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 年12月25日,我专门去了万达电影院,看了冯小刚拍的电影《芳华》。看后,感慨万千,心情难以平静,昨天所经历的一切仿佛在眼前浮现,在耳边回荡……</h3><div> </div> <h3><font color="#010101"> 1981年10月28曰,我们乘坐的新兵专列从沈阳南站</font><font color="#010101">转乘汽车后到达</font><font color="#010101">沈阳市东陵区的一所军营------东大营。这里最早是原奉系军阀张作霖的营房,抗曰战争期间的延安炮校曾诞生于此。我从步入这里开始,</font>就感受到她那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在这里,我如饥似渴地吸吮着营养。在这里,我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军人,再由战斗员到指挥员的转化。</h3> <p> 在这所革命大熔炉里,我以满腔的青春热血铸就了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与忠诚。</p><p> 我当过炮手、饲养员、炊事员、教员。在"教管训"于一体的磨励中,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中,形成了战士固有的品质。曾记得……为了把自己磨砺成精兵,我吃不香、睡不着、手磨茧、脚扭伤、耳冻裂、学雷锋、做好事,一月之内磨破一身训练服。 曾记得……为了不让小猪仔压死,凛冽寒风中,我露宿猪圈。 曾记得……为了当好教员,午休课间,我精心备课,刻苦学习。当战士期间,我没有睡过一个午休觉。曾记得……在入伍不到一年,当部队首长为我“披红戴花”时,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曾记得……在入校一年,当组织上找我入党谈话,我因自认为自己离党员的标准有差距而犹豫时,在队领导的督促下,我才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p> 新兵下连后我被分配到保障营炮二连二排五班(原三连),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早晨,全连进行长跑训练,我跑完全程后,耳朵上突然冻起了有半个鸡蛋大的泡,我的同铺战友叫乐小亚,他首先发现后,就把这个泡取名为“信号装置”。“信号装置”是火炮上的一个部件,他这样逗乐,可以看出我们之间的密切。 <div> 上午操练时,宣振国连长在下达完训练科目后,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个“信号装置”,宣连长当即下达了“回宿舍休息!”的命令。回到宿舍,我被连长的爱写下了心得日记:“在部队里,连队就是家,连首长就是亲兄长、亲父母……”。</div><div> 1982年7月的一个周末,我与同班战友乐小亚,平克俭在沈阳市东陵公圆留下的合影,当时因施工劳动强度大,面容消瘦。令我痛心的是乐小亚在十年前已离世。</div><div><br></div> <h3> 1982年的冬天,为了能挤出时间复习文化课,我想到了申请喂猪。申请书中曾写到:“敬爱的连首长,我一心想当猪倌,因为猪倌同样是革命工作,我想当猪倌是为了更好地把本职工作与个人的志向相结合,达到互相促进,如果连首长批准我当猪倌后,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指导员在看完我的申请书后笑了一笑,亲自把申请书贴在了连队的板报栏上,顿时在全连引起热议,有的笑我申请书中的“猪倌”一词,有的赞叹我的选择……。半个月后,老饲养员探家,我顺利接替了喂猪。我深知,这是连首长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关怀,我一定要把猪养好。</h3> <p class="ql-block"> 从连队食堂到猪圈大约有三四里远的路程,我每天要从食堂用推车拉着满满的干水剩饭穿过几个巷,绕上几道弯运送到猪圈,然后和买来的酒糟、豆腐渣挍拌起来,取火烧热,每日三餐。</p><p class="ql-block"> 沈阳的三月,春意来的较晚。露天猪舍顶上盖着的篷布是用来遮风挡雪的,老母猪临产期前,我把这间猪舍打扮成一室一厅,猪在较暖的卧室,我在天花板是篷布的客厅。