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移民古树的守护人

曦霖

<h3>  3月10日,几位好友在郑州聚会,言谈间赵川又说起了淅川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说起了那里的一棵棵古树,说起了目前遇到困境的李爱武。这个故事她讲了很多次了,只要有场合,她就会介绍古树苑,说起李爱武。好友赵川和这些古树有着一段不解之缘,她是河南日报社的记者,当时被报社派往淅川采访南水北调移民,几年间她踏遍了一百多个移民村,用自己一腔的热情记下了无数个南水北调移民中感人的故事,与移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被淅川移民亲切地称作赵淅川。这个古树苑跟她有着很深的渊源。当时她和县领导来到移民村走访查看,突然看到这么多古树,就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话,这些古树不能卖,这是淅川移民的根啊。她当时有感而发的一句话,却被有心人李爱武听了进去,也许他的内心也有这样的愿望,赵川记者的一句话,让他突然找到了古树更高的价值,无论如何要给古树造一个永久的家,让移民他乡的父老乡亲回来能找到家乡的根。</h3><h3> 听了她的讲述故事,几个朋友突然按耐不住好奇的心,下午3点多,决定去淅川看看这古树的苑子,见见有传奇色彩的李爱武。一行6人驱车行程大约3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李爱武的老家南阳淅川县,他就在老家的豪宅里接待了我们,后面才有了一串串的惊喜和震惊。</h3> <h3>  看到这样一座气派的门牌坊,你一定会惊叹她的雄伟壮观,赞美她的精美浮雕,——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这是一个历史的见证丰碑,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淅川40万南水北调移民的踪迹;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昔日100余个淹没水底村庄的缩影;在这里人们可以听到1000余棵古树的诉说;在这里人们可以梦到曾经的故土家园。南水北调所有的今夕往事都有了这个归宿地。也许有人会说,这么一座宏伟的工程一定是国家投巨资建设的,为的是记录数十万移民的功绩。如果我说,这是一个淅川移民自筹数亿元资金为南水北调的父老乡亲修建的一个特色庄园,你信吗?信不信由你,这座庄园就是李爱武的杰作。</h3> <h3>  这就是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的主人李爱武。他是一个会说故事的人,更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搞文化做生态苑和他原来的生活完全不搭边,他曾经是一介草根,靠着他的聪明和吃苦耐劳的品性在淅川房地产业捞到了一桶金。有了钱后的李老板并没有忘记乡亲们,自己出资为村里修路架桥,回报乡里乡亲。正当他的事业红火的时候,南水北调搬迁开始了,他的老家兄弟姐妹父母亲都在搬迁范围,面对这骨肉分离的撕裂,他也是寝食难安,难以接受。可国家的事儿是大事儿,家里的事儿是小事儿,一切都以国家的事儿为重,这是当时搬迁工作最响亮的口号。他能理解,也只能服从。当翻天覆地的移民工作开始时,他无意中看到一辆辆外地的卡车拉着移民村的一棵棵大树飞驰而去,他怀着好奇的心打听这树都拉到哪儿了?别人告诉他,这树被外地人买走了。这些树大多是上百年的古树,一转手就能挣很多钱。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爱武当机决定,与其让外地人买走这些树,不如他把这些树先买下来,至于买这些树干啥用,他当时也没想清楚,就是凭着直觉,要把这些古树留下。有钱就可以任性,他迅速办理了相关手续,开始了收购古树的工作。地产不做了,他把大量的资金都投到了古树上。走街串村地找古树,买古树,挖古树,移古树。然后又载古树,救古树,护理古树。这一干就干出了一份大事业。</h3> <h3>  文化苑左边的这座房子,是整个文化苑的一个展厅,这里有苑子的发展规划沙盘,从这里人们就能看到文化苑的现在和未来的规划布局。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移民生态文化苑,真称得上宏伟工程了,方圆有山有水,古树植于错落有致的村落民房建筑群之间,还有一条精美的仿古建筑街,这个苑子的最后面有一座壮观的南水北调移民博物馆。