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下)虔诚与淳朴1

老兮头 9074603

<h3> 尼泊尔是个宗教传统深厚,民众宗教信仰虔诚,民风淳朴的国家。全国86%的民众皈依印度教,7.8%信奉佛教,3.8%为伊斯兰教徒。1962年宪法规定尼泊尔是“印度教王国”,“其君主崇信雅利安文化和印度教”。由于联邦宪法至今难产,所以在法理上印度教仍具准国教地位。尼泊尔有远古流传下来的万物有灵的密宗崇拜传统,以及释迦牟尼出生地的影响,印度教与佛教的融合比印度更深,两教信徒视印度教、佛教主神相互化身,印度教神庙或佛寺也会出现在对方的寺、庙建筑群里,既凸显尼泊尔民众对“异教”的理解、尊重与宽容,也表明他们难得的对众神皈依的虔诚。<br> 尼泊尔小小的加德满都谷地,聚集了7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印度教昌古纳拉扬神庙在2015年的8.1级大地震中被毁),举世鲜见。我们走马观花看了5处。<br> 一、斯瓦扬布纳特寺与博达哈大佛塔<br>尼泊尔虽长期奉印度教为国教,但加德满都谷地至今在还留下了许多佛寺或佛教神迹,这些历史遗存告诉现在,尼泊尔佛教曾经的辉煌。在印度教传入尼泊尔以前,因释迦牟尼宗教思想的传播,尼泊尔流行的是大乘派(亦称密宗派,与传入西藏的佛教同宗)佛教,核心教义是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菩萨的光辉榜样,最终达到“涅槃”境界。即使后来印度教盛行,佛教仍以融合方式坚守。<br> 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斯瓦扬布纳特寺,亦称“猴庙”,是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迹。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亲临此地,择优录取了 1500名弟子。现在每逢佛祖诞辰,寺内都要举行盛大的大法会,来自尼泊尔各地和印度、不丹,中国的西藏、台湾等地的佛教徒在此汇聚欢庆,瞻仰法力无边的“五方如来”。<br><br><br></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相传佛祖亲临此地收了1500弟子-与西藏佛寺相像的僧人住所</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相传佛祖亲临此地收了1500弟子-水池中的佛像</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下的佛塔</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下坐着休息、穿着节日盛装的佛教女信徒</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下的佛塔</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下的佛塔-塔上的佛像</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下的佛塔</h3> <h3> 走近斯瓦扬布纳特寺,我对僧人起居的外院造型、装饰、色彩,院内大佛塔形态以及从塔顶密集“放射”出的道道色彩飞扬的经幡等景物感觉十分眼熟——那正是在西藏各地随处可见的场景。细想想这也自然:斯瓦扬布纳特寺的佛祖神迹,原本就是藏传佛教之流的源头,宗教基因相同。<br> 斯瓦扬布山顶的主佛塔高达四五十米;白色塔基;塔身金黄,是四面体,每面都画有佛祖眉毛微皱的巨大慧眼。我这不信神不怕鬼的小老儿,顿时被那慧眼盯得心里有点发毛。佛祖双眼间的鼻子打着旋涡下垂,是尼泊尔数字“1”的写法,内含“止恶行善,离苦得乐”的哲理,小老儿基本拥护,虽然做得不好,可也不算太坏。同时联想佛祖仁慈,便留底气。再往上是个圆锥体造型,摞着13层金色圆盘,表示菩萨模范行为准则的13行因果位序,榜样的力量。顶端有尊贵的华盖与宝顶即“塔刹”,在强烈的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金光。塔刹上面突出一个青铜金刚杵,金光熠熠,象征密宗的权力。这座“柴特亚”式佛塔,被佛教界誉为尼泊尔佛教金塔建筑的典范。<br> 在主佛塔四周,寺庙建筑、设施密集。主佛塔周围是一圈青铜转经桶;外围赫然耸立着两座金色的印度教神庙,即阿难陀普尔神庙和普拉塔普尔神庙,印度教神庙前与佛寺前一样也有香火烛光;西侧是一座粉白色的四角塔,从第三层开始向上收缩,共有七层神龛,使我想起“七级浮屠”(在佛教中最高境界的宝塔,在圣地却如此之小);西南侧建有一座红色经院;西北角立着一尊红底黑色佛像,据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佛陀立体照片之一。在这些宗教设施之间,穿插着更多黑色或白色的小塔,主佛塔斜坡上有座文殊菩萨庙,北面外围是一个密集的小塔林。<br> 由于建筑与设施密集,空间逼仄,人头攒动,十分拥挤。穿着时髦些的多是游客,当地人与印度人差不多,也是胖多瘦少,且胖瘦与年龄明显呈正相关关系。女性到此喜欢穿红色外衣:或飘逸的民族服装,或女式西装,或短大衣之类,洋溢着节日的喜气;很多男人着装看着有点脏兮兮,衣物陈旧,比较随便。据我观察,烧香拜佛的主力是当地女人和少数藏装女人,她们比男人更虔诚。这种宗教忠诚度的性别差异,在我国佛教群体中似乎并不存在。 <br><br></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这时天上突然现出了佛光般的神奇云絮</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下被地震毁坏的寺院-台湾佛教界人士的宗教仪式</h3> <h3> 上山的转角处有一幢震后受损的经院,开裂的砖墙大部已被封闭,裸露部分前头立着一座黑色金属小佛塔,靠墙还有更小的神与神兽雕像。这点神迹在这座举世闻名的佛寺里看上去是那样微不足道。然而,一个来自台湾的佛教团体,包括剃度过的僧、尼与未曾剃度的居士或信徒,却都恭恭敬敬地齐聚小塔、小雕像前,正严肃地齐声诵读,也像宣誓。那种庄重、认真、规范的宗教仪式感,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我想,他们远道而来专选此处与佛对话,一定知道那小塔、神像的来历与价值。</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上的主佛塔</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上主佛塔旁边的印度教神庙</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上主佛塔旁边的印度教神庙</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上主佛塔旁边的转经筒</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上主佛塔旁边的七级浮屠塔</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上主佛塔</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上远眺加德满都城</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上主佛塔边的转经筒</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腰的小塔林</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世界最古老的佛寺-斯瓦扬布纳特寺(猴庙)-斯瓦扬布山上据说是世界最古老的佛像</h3> <h3> 加德满都另一处佛教圣地是1200多年前建造的博达哈大佛塔,是全球最大的圆佛塔,实际也是佛寺,佛教排场一应俱全,都在佛塔里头。大佛塔比斯瓦扬布纳特寺的主塔矮,高38米,但周长达100米,体量远大于后者,世界翘楚,当之无愧。从造型看,两塔相似,都是白色的复钵状半圆形塔基,上立一个金色四面体,四面皆有佛祖慧眼阅尽天下。上面一段都是金色椎体,再往上便是形态相似、金光熠熠的塔顶。两塔的显著区别在于那段金色椎体:博达哈大佛塔为方椎体,而斯瓦扬布纳特寺主塔是圆锥体。</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实际上这是一座规模很大的佛寺-进寺入口</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佛塔周围的环形广场(步道)</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佛塔周围的环形广场(步道)</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佛塔周围的环形广场(步道)-左侧楼房大多是8.1级强烈地震后新建</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佛塔周围的环形广场(步道)-僧众</h3> <h3> 环绕巨塔,是一条环形的青石砖步道,环道外是一幢幢大多为三层的楼房,这圈房舍大多饰赭红色,也有黄色在跳跃,其中很多是新建筑,应是震后重建。<br> 由于大佛塔外貌我曾似相识,喜新厌旧,便盯住了环形步道上的人流。人流主要成分是游客、信徒、僧人,僧人多为红袍居士,也有红袍剃度和尚。人群中穿着藏服的男女或许来自西藏,或是已扎根当地的藏人。当地居民穿着五花八门,像中国落后地区的村民,他们坐在房前、店旁、塔下、道边,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有一对尼泊尔中老年夫妇扎眼:老头戴着比亨德拉二世当年经常访问中国时戴的那种圆坛式平顶帽,敞着肥大的西装,里头穿衬衣和毛衣;身边的女人穿着也讲究些,还有点色彩,但挎着的皮包已经龟裂。我想,这大概就是尼泊尔较体面的人士。<br><br></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佛塔边的经院</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佛塔边的佛寺大钟</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佛塔边的经院巨大的转经筒</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佛塔边的经院-佛教装饰画</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佛塔边的经院</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从佛塔边的经院俯瞰</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佛塔边的经院-佛教装饰画</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佛塔边的佛寺</h3> <h3> <br><br></h3> <h3> 步道朝南方向有座经院类的建筑,宽大的阳台上趴着一群身着紫红僧衣的青年,见我的镜头对准了他们,小伙子们先是浮出生涩的笑容,然后一哄而散。