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正月二十五是柳林传统节日——填仓节。无论城镇还是乡村都要捏“狗狗”、布灯、打火把。预祝人丁兴旺,五谷丰登。</h3><div> </div> <h3> 填仓节又叫“添仓节”或“天仓节”,“填仓”意思就是填满粮仓。关于填仓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北方三年连续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死活,照样征收皇粮,穷人饿死不计其数。给皇家看粮的仓官守着满仓的粮食,看着百姓们饿死,实在于心不忍。他毅然自作主张,打开皇仓,救济灾民,皇家粮仓很快被抢运一空,帮灾民们度过了难关。但他无法向皇上交待,就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火烧仓,连同自己也一共烧死。后人为了纪念他,每年正月二十五人们都捏仓官爷布灯祈福以示对无名氏仓官的怀念。</h3> <h3> “狗狗”也不都是狗,包括仓官爷、酒壶、酒盅、元宝、十二生肖(按家里人的属相捏)、驮炭驴子、人口盘盘、人口窝窝,当然少不了看门狗狗。</h3> <h3> 人口盘盘里边有全家人围着桌子坐,还有家禽、牲畜、碾子、磨盘、打场的。预示一家人日子过的有声有色。</h3> <h3> “狗狗”的制作材料为玉米面和黄豆面,由于面团酥碎不利于造型,粘连性不好,为了便于塑型,现在也加一些白面,莜面。</h3> <h3> 捏“狗狗”的工艺比较复杂,只见一块面团在大婶的手中搓、拉、剪、碾、压,就变成了一个惟妙惟肖的面塑。辅助的工具却只有剪刀和擀杖,全凭大婶们的一双灵活的巧手。所有的“狗狗”都要捏上面盅盅,以备晚上点灯用。</h3> <h3> 捏好的“狗狗”要放到锅里蒸半小时左右。由于制作的面比较酥,捏好的“狗狗”容易碎,所以下锅一定要小心翼翼,蒸熟的“狗狗”看上去就十分精到结实了。</h3> <h3> 看到出锅的“狗狗”栩栩如生,小孩子们已经等不及了,先尝一个人口窝窝,解解馋。</h3> <h3> 太阳落山吃过晚饭就该布灯了,先给各个面塑背上的面盅盅里倒上麻油,再搓一撮儿棉花作为灯芯,一端浸入油中,另一端伸出盅沿。一切就序就开始点灯了。</h3> <h3> 点好的灯还要各归各位。鱼和水鸭子灯要放在水缸里,狗狗放于门上,仓官爷放于天窗上。人口盘盘,人口窝窝、人口酒盅、生肖等放于炕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围观。</h3> <h3> 小孩子们还有“偷狗狗”的习俗。他们三五成群去把人家供于门外的狗狗悄悄偷去。偷的越多越有福气。这个偷不能算真正意义的偷,所以是一件快乐的事。谁家的狗狗没被偷反而会不高兴,因为这样会预示这一年不通顺。</h3><h3> 还有妇女“偷狗狗”的风俗,专选儿女双全的人家点着的灯去偷,叫做“偷儿女”。</h3> <h3> 柳林城的盘子会也会因此又掀起新的高潮来。填仓节的晚上会再一次大街上人山人海,居住的地方万人空巷。</h3> <h3> 龙王庙的填仓节盘子会上,会点上许多“狗狗”灯,还会有许愿灯供人们祈福许愿。活灵活现的面塑引的人们争相拍照留念。</h3> <h3> 前来祈福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手拿长香,走进九曲黄河阵,按着二十四节气门依次走过,祈求一年四季一家人平平安安。</h3> <h3> 沿河边的薛家湾村的九曲黄河阵上的麻油灯瓜瓜,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七八十年代,置身其中,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h3> <h3> 九曲阵外的一盘盘玉米面制作的仓官人人摆在高粱箭箭锅盖上,加注麻油用棉花捻子点燃,吸引了无数客人前来观赏,旁边的黑大瓮装满水,内置鸭子灯、游鱼灯,更是勾起了几代人童年的美好回忆。</h3> <h3> 点灯呱呱的人络绎不绝,祈福诉愿的,好奇玩赏的,流连其间好不热闹。</h3> <h3> 火红的旺火点起来,人们围着火炉谈笑风声,诉说着去年的好光景来年的细打算。</h3> <h3> 沙原圪㾿的招财御佛,精湛的通风设计,慈眉善目的外观,以及点火后的七窍生火,不亏是柳林一绝。</h3> <h3> 盘子前的二人转这时也扭起来了,《下柳林》、《申录》等弹唱名曲在街头巷尾唱起来。时而欢快,时而悲情,时而说唱叙述,时而忸怩打闹,引的台下观众连连拍手叫好!</h3> <h3> 小贩们也活跃起来了,各种各样的新奇玩艺和风味小吃分门别类摆放出来了,这时候最欢快的就是孩子们了,拿上几个零花钱,三三两两地“采办”着自己喜欢的东西。</h3> <h3> 柳林的填仓节已经演变成一个祈求粮食丰收和家道兴旺的节日,就像柳林民谣中传唱的那样:仓官爷爷填仓来,填的赤朵(光屁股)小子来,大瓮圪堆小瓮满,坛坛罐罐都填满。</h3><h3> 填仓节的捏狗狗风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由此延伸出来的庆祝活动仍然在进行着。</h3> <h3>🔴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白占全老师的《吕梁民俗》《柳林民俗》等书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