在文化苑的外围的山上,还修建一座天安禅寺。看着这个建筑沙盘,很难想象一个草根移民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按说这应该是由国家投资来建的啊,因为这更像是一个公益性的建筑园,她为淅川几十万移民和子孙后代竖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h3> <h3>  这就是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的模拟建筑群沙盘。</h3><h3> 这个移民生态文化苑位于淅川县城金河镇,占地面积4.47平方公里,该项目以保护和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淹没区古树名木为载体,以纪念和弘扬淅川县移民精神为文化灵魂,以淅川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为线索,以旅游项目文化项目节庆活动生态经济为产业纽带。该项目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按4A级景区标准设计。目标是通过3—5年努力,建成国内以独特的以移民文化为主题的全方位多功能旅游景区。</h3> <h3>  这是文化苑两边的仿古商业街。</h3> <h3>  这是往苑子的深处走去,一棵棵古树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3月初,古树大多还没吐出新芽,但一棵棵苍劲的树干矗立在那儿,就令人生出一种由然的敬意。由于时间太短,我们只能匆匆走过,没有时间细看这些古树的品种,李总说,这些古树都有详细的档案记录,后期要为每棵树挂牌说明,让游人能一目了然。说到每一棵树,李总都有一肚子的故事,在他眼里,这些树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树了,都带有神的威严。他说在移栽这些古树前,都要举行一个仪式,烧香放炮祭叩拜,说:古树呀,这里要给京津等地调水,马上要被淹了,移民们都走了,现在我把你移到城里去住,那里淹不着……然后才动手移植。</h3><div>  这里有一棵500年的乌龙木,也叫铁树,是河南、陕西、湖北三省仅有的一棵,移植来实属不易,这种比重比水重的木质,丢进水里就往下沉。钢锯切割根部时“啪啪”地冒出了火花,生生打断了两把钢锯。</div><div> 还有一棵1200年的黄连树,移植时发现附近有小庙、石碑。庙里供奉着释迦牟尼石像,石碑上有五代时期的记事。在钢锯切割靠近树干底部时,出现了一地铜质粉末,原来在千年的时光中,黄连树已将先民们祭祀的铜香炉包裹进了树身,长成了一体。</div><div> 今天看着满园的古树,令人由然升起敬意。当时移一棵古树往往要百人移好几个月,这么大的树不用机械不用车根本移不动拉不出,古树生长的地方又往往没有路,车进不去。仅修路就得花一大笔钱,其艰辛可想而。如果没有一颗执着的心,没有一份大爱的情,是很难做成这件事的。</div><div><br></div> <h3>  这一颗800多年的枫杨树,树心已经空了,但生命力依然很旺。<br></h3> <h3>  古树移来后在林业专家的精心呵护下,千年古树焕发了青春,几乎全部成活,堪称一绝。林业专家和园丁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县领导对这些古树像对移民一样尽心尽力、日夜牵挂,经常看望古树,期盼每一棵古树在新家园重生。</h3><div> 移栽期间,李爱武看到一棵古银杏树恢复得不太好时,心急如焚。他觉得如果古树在他手中死了,对不起苍天,对不起古树,更对不起几十万移民。他的爱心感动了老天,最后古银杏在他院子里成活了。</div> <h3>  就这样,在搬迁的100多个村里,李总先后共移栽了1002棵古树。</h3><h3> 有100年的红木棉、200年的皂角、300年的红桂、400年的青冈、500年的红枫、600年的菩提、700年的铁匠、800年的紫荆、900年的榔榆、1000年的银杏、1100年的樱桃、1200年的黄连……</h3><h3> 看着这满园的古树,李爱武又欣慰又茫然。当初就是凭着一种情感把这些古树留住了,接下来要怎么办呢?他花了大半个家当买回来这些树,如果是为了钱,他卖出古树很快就会有几倍十几倍的回报,可他拿着这些卖移民老根的钱会一辈子不安生。他和这些古树已经融合在一起了,不可分割。他想起了河南日报的女记者赵川,记得她说过一句话,这些树不能卖,这都是淅川移民的根,卖了就是犯罪。他特别认同这句话,无论如何,他都要把这些根留住,哪怕倾家荡产。