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上青古道——鲁迅故居——安昌古镇徒步游记

何伟良

<h3>  浙江绍兴市上青古道,得名似乎来于其首尾两端地名,一曰上灶,一曰青坛。 上青古道是古时嵊州一带通往绍兴的唯一官道,相当于现在的国道。如今随着平王线的开通,已经鲜有人通行,当地也有人称之为会稽古道。</h3><h3> 南朝齐梁年间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曾隐居于此。元初诗人林景熙对此岭也留有诗句:笑指青萝问隐君,千岩秋色此平分,当时宴坐无人识,惟有清风共白云。宋代陆游之祖父亦曾隐居于此,结楼著书。</h3> <h3>  未进古道领队此时先带我们去看一下兰若寺水库,该水库修建竣工于1956年3月,地址是绍兴平水区上灶乡,也有63年历史了。我们的徒步也从上灶乡开始。在水库边上领队给我们团队拍了一张集体照。</h3> <h3>返回上青古道入口。</h3> <h3>  今天的徒步行程:绍兴平水镇锁泗桥——下马桥一日铸岭古道——上祝——万寿山水库——金鱼村——陶宴岭古道——岭登——新联村,总长约10公里左右。</h3> <h3>今天我们也体验一下古人的行走进城的艰辛。</h3> <h3>  此处是下马桥,公元1226年,南宋建炎三年十月,金兀术为消灭南宋再次举兵南下。在祝家村隐居的驸马祝太公,带着南阳公主,拥着高宗赵构一行人从上灶乡往日铸岭方向逃避,行至锁泗桥附近已人疲马乏,途经一矮亭,骑马无法前进,只得就地下马,又因前方山岭陡峭,官方员工们便在此休息。故此地名曰"下马桥"。</h3> <h3>  途中稍作休息,美女的笑容甜过桔子了啊。</h3> <h3>  经过几公里的山路到达了一个小水库,水面清澈见底,远远望去呈海蓝色的。</h3><h3> 山水交融,静谧幽深。青山丽水,美景佳人。此时按下快门是首选。</h3><h3><br /></h3><h3> 团队在此作为休息点,进行能量补充、整休。</h3> <h3>  经半个多小时的休整,团队又整装出发了。</h3> <h3>  一路上各种花草,争相开放,引得蜜蜂绕花飞舞。<br /></h3> <h3>  上半场好像很轻松,路也平,这下半场山道越来越难走,还有点披荆斩刺的味道。</h3> <h3>  看似在徒步,其实是一种磨练。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山道洁净,竹密林深。溪流蜿蜒,涤人尘襟。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下行走,全身心投入无杂念,更是一种修行。</h3> <h3>  团队还是一路有序而进。但汗水也慢慢的湿了内衣。</h3> <h3>  这棵叫不出名的大树,树稍开满金黄色的小花。在蓝天青山衬托下,显得十分耀眼。</h3> <h3>  一路上也是风景宜人,满山的竹林,山间小溪潺潺流淌着穿过青石板路。几束阳光穿过竹林,直射地面,整个山道显得十分安宁、寂静,但也不失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h3> <h3>团队边前进,边赏景,边拍照</h3> <h3>  山道边的溪水落差成了小小的瀑布,也是使人有一种凉爽的感觉。其实溪水也好,瀑布也罢,只要心情好,看什么风景都会感觉美丽无比。</h3> <h3>  一路很辛苦,但团队美女还是兴致盎然。</h3> <h3>继续向前,向着终点冲刺。</h3> <h3>  徒步在上青古道,水杉树的落叶铺满了青石砌成的山道,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种曲径幽深的美,一种大自然回馈的美。我们踏着古人走过的路,去寻找自己的方向,去寻找自己的梦想。</h3> <h3>  一路上溪水清澈,欢快的溪流也一路陪伴着我们前行。</h3> <h3>  小溪潺潺,山花烂漫。心情忽然开朗,一切困扰、压力、不快,抛得无影无踪,人生需要什么?不就是想要一个好心情吗?</h3> <h3>  最后一公里山道,路变得越来越难走,有的地方还需手脚并用,爬山涉水,这位大哥身手敏捷,山杖点地,一跃而过。</h3> <h3>  通过这段非常道,前面正好有个休息点,领队下指令休息半个小时。可刚一坐下来,每个人的动作竟然是一样的。</h3><h3> 接下来的路是进村道路比较平坦了。</h3> <h3>  几个小时的徒步,终于到达村口,结束了上青古道负重徒步。乘上大巴,直奔绍兴古城——鲁迅故居。</h3><h3> 团队入住这家叫"百草静舍"的民宿,这里是闹中取静,出门几步路就是热闹的鲁迅中路。边上就是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等景点。民宿有三、四幢二层楼房,房间大得出奇,太宽畅了,有点奢侈了。</h3> <h3>  稍作休息,美女们急着出来逛街拍照留念了。这位美女红衫出镜,美压群芳。</h3> <h3>  出了院子就是大街,非常热闹,路的南侧有一条长长弯弯的小河,鲁迅笔下的乌蓬船出现在眼前了,好似曾经相识啊。</h3> <h3>河道不宽,河水清清,小船悠悠。</h3> <h3>  一路慢慢走,一路慢慢欣赏大街二边的古代建筑,商业气氛还是蛮足的。忽见一家叫风雅陶笛的门店,一位美少女正在吹陶笛,曲调悠扬,神情专注。