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离开布拉格的早晨,天空下起了小雨。租来的奔驰商务车载满我们的行李,驶向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驾旅行。</h3> <h3>行李箱</h3> <h3>我实时记录沿途风景,通过微信传出,禀报家人和朋友路上一切安好。朋友问:一个人?我:不是。一个人独自远行,需要一颗多孤寂多强大的内心和探索世界的勇气呀!而语言的障碍,内心的胆怯,对陌生世界的无知,我还是一个懦弱的人,一个在路上蹒跚的人。</h3> <h3>每一次旅行,都是一个人开始规划,然后相遇一些人,就开始上路了。此行五人,龙哥、张哥、小杨、老语和我,都是想去看世界的人,相遇是迟早的,是偶然也是必然。不过说起旅行的广度和视野,我就很老土了。龙哥年轻,是一位环游世界的资深旅行家,去过世界100多个国家,常座客成都电视台旅游频道。此行他负责驾驶、导游、翻译、寻找美食;我在副驾驶位置负责导航的预先引路提醒;老语是名医生,健康方面给予我们很多的关爱和帮助;张哥、小杨也是旅游达人,喜欢摄影。我们不用分说就达成共识,一路上走走停停,看風景寻美食,迎送日出日落。</h3> <h3>旅行的人大多喜欢晴朗的天气,在阳光里与自然物景一道变得明媚。我倒不太去刻意,喜欢路上自然天象的各种姿态,丰润我敏感的内心。<span style="line-height: 1.5;">离开布拉格的早晨,秋雨潇潇落在车前玻璃上,也落在了深秋有些冷寂的路。我喜欢这样的意境,像是听见了千年古城里千年的雨声,都有些怀疑自己前世是否一个多愁善感的异域女子?要不怎会总在远方追寻!</span></h3> <h3>东欧的高速没有收费站,畅通无阻。不是不收费,是每辆车自行到加油站投币购买高速过路费,按天计算,购买一次至少10天(20欧元,折合人民币150元,每天15元)。一般没人查票,如果查到就重罚,我们往返都没看见一个警察。一个发达的高收入国家,道路交通等<span style="line-height: 1.5;">基础设施的建设均由国家承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社会福利惠及每个国民,与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说购买微乎其微的过路费,不如说买的是遵守社会秩序自我信誉的量级。不得不承认,</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我们虽世界第二经济体,但就生活的环境与品质,人们获得内心的闲适、安宁,与之比起來我們还有不小的差距。</span></h3> <h3>我们买了高速票,却又想走老路,走那条被现代高速取代后少有人问津的路。忽然觉得,既然从繁杂冗长的生活中抽身出来,就不要那么急。慢慢地,不慌不忙地去看看我们从沒看过的静静地铺满秋色的乡村,吸吮它充滿生机的草木风土气息。</h3> <h3>捷克通往奥地利的国道,体現了欧洲人亲近自然,朴素的生活美学,比较符合我内心的向往。柔软的沥青路有两个车道那么宽,寥寥无几的车辆偶尔交汇;行道树秋黄正缤纷飘落,树干枝丫有了冬的凋零;道路两侧的田野宽广而阡陌交错,原以为一路该是深秋的金黄和初冬的萧瑟。可田间地头一片片绿色的蔬菜在我们左右迎来送往;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黄了一片田野,给了我们不小的惊喜;葱绿的牧场像毛茸茸的地毯铺满起伏的山丘,从我们的眺望里由远而近写满了春意;挂满支架的葡萄纵横成行在午后的逆光里透着质感映入眼帘;即便空着的土地也堆积着牛羊粪发酵成有机肥,掩饰不住它黑黝黝的肥沃。沿途没有一家工厂,更没有烟囱肆意吐污,没有白色大棚培育的反季果蔬,居然也还几乎看不见农人在田里劳动。<span style="line-height: 1.5;">我是有多少年没看见过这样繁荣的乡村景象了,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这样在陌生的秋的沉甸甸与春的轻盈里奔驰,感叹欧洲人不只是经济的发达,还有人的文明与智慧的发达。他们遵循天地自然法则,保护环境,爱护土地,从农业现代化中解放出来,每一个人都活得悠闲自得,非常安靜。不由让我哀叹家乡干枯的大河,雾霾的天空,坏了的水质,空巢的乡村,城市化轰轰烈烈的追逐里人心的浮华与荒凉。</span></h3> <h3>捷克,初冬的油菜花。</h3> <h3>捷克境內,雨过天晴。</h3> <h3>秋叶纷落</h3> <h3>我正拍着小视频,龙哥说前边就是奥地利了。从捷克到奥地利的国界仅有一块低矮的路碑,没有一兵一卒站在那里守卫自己国家的疆土。我非常震惊,原來自由与和平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表达。</h3> <h3>䞲过捷克与奧地利边境,到达奧地利境內。</h3> <h3>奧地利,流云从头頂飞过,風景继续在路上。</h3> <h3>奧地利沿途的路边小镇、教堂,都是一道风景。</h3> <h3>到达维也纳临近下午五点。进城都还看见天边午后的夕阳,不经意间却发现小雨已落满车窗玻璃。来到世界音乐之都,最不能错过的是去金色音乐大厅听一场音乐会。尽管我没有多少音乐细胞,也没有过古典音乐的熏陶,还是要虔诚地走进世界顶级的音乐殿堂感受它的圣神与美好。</h3> <h3>我们提前一周预订了莫扎特交响乐团的演出票。为了不辜负这场音乐会,出发前我在网上查阅了莫扎特的音乐生涯,以及他成长的音乐世家;了解音乐会所要演奏的乐曲特色,选自哪部歌剧、章节,创作背景、表达的思想。增长了一些欣賞古典音樂的知识。晚上的音乐会8点15分开始,我们到达酒店后洗漱,化了淡妆,有些兴奋地乘坐地铁早早赶到。</h3> <h3>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的中央大厅。大楼建于1867-1869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三层楼的外墙黄红两色建筑,屋顶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在夜幕的衬托下,在射灯的辉映里,显得沉静、雅典。