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家访

小鸡仔们的通讯站

<h3>  开学第二周的周五,我们四(1)班在班主任李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的家访活动。说起家访,都是老师定期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商讨共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但是我们四(1)班的家访活动却是不同寻常,这也许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家访方式吧!</h3> <h3>从一年级开始,家访这两个字,就是可以令全班为之沸腾的词语,李老师独创的融合式家访,究竟是怎样的形式呢?今天我有幸被邀请参加了这不一样的家访,带着你们的好奇心和我一起走一趟吧!</h3> <h3>  首先,我们的家访是群访形式,李老师会轮流选出一批"小鸡仔"一起去串门,每次出访都是浩浩荡荡的大队伍,"小鸡仔"们都以能成为受邀者而努力。</h3><h3> "小鸡仔"是李老师对学生们的呢称,每个学生都是在她羽翼呵护下的小鸡仔,母鸡的力量很小,但它尽最大的努力,爱着仔,护着仔。</h3><h3> 其次,每次受访的家庭都是选择同一区域内的两到三家,目的是为了能把班上所有家庭都走访一次。每当李老师宣布要家访时,同学们和家长都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以能把老师和同学邀请到自己家中做客为荣。最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家访是最快乐的,一路洒满欢声笑语。这样的活动,哪个孩子不喜欢呢?</h3> <h3>看,我们的大部队出发啦!</h3> <h3>到达本次家访的第一家:张梓铖同学家。</h3> <h3>每一次家访我们都会被受访家庭热情接待。让受访家庭的孩子学会待客之道,让来访的孩子们学会做客礼仪,这是李老师融合式家访的教育意义之一。礼貌是一种不断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学会接待礼仪首先从招待自己的小客人开始,让孩子参与招待客人,帮忙倒茶水或者拿东西给客人吃,让他慢慢的融入社交之中。</h3> <h3>做客礼仪和餐桌礼仪也是孩子与朋友与社会之间的融合,教孩子们进门要根据到访家庭的环境请求换鞋或者穿上鞋套、对同学家人一一打招呼、不在同学家中喧哗打闹等,通过家访为孩子提供"教育情境",让孩子不断练习、巩固热情待客、礼貌做客的习惯,这对孩子思想品德、学识能力、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h3> <h3>融合式家访的主题就是"爱的传递"。教育的本质就是爱,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才能培养充满爱的学生。 融合教育也就是爱的教育,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们班特殊学生比较多,从一年级开始,李老师就教会孩子学会爱和给予爱。思奇是班上特殊儿童之一,出生第五天就被确诊为脑瘫患儿,多次手术。从他来到我们班的第一天起,老师和同学的爱就通过各种方式源源不断的传输给他,下课上厕所,同学们抢着搀扶他;每周的融合课程,都有同学抢着陪他上课;同学们通过义卖的方式帮助像他一样的孩子筹集善款......每到一处都有同学轮流给予帮助。融合教育是双向的,不仅仅是帮助残障儿童融入社会,很重要的是帮助每一个健全学生,有机会去学会尊重不同、理解差异、学会包容和平等对待他人。相信这些孩子在长大以后也会把这份爱心、责任心延续下去!</h3><h3><br /></h3> <h3>家访也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融合,当老师来到学生的家庭,也就把对学生的关爱带进了这个家庭,走进家门、拉个家常、与家长间的促膝长谈这种行动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会让孩子在无形的关爱中学会关爱。也可以通过家访发现孩子的另一面。</h3> <h3>张梓铖同学的画作</h3> <h3>看,孩子们玩得好开心!</h3> <h3>到达本次家访的第二家:蔡宇琳同学家</h3> <h3>润物无声,爱心传递。</h3> <h3>家访的意义,也是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融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家长之间的一次次短短的接触,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对孩子家庭的深入了解,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孩子,更加公平的看待孩子,更加恰当的教育好孩子,用期待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善于捕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h3> <h3>同学们参观蔡宇琳的小书房</h3> <h3>蔡宇琳的画作</h3> <h3>小主人给同学们演奏钢琴曲,这也是待客礼仪的表现形式之一。</h3> <h3>接下来,到达本次家访的第三家:蒙禹亦同学家</h3> <h3>茶几上摆满了主人的热情</h3> <h3>对于我们的到访,小弟弟特别的开心。都市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孤独,其实他们特别渴望能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耍,李老师的"群访"意义之二就是给孩子们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鼓励孩子的交往兴趣和欲望,体验"人情美"。多带孩子串门子,支持孩子带同伴到家里来玩,和同龄人聊天、游戏、出游等等都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融合。对于培养孩子在社会上的交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h3> <h3>满墙的奖状,诉说着了小主人的优秀。</h3> <h3>成箱的书籍,浓浓的学习氛围</h3> <h3>小主人的闺房,布置得太温馨了!</h3> <h3>孩子们开心的玩耍</h3> <h3>浓浓的&quot;人情美&quot;</h3> <h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首先是受父母的影响,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而高效地融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那么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地高效起来。</h3> <h3>本次家访的最后一站—吴思奇家,奶奶和爸爸正在给我们准备丰盛的晚餐,思奇因为我们的到来打开了话匣子。</h3> <h3>在四年的相处过程中思奇和同学们之间早已建立起友谊并且很默契。在同学们的主动带动下,思奇学习同伴、跟随同伴、服从集体,参与集体活动。在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进步显著。</h3> <h3>思奇家的大书柜</h3> <h3>进入思奇房间,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就是两兄弟的画像,两个相亲相爱的孩子给这个家庭增添了多少欢乐!</h3> <h3>思奇爸爸的书房里满满的都是医书,父爱如山这句话用来形容思奇爸爸最贴切不过了。思奇的每一步成长都倾注着家人的爱!</h3> <h3>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父亲!</h3> <h3>思奇家的小猫成了孩子们围观的重点对象</h3> <h3>孩子们聊天下棋不亦乐乎</h3> <h3>满满的一桌大餐都是思奇爸爸的拿手菜</h3> <h3>孩子们吃得真开心</h3> <h3>  家访是沟通老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那么群访的意义就在于把这种牵挂和关心放大很多倍,正是老师潜移默化的关怀与引导,影响了孩子们的心灵,促进孩子们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长。所以四(1)大家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爱的,我们要让爱传递,让越来越多的人来感受这份爱、分享这份爱,让越来越多的人沐浴在爱的阳光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