听了不免停下了脚步,心情随之乐曲而舒展起来,徒步的疲乏变得荡然无存。</h3> <h3>  不知不觉来到了绍兴黄酒馆门前。一只小黄狗在斜阳下显得十分可爱。</h3><h3><br /></h3><h3> 绍兴黄酒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时的《吕氏春秋》记载起,历史文献中绍兴酒的芳名屡有出现。尤其是清代饮食名著《调鼎集》对绍兴酒的历史演变,品种和优良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在当时绍兴酒已风靡全国,在酒类中独树一帜。绍兴酒之所以闻名于海内外,主要在于其优良的品质。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赞美:"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调鼎集》中把绍兴酒与其他地方酒相比认为:"像天下酒,有灰者甚多,饮之令人发渴,而绍酒独无;天下酒甜者居多,饮之令人体中满闷,而绍酒之性芳香醇烈,走而不守,故嗜之者为上品,非私评也"。并对绍兴酒的品质作了"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唯陈绍兴酒为第一"的概括。这说明绍兴酒的色香味格四个方面已在酒类中独领风骚。</h3> <h3>  咸亨酒店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黄洒品质最优,其中太雕黄酒更是精品中的精品。</h3><h3> 绍兴黄酒历史源远流长,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太雕黄酒以糯米和黄皮小麦为原料,配以得天独厚的鉴湖水、经酒药、麦曲中的微生物糖化发酵酿造而成。具有、香、柔、绵、净之特点。浅酌之下,甘醇满溢,酒质细密,如嚼香饴,饮后使人回味无穷。咸亨酒店的黄酒品种繁多,包装各异,琳琅满目。此时不抢购更待何时!</h3><h3><br /></h3> <h3>  绍兴黄酒,礼品包装的小绍兴甏看上去更加吸引喜欢豪饮的朋友们。</h3> <h3>  这个封存黄酒的大坛子,江、浙、沪等地区都叫它"绍兴甏"。里面酒是可以另拷的,买多买少随意。农村人们专门用绍兴甏来腌制咸菜。今天看到好多大大的绍兴甏。</h3> <h3>  一边在街上走,一边还不忘去河边张望一下,生怕漏掉了什么美景。只见乌蓬船载着游人,划船的长者,不急不缓的划,游人拿着手机悠悠的拍。这样的岁月真的是静好无比。</h3> <h3>  鲁迅祖居,也叫"周家老台门",坐北朝南,距今已有250年历史,是绍兴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整个台门占地近3000平方米,是一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 由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组成,东西各有厢楼。鲁迅在绍兴时期,每当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拜访。</h3> <h3>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复为周家新台门。 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它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h3><h3><br /></h3><h3> 这位大哥说这次行程帽子忘记戴出来了,扎个头巾也不错啊。头巾、围巾、腕巾一体。</h3> <h3>  孔乙己铜像配上墙体图案,让人想起鲁迅小说"孔乙己"里的许多内容。多乎哉?不多也!</h3> <h3>  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私塾。 <br /></h3><h3> 鲁迅12 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书法家梁同书所题。</h3> <h3>  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h3> <h3>  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在退堂屏额上悬挂着一块"重游泮水"匾,这块匾是寿镜吾(鲁迅的私塾老师)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祝贺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1906年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的。</h3> <h3>  绍兴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昌坊口(今鲁迅路208号),在鲁迅纪念馆的西侧。绍兴是鲁迅的故乡。