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天鹅飞走前去看看美丽的天鹅

风中雪

<h3>这是我们到达河南第一天住的陕县旅店,经济卫生。</h3> <h3>离陕县30公里的国家湿地公园</h3> <h3>我也想学天鹅展翅飞翔</h3> <h3><br></h3><div>河南省陕县,有个令国内外游人叹为观止的民间建筑奇迹,那就是“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2007年5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div><div>地坑院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建筑形式。是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砖青瓦檐,用于排雨水,房檐上砌高30~50厘米的拦马墙,在通往坑底的通道四周同样也有这样的拦马墙,这些矮墙一是为了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二是为了人们在地面劳作活动和儿童的安全所设,三是建筑装饰需要,使整个地坑院看起来美观协调。 人住在坑里,排水问题自然是第一大事。为此,他们在地坑院中间下挖了深4~5米的旱井、俗称渗坑,专门用来聚集和渗进入坑内的雨水。地坑院与通往地面的通道旁有一口深水井,加一把辘轳用于解决人畜吃水问题。地坑院内各个窑洞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牲口窑、茅厕、门洞窑等功用,按照主窑所处方位不同称之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几种。这说明建造地坑院同样受到汉族传统文化八卦的影响,老百姓依“风水流脉”来确定院子主方向的朝向。</div><div></div><div>陕县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境内的西张村塬、张汴塬和东凡塬三大塬区上,有着100多个这样的地下村落,10000余座地坑院。近年来,陕县县委、县政府遵循“保护先行、协调开发、注重品牌、永续利用”的地坑院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坚持大手笔策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开发,突出建设重点,配套整体推进,有序健康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文物古迹保护、文化旅游开发并重的新路子,让这一古老而奇特的民居散发出夺目的光彩。</div><div></div><div>庙上村位于陕县西张村镇政府南约1.5公里处,距三门峡市区30公里左右,距离陕县20公里左右,毗邻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甘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乡级公路(雷张公路、三张公路)连接,省道318线、三甘公路(三门峡-甘山国家森林公园)从村边经过,且路况良好。全村有4个村民组, 780口人,是豫西天井窑院(地坑院)保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村庄之一。</div><div>庙上村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div> <h3>这是兹喜太后当年在八国联军打入京城时逃离到陕县庙上村时曾经住过的窑洞</h3> <h3>土炕</h3> <h3>这是在抽水?</h3> <h3>这两口子在说啥呢?</h3> <h3>地下四合院</h3> <h3>这口井被称为血泪井,当年日寇进入村里,在此地对游击队便、村民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h3> <h3>这是在天井窑的院子里</h3> <h3>从这可以下到地下的院子里</h3> <h3>这一串炉子叫穿山灶,当村里哪家有红白囍事,它就派上了用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