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 每天面对着一群自我意识爆棚,天天刷存在感的孩子们,聆听你们成长的喜怒哀乐,作为过来人,想从老教师的视角,用从教二十多年的经验告诉你们,希望你们在人生路上快乐成长。<br> </h1> <h1><br></h1><h1> 一</h1><h1></h1><h1> 坚持善良</h1> <h1></h1><h1> </h1><h1> 在一个新的集体里,大家总是由陌生到熟悉,自发形成小圈子。刚开始吸引人的,总是那些成绩优秀的,才能出众的,随着相处的时间越长,好的性格、好的品行越能够显现出吸引力。如果你没有骄人的才能,请你务必善良。 </h1> <h1></h1><h1> 什么是善?</h1><h1> 学诚法师说:一念不为己而利他之心就是善。</h1><h1> </h1><h1> 善良的人从不计较得失,常常主动帮助他人,因此会赢得更多人的赞扬和尊重。“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惠”(语出《菜根谭》),这句话的意思是:施恩给别人,既不考虑索要回报,也不思量扬名显杰,那么一斗粟米的付出可以收到万斗的回报。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为世人称颂,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h1><h3><h1></h1><h1><br></h1></h3> <h1>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的善良,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br> </h1><h1></h1><h1> 家喻户晓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告诉我们挑水并不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人总怕自己吃亏,总是斤斤计较,结果人我俱损;不计较付出与所得,心甘情愿“吃亏”,利他的同时更是利己。</h1> <br><h1> 另一个家喻户晓的瞎子点灯的故事,一个盲人,眼睛看不见,提着灯笼走夜路,对他来说,绝对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他的灯笼,既给别人夜行照亮了路,又避免了自己黑暗中被撞的危险。<br> <br> 2004年,马加爵杀人案惊动了整个中国。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打牌不和连杀4名舍友,林峰(音译)是马加爵放过的唯一舍友。据马加爵本人事后指称,当时曾打算将林峰杀死,因其曾给生病的自己买过饭,所以心生恻隐,放过了他。善良使林峰避免了一场血光之灾,“吃亏是福,无助时天助”。</h1> <h1> 善良是一种力量,看见光明,战胜阴暗,唤醒美好的力量。</h1><h1> 孩子,成长路上,请务必坚持善良。</h1><h3><br></h3> <h1>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不敢善良?我们总担心:人善被人欺。孩子,请相信被欺不是因为善良,是因为你不够强大。当你想放弃善良时,恰恰说明自己内心的软弱无力。我们也会担心:我善意待人,别人不真诚待我,该怎么办?要扪心自问,我对别人的付出是否有期待?如果对付出有期待,一旦期待不能达成,就觉得委屈、困惑甚至觉得不公平……孩子,要始终善良,要懂得坚持善良是自己的事,不因他人的好恶而改变善良的初衷。</h1><h1><br></h1><h1> 在集体里,善良不一定要做的惊天动地。给他人的一句真诚赞美是善;对别人学习上的一点辅导是善;对生病同学一声关切的问候是善;对参赛同学一个鼓励的微笑是善;尊重同学,不扬人隐私是善;平等待人,不仗势欺人是善。 诚如学诚法师所言:有善念,处处皆可为善。</h1><h1><br></h1><h1> </h1><h1> 网络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的善良要有锋芒”,个人认为有锋芒的必定会伤人,所以善良不应带锋芒,而应该要有是非观念。作为在校生,他人违规违纪的行为,若盲目相助,善良就成了纵容。 </h1><h1><br></h1> <h1> 二</h1><h1> 常怀感恩心</h1><h1></h1><h1><br></h1><h1> 古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常怀感恩心的人,人生旅途大多顺畅,即使遇到挫折坎坷,也能安然渡过。</h1><h1><br></h1><h1> 人生在世,请记得感恩,因为没有人天生就应该对你好。所以不论是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帮助,我们都应当心存感激。</h1><h1> </h1><h1> 雷锋在日记及言谈中,多次谈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我每成长一分,进步一分,这里面都渗透着党的亲切关怀和苦心栽培。”可以说,“感恩”是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动力源泉。因为感恩,他无私奉献;因为感恩,他乐观坚强;因为感恩,他热爱生活;因为感恩,他甘当螺丝钉。“感恩”让雷锋精神在半个多世纪里不断绽放光芒!</h1> <h1> 在一个集体里,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比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受欢迎。</h1><h1><br></h1><h1> 自私自利的人在班集体的表现就像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提到的某些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相处越久,他们的行为也会为别人所不齿。</h1><h1><br></h1> <h1> 《菜根谭》教导世人“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意思是说,对别人有功劳不可念念不忘,对别人有过失要常常记在心上;别人对我有恩,千万不要抛诸脑后,而对别人所产生的怨恨则应彻底忘记。<br> <br> 对于别人的帮助教导关爱,我们常常容易感恩,但是对于别人对我犯下的过错却常常耿耿于怀,滋长仇恨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我们就会放下怨恨,感激那些曾经给过我们的伤害,因为它让我们变得坚强。 <br> </h1><h1> 人生路途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总会遭遇困难挫折,在人生低谷又遭受冷眼歧视,感恩那些在你无助时伸出援手的人,感恩那些岁月给予的痛苦和磨砺,请相信,精彩的人生总是属于那些面对挫折、伤害也心存感激的人。 </h1><h1><br></h1><h1> 常怀感恩之心,那么即便达不到以德报怨的思想高度,最起码我们能放下怨恨,具有爱的能力,心态会更阳光,人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比心态坦然、祥和更让人觉得幸福的了!