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南京求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他卒于1936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纪念馆西侧是鲁迅故居,纪念馆东侧是三味书屋、鲁迅曾在这里学习了五年。</h3><h3> 鲁迅故居这是一幢中式两层楼房。一切陈设均按当时实际情况原样成列。这里可以看到鲁迅家里的客厅(通常用来吃饭和会客的)、卧室、厨房、菜园(百草园)等。</h3> <h3>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h3><h3>摘自——鲁迅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h3> <h3>  小石桥上稍作休息。</h3> <h3>  在民宿&quot;百草静舍&quot;大门边上有一家叫聚贤里的门户,名字起得很有意思,赶紧拍一张留念。</h3> <h3>这位美女悠闲的坐在门口,全身心的放松,姿态、神态,无不透露出一种看破红尘的美感。</h3> <h3>红衣美女敲门没人开,从门缝里张望,看看有人在吗?</h3> <h3>  走在绍兴市区著名的鲁迅故里,整条街巷都飘着绍兴臭豆腐特有的味道,国内最早的臭豆腐注册商标"越香王老汉"也坐落在此。"越香王老汉"是国内第一个臭豆腐注册商标,十多年前因最早注册商标而成为"红人",也曾因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而名声大噪。位于鲁迅故里景点的越香王老汉臭豆腐店,每天都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成为吃货们必去的景点。我们一行人在傍晚去的,排队的人大概在40人左右。等不及,只能到晚上再去了。</h3> <h3>  徒步逛街一整天,累了也饿了,还好领队安排好了餐馆,名字叫"一石居"。</h3> <h3>  下午看到了许多绍兴黄酒,这时餐馆老板拿出了十年存上好甏头黄酒,烫好的黄酒放在像古懂一样锡壶中,顿时一阵醇香四溢。到了绍兴不喝黄酒实在有点遗憾,从不喝酒的我,在队友热情的建议下也倒了一杯,小小的咪了一口,一股浓浓的醇香味溢于唇齿之间,味道有点甜,非常好上口。这时候老板娘上前对大家说,这个酒要慢慢喝,言外之意就是喝快了会醉。这酒真的称得上是美酒,我好想喝它二斤,让我醉好了,醉了可以什么都不想了。此时,领队一声令下,"大家举杯,干"。</h3> <h3>  &nbsp;酒足饭饱后逛逛这座历史古城夜景也是一种享受。</h3><h3> 咸亨酒店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一八九四年),是酒乡绍兴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使咸亨酒店闻名中外。酒店主要创始人周仲翔。</h3><h3> 清光绪甲午年(公元1894年),鲁迅堂叔周仲翔等在绍兴城内的都昌坊口开设一家小酒店。店主从《易经.坤卦》之《彖传》"含弘广大,品物咸亨"句中,取"咸亨"两字为店名,寓意酒店生意兴隆,万事亨通。鲁迅先生在《孔乙己[1]》、《风波》和《明天》等著名小说中,把咸亨酒店作为重要背景,使咸亨酒店名扬海内外。</h3><h3> 咸亨酒店坐落在鲁迅故家所在的绍兴城内东昌坊口的东头。"咸"是都的意思,"亨"为顺利,"咸亨"即为"大家都顺利"的祝福语。以此为店名,足见当家人对生意之兴旺的殷切期盼之情。《易经》语云:"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即指占卜之事,凡合于此卦者,无论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将顺利发展。所以唐朝的李治就用"咸亨"作为其年号之一。</h3> <h3>   夜品王老汉臭豆腐。</h3><h3> 绍兴王老汉臭豆腐白天排队成了长龙,晚上还是不能去了就买到,大概等了十五分钟才买到,经过细细品尝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太仓浏河的臭豆腐好吃!</h3> <h3>  逛啊逛,又逛到一家酒店,与众不同,这家酒店大厅有铜像,大厅里还有池塘和乌蓬船。美女和铜像来个合影。</h3><h3> 还逛到一家酒店,见里面很是热闹,推门进去一看,原来酒店大厅有个舞台,有唱歌跳舞的美女啊,台下的食客边品尝美食边欣赏歌舞,我们一行几人说,怎么没选择这样的酒店进行晚餐?从门口公示的菜单标价来看,一点也不贵,问了老板,凡进店用餐的免费欣赏歌舞。同行的大美女说:"没有遗憾就没有动力"。莫非真要二进绍兴城?二敲绍兴甏?</h3><h3> 好了,时间不早了,和美女一起心心念念想去吃豆腐花,一路找去,竟然已经关门打烊了,有没关门的也没货了。只能早点休息了,明天还有行程。主要是沈园和安昌古镇。</h3> <h3>  大清早起来,民宿的早餐还是蛮丰盛的。绍兴的梅干菜最有名,抓紧时间去菜市场淘点。</h3><h3> 乌蓬船都集中停靠在窄长的河道中,一位划船老人已经早早坐在船头,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游人。</h3> <h3>  清晨的鲁迅广场空无一人,赶紧拍一张全景照。