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香港路小学幼儿园邀请小学部教师就“幼小衔接”主题进行了学习和研讨。小学部的部分领导干部、一年级优秀班主任代表和全体幼儿园老师参加了本次会议。</h3> <h3> 座谈会上,重点围绕“如何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展开了深入探讨,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一年级的老师根据她们的日常教育工作和自身生活经验,结合真实、生动的实例,就孩子升小学后各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反馈。</h3><div> 一年级级部负责人刘玲及教师代表李月、吕化、马晓艳老师谈到:幼儿园的学习方式是以游戏为主要方式,很多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动静交替且课堂上发言较为随意、自由;而小学以学习为主,课堂要求要有序发言、上课不能随意离开座位、坐姿握笔要求“三个一”等,所以刚入学的学生对课堂纪律极不适应,开始难以记住和遵守,为幼儿的入学学习带来了困扰。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如:安排幼儿轮流当值日生,通过对值日生岗位的实践,培养幼儿的责任感等。另外要注重做好家园共育工作,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在孩子升入小学后,家长也要及时转变角色,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div> <h3> 教导处张丽娜主任、大队辅导员宋春玫老师谈到: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避免教学上盲目的超前性。很多家长片面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在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如拼音、2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从而导致孩子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孩子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孩子就会出现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h3> <h3> 副校长左爱丽谈到:许多人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在幼儿园大班教孩子读拼音、学计算,其实,这些是违背幼儿园教育规律的。作为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是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习惯不好,以后很难纠正,对学习的危害也很大。在幼儿园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体育锻炼,培养幼儿自理、自觉的能力和规则意识,为顺利步入小学生活奠定基础。</h3> <h3> 最后,王校长强调: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很多孩子出现不适应,主要原因就是幼小衔接工作不到位,孩子在习惯和心理上不适应小学的要求。作为小学附属幼儿园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教师资源和教学设施可以共享,能够很好地做好幼升小这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三点:一是幼升小衔接必须尊重儿童认识成长规律,不是拔苗助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二是幼升小衔接要重视习惯培养。幼儿园要根据小学部提出的建议,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规划习惯内容和要求。特别是在孩子握笔姿势、课堂规则等方面下功夫;三是幼小衔接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协作。让家长主动参与进来,明确我们训练目的要求,家校配合形成合力,使幼儿从思维上、情感上、习惯上做好入学准备,科学有效的实施幼小衔接。</h3> <h3> 根据小学部教师集中反馈问题,林园长表示:幼儿园将从发展和提高儿童本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标,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阶段。</h3><div> 一、进一步增强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引导幼儿有序整理游戏活动材料、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及物品,通过组织“我是小能手”等比赛活动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加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步脱离成人的直接照料。</div><div> 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通过多组织音乐、体育等规则游戏让幼儿逐步了解规矩,有意识的发展孩子的自控能力,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增强任务意识。</div><div> 三、做好兴趣和情绪的预备。在幼小衔接期,适当提高语言和教学内容的概括性,在班级中多举办看图书讲故事的活动,利用餐前、餐后、离园前等闲暇时间进行讲故事竞赛等,鼓励幼儿能用流畅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同伴和老师的发言。通过练习“手指操”、观看正确握笔姿势视频等内容,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使孩子在心理上减少对学习的畏难情绪,让幼儿逐渐了解小学,喜欢小学。</div><div> 四、与家长携手做好衔接工作。学期初通过举办有关幼小衔接的家长会和专题讲座,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重点,掌握入学前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针对家长对幼小衔接中提出的问题,利用班级QQ群及家园共育宣传栏,从转变家长观念入手,谈教师的看法和建议,并及时转载相关的教育经验文章,端正家长对孩子入学前后要求的认识,实现家园有效互动。</div> <h3> 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这次活动,促进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相信通过小学和幼儿园老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小衔接,让孩子们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开启新的航程!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