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4年7月24日</h3><div> 骑行第30天,青藏线骑行第11.5天。持续的关注某一件事也很累人,骑行的人、写作的人身在事件进行当中并不感到累。</div><div> 看的人、欣赏的人、关注的人、关心的人其实是很累的,主要是对骑行的兴趣和爱好的喜欢程度不同。平常的人由于日常的忙碌与操劳也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天天关注,很难做到每天持续的关注。</div><div> 只有友情与慈爱又能抽出时间的人,才能一路关注向我传递着温暖与亲情、动力与坚强。真心感谢持久以来一直关注我骑行进程的所有人,我这相有礼了 !</div><div> 昨晚在阴冷的地砖上卧榻幸亏有睡袋的阻隔,才没觉得身下寒冷难耐,也没落下腰部的不适,看来太平整的地面也不是理想的家里的“床”。</div><div> 今早起“床”收拾行装打包装车,推行着出了古露镇道班,街上没人也没吃饭的地方,更没卖早饭的地方,没感觉到饿就没吃早饭继续骑行出发了。</div><div> 就这麽简单的骑行离开了道班,缺少了告别连声道谢都没有好像有些无情,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div> <h3>吉祥数字里程碑</h3> <h3> 痛苦是造物主对人类最隐匿、最现实的一种恩赐,它的到来有时是对幸福的提醒,它正在告诉人们,你正经历天亮前最黑暗的时刻,黎明过后就是朝霞满天。</h3><div> 每天的出发就预示着梦的开始,纵有千难万险和道路崎岖坎坷、上坡下坡、转弯急弯、人烟稀少、补给困难,我都会坚持自己的执着与信念!</div><div> 旅人是一群坚韧的追梦人,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认死理。只要是自己心之向往,随意的安身之地都会是旅途驿站,无论它是房子还是帐篷。</div><div> 驿站是人困马乏、安榻睡眠的歇息之地,是中转的‘’加油站‘’。</div> <h3>藏北八塔神圣之地</h3> <h3> 骑行路面下下上上到也没觉得咋样的艰难。自进入藏北羌塘草原,受印度洋暖湿气流作用高山草场、草甸草绿如毯,高原高山显示出厚重的生命迹象,与唐古拉山阻隔的羌塘草原北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h3><h3> 温度较高水汽较多的暖湿气流与高原干冷空气相遇,形成强风、多雨的典型气候特征,造就了高原多雨的江南潮湿气候。</h3><div> 公路左右两侧绿意盎然的山坡映衬着光秃秃的山,山腰盘绕着白云露出山尖。蓝天在乌云的缝隙里伸展着腰肢,阳光透过浓云洒在山坡上,明暗相交、错落有致甚是漂亮。好在今天不止是蓝天艳阳,还有奔忙匆匆的白云为我撑伞遮阳。</div><div> 看着快速呼啸着驶过的汽车;看着穿着各种色彩骑行服的骑友;看着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男女;看着几乎清一色的自行车驮包;看着快速移动的旅行骑行客,都是为着共同的理想,那个始终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高山圣殿。</div><div> 每个人都强打起精神做一个坚强的自我,向着那个固定的方向克服着高反带来的不适勇敢前行。</div><div> 寒冷的早上冻手冻脚,只能减缓骑行速度来减少寒冷的侵袭。因为太早此时的太阳还没有暖意,充其量就是冷库里的一盏灯,只能用于照亮没温暖可言。</div><div> 用防晒头套护住嘴最大的受益就是防止嘴唇干裂和减小身体水分的蒸发,还有就是面对汽车尾气时把它双层放在鼻子上代替口罩效果也不错,这也是一个月骑行下来得到的最宝贵经验。</div><div> 一个月了,我只有做好我自己的行程,平安、坚强、执着、坚韧、持久地完成骑行,才能使持续一个月的关注得到延续 ,才能无愧于亲情的传递。 </div><div> 在外面支帐篷也有讲究,草地、土地最好,石板地、地砖之类的最不好。石板地主要是身下冰凉刺骨,砖地主要是干燥却不平整硌得很却没有了身下的冰凉。