</h3> <h3>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也是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中心。它孕育了维也纳愛乐之声,每年1月1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此举行并向全球直播,也将大厅金色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令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神往。</h3> <h3>我们按照剧院规定,寄存了羽绒大衣、随身携带的包和相机,衣著正装等待进入金色大厅。<span style="line-height: 1.5;">我也伪文艺地靠在安静一角,手捧介绍音乐会的资讯,翻看里面夹了一页中文的节目单。</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音乐会开始時,手机调到静音,不允许录音拍照。</span></h3> <h3>底楼进门厅金色穹顶,繁复而精致。</h3> <h3>來自世界的观众,等待进入金色大厅。</h3> <h3>拾梯而上,通往金色大厅的楼道。</h3> <h3>走进金色大厅,映入眼帘的尽是镀金的富丽。金色的天花板,金色的墻面,金色的座椅,金色的雕花门窗,金色的雕花栏杆,金色的舞台,在巨大的吊灯映照下,闪耀着岁月赋予她的沉甸甸的华丽与高贵的光辉。大厅的装饰精美,两边的金色墙璧前,竖立着16尊音乐女神像。大厅頂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有音乐女神的彩像。想来,这一生唯一见到而能称得上"金碧輝煌"的,只有此時些地此景了!</h3> <h3>金色大厅<span style="line-height: 1.5;">两侧的音乐女神雕像。</span></h3> <h3>金色大厅长48.80米、宽19.10米,高17.75米,共有1654个座位和大约300个站位。屋顶为平顶镶板,两侧有楼厅和音乐女神的雕像。这些具有美学意义的装饰物使原本直接撞击到墙壁上的乐音延长并舒缓。金色大厅的木质地板和墙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鸣箱一样,使乐队演奏的声音在厅内振动和回旋,余音袅袅。不论坐于远近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样水平的音乐演奏。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音响效果最出色的音乐厅。</h3> <h3>我们欣赏的是维也纳莫扎特交响乐团音乐会系列中的一场。聆听来自<span style="line-height: 1.5;">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管弦乐团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30 名杰出音乐家、2 名闻名于世的独奏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以及</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来自世界著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与维也纳人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歌剧院的歌剧演唱家的精彩表演。</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演奏的乐曲大部分是莫扎特的作品,如《朱庇特交响乐》活泼的快板,《唐璜》请到窗前来,《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土耳其进行曲》,《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此外,还有我们熟悉的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蓝色多瑙河》《拉德斯基进行曲》。</span></h3> <h3>演奏家都穿上古代宫廷乐师的礼服,头戴卷发粉墨登场,把我们带回到18世纪莫扎特时代音乐家辈出的辉煌岁月。音乐会以莫扎特的第41号作品《朱庇特交响乐》第一乐章的奏鸣曲作开场,<span style="line-height: 1.5;">这是一个灿烂生辉的乐章,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开始就呈现出庒严堂皇,充满了活泼的气氛,音乐形象生动,情绪一直保持快乐,并推向明亮的结尾。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一部交响曲,作于1788年。</span></h3> <h3>我坐在5排7号属于最佳区域位置,近距离亲历世界頂级音乐家声情并茂的表演,靜靜地宁听从管弦乐中迸发或流淌出來的乐声。那乐曲声,<span style="line-height: 1.5;">忽如小桥流水,欢快流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忽如千军万马,气势恢宏;忽如愤怒激昂,如泣如诉;忽如游丝缠绕,余音缭绕。"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都沉浸在古典音乐的感染里。</span></h3> <h3>中场休息,我走到演出前台。环顾大厅,看到很多年已古稀的白发老人,让人感慨。<span style="line-height: 1.5;">希望自己今后能像他们那样,70多岁的时侯还这么健朗,还这么热愛并追求生活。当我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看到一位腿脚缠了纱布拄着拐杖的欧洲人,就更令我惊讶,令我感动了!