<br> 最虔诚的还是几个正围着大佛塔行“五体投地”跪拜大礼的当地信徒,她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妇(在西藏,成群结队这般行礼的主要是穿着破旧的年轻小伙或中年男人)。我想这可能与尼泊尔的佛教群体很小有关,男人或许要忙于生计。<br> </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佛塔边的满地鸽子</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高28米、周长100米-四面都有表示佛法无边的佛眼-佛塔边的经院</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佛塔边的新建(重建)楼房</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佛塔边的新建(重建)楼房</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佛塔边的新建(重建)楼房</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佛塔边又一座佛寺</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佛塔广场一对与众不同的当地老年居民</h3> <h3> 在步道上我碰到了相向而行的领队小L,他说每次到此,都要按当地习俗,围着佛塔转三圈。我与老温没有达标,转了两圈就歇息,拍照。小L要过我的“单反”:“拍照还得这样的家伙。我来试试。”他提着我那工具钻进佛塔,大约半个小时后回来。我打开回放,是一些老妇人形象,放大后可以剪裁成特写。回来后我剪出4张照片,她们老化的面皮像刻着深浅不一条纹的抛光石头,那满脸平和与苦相,正是我记忆中乡下祖母与外婆的形象。</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广场上的尼泊尔老妇信徒(领队小L的作品)</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广场上的尼泊尔老妇信徒(领队小L的作品)</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广场上的尼泊尔老妇信徒(领队小L的作品)</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广场上的尼泊尔老妇信徒(领队小L的作品)</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具有120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博达哈大佛塔-广场上的尼泊尔女警察 <br><br></h3> <h3> 据说在佛教中,无论是剃度的僧尼、寺中居士,还是寺外信徒,这种外在形式并不表明道行高低。而道行的高标,全在心的“出离”——回归佛祖本体真性即神性。我以为,神性实际上就是人性之根。借用蒙田关于人都应亲近哲学的话语来诠释,神性便是对人性的“哲学剖析,从中可以发现人类本性最深奥的部分。”我早被打造成无神论者,已不能皈依任何宗教。但在世界行走,看到过太多的宗教殿堂与仪式,便开始尝试理解他们对人性切入的深度,更正原先对“迷信”的误读,从此心怀对各教神职人员与信徒的敬意。<br> 这自然也包括尼泊尔主流印度教的信众与各级神职人员。<br> 二、印度教帕苏帕提纳神庙与庙前火葬礼仪<br> 帕苏帕提纳神庙是一座1500多年前始建的湿婆神庙,也是世界上最神圣的印度教圣地之一。神庙占地260公顷,主体是一座对称、有四边双重斜坡大屋顶的尼泊尔特式塔庙。主体建筑金色屋顶、银色房间,并装饰精美的木雕,周围还建有很多小神庙。整个神庙系统典雅华丽,坐落在流入恒河的巴格马蒂河边,是虔诚的印度教徒心中向往的火化场所,连一些有地位的印度人死后,也会“远道赶来”,在此“魂灵解脱”,去寻找新的生命体,再次诞生。<br> 由于非印度教徒不准进入神庙内,我们购票走入神庙区域,只能站在巴格马蒂河南岸隔桥(河)观看、拍照。<br><br></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5世纪的印度教帕苏帕提纳神庙-印度教徒心中世界最神圣的圣地之一-不起眼的大门</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5世纪的印度教帕苏帕提纳神庙-印度教徒心中世界最神圣的圣地之一</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5世纪的印度教帕苏帕提纳神庙-印度教徒心中世界最神圣的圣地之一</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5世纪的印度教帕苏帕提纳神庙-印度教徒心中世界最神圣的圣地之一</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5世纪的印度教帕苏帕提纳神庙-印度教徒心中世界最神圣的圣地之一</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南亚印度教教徒深为尊重的湿婆神神庙-帕苏帕提纳神庙-庙前巴格马提河是“神河”恒河的上游支流-是印度教徒火葬与祭奠重地</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南亚印度教教徒深为尊重的湿婆神神庙-帕苏帕提纳神庙-庙前巴格马提河是“神河”恒河的上游支流-是印度教徒火葬与祭奠重地</h3> <h3> 巴格马蒂河北岸便是帕苏帕提纳神庙建筑群的南部边缘,建筑群外有道围墙,墙下是条石道,石道靠河岸骑着一排火葬台,东侧上游方向最靠近神庙的两个台位归皇室或贵族专享,其下游火葬台全是平民(无论贫富的)待遇。