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次说走就走的京津游缘于我家先生的工作,2018年3月5日先生在单位打来电话说后天要去北京公出办事一个人去(重点强调一个人😄)问是否愿意同行?对于我这种喜欢旅游的人来说,决不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虽然北京去过好几回了)急忙欣言应允,先生立即下单购票。7号上午我们乘坐高铁快乐的奔向北京…🚄🚄🚄🏃🏃🏃</h3> <h3> 到达北京后,在宾馆小憩一会,下午游逛北海公园。北海公园(Beihai Park),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原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h3> <h3> 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是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北海的九龙壁是最有特色的一座,两面有龙,升降各异,互不雷同。该壁 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高5.96米,厚1.6米,长25.52米。两面有由琉璃砖烧制的红黄蓝白青绿紫七色蟠龙18条。九龙壁为五脊四坡顶,正脊上两面各有九条龙,垂脊两侧各一条,正脊两吻身上前后各一条,吞脊兽下,东西各有一块盖筒瓦,上面各有龙一条,五条脊共有龙32条。简瓦、陇陲、斗拱下面的龙砖上都各有一条龙(四周筒瓦252块,陇陲251块、龙砖82块)。如此算来,九龙壁上共计有龙635条。</h3> <h3> 五龙亭位于北海北岸西部。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清代屡有修葺。此处原是明代泰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拆除泰素殿,改建为五座亭子。</h3> <h3> 北海小西天,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成于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孝圣皇太后祝寿所建。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大殿,总面积达1246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内有须弥山一座,山上二百二十六尊菩萨、罗汉佛像林立,山间丛林古刹、宝塔耸立、仙鸟神兽、奇花异卉、河流瀑布交相呼应,山下绘满海水,以象征佛界的普陀胜境。</h3> <h3> 北海白塔,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h3> <h3> 紫禁城角楼位于北京市,是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屋顶有三层,上层是纵横搭交的歇山顶,由两坡流水的悬山顶与四面坡的庑殿组合而成,因这种屋顶上有九条主要屋脊,所以称做九脊殿。中层采用勾连搭的做法,用四面抱厦的歇山顶环拱中心的屋顶,犹如众星拱月。下层檐为一环半坡顶的腰檐,使上两层的5个屋顶形成一个复合式的整体。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于一身,由于角楼的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成为紫禁城的标志,使人惊奇,赞叹与敬仰。</h3> <h3> 恭王府(Prince kung’s Mansion),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h3><h3>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三代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唯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h3><h3> 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仁大学,八十年代初的恭王府已成为被8家单位割据、数百住户聚居的大杂院,有200余住户。要修复恭王府,首要任务是搬迁。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h3><h3> 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将之隔为府邸和花园,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在王府、贝勒府扎堆的前后海,恭王府以其富丽而被称作“城中第一佳山水”,更因其堪比故宫的府邸建制而声名显赫。</h3> <h3> 锡晋斋,恭王府府邸西路最后一进院落,在和珅时称为“嘉乐堂”、在庆王和恭亲王时称为“庆宜堂”。 恭亲王《萃锦吟》“庆宜堂避暑偶作”的诗中写到“积善欣余庆,安闲更得宜,留欢殊自惬,出语总成诗。” 此诗前半阙的四句里藏尾“庆宜惬诗”四字,并注明“邸第西斋额曰庆宜堂,传闻系庆邸居时旧额”。 这首写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短诗表明,奕訢进驻的曾是庆王的住居处。直到小恭王溥伟时,因斋内存有晋代大文人陆机手书的《平复贴》珍品,方改称为“锡晋斋”。</h3><h3> 锡晋斋,也就是和珅时期的嘉乐棠,曾是和珅的住所,和珅二十大罪中第十三款“僭侈逾制”的楠木殿至今依然存留了主要部分。金丝楠木的室内装潢,用料考究,耗资巨大。名贵的金丝楠木千年不腐,高超木作工艺精美绝伦,这样的奢华装饰与故宫宁寿宫类似。地面金砖是一种名贵的火山岩,经过打磨,呈现出金黄色花纹,配合金丝楠的精雕细琢,显得满目华丽。</h3> <h3> 后海是什刹海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这是北京城内700年以前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h3><h3> 后海是13世纪元大都规划设计的基本项目之一,什刹海周边从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繁华商业区,它在当时是漕运的终点,被称为“北京古海港”,那时沿岸处处是酒楼歌台、商肆作坊。后海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岸上的民居与居民,周边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更为它铺陈着京味和历史的无穷韵味。人们来这里只为了在这里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咀嚼那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后海是老北京久负盛名的消暑、游玩场所。藏匿在胡同中的小吃,随处散发着爆肚、卤煮、灌肠的味道,流窜着诱人的豆汁酸。</h3> <h3> 烟袋斜街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北部的一条街。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到小石碑胡同,东西斜形走向。入东口后向西,到与大石碑胡同交叉处向西南折,然后再向西北折,最终与小石碑胡同相交,连接西侧的鸦儿胡同。该街全长232米,宽5至6米。《光绪顺天府志》记作“烟袋斜街”。清朝初年,该街称“斜街”。清朝末年,改称“烟袋斜街”,沿用至今。</h3> <h3>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从国家大剧院第一次立项到正式运营,经历了49年,设计方案经历了三次竞标两次修改,总造价30.67亿元。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h3><h3> 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h3> <h3> 北京坊作为北京前门的文化新地标,采取的是集群设计的概念,就是由一群建筑师、艺术家,在同一场地完成的多个建筑项目。北京坊是由7位建筑师,围绕着劝业场中心铺陈展开打造的8栋沿街建筑,也是一个全新的“中式生活方式体验区”。