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登滕王阁

闲云崔立

<h3>戊戌新春,正月初五,驱车自羊城至南昌,一路春雨淅沥。夜宿景豪东方花园,恰在赣江之畔,临窗眺望,滕王阁灯火辉煌,尽收眼底,与江边大厦灯光相映生辉,美轮美奂。睹此难得美景,旅途劳顿尽消,好不惬意。 </h3> <h3>次日清晨,草草用过早餐,急匆匆去瞻仰心仪已久的滕王阁。走过几个不大的街道,约数百米即到达赣江与抚河交汇处,滕王阁,就矗立在这里。虽然春寒料峭,却已是游客云集。广场大门是一个巨大的牌坊,气势恢宏,两面匾额分别镌刻着宋代苏轼书“滕阁秋风”和明代文征明书“胜友如云”,不知究竟是原作还是后世伪托。但是举凡胜地胜迹,哪里能少得了名人题字题记呢?这些大约也无需细究了。</h3> <h3>  走过几百米长、地面上拼了一个硕大太极图的广场,便到了滕王阁下。抬头望去,朱栏碧瓦,雕梁画栋,高阁入天,飞檐流云,确是动人!登此名楼,欣赏风景自然不在话下,然而了解其前世今生,恶补一下历史知识才是我游览主旨所在呀。 </h3> <h3>滕王阁始建于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它与湖北黄鹤楼、 湖南 岳阳楼并称为“ 江南三大名楼”,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1942年,梁思成先生偕同弟子根据“天籁阁”旧藏宋宫廷画《滕王阁》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1980年代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设计了仿宋式的雄伟楼阁。</h3> <h3>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明代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大胜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而名贯古今,誉满天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h3> <h3><br>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其左边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公元676年,诗人远道去 交趾 (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传说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筵席间出纸笔遍请客人作序,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h3> <h3>  阁中第三层,有王勃雕像以及苏轼所书《滕王阁序》之木刻本,于是驻足流连,诵读再三,深深为王勃少年才俊所折服。文因饯别而作,自然少不了一些客套之话,但更是全力描写了登阁所见之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此可谓写尽三秋景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些因景而生之情,何其愤郁悲凉而又不落窠臼。读罢不仅令人感叹:那般弱冠之潇洒少年,怎会有如此深沉老成之心?!也许当年他已经历了官场的两次沉浮?也许他已在冥冥之中预感到自己郁郁而终的宿命?就在他从交趾探亲返回途中,命丧南海。悲兮叹兮!</h3> <h3>  饱览美景,读罢雄文,难免触景生情,吊古伤今,心中顿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之感慨。于是斗胆在班门弄斧,和上一首,以记此行。曰:<br>戊戌正月初六登滕王阁读王勃《滕王阁序》<br>少年意气过洪州,一挥雄文千古留。<br>眼前奇景俱描绘,座中高士少唱酬。<br>可怜李广冯唐命,更叹孟尝贾谊猷。<br>谁记当年浮沉事,云烟一并赣江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