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近日,教育部针对中小学校发文出台“十项禁令”,其中两条为“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其实都是老生常谈炒旧饭,此前不知已经反复说过多少次了,但各地各学校好像不听话的孩子,总是和父母或明或暗对着干,因此教育部这个大家长不得不趁着开学季一次又一次地念着紧箍咒。</h3> <h3> 究其源,“禁令”出台的目的是为了义均发展,理想状态是,全国各地的小学、初中学校没有好差之分,师资、校舍等软硬件无差别,平等均衡,不再有择校、择班,在哪上学都一样。初衷很好,只是要求了这么多年,下面依然我行我素,与要求背道而驰。现在的各初中学校没有重点班吗,中考高考成绩不排名吗?明着不给暗着来,各级教育部门其实也是心知肚明,只是掩耳盗铃假装不知道罢了,还时不时发发声,以示公众,标榜一下我是尽职尽责的,给自已脸上也贴贴金。</h3> <h3> 先说说“成绩排名、宣传状元和升学率”问题。人类社会历来崇尚英雄,各行各业涌现的先进模范人物也是倍受人们尊敬崇拜,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是激励人们积极上进的正能量,因此社会上会广泛进行褒奖宣扬,顶尖的科学家、艺术家、学者、作家、道德模范、体育明星等等通过艰苦的付出,努力的奋斗,取得万众瞩目的成就,在精神层面鼓舞着人们奋发向上。<br></h3> <h3> 作为学生,学业是第一要务,学习成绩是学习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学校淡化弱化取消学生成绩排名,就为了保护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为了防止学校以此作为招生的招牌?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全面封杀排名的话,对学生而言,大家同在一个班里,谁成绩好成绩差是彼此不知道的,既然没有排名,就没有了标兵榜样,也不用表扬嘉奖成绩好的学生,成绩不好的也不知道方向目标不知道该向谁学习了,于是好生和差生慢慢地可能会觉得学好学差其实没什么区别,最终将会抹杀了学生们在学习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失去刻苦努力学习的动力。利弊得失,慎重权衡。</h3> <h3> 再说说“重点班、快慢班”问题。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总是存在差异的,领悟理解有快又慢,在一起学同样知识,有的已是满负荷,有的吃不饱。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可以发挥出教育的最大效率,对老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进行授课,学习能力不同的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取所需。</h3> <h3> 小学或许无需分班,起跑阶段,各人成绩差距较小,大家同在一个班里,影响不会太大,但到初高中好差还同在一个班,可就会把老师难坏了,是赶赶进度或讲得深入一些帮助好生提高成绩呢,还是慢一点浅一点照顾差生跟得上呢,最后可能是两头不到岸,不可兼得。简单的表面上的公平公正,实际上与因材施教严重背驰,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最终这个学校考出的成绩指标当然不会好看。</h3> <h3> 教育主管部门尽管有禁令,放眼望去,各初高中学校基本上都暗地里设有各种名目的重点班、快慢班,只是不明说罢了。除非教育局对学校的升学指标没有要求,学校也就不这么左右为难甘冒风险顶风作案了。</h3> <h3> 不让分重点普通班或快慢班的目的是保障公平公正,也杜绝为进快班而产生的腐败问题。但事实却不如人所愿,逼着学校只能偷偷摸摸地分班,学校憋得很难受,教育局假装不知道,其实也装得很难受。与其大家都憋屈得这么难受,倒不如换一换思路,明着来好了,大大方方的分班。要明确告诉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分班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能力不同学生成绩的进步提升,适合慢班的学生如果到快班只会适得其反,消化不了学得更加吃力反而成绩下降。同时根据公布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可在快慢班间流动,一切公之于众在阳光下操作,保证公平公正,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分班既可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又有效地帮助后进生成绩的提升,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h3> <h3> 人类社会中,个人竞争、企业竞争、国家竞争,都激烈异常,摆脱不了各方面指标的排名,反映出强弱。而中小学为了所谓的“快乐教育”不搞排名,淡化竞争意识,未来的一代人乐享安逸甘于平庸,缺乏斗志不思进取,这与“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全相悖,家国未来则堪忧。</h3> <h3> 教育的确需要公平公正,但简单粗暴矫枉过正的一刀切的做法却与教育内在的本质相悖,因此外衣光鲜的政策就难以施行了。问题解决不了只是不断地老调重弹是懒政惰政不作为的表现。</h3> <h3> 令下禁不止,屡禁不绝,该好好反思了。施政者切勿高高在上不通下情,要做好调查研究,多听取各方意见,深入思考教育本质目的与公平如何才能做到和谐统一,使国家人才战略和个人的需求相一致,法律层面也需重新规划顶层设计,宜因势利导疏之而不是简单地漏哪堵哪。<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