他到郑州找到了赵记者的家里,两人就古树的话谈了好久,一幅安置古树的蓝图就有谱了。</h3> <h3>  李爱武决定在古树扎根的地方打造一个南水北调移民生态文化苑,他不但要让古树生长,还要把淹在水底的村庄复制在古树苑,为淅川40万移民建起一座精神寄托的家园,回家能寻到根,在根边能找到房。他做的是一件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宏伟工程。</h3> <h3>  于是,在古树的周围,一座座模拟淹至水底的村落房屋建起来了,有土坯房,有石头房,有砖瓦房,曾经的过去,似乎在这里都复活了。房子的瓦是老房的瓦,院子里放的有是过去的石磨,这些东西,都被细心的李爱武收购并用在了这些建筑上,一屋一瓦皆是情,一树一草都有意。</h3><h3> 该区复建了古树村落建筑群由42套四合院组成建筑面积9280平方米,投资4200万元,恢复了被丹江淹没的十个最具代表的古村落。有著名"秦楚之战"的古战场所地马蹬村,最具地域特色的白亭村、蛮子营村等。</h3> <h3>  面对古树,赵川似乎有话说,这里有她太多的牵挂,太多的情感,她说,她和这些古树已经有了心灵的感应,每当古树苑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她在家里都会做梦,好像有神灵传递信息。她甚至很认真地说,如果百年之后,她想守在古树边。</h3> <h3><font color="#010101">  看到了吗,古树边那座土坯的房子已经盖好了。</font></h3> <h3>  古树村落里,还有不少奇石堆成景观,李爱武说,这些石头也是从移民村里收集过来的,曾经有人要出高价收买,他都不卖。移民村的一草一木他都不舍。</h3> <h3><font color="#010101">  近距离看看,每块石头都是神奇百态。</font></h3> <h3>  放眼望去,一片成林的古树守固着40万淅川移民的根。</h3> <h3>这个挂牌的古树什么意思?</h3> <h3>  农工党南阳市委被草根李爱武的大爱之举感动了,2016年6月,自发认养了一棵古树,他们为古树挂上牌子,并拿出一些费用,作为古树的护养经费。说实话,凭借李爱武一个人的力量护理这些古树,实在是太单薄了,应该得到社会的公益支持。我打心里为农工党南阳市委这一举动点赞,如果他们的行动能给古树苑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有更多的团体和个人来认养古树,那就太好了。</h3> <h3>  这一棵棵古树挺立在这里,记录着淅川移民的牺牲精神,见证着南水北调的宏伟工程,召唤着远走他乡移民的魂,凝聚着历史的不朽华章。无论你离家迁走有多远,她都扎根在故土守候在这里,不离不弃。</h3> <h3>古树,我想对您说……</h3> 穿梭在古树之间,我们看到了由石片一层层垒成的房屋,我们惊叹还有这样的房子,不用任何别的建筑材料,就把一片片石头堆积起来,垒成房子的墙面,石头缝隙之间没有任何石灰水泥黏固,然而房子却坚固无比,据说掌握这项建筑技术的人已经不多了,这项技术已被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div>  我们惊叹李爱武的这一举动,他不仅留住了一棵棵珍贵的古树,他同时也留住了淅川移民村独特的建筑群体技术,留住了移民村的文化遗风。</div> <h3>  门前有一棵古树,一座石头片盖成的独家小院有一种独到的韵味。</h3> <h3>  远处的建筑又是一个不同的风格,泥巴屋子泥巴墙,让人想起老家的模样。</h3> <h3>  南阳是一个历史厚重的地方,文化底蕴非常浓郁。李爱武也是有着一肚子故事的人,他带着我们走到一处村落建筑群说,这是马蹬村,著名的“秦楚之战”古战场,成语"朝楚暮秦"说得就是这个地方的事。</h3><h3> 淅川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900多年历史有450年建都都在淅川,这里历史的积淀非常厚重。</h3> <h3>  山,村,古树,远近相映出一幅美丽的图画。</h3> <h3>  这是一座砖瓦结构的独家小院,每一处都散发出家乡的味道。</h3> <h3>  墙上书写的标语,似乎把人拉进了那曾经的村庄记忆里,一切都是那么熟悉。</h3> <h3>  下面这座大的建筑群,是李爱武投资560万元建设的一个多功能会展中心,占地约5亩,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拥有可以容纳300—500人的会餐中心、配备专业视听设备的各类会议室。</h3> <h3>  很有乡村大食堂的风格。</h3> <h3>这是收集来的移民村石磨。</h3> <h3>  这是移民村房子上的瓦,建筑民房时,这些瓦都有用场。