南岸及河滩上,有很多虔诚的尼泊尔家庭围坐,在对岸火葬或礼仪弥漫过来的烟火中,一边吃着各种食物(这种进食方式我极难接受),一边观摩对岸的葬仪,缅怀自家已往过逝、而今不知魂、身均系何方的亲人。<br> 印度教的火葬礼仪对外开放,可任意拍照。<br> 我通过近170mm的较长距变焦,拍摄了一个社会地位较高或富裕死者的火葬礼仪全过程。与不远处一副担架上那无人理会的孤独遗体相比,这个阔佬(或官员)的遗体旁香烛烟雾袅袅,周围是一大群看似肃穆却毫不悲伤的男女老少,有个少年还兴奋得前后蹦跳,场面人气旺盛。现场最忙的应是死者长子,约50多岁,负责主持葬仪和指挥每一道程序。葬仪先后两次安排亲友与死者告别。第一次告别在神庙正前方:先掀开担架上层层裹尸白布,敞开死者的脸与双脚;一位老妇(夫人?)哭着亲吻死者双脚;此时有人往遗体上撒香料,老妇往遗体撒花瓣;众亲友便围着死者瞻仰遗容;礼毕,再重新将死者用白布包裹起来,覆盖一层黄色绸缎样织物;然后用条条橘黄色绸带、鲜花带搭上遗体,再撒上花瓣;遗体抬上青竹担架;将遗体抬往已架好基础柴堆(均是1米多长、直径约10多公分粗的木段)的平民葬台。第二次告别:抽出青竹担架扔下河畔;重新揭开面部和双脚;逐步撤去橘黄绸带和鲜花带;揭掉外层黄色闪光织物,只剩白色裹尸布;长子往遗体四面续架数根圆木柴;老妇第二次上前哭着亲吻死者双脚;有人继续往遗体上面架木柴,直至遗体被木柴大致罩住;众亲友第二次围着遗体和柴堆缓慢转圈,与死者作最后诀别。告别完毕,柴堆被泼上助燃的油料,最终点火。露着脸和双脚死者在柴堆中焚烧,由此脱卸僵硬沉重的肉身,让灵魂在烈火中升天、轮回、永生。<br> 我拍摄了死者放大的清晰面容,高鹰钩鼻,眼窝深陷,像德国雅利安人面相。整个葬仪过程远不像“百度”词条讲得那样简单,繁复的程序我足足拍了近1个小时,也只拍到抬往葬台,架好柴堆,最后告别、将要点火的程序(因要赶往机场,只能遗憾离开,没看到点火)。好在我事先已拍过边上两个火葬台的点火燃烧的照片,只是缺了将骨灰、柴灰推入河中,朝下游主流恒河方向漂去的照片。<br> <br><br></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南亚印度教教徒深为尊重的湿婆神神庙-帕苏帕提纳神庙-庙前巴格马提河是“神河”恒河的上游支流-是印度教徒火葬与祭奠重地-一位阔佬或官员的葬礼(从近百张全过程照片选几张能避免引发心理别扭的贴上)</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南亚印度教教徒深为尊重的湿婆神神庙-帕苏帕提纳神庙-庙前巴格马提河是“神河”恒河的上游支流-是印度教徒火葬与祭奠重地-一位阔佬或官员的葬礼(从近百张全过程照片选几张能避免引发心理别扭的贴上)</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南亚印度教教徒深为尊重的湿婆神神庙-帕苏帕提纳神庙-庙前巴格马提河是“神河”恒河的上游支流-是印度教徒火葬与祭奠重地-一位阔佬或官员的葬礼(从近百张全过程照片选几张能避免引发心理别扭的贴上)</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南亚印度教教徒深为尊重的湿婆神神庙-帕苏帕提纳神庙-庙前巴格马提河是“神河”恒河的上游支流-是印度教徒火葬与祭奠重地-一位阔佬或官员的葬礼(从近百张全过程照片选几张能避免引发心理别扭的贴上)</h3> <h3>尼泊尔-加德满都-南亚印度教教徒深为尊重的湿婆神神庙-帕苏帕提纳神庙-庙前巴格马提河是“神河”恒河的上游支流-是印度教徒火葬与祭奠重地-一位阔佬或官员的葬礼(从近百张全过程照片选几张能避免引发心理别扭的贴上)</h3> <h3> 实际上,这种古老葬俗,已是尼泊尔的一种宗教“文化遗迹”,政府早就大力倡导及通过减免费用的优惠,推行像我国一样的集中火葬。据尼籍导游小康介绍,现在,虔诚的尼泊尔民众死后,以现代火葬方式“解脱灵魂”的已占大多数。坚持传统方式的,只是一些富人家庭。当然,也有少数穷人一心向往传统火葬,甘愿一辈子受苦受累,在贫困中挣扎,积攒专门费用,为一场死后传统的幸福火葬而奋斗终生。<br> 这种虔诚已近愚昧。<br></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走过古城工艺品售卖摊位</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1197年国王安南达·德夫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形城-古城一处神迹</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1197年国王安南达·德夫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形城-在3年前的大地震中受损的危房</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1197年国王安南达·德夫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形城-在3年前的大地震中受损的危房与重建的新房</h3> <h3> 三、巴德岗杜巴广场与加德满都杜巴广场<br>两座古城的杜巴(王宫)广场上印度教神庙建筑如林,令我深感惊诧、惊艳,也对无情的大地震对尼泊尔古建筑文物造成的严重破坏,颇感疼惜。