</div><div> 草地、土地身下不会很冷透水性也很好,遇下大雨、暴雨帐篷也不会被水淹了,适宜户外露营。</div><div> 古露镇海拔4702米,出发翻越芒隆拉山,骑行巡航高程海拔4600米。</div> <h3>祭祀的经文重重叠叠</h3> <h3> 骑行近35千米左右到达藏北八塔,在国道边偶然出现八座排列的白塔,就矗立在蓝天白云下翠绿的青草间,为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h3><h3> 她是藏北最为神秘而神圣的祭拜处之一,它为后人述说着一个悲壮的故事,八塔安放着为保卫藏北而战死的将军。 </h3><div> 怀揣着一个梦想,心中装着目标一路前行,其实高原骑车旅行享受的是骑行过程。</div><div> 白天在路上艰辛奔波,征服一座又一座高山垭口。在路标里找寻下一站目标;在里程碑前享受下一千米的艰辛。</div><div> 夜晚遇到住宿点,居住的是20元30元的简易客栈,甚至于露宿人迹罕至的路边、空房、道班。</div><div> 仔细想来我这人真够皮实的,我人生的太多第一次都在这里创造:</div><div>第一次骑行上青藏高原;</div><div>第一次翻越5231米的唐古拉山;</div><div>第一次连续骑行30天;</div><div>第一次连续10天骑行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第一次连续11天吹着高原的风;</div><div>第一次在高原天路拖着高反后的疲惫身躯长久骑行;</div><div>第一次带着温饱执着的在高原骑行;</div><div>第一次连续11.5天接受高海拔高原反应带给我的生命洗礼,我都应付下来了。</div><div> 由于思想上准备得充分,骑行青藏高原已经不可怕。</div><div>由于体力上准备的充分,5231米已经在脚下;由于我的执着,连续30天骑行已经圆满;</div><div>由于我的顽强坚持,平均海拔4500米的十天连续骑行已经征服;</div><div>由于个体防护特别好,连续十天沐浴高原的强光和干燥的风,我也毫发无损。</div><div> 我虽然很疲惫、很劳累、很想休息,但我很顽强、很执着也很懂事。</div><div> 知道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对个体的损伤、损害也最小。所以连续作战是可以继续前进的源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iv><div><br></div> <h3>芒隆拉山垭口公路高程4638米</h3> <p class="ql-block"> 因为上坡的艰难骑行、推行到达公路的高程,才会有下坡的轻爽。下坡时人极易忘乎所以,而导致思想松懈、大意、麻痹、最后导致幸灾乐祸、乐极生悲。</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将下坡都看的很轻;每个人都不认为自己的技术存在问题;每个人都会对下坡嗤之以鼻;每个人都会对下坡无所谓;每个人都会对下坡欢呼雀跃;每个人都不会对下坡有所准备(个别人除外)。</p><p class="ql-block"> 但终究骑行事故主要发生在下坡及弯道,所以对事故的认知和认识要提高到战略、战术高度,才能谨慎骑行避免事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费了好大的力把自行车推上坡,站在那里做了十来个深呼吸把呼吸调顺溜,休息是为了恢复体力走更长远的路,舍得才能获得。</p><p class="ql-block"> 感觉身体恢复了体力有了力量,戴着护膝支上自行车穿好了冲锋裤、冲锋衣主要是为了御寒。</p><p class="ql-block"> 停留了大约十分钟左右,身上的热量、热汗散失得差不多了,这时扶住车把滑行跨上车座慢行下坡。</p><p class="ql-block"> 车速越来越快,耳边风声骤起,赶紧把双手车闸处于待发状态,慢慢的将双手逐渐的收紧刹车减缓车速。