</h3> <h3>  穿过这个古树村落园来的后面,这里有个很大的移民文化广场,面积12000平方米,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移民纪念碑 ,在广场两边有大型的移民塑雕,移民文化墙,和纪念碑相对应的是一座三层仿古南水北调移民博物馆。</h3> <h3>  这是南水北调移民博物馆。建筑面积为3600平方米,展馆将用多种形式和物品把淅川县半个世纪以来40万移民的搬迁情景全部展示。</h3> <div>  南水北调移民纪念碑高17.2米,寓意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动迁的172米水位线。移民纪念碑底座长、宽均为4米,象征着水源地40万移民乡亲。这座纪念碑上刻着四十万移民的心声:“身在他乡,根在淅川"。</div><div> 碑的底座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元旦贺词中的一段话:“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div><div><br></div><div><br></div><div>&nbsp;&nbsp;</div><div>&nbsp;</div> <h3> 在博物馆广场的移民墙长60米,宽4.6米,上面刻着半个世纪40万移民户主的名字。这该是怎样一个工程,没有大爱和担当,谁能这样忠实地记录每一户移民的名字。</h3> <h3>这一块块纪念碑都记录着南水北调移民的足迹。</h3> <h3>  看到山上那条正在修的路吗?那是李爱武的另外一个工程项目,天安禅寺。那条登山的台阶在赵川记者的提议下,台阶为999层,宽9.9米,寓意九九登高,地久天长。除了徒步登山,绕着山还开辟了一条开车上山的路,我们驱车登上山顶,山下风光尽收眼底。</h3> <h3>  站在山顶面积达300亩的“福寿湖”江沟水库一览无余。</h3> <h3>  一进山迎面就看到了这幅气势壮观的天安禅寺效果图,山上的工程已经破土动工了。</h3><h3> 这个禅寺总占地面积68亩。寺院整体格局为三进式院落,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寮房居士楼组成。主殿大雄宝殿将供奉一尊释迦牟尼佛雕。</h3> <h3>  这是已经动工的天安禅寺的工地现场。</h3><h3> 李爱武说,这里准备供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对此,他是有说法的。他告诉我们,淅川是观音出家前的老家,因为这里有观音菩萨弟弟的墓。相传观音出家前是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叫妙善。妙庄王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妙善有两个姐姐,都出嫁了,她一心向佛,不愿嫁人,父亲反对她这样做,把她关在后院。后来妙庄王生病了,病入膏肓,需要女儿的一只手、眼才能治好,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愿意献出自己的手眼,妙善为救父亲,献出了自己的一只手、眼,救了父亲的命。这件事被佛祖知道了,派一个佛徒过来要帮妙善,问妙善需要什么,妙善说要一只手一只眼。佛徒跟佛祖回报时误说成妙善要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佛祖感动于妙善的一片孝心,就准许给妙善千手千眼,这才有了后来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原来淅川千手千眼观音的传说是这个版本的。这里真是一个厚重的文化故园,民间有这么多传说和故事。</h3><h3> 生长在这一方故土的人都很重视文化教育,所以对文殊菩萨都很崇拜,孩子入学升学考试,家人们都要拜拜文殊菩萨。</h3><h3> 李爱武不仅是个实干家,他的谈吐更是不凡,常常是妙语连珠,显示出深厚的文化修养。曾有几个北京的专家来这里参观考察,很敬佩李爱武的学识。问他是什么大学毕业的。他诙谐地用淅川方言说,他是西山大学背篓专业毕业的,几个专家一下懵了,尽管都不知道这个大学,但谁也不敢向他求证,怕自己孤陋寡闻让别人笑话,都想一定是国外的什么大学。这个笑话从此被大家传开了,李爱武的大学学历就这么定了。</h3><h3><br></h3><h3><br></h3><h3><br></h3> <h3>  随着李爱武老总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仿宋朝李官桥古街,这个古街建筑面积43800平方米,占地约280亩,投资约142000万元。