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又称大吴哥,以巴戎寺为中心,南西北各一门,唯东侧两门,其一胜利门直通皇宫,供国王出入使用。游览吴哥通王城一般从南门进入,东门出去。此为吴哥通王城南门。吴哥王朝的建筑通常为王城四周有护城河拱绕维护城墙,吴哥通王城南门引道两旁有修罗和阿修罗分列两旁。印度教神话贯穿其中,左侧修罗和右侧阿修罗拉扯蛇神Naga搅拌乳海以获取不死甘露。</h3> <h3>蛇神那迦Naga高棉人亦称之为龙神。蛇神分为5头,7头,9头。一般5头见于水神庙,如东梅奔,7头蛇神为守护神,最常见,9头蛇神见于王室,我只在癞王台见过9头蛇神。</h3> <h3>左侧为修罗,代表善神,杏目低垂。</h3> <h3>右侧为阿修罗,代表恶神,怒目圆睁。引道两旁的神像多因风雨侵蚀而模糊残缺,即使保留完整的也面目不清,颜色鲜艳的都是后来修复重建的。吴哥国家博物馆保留数尊完整的天神像。</h3> <h3>巴戎寺由苏利耶跋摩一世所建,阇耶跋摩七世重建,以四面佛像闻名于世,高棉的微笑蜚声宇内。</h3> <h3>巴戎寺有49座佛塔,每座佛塔顶部四面均刻有一尊佛像,共196面之多,加上吴哥通王城的五个城门的四面佛像,象征吴哥王朝的54个省。</h3> <h3>其他庙宇一般都展现印度教神话故事,巴戎寺与之不同,回廊的雕刻除了神话故事和对皇帝的歌功颂德之外,更多的展现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h3> <h3>大兴土木,工匠进行采伐与雕刻。</h3> <h3>战争胜利后的庆功宴。</h3> <h3>中间为拉坯制作器皿,右侧为烧饭。</h3> <h3>杀猪和烤香蕉。</h3> <h3>国王出行。</h3> <h3>高棉人与占婆人之间的战争,占婆是今天的越南南部地区,高棉人胜利。长发的是占婆人。</h3> <h3>占婆人入侵高棉。</h3> <h3>下棋,这个棋子够大的,更像馒头。</h3> <h3>比武。</h3> <h3>斗猪。</h3> <h3>乘船从洞里萨湖来到吴哥的中国人,中间手拿扇子,坐在华盖下面的可能是一位将军或商人。从样貌看与高棉人明显不同,中国人束发蓄须,脸颊瘦削。</h3> <h3>斗鸡,旁边还有人下赌注。</h3> <h3>印度教的修行者婆罗门。从这里看更加证明了巴戎寺是在原来寺庙基础上改建的,是两所庙宇的叠加,闍耶跋摩七世信奉的是佛教,而在他之前历代国王信奉的都是印度教。</h3> <h3>阇耶跋摩七世是高棉历史上的传奇,1181-约1220年在位,他一生曾有三次做国王的机运,但前两次,他都放弃了。最后眼见外敌入侵,国王被杀,国土沦陷,举国上下,生灵涂炭,为了江山社稷与千秋大业,他不得不扛起重振帝国兴盛之大旗,赶走侵略者后,登上皇位时已经56岁,被称为银发国王,他有感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在位期间修建了很多医院,加固了城墙,拓宽了道路,重建吴哥城,带领吴哥王朝进入黄金时代,并从印度教改信大乘佛教,巴戎寺供奉的已不再是印度教的三大神,而像是佛教中的观世音,不再是印度教中所表现出的永无休止的两种力量的争斗与较量,而是佛教中的淡泊、宁静、安详。据说巴戎寺中的四面佛像就是以阇耶跋摩七世本人真容为蓝本所建,被冠以"高棉的微笑",享誉世界。</h3> <h3>走在巴戎寺内,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有佛像注视着你,深目低垂,作沉思状,嘴角上扬,略带微笑,安详,宁静,从容,仿佛国王守护着他的国土,关注着他的臣民,数百年如一日,很难想象当时佛像表面都覆着黄金时是怎样的辉煌。</h3> <h3>巴戎寺有16座小塔,塔前面有佛龛,用于摆放佛像,当时全国重要寺庙的佛像皆有复制品供奉于此,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里描述巴戎寺集一国远近之佛。</h3> <h3>这些佛像仿佛有摄人心魄的力量,穿越千年注视着你,使人放下浮躁的心,摒除一切杂念,内心安静祥和,也许这就是高棉的微笑魅力所在吧。</h3> <h3>这尊佛像比较奇特,岁月的侵蚀让他的面容看起来更像是咧嘴大笑,游客争相与之合影,巴戎寺一般是游客的第一站景点,人非常多,我第二天专程在观看小吴哥日出后的七点半再次游览巴戎寺,诺大的庙宇只有寥寥数人,清晨的阳光洒在佛像脸上更显从容与大智慧,漫步巴戎寺一个多小时,直到游客渐多才恋恋不舍的离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