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峥嵘岁月》<br> 纪念上山下乡49周年<br> 1969.4.15—2018.4.15<br><br> <br> 走 出 沼 泽<br><br> 我要讲述的是一段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很久很久,但它依然是刻骨铭心,我想人应该越是经历的艰难困苦越是记忆深刻,梦魂索绕的在我脑海里一生也不能漂移而去。 <br> </h3> <h3><br> 26岁那年我毕业分配到了察右后旗农机局科研所工作,‘’察右后旗‘’ ?从来不知道地图上还有这么个地方,一个熟人没有,两眼一抹黑,‘’白音查干镇‘’是旗政府所在地,据了解,全镇长住有一万来人,全旗属于半农半牧地区,走在街上镇上的人大都相识,起码都是半熟脸。——我们的工作也不复杂但很辛苦,主要是推广农牧业机械在农牧区的应用,只要不下乡,下了班我不会总呆在简陋的办公室(兼宿舍)里面坐着(时常停电)。经常去镇上唯一的一个电影院(兼政府礼堂)看电影,什么电影都看,‘’狗打架‘’ 也看的津津有味儿,这辈子看过的电影大多数是从这里看到的。<br> 街道没有柏油路都是沙石路,汽车过后暴土扬尘,大街上都是国营商店,按时营业,有时下了班饿了,都找不到开门营业的商户。孤独、悲凉、被人抛弃的感觉油然而生,感觉自己就是 ‘’拉兹 ‘’ 。<br> <br> </h3> <h3><br> 在这里我度过了四年时光,时间并没有全部荒废,我的收获是在这里找到了 ‘’女朋友‘’—‘’媳妇‘’—‘’爱人‘’—‘’老伴‘’……我还是:值了!<br> 1979年她调回集宁工作了,还算够意思,没有抛弃我,年底我俩 登记合法了,又过了一年,有了娃子,开始两地生活。白音查干到集宁50---60公里,沙石路,自己连一辆自行车也买不起。每周只休一天,雇不起保姆,吃不起营养品…………这样的日子该怎么过?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br> </h3> <h3><br> 为结束婚后两地生活的痛苦,1981年发起了调动攻势,每逢周末我都要乘火车回到集宁,回到丈母娘为我俩暂借的一间岌岌可危的小平房里,丈母娘热心的让我带着礼物和她一起去找熟人,不厌其烦地诉说着我俩两地生活的困苦,及本人特长,希望能够任职的单位。从心里讲那时感觉自己真像地球上的 ‘’二等公民‘’到哪儿都比别人矮一头。<br> 一次丈母娘委托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小贺‘’,想利用他的人脉关系带我去找有权的熟人解决我的工作调动问题,爱人单位分了一只‘’黄羊‘’ 我俩舍不得吃拿去送礼, 小贺带我到了乌盟科研所王润考所长家里,王所长有五十来岁,半秃顶。我俩说明来由,放下礼物,他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我如实向他说明,临走小贺对他说了句:‘’我们可就全指望您了 ‘’,并拜谢了他,王所长答应试试。几天后打来电话让我过去一趟,我赶忙跑去,他把我带到了 ‘’乌盟农机研究所 ‘’ ,因为他和冯所长较熟悉,冯所长让我讲讲情况,我如实讲了自己的情况,并告诉他我是学农业机械专业的,并且和他谈起 这里还有我一位杜姓女同学,希望能留在您这里工作。<br> 第二天,王润考所长叫我和小贺过去了,说是,冯所长说 ‘’你是怎么搞的?怎么给我介绍这么个人呢?在学校 X X X,政治上X X X‘’ ,我听后就像有人从背后捅了我一刀,晕了,心里暗暗叫苦,不明白这位 ‘’杜姓同学‘’为什么落井下石无中生有。顿时眼冒金星,天昏地转。我垂头丧气摇头苦笑,仰天长叹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 心重如铅一步一挪漫无目的的在路上走着,仿佛失去了知觉,不知过了多久,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才挪进了家门,苦水伴着泪水硬是咽进了肚里…… <br></h3> <h3><br>…… …… …… ……<br> 从那以后,我没有放弃努力,继续加大回调力度,终于在这一年的晚些时候调动成功——乌盟农机干训班任教——往事记忆犹新一晃三四十年过去了,过去的日子就像从泥泞中走过来的,我深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br><br> 2018.4.</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