</h3> <h3>  这个李官桥仿古街,两边建筑房屋已经建好了,李爱武说,他还要把街道挖成河,然后再建一座座桥。据说,历史上李官桥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当时这个地方出了一个李大官人,他发达后不忘回报父老乡亲,为了方便乡亲们出行,自己出资在河上建了一座桥,老乡们就把这座桥叫李官桥。此后,这个民风树起来了,以后谁在外面发达了,都会回来在家乡的河上修一座桥表达对乡亲们的回报,据说当时李官桥曾经有很多座桥。如此说来,李爱武比起当年的李大官人更有气魄,他回报父老乡亲的是一个永远不败的家园,很难说他不是李大官人的后代。爱故土,爱乡亲,是他骨子里的情怀。</h3> <h3>  就是凭着这个情怀,他把大半辈子挣的家产都投到了这个移民的文化家园,如今却被困得寸步难行,去年年底,本来已经有一笔银行贷款办理了相关手续,李爱武正高兴得准备把最紧要的工程完工呢,突然又因故泡汤了。都说好事儿难磨,可李爱武这事儿也太难磨了。李爱武这两年为了筹钱真是想尽了办法,遭多了磨难,他甚至有时都怀疑自己,这个项目是不是有什么不对了?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邀请了有关专家专门开了一个论证会。开会请专家就得花钱,可李爱武手里真的是没有一点钱,区区5万元,对他就是一个难题。无奈之下,他把自己十几万的车库五万贱卖了,凑了钱开了一个专家论证会,会上专家对他这个移民文化苑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这对他是一个极大的精神安慰。他曾经有上亿元的资产,如今为了这些古树,为了留住移民精神的寄托,却落得捉襟见肘,寸步难行的地步。这真的需要有一个博大的情怀才能承载。</h3> <h3>  2013年和2015年4月5日,移民文化苑景区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南水北调移民寻根文化节”。</h3><h3> 李爱武把上世纪因修建丹江水库搬迁至青海、湖北大柴湖的数千名老移民和2012年以来先后搬至新乡、郑州、等地的新移民累计数千人次欢聚一堂,在这里缅怀失去的亲人和先祖,寻找故园难忘的记忆。</h3><div>  清明节,他们中有的人回来了,回到了古树园。他们一进园就转个不停,急切地寻找儿时村庄的那棵大树。每每找到自己村庄的树,就即刻喊来同村的人,或给古树培土,或全家、全村人站在树前留影。他们给古树鞠躬、磕头,他们在古树前长跪不起……</div><div>  “看,这棵树就长在兴化寺村边,从我记事起它就恁大,快60年没见过它了,现在看见它仿佛看见了自己的老家,看见了当年的村庄。”抚摸着古树园里那棵千年黄连树,从青海省贵南县回来的75岁移民田贵申老人激动不已,“房子、村子和父母都在水下了,我们探家回来只能看看这棵树了。”老人说。</div><div>  李爱武看着移民对故土的依恋不舍,表示以后每年清明节这个日子,都要在古树园里举办这样的寻根活动。</div> 河南省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的首个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也是移民大市,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南阳市淅川县先后搬迁移民近40万人,实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创造了移民工作的“南阳经验”、“南阳奇迹”。2014年年底,清澈甘甜的丹江水从渠首陶岔一路北上,给缺水的华北大地带来泽润。<div>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浩瀚的丹江水淹没了移民祖辈的墓碑、梦里的家园。移民们清明节回乡,只能在岸边望穿江水,涕泪长流。那些被淹没的家园是几十万移民永远的乡愁。</div><div> 在淅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爱武先后投资了数亿元资金打造的这个移民家园,如今却因资金紧张搁浅了,现在他正积极寻找合作者,共同打造后续工程,让文化苑尽早投入使用。</div><div> 我们期待着李爱武的文化苑早日开园营业,成为淅川县一张靓丽的名片。<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