</span></h3> <h3>中场休息,音乐家退场。</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音乐会以《拉德斯基进行曲》作谢幕,这是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创作于1848年。演奏进行到最后段落时,指挥家双手一台示意全体观众起立,然后十指打开,观众就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双手打着节拍,他十指一合,拍手戛然而止;非常惊奇于全场都这么心领神会。也许在这样的音乐盛宴里,所有对音乐的情绪和感悟都会被神奇的调动起來。音乐会最后的高潮定格在观众与演奏家们融合在一起的音乐里。</span><br /></h3> <h3>这是一场无与伦比的音响诗画,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莫扎特乐团把莫扎特和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维俏维妙地演绎给我们,带给人神经的兴奋和愉悦,是让人终身铭记难以忘怀的。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又回到维也纳之夜的金色大厅,灿烂的乐章,轻快的奏鸣曲,充满生命力的热情。</h3> <h3>散场走出大楼,离开的一剎那,我忍不住地用相机又拍了一张最后看见它的样子。因为这一生再沒有机会来这里了。</h3> <h3>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的小盆地,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它曾经在历史上作为奥匈帝国的辉煌,成为是欧洲经济和文化中心。</h3><h3>尽管时光来到了21世纪,它的城市景观依然保持着18世纪的古朴雅典,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市内古典气息浓厚,无论塔尖高耸的教堂,普通规整敦厚的欧式建筑,还是随处可见的雕塑,都尽是写满了岁月,都有各自绵长悠远的故事。</h3> <h3>街上马车来来往往,古朴而遥远,却又近在咫尺。</h3> <h3>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蓝,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的音乐生涯。<span style="line-height: 1.5;">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此外,</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可惜,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间停留下来,去感受维也纳最普通人家浪漫的音乐情怀。</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图:</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一侧。始建于1861年,历時8年完工。原是皇家宮廷剧院。)</span></h3> <h3>圣斯特凡大教堂是维也那环城景观带上的著名建筑,享誉全球,是维也纳的象征。它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中央,建于12世纪末。高高的塔尖高达137米,整个教堂的建筑风格呈奇特的混合式。朝西的正门是罗马风格,尖塔是哥特式,而圣坛是巴罗克风格。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是历时四个多世纪并不断改建、修建的结果,又是维也纳人折中调和才能的体现。</h3> <h3>教堂还是登高眺望的绝佳地点,登343级台阶到达教堂顶部的小屋,可以欣赏到维也纳的迤俪风光。</h3> <h3>我們从繁华的衔区走进大教堂内,顿時仿如隔世。与主赴约的信徒已经到达安座下来。玻璃冷光与圣坛上的蜡烛温暖辉映,又有了诵经的吟唱,让人放慢脚步,呼吸着庄严神秘的气息。</h3><h3>教堂內有国王弗里德里希的红色大理石墓碑。教堂内北侧厅是安顿·皮尔格拉姆设计的布道坛和管风琴脚。还<span style="line-height: 1.5;">有一座庞大的地下墓穴。当年人们在废除圣斯蒂芬墓地时,把成千上万个维也纳人的尸骨放置在此。此外,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员还把自己的内脏放置在此。</span></h3> <h3>已过小雪的节气,天空又飘落阵雨,维也纳有了初冬的寒冷。我们九点过去到美泉宫,一座大型巴洛克式宫殿远远地以它萧瑟的美进入我的视野。这就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行宫、夏宫,也是中国人熟悉的茜茜公主的宫殿。</h3><h3>美泉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在18世纪玛丽娅·特蕾西娅执政期间营建了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美泉宫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共有1400个房间,目前开放参观的有四十多间。我们在入口处领取中文讲解器,依顺序输入对应的房间编号,就能听到详细的讲解。遗憾的是美泉宫内部禁止拍照,它异常繁复的华丽,精美绝伦的家具和壁画,只能留在脑海里。</h3> <h3>美泉宮虽然整座宫殿外观是巴洛克式的,但内部的装潢却是洛可可式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好几个房间,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房间,装饰着子女们的绘画作品;佛兰茨约瑟夫皇帝的书房,书桌对面挂着一幅茜茜公主的巨大画像,画中人披着一头美丽的卷发,白皙的皮肤,精致的眉眼,高鼻梁和小嘴唇,身穿一条白裙,小露香肩。