远离营房的深夜,我独自一人点燃蜡烛,躺在猪舍客厅的一角自由自在地备战军校招生考试。</p><p class="ql-block"> 深夜,在只有我和猪的荒外并不宁静,途经这里的火车喀嚓喀嚓不断驶过,快分娩的母猪不停地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快到晨钟暮鼓,猪舍的篷布天花板终于撑不住厚厚的积雪把我压在身上,浑身是雪。</p><p class="ql-block"> 一周后,母猪顺利分娩,小猪仔一个也没有压死,有一个瘦弱小仔我用自已每月7元的津贴费买来的奶粉救活。</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做一项工作,每办一件事,就是这样无私无畏,不知道是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芳华就是这些故事编写而成的。</p> <h3> 这張欢送区队长梁殿君调仼侦通教研室的照片拍于1984年4月。39人中已故3人。</h3> <p class="ql-block"> 到广西云南前线去,到老山前线去,到新西兰去,到祖国最需要的的地方去。毕业学员纷纷向组织递交参战申请,我们中队共4个参战指标,我们区队38名学员仅黄喜良同学获准参战。我在未获得参战后,放弃留校,于1985年7月16曰分配到山西雁北69军某守备师。</p> <h3> 从左自右段宣军,赵玉巨,魏云翔,王淑川。我们在同舍住了两年,1985年毕业前在辽宁千山顶峰留下了这张合影。</h3> <h3> 当年的周队长,是一位非常严厉的师长,曾经被学员称为慈父。是他给了我们那代人的生人观和价值观,当年年轻有为的周队长,如今已逾古稀之年,2016年,我们以学员身份再次聆听了他的教导。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拍于1985年5月辽宁鞍山)</h3> <h3> 2016年7月16曰,阔别31年后再次与周队长合影,两张照片相隔31 年,能不老吗?真是"光阴似箭,岁月无情"。</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当年的数学教员,我们的郑副队长曾被大家尊称为慈母。1986年转业后,分配到公安部门,他不甘寂寞,从40岁开始自学法律,成为东北地区著明的律师。如今年逾七旬的他仍马不停蹄地奔波着(这是1985年爬上千山后与学员魏云翔的合影)</span></p> <h3> 1992年5月的一天,这是惜别7年后在沈阳炮兵学院的老院门前与首长同学的合影。由左至右王湿浩同学,陈建强教导员,本人,梁殿君区队长。</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后,全连干部调整后的合影。上排从左至右分别为一排长,二排长,指挥排长,司务长。下排从左至右分别为副连长,连长,指导员。遗憾的是7人中有2人已离我们而逝了</font></h3> <h3> 我们驻守在"鸡鸣三省"的晋北,这里山上无草,四季风沙不断,历代驻军,我们守备师驻扎的塞北高原主要针对苏联入侵。军营的严肃,枯燥,唯有酒是官兵最好的陪伴,还有那我心爱的吉它。闲暇吋,我弹起那"血染的风彩,十五的月亮---------",得已满足。</h3><h3><br></h3> <h3> 呜呼!这张19人的全排合影,他们中已有4人离世。</h3> <h3> 这是1987年接兵前与全排战士的合影,这是一个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排。1986年在内蒙古农场用三天的时间挖了容量500立方的储备草窖 后,战土们己累至不能行走。 </h3><h3> 带兵的本质乃育人,我牢记毛主席关于如何带兵的教导:"带兵的问题是态度问题,不是方法问题"。在排,连,营三级岗位上,坚持以情带兵,以行带兵,以知识带兵。</h3> <h3><font color="#010101"> 1986年1月,我奉命到旅教导队担仼炮兵教员。这是当时与教导队的干部战士自由合影,大冬天的我穿着凉鞋。</font></h3> <h3> 1987年11月,天津的一对双胞胎叫王刚,王强,他们要当兵了,同街道武装干部劝我喝酒,如今他们也已年过半百了吧! <br></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1年全军装备建设与管理三化达标,我们营在大同集中训练一个月后,接受北京军区首长检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身后的李忠,赵文革均为河北完县人,1983年12月入伍,他们在退役5年后与我在大同训练场相逢。