</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拐360度急弯,眼睛始终紧盯前方路面带闸减速,等转过急弯看到前方路面没有汽车,才能抬起车闸继续轻松滑行。</p> <h3>虔诚的磕长头藏民</h3> <p class="ql-block"> 人的灵魂若是脏了,即使拉萨的阳光风和日丽、艳阳高照也无济于事。</p><p class="ql-block"> 路上的遇见绝大部分都是风尘仆仆赶赴西藏旅行的人,还有就是磕着长头去往拉萨大昭寺朝圣的佛教信徒。</p><p class="ql-block"> 骑行着前方路上见到四个磕长头去往拉萨大昭寺的藏民,是走三步磕一个五体投地的一个身长的头,三步加伸胳膊的身长平均5米多点 ,就这样几百上千千米的路程不断磕着,一直磕下去直到终极目标。</p> <h3>磕长头丈量与佛祖的距离</h3> <p class="ql-block"> 在高原骑行不洗澡已经是个常态化的事情,是不可以回避的问题。在洁净地不起一丝浮尘的高原,风常伴着骑行并接受它清风拂面的亲理。</p><p class="ql-block"> 无论三、五天还是八、九、十来天不洗澡;无论是骑行后出汗还是路边打尖休息;无论是经过一天骑行晚上休息都不曾感到身上油泥厚重。</p><p class="ql-block"> 所以十天半个月不洗澡,也没有像黄土高原二、三天不洗澡那么脏、那么难受。</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这样一段难忘的旅程,人生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一个人都走过那麽些路,再苦、再累、再孤独、再辛苦大不了还是一个人继续走。何况还有那麽多的人在默默地支持我、鼓励我,为我点赞!为我加油 !</p> <p class="ql-block"> 今天出发骑行出去大约48千米左右,在一个连续长缓下坡滑行时,突然感觉自行车后圈轻微响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一直神经高度紧张的我,在下完坡后停车检查,发现原来断了两根车条的地方又断了一根车条。</p><p class="ql-block"> 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青藏线,面对此种情况也只能自救,那就是更加谨小慎微慢慢骑车前行。</p><p class="ql-block"> 这下事情整大了,三根断车条连续挨着,再驮着220斤左右体重、车重和行包,接着骑行怕是车条还会断很多,车圈就保不住了。</p><p class="ql-block"> 从16日早上自行车后圈断了两根车条,到今天24日上午断第三根车条已经整整9天。这是相当大的幸运。</p><p class="ql-block"> 如果提前几天断车条,青藏线骑行很可能就会因此提前终结退出,那将成为我一生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自行车还是那輛自行车;装备还是那些装备;人还是那个人。变化的就是那个自行车圈,经过9天的骑行,现在又断了第三根车条,车圈已经不是圆圈了而是椭圆的。</p><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骑行出去大约30千米左右,看到前方出现房屋建筑,典型的藏族建筑风格,当雄县到了。</p> <h3>当雄到了</h3> <h3> 放开了自行车后闸勉强、缓慢骑行的那30千米左右路,一切都在谨小慎微中进行,骑行虽然挺慢的但明显能感觉的到椭圆形车圈转动带来的特殊颠簸,一种规律的、定时的、扭曲形的颠簸。</h3><h3> 这是高原骑行中的一次特殊经历;</h3><h3>一次难忘的骑车旅行经历;</h3><h3>一次谨小慎微令人担忧的经历,</h3><h3>一次难忘而又不甘心的骑行;</h3><h3>一次注定悲壮结束的骑行。</h3><div> 在当雄县很快找到了住处,安顿好行包随身带了自己值钱的物品,到当雄县的街道上闲逛看风景。</div><div> 当雄县城4307米还是很干净,主要是不起尘土,牛儿可以悠闲地在公路上踱步。管它是汽车还是人呢 !这是我的地盘我做主。