</h3> <h3> 前门大街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众俗称前门大街。大街长845米,行车道宽20米。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h3> <h3> 计划傍晚想去天安门前看降旗仪式,由于北京正在开两会,天安门周围不让过去只好在前门大街上和小铜人们玩耍……👻👻👻</h3> <h3>张一元茶庄</h3><h3>过去的人讲,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七个字,柴、米、油、盐、酱、醋、茶。老北京人一提起茶,嘴边上常挂的就有“张一元”。“张一元”是京城的老字号茶庄,位居前门大栅栏商业街路南22号。自创建以来,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不负创业的愿望,成为京城著名的老字号茶庄。</h3> <h3> 中国铁路的发展太快了,北京到天津现在往来太方便啦,坐着复兴号高铁35分钟到达天津……👍👍👍</h3> <h3> 意风区全称为天津市意式风情区,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目前保存完好原汁原味有着百年历史的意大利建筑将近200余栋,是意大利本土以外最大的意式风格建筑群,内有梁启超、曹禺、张廷谔、曹锟、袁世凯、齐耀珊、张学铭、曾国藩家族、冯国璋、李叔同、汤玉麟、卢鹤绂、王卓然、刘髯公、程克、鲍贵卿、华世奎、易兆云、李廷玉、张鸣岐、李文田、章宗祥、孙良诚、倪嗣冲、段芝贵、王一民、王郅隆、 黄郛、曹锐、卢木斋、郑诵先、黎元洪、安文忠、杨以德、齐耀琳、吕调元、靳云鹏、龚心湛等等多处中国的名人故居。该区域的由来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对天津市进行了割地赔款,1901年在天津河北区直隶总督府任职的李鸿章代表当时的清政府签定了庚子条约时的特殊历史产物,由于该区域建筑风格独特,广场与联排欧洲建筑在天津独一无二,且保留完整,在2004年初由天津市海河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开发建设,现已初具规模。</h3> <h3>袁氏宅邸</h3><h3>海河东岸坐落着一幢德式外观的小洋楼,红色的陡坡屋顶,扣钟状的采光亭。这座小洋楼就是袁世凯旧居,天津仅存的一幢十六至十八世纪德式风格的小洋楼。</h3> <h3> 天津环球金融中心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是天津目前建成第一高楼,海河开发第三节点,它是一座集336.9米世界级地标写字楼(即津塔写字楼)、一座各国首脑首选下榻的超五星级圣·瑞吉斯酒店(即津门酒店)、两座世界商业领袖入住的国际公寓、一座配套的服务式公寓和国际精品商业为一身的具有城市地标性的高端城市综合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传统解放北路金融城的龙头所在。曾入选2011年世界十佳摩天大楼。</h3> <h3> 天津劝业场位于和平区滨江道交口的商业中心区营业面积17300平方米,曾是天津最大的一家商场,也是一个集商业、娱乐业于一体的大商贸区,是天津商业的象征。现在是天津三大零售百货商场之一,也是天津著名十大商场之一。经营商品品种达3万种,商品渠道遍及全国,素以小商品齐全著称。</h3><h3> 2016年9月,天津劝业场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h3> <h3> 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面粉、猪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小吃,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h3><h3> 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狗不理包子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酱肉包、素包子等6大类、98个品种。2011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其中。</h3> <h3> 游逛天津的主要任务是吃狗不理包子,我们点了8样馅的包子,其中有几样馅的包子真的很好吃,但是价格也真是不菲,总体算性价比不高的一餐……😛😛😛🍺🍺🍺</h3> <h3> 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是迄今天津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h3><div> 五大道地区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建筑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的300余幢风貌建筑中,英式建筑89所、意式建筑41所、法式建筑6所、德式建筑4所、西班牙建筑3所、还有众多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div><h3> 2011年,五大道被天津市规划局确定为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h3> <h3> 民园体育场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83号,属于天津著名的国际文化旅游景点———“五大道”地区。这一浸透着浓郁欧陆风情的地域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建筑,因此也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h3> <h3><font color="#010101">天津邮政博物馆位于和平区解放路111号,展览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分“序厅”、“邮驿与其他通信组织厅”、“邮政厅”、“集邮厅”四大展厅。展示内容从时间跨度上分为5个阶段,即古邮驿时期、近代邮政创办时期、大清邮政时期、中华邮政时期、人民邮政时期。 展厅通过文字、实物、照片、塑像等展示方式,介绍了天津邮政百余年的历史变迁,展示了邮政行业独特的文化魅力。</font></h3> <h3> 天津金融博物馆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29号(即1931年建成的原“法国俱乐部”旧址),距天津火车站咫尺之遥,扼守百年名桥解放桥,位于金融机构富集的历史名街,地处天津金融城中心位置。摸摸金融牛🐮今年一定牛😄😄😄</h3> <h3> 解放桥位于天津火车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它不仅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天津解放桥又称万国桥,俗称法国桥、法俄桥,是目前海河跨桥中仅剩的三座可开启的桥之一。</h3> <h3> 世纪钟是天津市为迎接新世纪,在天津站前广场建造的大型标识性城雕建筑。2001年1月1日零时,悦耳的钟声在天津站前广场的解放桥前响起,敲响迎接新世纪的钟声。从那一刻起,世纪钟便成为与新世纪相伴相随的,天津市最具关注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h3> <h3> 天津之眼(The Tientsin Eye),全称天津永乐桥摩天轮(The Yongle Bridge Tientsin Eye),跨海河连接河北区与红桥区,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天津之眼是亚洲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是天津的地标之一。摩天轮直径为110米,轮外装挂48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384个人观光。摩天轮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8分钟,到达最高处时,周边景色一览无余,甚至能看到方圆40公里以内的景致,被誉为“天津之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