</h3> <h3>  去沈园路上看见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进去看看。</h3><h3> 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展示面积3800平方米,分为越窑青瓷、会稽铜镜、古越兵器、金银玉石四大系列。越窑青瓷汇集了从西周到南宋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品质精美,秘色贡瓷之真品均为闻名遐迩的国之珍宝;会稽铜镜,名震中外,工艺精致,巧夺天工;古越兵器为古越一绝,风靡世界,是中华民族兵器中的瑰宝。展馆四层设"国粹馆",是本馆的重要展区,陈列的藏品有越国开国帝皇允常和吴王的珍宝。"王者之剑"、"唐越窑青瓷兵马俑"等展品,均为国内外孤品,件件堪称国宝。</h3><h3><br /></h3> <h3>  沈园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春波弄,宋代著名园林,沈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沈园,又名"沈氏园",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始建于宋代,初成时规模很大,占地七十亩之多。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江南景色。沈园分为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大部分,有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钗头凤碑、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h3><h3><br /></h3><h3> 到了绍兴古城,沈园是必去的。因为一首烩炙人口的《钗头凤》,诉说着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它惊天地而动鬼神,故事的发生地亦由此而久负盛名,这就是千古不衰的爱情名园---沈园。</h3> <h3>  在沈园大门口右侧,有一块断云石。时年67岁的陆游重游沈园,看到当年壁上《钗头凤》感慨万千,作诗: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断云"谐音"断缘",此石中间断开,但依依不愿分离,向人们诉说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点明沈园的主题。</h3> <h3>  进入沈园,眼前一块太湖之石,上书"诗境",这和沈园的故事很切题。</h3><h3> 故事的主人公是陆游和他的表妹唐婉。 `</h3><h3> 陆游二十岁时和表妹唐琬结婚,婚后琴瑟和谐,生活非常美满。但陆游的母亲决意要陆游潜心攻读, 挤身仕林,不许儿女情长影响仕途,于是迁怒唐琬。婚后两年,陆母强令陆游休弃唐婉,两人被迫离散。</h3><h3> 转眼十年,公元1151年(南宋绍兴二十一年)春日,沈氏园对外开放,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前往,两人在沈园不期而遇。此时唐婉已改嫁名士赵士程,陆游亦另娶,但彼此都旧情难断。唐婉向 丈夫明言,赵士程亦开明通达,于是唐婉置酒宴款待陆游。多年重逢,两人百感交集,种种旧事顿涌心头。感慨万端之际,陆游酒后随即在沈园园壁题下了《钗头凤》。</h3><h3> 唐婉见到此词,心中痛苦难以形容。回到家中,也和词一首,随后内心过度压抑,不久即忧郁去世。很多年之后,陆游几经辗转,才得到唐婉的这首词。当看到唐婉的《钗头凤》之后,陆游痛哭流涕,悔恨不已。</h3><h3> 一晃,唐婉离世了四十年,陆游已经是一个75岁的老者,当陆游再度回到沈园的时候,看到眼前的一切,心中悲痛,不禁又写下《沈园》一诗:</h3><h3>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h3><h3>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h3> <h3>  沈园一角</h3><h3> 陆游:(1125-1209.11)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h3><h3>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nbsp;</h3><h3><br /></h3><h3> 唐婉的出生地是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于公元1128年8月7日出生,是宋代爱国商贩唐闳的独生女儿,母亲是湖北籍古唐第一美娘(李氏媛)。唐婉8岁成为孤儿,后由陆宰收养,9岁时受著名词人李清照赐名为"蕙仙",并短期师从李清照,学得诗才。