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那时的男生女生》〔二〕 沈阳十九中学二年二班胡滨

Hubin

<h3> 学干农活<br> <br> 50年弹指一挥间,每每想起知青的那些事,总有一首歌莹绕在耳边。“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是这歌声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年我们十九中学二年二班十名男生女生手握毛主席语录,背着小军包,踏上开原县柴河公社牧羊政四队那块贫瘠的土地。十个少男少女在那几座大山上疯跑了两天,小军包里妈妈带来的好吃的早己消化干净。回忆起那时的我们,真的不知道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意味着什么?<br> 到牧羊政的第三天,队长给我们安排了撸坡地的地瓜秧。这应该是学农活的开始。记得那时男生女生比着干,刀砍、手拽使出浑身解数,没用太长时间地瓜秧就乖乖的归位。那时地瓜秧是喂猪、羊的好料。队长夸奖我们:“城市的娃干的不错,不藏奸,不装假。”我们虽然满脸是汗,毛衣、秋衣都透了,可心中暗暗自喜。后来才知道那是最轻的农活,队长想小试牛刀吧!<br><br> (割豆子)<br><br><br>  每天,听生产队的钟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学农开始了。<br> <br> 豆子要赶在清晨頂霜露割,否则,豆荚不但扎手,而且容易开裂。记得那天,天蒙蒙亮,队里的钟声响起,我们几个女生爬出被窝,扲起镰刀,带上手套赶往小队部。当时的埸景我是头一次见到。好多人围在队部的几块大磨石前,嚓、嚓、嚓……地磨刀,那块绿色石头不时溅出水星,镰刀有节奏地划着弧线……像似赶着上战场。我找个面善的大叔,求他帮我磨磨刀。大叔三下五除二,很快把镰刀磨好,递过刀嘱咐我:“小心手哦!”。<br> 小队的劳力都到了豆地,我们女生也顺势排开,没记错的话好像每人四条垅,初次割豆子,我没有掌握要领,手脚愣是配合不好。只有观察老农偷艺。只见他们左手楼着豆棵,右手握着镰刀刷刷几下,借助左小臂拖住豆棵,右手镰刀从下向上一勾,左脚轻松一抬,一大梱豆棵整齐码在垅中,好一个轻松利落。一抬头汪玉兰窜出去好远,真佩服这位铁姑娘。还没割过半,我的腰己经要断了。汪玉兰在前面喊一声:“别抬头,一气哈成坚持到底”。我好像一下来了力气,卯足了劲,还真一气割到底。到了地头,我已汗流如雨,气喘嘘嘘,腰酸背痛。休息片刻,还是和汪玉兰跑到男生那边看看。他们连割带砍也都到了地头。现在想想,当年男生个子比我们高,腰一定比我们更疼。一大片地,一气哈成。我们一个个累的狼狈不堪,衣服、裤子、农田鞋全都呱呱湿透,吃早饭的劲都没了。 <br><br> 接下来,割高粮、割玉米,窜高梁头、扒苞米,割稻子、拔花生……。秋天打场,扬场、播簸麒,用连襟打谷子,装车码垛……,样样都是新课。四队的男生女生凭着那股子不服输的劲,成了队里的成手。<br><br> (砍柴禾) <br>  <br> 深秋季节,傍晚的村庄上空飘着渺渺饮烟,一阵阵菜饭香味,从个家各户飘出。家家烧火做饭,一冬暖屋烧炕都离不开柴禾。砍柴禾是一桩硬活,秋收过后队里把封了二年以上的山按片分配给每家每户,队里把最好的那片山分给我们知青。 记得那是个天高气爽的深秋,我们拿上镰刀、绳子,早早的上了山。那是第一次上山砍柴。砍柴是最累的活,一般青年点都会男女生搭配砍柴,在咱点那是非常难的事。我们几个女生当然不服输!山坡很陡,站人都困难还要砍柴,学着拧绕子,捆柴禾,再把捆好的牛腰粗的柴禾用脚踢到半山腰。那天是张久山帮我们女生把半山腰的柴禾扛到山下,有的柴禾散了,他重新捆好,让我们好生感动!<br>  我们砍柴那面山离家很远,炊事员要挑着担子走好远的山路把饭送到山上。那天的午饭是玉米面大饼子、红腐乳和臭豆腐。不知是累了还是饿的,三个大饼子一口气进肚,山间的溪水清澈的透底,甘甜的溪水我们灌个饱。现在想起那顿饭还会勾起我的味蕾。我们躺在山上休息,抬头看着蓝天白云,身旁有远山的松林陪伴,我们情不自禁唱起:“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br>  天渐渐的暗下来,“回家了!”。估计每个人都砍了五、六十梱柴禾。应该是收获滿满。可就在下山时汪玉兰脚突然踩到刚砍过的柴茬上,刀一样的茬子穿透了她的农田鞋,出了好多血。汪玉兰那是个要强不要命的主,硬是自己走回家,脚伤发炎 一个多月才好,楞是一天也没休。<br>  <br> 冬去春来,我们又开始新的学农劳动。刨楂子、插秧、刨埯、下种,培土、踩格子……男生还要学会扶犁、播种,我们开始学习科学种田,懂得了深垅套种……。嫩绿的小苗一天天长大,我们也很快炼成了行家里手。<br><br> (铲地)<br><br> 庄稼长的好不仅要种子好,好地、好水还要伺候好。那时没有除草剂,三遍铲地不能马虎。铲头遍地看似轻松,那绝对是技术活。第一次铲玉米的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小队为我们准备了锄头,那锄头我是头一次见到。当时什么都不懂,随便拿一把就走。其实,锄把是否光滑,锄头宽窄大小都有说道。玉米每个埯里都会长出四、五棵苗,田里的草籽也都发芽穿出好高,铲头遍地必须留出一棵壮苗,其余的弱苗和草都要清除。社员干的轻松自如:用锄头尖前边一蹬,后边一剃,两苗中间左右两下,刷!刷!往前走。悟性好的同学很快就熟练了。男生陆克汉、张久山是乎笨了点。特别是张久山,力气活没问题,铲地这技巧活给他难坏了。队长在后面挨垅检查,看到张久山那条垅,差点没背过气!这垅上的玉米都干掉了,草还在那长着。张久山那回评的工分比女劳力还低。当年,女生逗他,还给他一个“妇女队长”的尊称。久山一笑:“好男不跟女斗”。还别说人家因祸得福,很快张久山被借调到信用社,后来又送他上中专,毕业后留在铁岭农行。他一直感恩乡亲,无怨无悔地回报他的第二故乡。2016年他不幸患病,弥留之际我们去铁玲看他,病榻前我们一起回忆知青往事,他依然会笑出声来,因为这是我们一生最珍贵的回忆。<br>  <br>  上山下乡是我们当年知青一生经受的最苦,最艰辛的砺炼。它大大超出了我们那些十几岁男生女生的生理极限。我们因而都不同程度落下了终身病根。两名男生提前离开了我们,这和当年的磨难也不无关系。回首往事:正因为我们闯过了艰辛与困苦,才有了今后的成长。我们学会了忍耐、坚强;学会了淡定、释然。经过了上山下乡的洗礼,当年那些男生女生走向成熟。</h3>

我们

柴禾

男生女生

张久山

镰刀

砍柴

知青

玉兰

男生

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