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嗅着初春的气息,处在寒假中的郑州航空港区太湖路小学的校园却是不平静的。原来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学习的革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个学年工作关键在于开学的谋划。有了好的开头,才可能有好的过程和令人满意的结果。基于此,2018年3月26日,由太湖路小学主办的“核心素养视域下有未来的教育——教师课程力曁教科研专业素养提升研修班”开班了,为期三天的学习结束了!在场的老师们都直呼受益匪浅!受益匪浅!</h3> <h3>本次研修活动分为三个篇章:</h3><h3>STEAM课程学习篇</h3><h3>名师精彩课例展示篇</h3><h3>教育理论素养研修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STEAM课程篇</b></font></h3> <h3> 2月26日上午,在航空港区太湖路小学的会议室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的董艳教授给老师们介绍了STEAM课程和PBL项目式学习。</h3><h3><br></h3> <h3> 通过董艳教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STEAM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STEAM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e(技术),Engineering(工程),Art(艺术),Maths(数学)五个学科单词的首字母缩写。STEAM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STEAM理论倡导孩子超学科学习概念,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在学科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在相互碰撞中,培养孩子们各方面技能和认知,强调孩子的主动探索精神。</h3><h3> </h3> <h3> 而项目式学习又是什么呢?董教授讲: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东西学以致用。</h3> <h3> 不过,现在更多主张的是项目式学习和STEAM课程的融合。</h3><h3> 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是学生在活动参与、项目设计、问题解决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在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中,学生围绕“明确的结果和模糊的任务”进行夸学科探究学习。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在增强人文素养、培育理性思维、养成主动学习意识、提升个体觉悟、强化问题解决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h3> <h3> 老师们认真学习,积极研讨,真真切切感受到基于项目的STEAM学习是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h3> <h3> 2月26日下午,来自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的吴建伟校长给老师带来了一节有关STEAM课程的实践课。</h3> <h3> 吴校长先简单介绍了嘉兴市实验小学所开设STEAM课程的情况,让在座老师们大开眼界。然后给我们讲解了近几年STEAM课程的实施的动态。随后吴校长展示了他所教的科学学科的几个精彩案例。从一个个案例中我们对STEAM课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最后模拟上课场景,吴校长带领老师走进了真实的STEAM情境课堂。</h3> <h3> 第一个体验活动是用意大利面搭建塔结构。每组用20跟意大利面条,一根细线,一包超清黏土。老师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需要在规定的30分钟内完成设计图和搭建任务,最后把超轻黏土搭建到塔的顶部。老师们像小学生们一样合作设计,搭建,改进方案,交流经验……每一组老师都积极投入地参与其中,乐于其中。</h3> <h3> 第二个活动的主题是“让轮子滚远”。根据吴校长提供的材料:超轻黏土、牙签、竹棒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轮子,整个过程依然通过合作,设计,分享,展示,改进,总结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结果是在一步步的探究合作中展开实现的!老师们受益匪浅,感慨颇深!</h3> <h3> 是的,世界变化那么快,就像吴校长所说,未来十年有许多职业会消亡,也会有许多新的职业会被时代所催生。我们的孩子以后要做什么?他们以后会碰到什么问题?我们今天教给孩子们的知识和能力孩子们是否受用……我们很难预测!STEAM课程以整合的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应该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做有未来的教育,老师们任重道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名师精彩课例展示篇</h3> <h3> 听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本次培训由国家级骨干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的陈曦校长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口语交际课《今天你提问了吗?》</h3> <h3> 本次课例面对的对象是太湖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在听课孩子们不知道自己上课内容和授课教师的情况下……把《今天,我提问了》这节课上的异常精彩!</h3><h3> 开课环节陈校长的语言平实亲切,很巧妙自然地把处在寒假中孩子的学习之心收回到了课堂上。陈校长用教学智慧轻轻松松构建起来了和谐、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然后采用对话,填空式表达,采访,总结,评价的方式把一节课完美地展示了出来。通过“提问,猜问,探问,好问”的环节,让孩子们真真切切沉浸在学习中。整节课,在陈校长的引导下,孩子们在用心倾听,在积极思考,在快乐表达……下课了,听课的孩子们还意犹未尽……陈校长的课带给老师们很大的震撼和很多的思考!</h3><h3> </h3><h3><br></h3><h3> </h3> <h3> 第二个课例是来自成都市高新区电子科技大学附小的杨琳玲老师带来的一节数学课《搭配的学问》。杨老师是四川省数学特级教师,四川省数学骨干教师。杨老师有着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h3> <h3> 杨老师的展示课也非常精彩,课前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 精心制作了教具。杨老师带领学生走入教学情景,让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连一连,画一画,讲一讲,评一评以任务学习单为载体,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完成了很高效的一节课。每个授课环节都很出彩,不必说导入导入环节的平稳有趣,也不必说探究环节的峰回路转,单是巩固拓展环节的柳暗花明,课程融合,举一反三不由让人心生赞叹!好课!好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教育理论素养研修篇</h3> <h3> 教师想专业化成长,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提高自己吸纳优秀教育理论的意识和能力,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把专家名师请到学校来,航空港区太湖路小学给学校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学习平台。</h3> <h3> 陈曦校长给大家带来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讲座。通过分享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的课程实施情况,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尤其是“融通课程”和“三主课堂”的讲解部分,让老师们对教育有了新的发现和理解。</h3><h3> 融通课程有五重课程形态:整合、拓展、分解、创生、教学模式探索。最主要是侧重于课程的整合,包括学科内的融通课程,学科间的融通课程,及校本融通课程。学科内的整合强调学科知识的重组、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关联。学科间的整合强调知识的互通、互联与综合素养的培养。校本融通课程强调的是学校、班级及儿童自主开发的课程。</h3><h3> “三主课堂”也是西芯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三主”课堂是“学为主旨,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课堂,是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牵引、实践体验。着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h3><h3> 除此之外,通过陈校长的讲座,我们了解到了“育心阅读,育心发现,育心讲坛……”等学校活动开展形式和形态。</h3><h3> 李校长,崔主任也带领老师们进行研讨,依据太湖路小学的校情,我们有哪些需要借鉴学习的地方,进行尝试采用,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h3> <h3> 杨琳玲老师给老师们带来了《为数学学习注入生活力》的讲座。杨老师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实践及《数学课程标准》交流了自己在数学教学中一些宝贵经验。</h3><h3> 杨老师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几个课例《5的分与合》、《认识千米》、数学绘本课……通过课,看到了杨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和用心。杨老师做为一名数学老师,她让数学趣味化,让数学实用化,让数学动态化,让数学生活化……把课上的这么生动有趣有用,孩子怎么会不喜欢?有很多老师在现场积极向杨老师请教,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瑰丽的思想的火花,把讲座推向了高潮。</h3> <h3> 最后一场讲座由教育名家,特级教师罗晓华带来的《素养课堂的灵魂与创生》。罗老师总结了一些教师成长的方式和方法。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有很多名师大家都是从课堂教学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听了罗老师的讲座,不由地让人想到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最好的科研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最普通最平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讲座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h3><h3> </h3> <h3> 培训结束不是意味着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又一个新的起点。学无止境,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h3> <h3> 感谢学校领导用心给老师们搭建学习的平台。感谢专家们远道而来给我们学校老师传经送宝,答疑解惑。给我们带来了新教育的春风春雨……老师们幸运无比,幸福无比!本次培训拉开了新学期的帷幕,新的学年,太湖路小学全体教师会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涵,提高教学水平,在新学年齐心协力,再创佳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