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珍藏的朋友

刘小亮

<h3><br></h3><h5><b> 前段时间回母校,参加入校20周年座谈会。三天的时间,整个行程安排得满档铁紧。也就没有给南昌曾经的朋友联络,但锋如同学,小壮哥、朋友建兵及侄子侄女们看到我在微信朋友圈发的聚会活动照片时,便一一打电话来询长问短,诚邀盛请,我则是百般解释推托。纪念活动后又利用几天时间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基于时间短回家次数多的考虑,也没有联络昔日的战友和同学们。然而很多同学、战友看到我在圈发的微信,都打电话来邀约相叙,时间实属不允许一一见上面,但他们这一片片深情厚谊彻底温暖了我江西之行。这是什么?这就是朋友间无需任何理由的相互陪行,虽然久久没有联系,但只要知道对方一点点消息,便会有百般的热情主动去联络,只为延续曾经那份纯真、淳朴、至诚的战友、同学和亲威的情份。 </b></h5> <h5><b>  交朋结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标准。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当中,无非就是这么几个圈,比如同学圈子、战友圈子、朋友圈子、同事圈子、老乡圈子等等,如今还有什么跑步圈、骑行圈、摄影圈、自驾圈、驴友圈、校友圈等诸类圈子。一个人游离在这么多圈子中,可谓是朋友多了路好走,事实也是如此,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个朋友多条路,尤其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当今,谁占有更多的人脉资源,谁占有更多的信息优势,谁就会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生活方向的主动者。 </b></h5> <h5><b>  也有的人认为“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的确,朋友也有益友和损友之分,也可以分门别类好几种好几等。有的一面之缘却成一世知己,有的相距甚近却心隔天涯,有的遇到点黑暗便当起了缩头乌龟,有的患难之时方显真情实义。“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势力之交难以经远”、“患难识朋友”、“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些都是古人在结交朋友方面的至理经典名言。对照当下,又何尝找不到其中相似的影子呢?因此,交朋结友也需谨慎,也需要擦亮眼睛明辨其理,珍惜属于你该珍视的朋友。 </b></h5> <h5><b>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我常常拿历史比镜子,照自己点亮朋友圈。一个人如何对待朋友这个问题,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观点,年轻时候的我意气风发,纵有气呑万里如虎的豪迈,总认为朋友就是应该时常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推杯换盏,一醉方休;总认为朋友有难不辨是非就要拔刀相助,两肋插刀;总认为到一个地方出差有事也好,纯粹游玩也罢,先得呼朋叫友,把酒言欢一顿再说。渐渐地,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长,以我为中心的状态慢慢地发生了润物细无声般的转化,逐渐学会舍身处地站在朋友的立场想问题,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渐渐地终于明白一个道理:真朋友不是用酒肉饭菜可以衡量的,真朋友而是要站在朋友的角度来考量问题。《春秋》中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随着年轮的增长对朋友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境界。因此,对待朋友贵在坦诚、贵在交心、贵在理解。没有了年轻人那份近似莽撞的意气,多了一份换位思考的理性。到一个地方,无论是出差公干,还是休闲游玩,做到不要无端的去打扰朋友,尤其是不搞突然袭击式,尽量减少对朋友的袭扰,只是在离开的时候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就是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要找朋友也要打好提前量。是的,朋友是用来品味欣赏的,不是用来交换利用的。</b></h5> <h5><b>  生活的阅历给我一些启发,游走在一个陌生城市里,能看到微信或者得知你的到来在第一时间跟你联系的人,是值得好好珍藏的朋友;接到你打的电话非常热情等待你的人,是值得珍惜的朋友;知道你到来却借口躲避你的人,是尽量不要再去打扰的那个人。</b></h5><h3> (2017年9月于厦门盘龙寓所,照片均由手机拍摄于厦门忠仑公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