画布虽是墨绿色的简洁背景,却衬托出茜茜的光彩;茜茜公主的房间,她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在这里梳洗和打理她的秀发,梳妆台旁边还有吊环和单杆,这是她保持体重和身形的日常训练。还有"中国房",所有的墙面都用当时无比昂贵的中国运来的青花瓷片铺就,瓷片上素色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我们熟悉的中国人的生活片段,据说,美泉宫内的中国陶瓷不可胜数,其收藏的成对的中国瓷器数量为除中国本土外最多的。</h3> <h3>佛兰茨约瑟夫皇帝的书房。(禁止拍照,图片来自网络)</h3> <h3>美泉宮背面的皇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园林,硕大的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树墙,春夏葱绿茂盛绿,秋冬橙黄萧瑟。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园林的尽头是一座"海神泉",向东便是皇宫名称由来但却不很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和一块方尖碑。美泉宫的最高点是凯旋门,海神泉的西侧是动物园和热带植物温室。</h3> <h3>美泉宫落叶铺满小径,坐下來小歇一会儿。</h3> <h3>马车穿过小径,平添了初冬溫暖的诗意。</h3> <h3>沿着Z型路缓缓走上山坡最高点的凯旋门,这是1775年为了纪念奥地利人民为了和平、正义的战争而修建。回头眺看,美泉宫宫殿和花园尽收眼底,维也纳城也远远呈现。尽管天公不作美,但也能想象阳光下它的大气与壮美。</h3> <h3>随后,我们去到了霍夫堡宫。它坐落在首都维也纳的市中心,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的宫殿建筑群。现在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从13世纪开始直至1918年君主帝国灭亡,霍夫堡皇宫一直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的重要居所。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这里统治了庞大的奥匈帝国,也记载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时代多民族国家由盛而衰的景象。在这所由2500个房间构成的庞大宫殿群内,一共有二十多个世界级的收藏馆,其皇家文化的珍藏,堪称欧洲之最。</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在中文讲解器的引领下,参观了开放的宮殿。其中,银器展馆中我們看到了帝国当年奢华的餐饮文化。那些昂贵的餐具、精致的瓷器以及各种宴席装饰品,让人惊叹不已留连忘返。皇家寓所则按照历史记录装饰布置着奥地利最著名的皇室夫妇——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和皇后茜茜的19间工作室、起居室及客厅。另从茜茜公主博物馆的六个展厅内陈列着的大量来自皇后寝宫的真品和一些服饰的复制品,以及对其一生的介绍,我們了解到与电影不一样的真实的茜茜公主,无奈而悲情的婚后生活。</span></h3> <h3>霍夫堡宫与美泉宫,几百年间见证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覆灭,奥地利帝国分奔离析和主人哈布斯堡家族的衰落。其著名的弗兰茨·约瑟夫皇帝以建立奥匈帝国的功绩为世人熟知。他血统高贵,异常勤勉。每天起早摸黑地在书房工作12小时以上,洗冷水澡,睡行军床,对待自己异常严格,几乎不给自己享乐的时光,並能熟练运用他的子民的八种语言。但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5;">弗兰茨·约瑟夫一世虽贵为帝王,一生却充满悲剧。他的弟弟在墨西哥被枪决,妻子茜茜公主在日内瓦被一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刺死,唯一的儿子年纪轻轻就自杀,选定的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身亡("萨拉热窝事件")。他为此发动的报复性战争,把奥地利和德国拉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数千万人倒在血海中,也使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帝国风雨飘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直到晚年也不得安生,他1916年因肺炎不治在维也纳美泉宫去世。其时第一次战正打得热火朝天,而由他一手组建的"奥匈帝国"也因一战败北而解体,从而结束了绵延7个世纪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统治。68年的统治生涯结束时,等待他的一切都恍然如梦。</span></h3> <h3>在维也纳,除了音乐、教堂、马车与特写的历史的古迹,还有美食。维也纳的烤猪肘很有名,店家是不预定餐位,我们去时已座无虚席,而排队等待的人还很多。于是我们去了另一家仍然有名的餐馆。烤猪排,啤酒、冰激凌、土豆拼盘,刀叉的碰撞声中,我们安闲地品尝这个一直在新旧时光里回荡的古都的美食文化。</h3> <h3>夜晚的维也纳,安闲而静谧。那些看上去并不宽敞的街道,也并不阔气的欧式建筑,在飞速的现代时光里,依然保持着自己古老的姿容。成为人们逃离喧闹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