</h1><h1> <br> 而不懂得感恩的人,常常把别人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因此大多自私自利。一旦遭遇挫折,不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一味怨天尤人,似乎普天下只有他(她)自己是对的,别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结果越活心量越窄,人生道路也越走越不顺畅。<br> <br> </h1> <h1><br> 三<br> 宽容</h1><h1><br></h1><h1> 一个集体四五十人,性格迥异,朝夕相对,难免摩擦冲突,若有意见相左,若有他人有意或无心对自己犯下过错,请宽容。</h1><h1><br></h1><h1> 同学之间的感情非短时间可以建立起来,在彼此交往期间,不计较小的恩怨,适当消除小的误会,原谅对方有意或无意的错误等等,都是使友谊巩固和增进的好办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你若过于计较,到最后,反而成了集体里最孤立可怜的那一个。</h1><h1><br></h1><h1>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菜根谭》这段话告诉世人:生活的空间里良莠混杂,善恶交错,所以君子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要能够容忍和宽恕他人的过失。这样既有助于君子的品性磨练,又在不知不觉中感化犯下过失的人,使对方的品德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提升。</h1><h1><br></h1><h1> 罗兰也说: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它是由修养和自信,同情和仁爱组成的。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快乐必多,烦恼必少。对人抱持一个‘恕’字,欣赏别人的好处,记着别人的好处,忘掉别人的错处,原谅别人的缺点,不去故意挑剔别人,这就可以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的快乐。</h1><h1><br></h1><h1> </h1> <h1> 四</h1><h1> 找到班级归属感</h1><h1> </h1><h1> 央视网《新闻调查》20170114播出《七个被刑罚的女孩》,视频内容讲述的是:2016年12月13日,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外欺凌未成年人案件进行了宣判,以强制侮辱罪、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分别判处7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至八个月、缓刑一年不等。7个女孩基本都是在离异家庭,缺乏家庭的关爱,通过打人施暴来释放自己。</h1><h1> </h1><h1> 视频中,温州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咨询师林宣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对情感上的需求是很大的,尤其是小孩子这种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她需要依附一个东西,一个集体,朋友也是一样的,它也是起到很强烈的情感支持。即使有个坏妈妈,她也需要这个妈妈。因为有妈比没妈好。”</h1><h1><br></h1><h1>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人最大的需要就是归属的需要。”毕淑敏在《毕淑敏心灵独白》中这样写道:“归属,这是太不可忽视的内心需求。尤其是小孩子,如果他没有培养起正常的归属感,一生都会摇摆飘零。”</h1><h1> </h1><h1> 所以作为一个学生,应当建立对班级的归属感。归属感,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尤其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方面,无疑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h1><h1><br></h1><h1> 班级归属感就是通过对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的适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以获取班级认同。</h1><h1><br></h1><h1> 而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例子都可以看到,越是后进生越没有班级归属感,他们不热衷于参与班集体活动,除非强制性要求,他们在集体里的人际关系较差,因为得不到认同,所以更加不愿意融入集体,如此恶性循环,他(她)们更多的向班外甚至校外寻找能够依附的群体。因此随之产生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旷课早退抽烟喝酒网吧夜店,渐渐的,他们的生活也会偏离正常的学生生活轨道,直到辍学甚至误入歧途。</h1><h1><br></h1><h1> 如何找到班级归属感?</h1><h1><br> 一是培养责任心,小到日常卫生,大到各种竞赛,凡属我职责范围内的,凡属关系到维护集体荣誉的,我都树立起自己的强烈的责任心。做的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做不做却取决于态度,态度的优劣来自于责任心的强弱。责任心越强,归属感越强。<br></h1><h1><br></h1><h1> 二是与同学相处、合作应有豁达宽容的心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更利于建立良好融洽的同学关系。</h1><h1><br></h1><h1> 三是塑造新的自我形象。进入新的学校,接触到陌生的老师和陌生的同学,相互之间的认知都是新的。所以,在新的环境里,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因为你的一言一行,是好是坏,在向他人展示自身的素质与品行,也在无形中形成他人对自己的监督与管理。良好的班风有赖于全体成员的努力,同时又反作用于全体成员,更利于每个同学的健康成长,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h1><h1> </h1><h1> </h1><h1><br></h1><h1><br></h1> <h1><br><br><br><br>文字原创:从心所欲<br>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