<br> 那天上午,我们来到古城巴德岗市的杜巴广场。小康让我们先进了市政厅,本意只是为大家提供个“方便”机遇。我却在此看到了这个不肯摘去“最贫穷”帽子的落后小国摆在面前的一个政治生活场景:红砖大楼门前,排着一小队穿着整洁、鲜艳的民族服装的中、老年妇女,她们个个精神饱满,有说有笑。小康说这是在进行普选前的选民登记。已经轮到办公桌前履行手续的女人,个个神情庄重,认真地填写表格(或由工作人员代填)。看她们大手大脚的样子和手上脸上粗粝的皮肤,应当都是底层劳动妇女。在大楼外右侧山墙边,还安排了露天会场,大概是有过简单的动员与说明之类的活动,多数椅子已经空了,还剩几十个妇女在那里坐着等待工作人员招呼,然后分批去楼门口排队。一切秩序井然。<br><br></h3> <h3>尼泊尔-1197年由安南达·德夫国王大力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就形城的巴德岗古镇-巴德岗市政厅<br></h3> <h3>尼泊尔-1197年由安南达·德夫国王大力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就形城的巴德岗古镇-巴德岗市政厅-排队等候选民登记的妇女</h3> <h3>尼泊尔-1197年由安南达·德夫国王大力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就形城的巴德岗古镇-巴德岗市政厅-选民登记</h3> <h3>尼泊尔-1197年由安南达·德夫国王大力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就形城的巴德岗古镇-巴德岗市政厅-院内露天会场等候登记的妇女</h3> <h3>尼泊尔-1197年由安南达·德夫国王大力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就形城的巴德岗古镇-巴德岗市政厅</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1197年国王安南达·德夫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形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正在维修的王宫院落</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1197年国王安南达·德夫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形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宗教建筑</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1197年国王安南达·德夫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形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宗教建筑</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1197年国王安南达·德夫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形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经营性民房</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1197年国王安南达·德夫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形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印度教神庙</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1197年国王安南达·德夫兴建、公元185年至750年形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建筑</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建筑-著名的“55扇窗”宫-像巨型工艺品</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建筑-开放的大门</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建筑-著名的“55扇窗”宫-像巨型工艺品</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建筑-开放的大门</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建筑-印度教神庙</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内的国王沐浴池</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内的国王沐浴池</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建筑-著名的“55扇窗”宫-像巨型工艺品</h3> <h3> 走进杜巴广场,左侧就是巴德岗小王国的王宫。