</div> <h3>悠闲,牛儿</h3> <p class="ql-block"> 藏族的建筑和人文很有民族特色,街道上都是纯粹的藏族人,一些藏族男人穿着传统的衣服,露出一个肩膀及一条手臂,还有的男人随着开放的程度也穿西服。 </p><p class="ql-block"> 藏族的女人也爱美,还真是“风景这边独好”。三三两两的藏族女人结伴而行,佩戴的头饰、头花、帽子、服装都有着极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虽然看到很多人穿戴着具有民族特色服装,因为是用手机在拍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只能采用“陷阱拍摄法”等待着角色进入‘’陷阱‘’再拍摄,就那正面照片也是不能拍。</p> <h3>藏族少妇</h3> <p class="ql-block"> 但真正等来了机会,主角人物出场该按下快门时,只要人家正面看我还是不敢按下快门,赶紧转走手机免得引起误会。</p><p class="ql-block"> 我也试过用135mm中焦镜头相机拍摄。藏民的开化程度不同,接受超前思想的能力还是不敢恭维。</p><p class="ql-block"> 只要我拿着照相机在大街上,当我举起相机拍照时,马上就吸引了所有在附近来往能看到我的藏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我就成了众矢之的,而且基本上藏民都是目不转睛看着我及手上的照相机,我手臂自然就发软,再也没有勇气举起相机取景、拍照,基本都是立马、赶快移走镜头走人。</p> <h3> 试想一下如果出现纠纷那问题就是民族间的,人轻言微小众的骑行客,为了一个摄影的爱好,未经同意直面藏族人拍摄,人家不让拍我又听不懂,最后能说得清楚吗?</h3><div> 藏民还以为我这汉民要把人家咋样了呢?这个民族风情的话题对我个人来说有些大了。因为怕说不清所以放弃是最好的选择,不能为你自己的爱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div><div> 在自己是少数或极少数时,遵循规矩按规则办事,不为未知的民族习惯所羁绊。</div> <h3> 花会凋零月有盈缺,一切美好与悲苦,都是自然的轮回,都是生活的本质。</h3><div> 我知恩并感激,因为我拥有很多关心、关注我行程的亲朋好友。在经历人生的风一程、雨一程、冷一程、热一程中,骑行走过的足迹深深浅浅、高高低低、远远近近、曲曲折折、上上下下,终究会平安在路上。</div><div> 面对旅程的蹬踏与愉快、艰辛与阵痛、勇敢与执着,它链接着冷暖更迭、美好的过程、曾经的艰难,都是那么匆匆地从忙碌的车条缝隙间;从骑行走过的上坡与下坡间滑落。</div><div> 在这一瞬间让我明白生活需要信念去支撑、去维持,只有这样心才不会孤寂;只有这样心才能感到被爱;只有伸出自己的双手,才给了自己和别人握手的机会。</div><div> 青藏线109国道路况都是柏油路面,很少陡坡、急弯。由于青藏高原本地不生产粮食和蔬菜,都要从四川经川藏线输入,属物资特别匮乏之地,所有物品价格都很高。</div><div> 骑行第30天,古露镇道班——藏北八塔——当雄县,住当雄县。</div> <h3> 旅行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藏着世界的精彩;每一页都有每一天的艰辛;每一页都充满着魅力与挑战,终有一页记录了我青藏高原天路骑行悲壮终结。</h3> <h3> 作家用文字去编撰、描写他们的故事,摄影人用照片讲述此情此景物,行者用双脚或车轮去丈量地球。</h3><h3> 我有幸将三者揉捏并联起来共同行动,为到达高山圣殿将亲身经历,以记叙方式发布并广而告之。</h3> <h3>骑行路线:</h3><h3> 古露镇——当雄县</h3> <h3> 骑行第30天,青藏高原骑行11.5天。</h3><h3>住宿第五天,没洗澡第五天。</h3><h3>住当雄县,今天骑行78千米。</h3> <p class="ql-block">—《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