</h3> <h3>这是刻在沈园短墙上的陆游《钗头凤》</h3><h3><br /></h3><h3>钗头凤·红酥手 </h3><h3>宋 · 陆游</h3><h3>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h3> <h3>这是刻在沈园短墙上的唐婉和词陆游的《钗头凤》</h3><h3><br /></h3><h3>钗头凤·世情薄 </h3><h3>宋 · 唐婉</h3><h3>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h3><h3><br /></h3><h3>一幕爰情悲剧,可歌可泣,惊天地动鬼神。二首《钗头凤》流芳百世,千古绝唱。游完沈园,我竟然也心潮起伏,感慨万千。</h3> <h3>  孤鹤轩也称"孤鹤哀鸣处",是陆放翁的自喻,痛失伴侣、报国无门、仕途坎坷。轩内有"亭池"遗址。</h3> <h3>夏蕙瑛《沈园怀古》</h3><h3>幽径小行探放翁,依依垂柳满园空。</h3><h3>多情不愿诗魂散,心绪绵绵锁此中。</h3><h3> 此诗由上海著名女画家夏蕙瑛于1997年秋所作,2017年刻石立于绍兴沈园。</h3><h3> 夏蕙瑛1969年生于上海,幼年学画,至今从艺近四十年。</h3><h3> 本世纪初,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共同主办《夏蕙瑛浙江巡回画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为其画展作序。</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  六朝井亭是唐、五代、宋、明、清的亭阁、砖井、池塘和假山等建筑遗址多处,是沈园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六朝井亭"亭内有古井一口,此井亭中间可以望到天空,亭顶中空,可以使井承天露,象征诗人覆水欲收的意愿;中空"承天光",解决雨水活性和采光,使人们从中体现向往婚姻光明自由的愿望。</h3><h3><br /></h3><h3> 参观完沈园急急赶往"百草园",昨天时间紧没来得及去看一下。</h3> <h3>  百草园,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北临东咸欢河,东邻沈姓房屋,西接梁家后园,南宽北狭,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家的智、仁两大房族所共有。西边一半归智房,东边一半属仁房。各个家族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块秋后还被用来做晒场,但因园子大而显得有些荒凉。</h3><h3>百草园占地面积约两千平方米是鲁迅幼年时玩耍的地方,百草园里虽无明显界线,却有大园小园之分。小园在北,占地较小,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有门通向东咸欢河,河沿筑有河埠,积肥农船便可在此靠岸,运走周家草灰和粪肥。大园在南,占地较大,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高约一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这块界石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h3> <h3>民族风情园一角</h3><h3><br /></h3><h3>游完百草园,团队集合整装出发,目标安昌古镇。</h3> <h3>  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境内西北端。</h3><h3> 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其特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之间古桥相连。河之南有带着顶棚的长廊,遮阳挡雨,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翻轩骑楼错落有致。河对岸则是青石板小路,古朴旧貌的民宅,逼仄幽深的小弄 。始建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东起高桥,西至清墩桥,濒河设街,街河相依,街面全由绍兴当地的青石板铺成。现保存有旧石板路、翻轩骑楼、店铺作坊、拱桥石梁、台门弄堂等,风貌古朴依旧。沿街各式传统老店销售的当地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尤其是百姓现场制作的传统食品,如香肠、扯白糖等,风味独到,颇有地方特色。分散在街上的深宅大院,尤其婚俗馆、师爷馆、钱币馆等,足可使入内的游客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h3><h3><br /></h3> <h3>安昌古镇清风第一廊桥</h3> <h3>  团队美女廊桥留倩影。</h3> <h3>  阳明桥,桥名与人名是否有关联,有待考证。</h3><h3>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h3><h3>王阳明与安昌白洋朱氏结有情分,曾讲学安昌翠园精舍,留下许多印迹。