重要标准。</div><div><br></div><div>  其次,要有充足的书源。你推荐的书孩子们不一定喜欢,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书,然后阅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没有哪个老师能判断,哪一本书能够满足学生个体的智力需求或感情需求。因此必须有大量的书供选择。学校图书馆、家里买的藏的书应该相当丰富,伸手可及。我知道的情况是,孩子们的书太少了。50多年前,苏霍姆林斯基就在帕夫雷什中学教室的走廊里摆满了图书,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却不能做到!</div><div><br></div><div>  再其次,要有榜样。我说的是榜样,不是说教。比如站在讲台前面的这个人喜欢读书,是读书人的眼神与口气,说的又是书中极富趣味的事情,那么,孩子们就喜欢阅读,而且会去寻找老师说过的有趣味的书。孩子们是研究老师的专家,他们会学着做的。我到一所农村小学去看,一位女教师一二年级就给孩子们读了200多本世界一流的绘本,孩子们个个伸着脖子围着老师听老师读书,那才是真正的阅读教育。《成功无捷径一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雷夫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若干文学书籍,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超强,阅读热情高涨。雷夫说,“和学生一起阅读你喜欢的书籍,他们一定会感受到你的热情。请记住;我们的目的是展现给孩子们阅读的乐趣;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远远不如教师的兴奋程度更重要。”因此,成功的成人阅读示范者被置于钱伯斯阅读循环圈的核心。</div><div><br></div><div>  有了这些,还要什么呢?我想足够了。孩子们会在固定的或不固定的时间里安静地沉潜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当孩子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这样做时,就是喜欢读读书,想想书,像网络、电视的魔力就要减少多了。我们所期望的终身的读者就会慢慢出现。</div><div><br></div><div>  孩子们总要玩的啊,如果好的书籍吸引了他们,使其获得了像玩耍一样的感觉时,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就被打开了。</div><div><br></div><div>  你搞一次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有什么用?你在语文试卷上增加一道10分的课外阅读题有什么用?你把书单列出来一定要学生读还要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有什么用?孩子们顶多按照你的要求,阅读了一些书,但他们不喜欢书,一有更具诱惑力的东西,他们就不读了;一离开学校,他们就把课本扔了,就再也不读书了。</div><div><br></div><div>  这就是法国哲学家阿兰说的,“你熟悉翻动书页时所发出的窸窣声音吗?如果你无法从中辨析出命运的颤音和结局的征服,这说明你不是真正的读书人。”</div><div><br></div><div>  看来,培育一个终身的读者,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真需要十几年的熏陶十几年的重复啊。</div><div><br></div><div>  我说的“熏陶”而不是“指导”,就是孩子们要有时间,要有一长段时间,自己来读;要有榜样,是实实在在地看得见摸得着与他们同呼共吸的榜样,他们热爱书,他们读书,他们因读书而精神富有,双眸纯净,气质芬芳;要有书,伸手可及,坐拥名著,把书送到孩子们的手上、书包里、家里、学校里。这才是最智慧的阅读教育。</div><div><br></div><div>  如果只是“指导”,只是“告诉”,终身的读者是养不成的。</div><div><br></div> <h3>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h3><h3><br></h3><h3>更多文章请关注此微信!</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