王宫楼群的房舍都只有两三层高,建筑风格都含藏族气息(不知是尼泊尔影响了西藏,还是西藏影响了尼泊尔),宫楼的建筑质量相当不错,门窗雕饰精细、古雅、美观,尤其是王宫宫门右侧那幢著名的“55窗宫”,55扇黑漆檀香木木雕窗户,使整座宫楼精美得像一件巨型工艺品。王宫建筑群在8.1级强烈地震后几乎都伤筋动骨。为保证游客安全,很多宫楼的墙体都支撑着木柱,唯独那件“巨型工艺品”仍傲然独立。<br> 遗憾的是国王的起居室、寝宫、后宫等院落正在维修,开门拉绳谢客,不准拍照。我只得挤在门口的人群中往里探头探脑。供任意参观的只剩国王的露天浴池。虽然那下沉式石砌设施建造也颇具匠心,然而若将这820年前尊贵的国王独享的“新”浴池,与英国巴斯古城约2500多年前古罗马时期的大众“旧”浴场相比,我只能将此浴池评为“简陋”等级。<br><br></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建筑-印度教神庙</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建筑-王宫建筑与地震中坍塌的印度教神庙</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建筑-王宫建筑与地震中坍塌的印度教神庙石砌的法希得噶神庙</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地震中坍塌的印度教神庙石砌的法希得噶神庙</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王宫建筑-王宫建筑与地震中坍塌的印度教神庙石砌的法希得噶神庙</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商业街</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商业街</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新建的民房</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标志性建筑-印度教尼亚塔波拉神庙<br></h3> <h3> 王宫外,巴德岗杜巴广场上到处都是神庙、神殿、雕像、佛塔。据说,由于这些庙、殿、塔、像等间距较大,在加德满都三个杜巴广场中最显宽敞。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是尼泊尔风格的印度教神庙——高达30米的尼亚塔波拉庙。这是一座塔式建筑,坐拥5层红砖台基,高高在上。登上那高高的坡度很陡的阶梯,就可俯瞰整个广场。<br> 令人惋惜的是,大地震已将广场上著名的维特萨拉杜加神庙彻底摧毁;湿婆神庙顶部坍塌,现在香火仍在坚守;唯一的具印度特色的石砌法希得噶神庙,只剩了个残缺的底座,一些工人在它周围正慢吞吞地干着活,艰难的修复工程刚刚开始。<br> 杜巴广场上的宗教建筑,多数是印度教神庙,也有几座佛寺、佛塔立在其中,证明在尼泊尔印度教与佛教的相容相融。尼泊尔的印度教神庙与印度的印度教神庙用抛光的白色大理石、红色花岗岩建造的殿堂形态完全不同,突出特征是与我唐代建筑相像的四角斜坡大屋顶(也很像日本东京浅草寺的佛塔),多为2层至9层、体积朝上收缩的石基或砖基木塔。我同样不明白,这种建筑风格究竟是中国特色还是尼泊尔特色?虽然古代中国就已是大国,可多数国内学者认为佛教起源于尼泊尔(其实只有佛陀诞生地蓝毗尼在现尼泊尔境内,而佛陀悟道地菩提伽耶、首次传法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等三处圣地都在现印度境内),因而受尼泊尔印-佛教相融的文化影响应当很大,不知其中是否包括建筑艺术。<br><br></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商业街</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印度教神庙</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标志性建筑-印度教湿婆神神庙</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标志性建筑-印度教尼亚塔波拉神庙</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标志性建筑-印度教尼亚塔波拉神庙与神庙建筑群</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标志性建筑-印度教湿婆神神庙</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标志性建筑-印度教湿婆神神庙</h3> <h3>尼泊尔-巴德岗(又称巴克塔普尔,即“虔诚者之城)古城-巴德岗杜巴(“杜巴”即皇宫)广场-标志性建筑-居民区内的佛塔</h3> <h3>下转《尼泊尔(下):虔诚与淳朴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