</font></h3> <h3> 26年后的2017年,我与李忠,赵文革又一次相逢河北塞上。在原始森林里留下了这张合影。前后对比,颜容不在心未老。</h3> <h3> 一支军事过硬的队伍,从严格训练中来,抓养成,抓点滴,饭前练,睡前练,当了连长许多年,难怪妻子埋怨"我对部队比对家好,对土兵比对我的儿子好"。是啊!军人的牺牲岂止在战场?刚刚成立的退役军人保障部,可以让更多的军人不再遭受歧视,流血后不再流泪(摄于1990年秋夏之交)。</h3> <h3><font color="#010101"> 火炮进入阵地后,将其设置成战斗壮态的时间要求为15分,我们仅2分钟就设置完毕,突破了全军历史记录。我们的土兵兄弟,把训练当实战,练体能,练技术,练协同。没有这一经历的人,不懂得什么是战友情,战友情是在为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凝结而成的。每年的老兵退伍相抱相拥,无不下泪者。 </font></h3> <h3> 地面炮兵的作战仼务是摧毁敌远距离目标,支援步坦行动。尤其是在步坦发起冲击时,炮弹在前落地,步兵坦克兵随后跟进,必须做到时间不差一秒,精度不差一米。</h3> <h3> 炮阵地设置好,实弹射击前的简短动员。那些熟悉不过的口令"全连射击,101号目标,敌火力点,榴弹,瞬发引信,二号装药,表尺450,基准射向向左0一85,集火射向,1炮1发放!"。放的结果偏右0一30,远15O米。</h3> <h3> 练兵为打赢,炮阵地一个连六门火炮,每门炮9人操作,炮阵地在目标十几公里,甚至二十几公里的后方,经过指挥所精准计算出炮目距离和方向后,由有无线电话将射击口令传至炮阵地。这是我做了多年的专业本行。这是1987年在训练场与战土们的合影。</h3> <h3> 每年的春节,以连为单位排练文艺节目,参加旅团汇演。军营生活体裁的三句半,乐队合唱,在酒瓶里装入黄豆当作打点乐器,这是1993年的迎春排练。</h3> <h3> 思想政治工作是部队的生命线,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情味很浓的时代,每年的退伍战士都要给干部送纪念品。后来改为退伍战土改为向连队送锦旗,以教育士兵不忘连队曾经的家,以营造留队士兵尚军学武的氛围(拍于1992年送退伍老兵时)。</h3> <h3> 当年倡导连队大搞农副业生产,全连干部战土开恳荒地15亩,在全旅唯一实现了副食产品自给,受到北京军区通报表彰,大家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地主(拍于1992年)。</h3> <h3> 1992年9月26日,全旅官兵挥泪向军旗告别,我连成建制转隶到28军某炮团,我把刚出生40天的儿子寄存老部队,带全连整装搬入炮团,又投入了适应炮团的新环境中。那时候,在我的全部思想中,除了工作就是带兵,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懂,把全部的精力和所有的兴趣爱好都投入到了部队建设上。</h3> <h3> 转隶炮兵团的几个月后,我担任了团司令部军务装备股长,负责全团的行政管理、安全工作和装备管理。这个团是全军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受命于此项工作,责任重大,于是我又推迟妻儿随军一年。从那时起,我接触上了文字工作,并对其产生了兴趣。</h3> <h3> 一年一度的土兵退伍,干部转业(1994年送别转业的毛副营长)。</h3> <h3> 一年一次的朱曰河演兵场驻训。住宿在</h3><h3>账蓬里,野炊沙漠上。这是1994年战士们的风餐露宿。</h3> <h3> 朱曰和演习间,在野战指挥所消遣瞬间,战土自有战土的乐。</h3> 1997年,又逢全军裁减原额50万,我所在的28集团军全部裁减,部队停止职务提升和人员调动,我被分流到地方部队。临行前与战友留下合影。<div><br></div> <h3> 放下枪,拿起笔,向省军区首长汇报《后勤建设与规划》。</h3> <h3> 1985年7月15日,我们满怀豪情壮志,依依惜别母校;31年后的今天,我们满载深情厚爱,欢聚母校。</h3> <h3> 31年的分别,31年的魂牵梦绕。是一份永恒的记忆,是一份无价的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呵护珍藏!