《王文成公全集》内载有《别守忠公洎蔡希颜徐曰仁序》《致守忠公信》《守忠公祭文》《书门人守谐公》卷等,均记录了王阳明与安昌白洋朱氏继继绳绳的乡谊情愫。</h3><h3><br></h3> <h3>  阳明桥畔展身姿。</h3> <h3>  专注拍摄阳明桥。</h3> <h3>  水阁桥即安昌桥的前身,位于古镇安昌东市街端。清康熙十四年(1675)僧悟澈募资重建,易名"永安桥",俗称水阁桥。阁内供奉马太守、汤太守"二圣"塑像,纪念马太守东汉永和年间建鉴湖水利工程、汤太守明嘉靖年间造应宿闸。此桥为畅通泄洪流量,于1953年和1974年二次拆建更名为新建桥和安昌大桥。2012年又原汁原味复建为水阁桥。</h3> <h3>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h3> <h3>  河对岸是仁昌酱园。</h3><h3> 绍兴仁昌酱园是一家专业生产酱油、米醋、调料、酱制品百年老字号企业。<br /></h3><h3> 在115年前,也就是清光绪年间,安昌人徐仁昌创建了仁昌酱园,和安昌人共渡了百余年的春秋,在安昌人的酱园文化中无处不在。</h3><h3> 仁昌酱园以独特的传统工艺,纯手工天然酿造技术,发酵周期达6个月以上。其生产的制作过程的独到工艺与美味的产品,被多家电视台及媒体采访报道。并被录入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被新加坡尤频道电台美誉为"传说中的料理"。</h3> <h3>  进入古镇,也进入腊肉世界,商户、住户家家做了好多腊肉,有腊肠、腊大排、腊猪腿、腊鸡、腊鸭、腊鱼、腊猪头等等,数量之大,让你目不暇接,口水直流。团队美女个个争先恐后的买啊,有熟的有生的,统统的打包。</h3> <h3>  看了那么多腊味,肚子也闹情绪了,咕咕叫,同行的一起来碗小馄饨吧。端上来一尝,汤清、味鲜、皮薄、馅少,上面漂着虾皮和葱花,非常诱人,但那个馅少到不易找到,隔着皮子只能看见里面有一个粉色小点,不过味道真的不错。廊棚底下,清澈河水边上,边吃边看着乌蓬船来来往往,心情舒畅。</h3> <h3>  绍兴的乌蓬船不过是用脚摇的哦,好像鲁迅小说里没有提到过,今天见识了,手里拿着浆是用来撑舵的。</h3> <h3>边吃边赏景,河对岸这幢二层楼叫何公盛台门,本家也。清道光时期,何氏经营盐业致富而建,正楼二进,西侧楼内置河埠踏道,东设过楼,全宅回环可通。</h3> <h3>吃好了继续向前逛,</h3> <h3>  安昌城隍殿建于明朝晚期,殿宇轩敞,前后三进,建筑雄伟,飞檐翘角,气势恢弘。头进五间,山门石柱刻联:雪趁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云乘雨势,黑瞒天地不多时。正殿三间,殿宇高大,屋脊饰"云龙",中置铜镜,两旁"国泰民安"四字,翘角飞檐,檐下悬立花边直式蓝底金字"勒封永镇侯李"直匾。殿内石柱下鼓石、浮雕精细。左右大柱上有双龙作舞爪悬空盘旋状。殿正中置方桌,上坐城隍"永镇侯李";旁有其子行宫坐像,塑像威严、正气凛然;殿旁倚墙有待从立像。</h3> <h3>  恩爱伉俪,徒步如影随形,此照是我隔河抓拍到的。</h3> <h3>  安昌是师爷的发源地,仅晚清时期这里就出了30余名师爷。古镇建有"师爷馆",就是清末师爷娄心田的故居。宅院临河而建,是座典型的绍式黑漆台门。门斗简朴,庭院幽深,前后四进,高院墙,镂花窗。传说,做师爷的都是应试不第而资质出众者,头上戴不到乌纱帽,就做个形似乌纱帽的椅子坐坐。二是写字台,一块铜片遮蔽着抽头锁眼,用钥匙打开抽屉,拉出2/3到隔板处,以为已到尽头;其实再往外抽,还有一段里抽屉,上可插盖板,放贵重物品隐而不露。这符合师爷隐居幕后、工于心计的禀性。 </h3><h3> 在绍兴师爷中,除了刑名师爷外,还有帮助官员处理财政赋税事务的钱谷师爷,有负责起草官府公文和官场应酬信承的书启师爷,还有负责稽察与考征赋税的征比师爷,有专司内衙银钱出入的账房师爷和处理分发各类公文、筹办各种应酬的挂号师爷等。</h3> <h3>师爷属于文人,二位美女也是文化人,所以她俩非要找到安昌师爷馆,在门口先留个影吧。</h3> <h3>  利市桥始建于明代中叶,因地处集市繁华处故而称之,又因桥上铺三条石梁,又称三板桥。</h3> <h3>  安昌古镇有十七座小石桥,这是其中一座。小桥流水乌蓬船,阳春三月古镇游。</h3> <h3>古镇古街红灯高悬,新人新姿绿装亮相。</h3> <h3>姐妹情深,古街赏灯。</h3> <h3>团队美女体验古镇农家生活</h3> <h3>  河道二侧不紧不慢的逛了个遍,不知不觉又回到了起点。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到集合返回的时间了。虽然意犹未尽,也只能说一声:绍兴再见了!安昌再见了!</h3> <h3>  上青山徒步活动到此结束,团队在安昌古镇进口处合影。</h3><h3> 这次徒步行使我增加不少历史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真可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h3><h3> 徒步岂止是锻练身体,其实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