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1984年国庆节之际,中国政府邀请了3千日本青年来中国参观访问。本人当时作为翻译陪同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至今难忘。对于这次活动至今仍有人非议,但大多还是正面评价,认为对中日友好有积极推动的作用。本人就不作评论了,在此只想记录下那年和那事儿!</h3> <h3>1983年胡耀邦访日时,提出邀请三千日本青年到中国参观访问。这是中国政府为加强中日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所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h3> <h3>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5千人的晚宴, 欢迎日本青年的到来,盛况空前。</h3><h3><br></h3><h3>这是本人与该团全体人员在人民大会堂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参观故宫</font></h3> <h3>日方来访人员实为3017人,共220个团体,组成了217个代表团。年龄最小的是《阿信》中饰演少女阿信的小林绫子,只有12岁;最大的是日中经济协会常任顾问、日中青年研修会长冈崎嘉平太,已84岁高龄。<br></h3> <h3><font color="#010101">颐和园</font></h3> <h3>国庆节游行和阅兵</h3><div><br></div><div>我们同三千日本青年全体被安排到观礼台上。</div> <h3>接待的准备工作就用了近一年时间,那时国内还很落后,北京的接待能力大约是五六千人(包括军队的招待所),而其它城市则更低。三千人加上陪同人员在北京还可同时接待,但其他城市就无法同时接待了,所以分成不同路线参观。</h3><h3>我记得接待的城市有: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武汉、南京等。</h3><h3>我所去的路线是:北京—西安—上海。</h3> <h3>学生们打着“小平您好”的横幅。</h3> <h3>夜晚在天安门广场联欢</h3> <h3>释放烟火</h3> <h3>因为活动规模很大,几乎动用了所有会日语的人,还用了部分在校学日语的学生。</h3><div>当时北京的接待车辆不够,还专门又从天津调来一些车。</div> <h3>离京去外地前,团中央宴请送别。</h3> <h3>在西安</h3> <h3>西安晚宴</h3> <h3>兵马俑</h3> <h3>大雁塔</h3> <h3>晚上联欢会</h3> <h3>记得当时,要求我们对敏感问题的态度是:不主动提出,如对方提出也不回避。</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上海</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和四川团委书记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午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和上海的陪同(一位女演员)在交谈。</font></h3> <h3>晚宴</h3> 上海机场<div>旁边的女士就是那位上影的女演员(名字忘记了)</div> <h3>短暂的日子里,我们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这个团里的两个日本小姑娘都哭了,团长和干事长握着我们的手也久久不放。</h3><h3>那些参加过访问的日本青年,日后都为中日友好做出了努力,有些还做出很大贡献。其中有一个贡献最大的是前日本首相野田佳彦。</h3> <h3><font color="#010101">* 照片大多为代表团的日本友人所拍,事后从日本寄来的,本人一直保留至今。效果欠佳,美友们只好凑合着看吧!要知道,那时彩色照片还很少啊!😊😊</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