</h3><div> 向培育我们成长,改变了我们一生命运的的母校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深情教诲我们的中(区)队领导、向为我们插上知识翅膀的教员表示衷心的感谢!</div> <h3> 岁月如蹉跎,光彩照人鬟。当年,我们汇集在这块神奇的地方,获取力量、智慧,播种希望、理想和友谊!忘不了训练场上的炮声、枪声、口令声,歌声、号声、脚步声;忘不了同窗共读、勤学苦练的情景;忘不了中队深情的教诲……。我们带着母校的嘱托,热血满腔赴边疆、到海防、战沙漠、上前线,以喜良为榜样,不怕坚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为国防燃烧青春……。我们带着母校的风采,转业后下基层、进机关,不计得失,任劳任怨……。</h3> <h3> 分别31年后的相见,竟成祭拜,与烈士雕像留下合影。</h3><h3> 黄喜良烈士与我们同吃,同睡,同学习,同训练。</h3><h3> 1985年7月毕业前,他坚决申请到云南前线代职见习。 黄喜良到前线后,积极要求到危险性较大的地方执行任务。他被分配到某连当见习排长。1985年9月8日上午,天下着蒙蒙细雨,按照预定方案,我炮兵部队配属步兵收复某高地。黄喜良和战士杨智华用12分钟扛了一吨多重的炮弹,黄喜良将一颗颗炮弹装进炮膛,1发,2发……10发……14发,正在黄喜良准备装填第15发炮弹时,敌人的一发罪恶的炮弹在他附近20米处的上空爆炸了,黄喜良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为祖国、为人民光荣牺牲,时年23岁。现安葬于内乡县烈士陵园。</h3> <p class="ql-block"> 2016年7月16曰,吾等首长同学三十人,杳无音讯31年后,从全国各地赶来,怀虔诚之心,在喜良同学雕像前泣不成声:</p><p class="ql-block">喜良同学 伏牛山来 纯朴善良 待人和蔼</p><p class="ql-block">细小工作 为人表率 品学兼优 同学爱戴</p><p class="ql-block">榆树小学 辅导校外 关心学生 爱心不改</p><p class="ql-block">彩云之南 战火烧来 义无反顾 何等豪迈</p><p class="ql-block">铁血丹心 英雄气概 为国捐躯 血染风采</p><p class="ql-block">母校一别 三十一载 今日相见 竟成祭拜</p><p class="ql-block">苍天无语 呜咽成海 管哑弦涩 扼腕徘徊</p><p class="ql-block">鲜花一束 此致悲哀 念我同学 肃然敬爱</p><p class="ql-block">念我战友 热泪满腮 念我兄弟 肠断恸哉</p><p class="ql-block">泪眼迷离 恍如君来 笑貌依然 音容犹在</p><p class="ql-block">人民英雄 母校添彩 声声叹息 悲伤难奈</p><p class="ql-block">无以言表 追慷悼慨 盼君归兮 君归何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月同辉 山河同在 君之遗愿 我记胸怀</p><p class="ql-block">复兴路上 有我风彩</p> <h3> 再见,军旗!</h3><h3> 军旗,再见!</h3><div> 向军旗告别!</div><div> 向青春的芳华告别!</div><div> 向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告别!</div><div> 曾经艰辛万苦才走出周洪山,告别军旗后,又返回这块故土。</div><h3> 如同当年部队那所"革命大熔炉"一样,我又一次在"地方"这所"新熔炉"里得到了冶炼。如果说由老百姓到军人,是经过"革命大熔炉"冶炼而成的;那么,从军队再到地方的转变与适应,还需要再来一次脱胎换骨,这一充满艰辛与曲折的转变不正是"少小从军不惑归,举目无亲路难行"吗?</h3>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总以为幸福在将来,走过大半生后,我才恍然感悟到,幸福就是曾经唱过的那首歌,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事,曾经携手并肩战斗过的那些战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