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镇,名扬天下。

爱心飞扬

<div>《中国最美的100个古村古镇》,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杰作,甄选了100个古朴的村镇,将带领读者游目骋怀,神游中华大地。您可以体悟徽派建筑的儒雅,可以触摸江南水乡的温柔,可以领略西北院落的质朴无华,也可以感受湘黔领地的秀逸,揭开一段段被尘封的历史记忆。</div><div>(一)徽派民居——大家风范</div> <h3>一、宏村</h3><div>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在皖南 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 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 人心醉。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著名景点还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树人堂、桃源居、 敬修堂、德义堂、碧园等一大批独具匠心、精雕细作的明清古民居至今保存完美。宏村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的皖南乡村,且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 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 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div> <h3>三、卢村</h3><div>卢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又名雉山村,地处交通要道羊栈岭南侧。距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以北约1千米,参观完宏村顺道去一次卢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卢村靠山 临水,村西小溪名下门溪,村东小溪称前街溪,至村南汇合而成丰栈河。村东民宅依溪而建,临水一侧多挑出,建有敞廊,别有一番情趣。一级级青石抬阶,一座座 小木桥,使人感觉身处山村,却又似在水乡。卢村古民居群是清朝道光年间四品朝议大夫卢帮燮所建。其中最闻名遐迩的“木雕楼”为徽派艺术中的极品,主要包括 至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院等宅院。由当时的主人雇佣2名工匠花费近20年的时间精雕细刻而成。其木刻雕功之精细、艺术成就之高,都令人叹为观止。曾 经引起很大反响的黄梅剧《徽州女人》就是以木雕楼为场景而搬上舞台。</div> 四、塔川<div>塔川隶属于黟县际联镇,又名塔上。它位于黟县桃花源著名旅游景点--宏村到木坑竹海景点途中,距宏村仅2公里,是黟县小桃源众多美丽富饶的自然村落中一个 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 塔川,背倚高耸云端的黄山西南余脉黄堆山,遥对碧波荡漾的十里奇墅湖。 从宏村出发、沿宏泗公路不出两公里,便可来到塔川村。来到村口,映入眼帘的是数棵巨大古树,它们分别是樟、榧、枫等树,这里便是塔川第一景“五树参天”。 历经数百年的参天古木,每株是有数人合抱,斑驳的树身,仿佛在向人们叙述着塔川村那沧桑历史,那露出地面的粗壮树根,有的向巨掌,支撑起一柄柄遮天巨伞。 塔川,背倚高耸云端的黄山西南余脉黄堆山,遥对碧波荡漾的十里奇墅湖。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二、三十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迭迭,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 好像一座巨型宝塔,藏身在山谷之间,掩映在浓荫丛中。</div> <h3>五、查济</h3><div>在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着一个令人称奇的古村落——查济。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破败 颓废的沧桑之美,能让人看见中国乡村时代辉煌的历史。查济村位于皖南泾县城西60公里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10里,现 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查济青山环抱,绿树成荫,三溪穿村(许溪、石溪、岑溪),四门三塔相映。古民居鳞次栉比,古建筑成群,经过长期融 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整个村子呈长条形,绵延十里。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巍巍耸立的宝塔,飘逸的凉亭,生命力极其 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灵。查济是一个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岁月的浸润使 它变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环绕着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炼千年的珍宝。说查济是深山碧玉,仅仅把它作为一件物什来看待的。而把它看作一位恬淡 隐忍的老者,也是可行的,他虚怀若谷,不与世俗争锋,只愿独守家园。转念一想,我又觉得查济是一名款步而行的少女,她的青春无处不在,鲜活的脸庞荡漾着生 命的韵律,青山是她的外衣,白云是她的衣袖,林泉是她的血脉,而那千年而下的淳朴敦厚民风正是她纯洁的心灵。</div> <h3>六、南屏</h3><div>南屏,位于安徽省黟县西南,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是一座有千年历史、规模宏大的古村落,因《菊豆》、《卧虎藏龙》等多部著名影片在此拍摄,被 称为中国影视村。全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村中有36眼井,72条巷,从村头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条中轴线上,至今保留这八个大小祠堂,这种祠堂群在全 省也是仅此一家。这个村的300多幢明清民居古建筑,沿着72条巷弄分布排列,组成了一个如迷宫似的飘荡。不要说古祠堂、古民居,单就这些层层叠叠、回还 往复的巷弄,就要迷倒无数游人。南屏是皖南古村落中以幽深街巷、祠堂群和古民居群组合构成、独具特色的村落建筑景观典型代表。南屏村山水秀美,人文荟萃, 古风依旧,民风纯朴,是穿越历史时空,解密古徽州几百年徽商人家兴衰、解密古徽州宗法制度、解密古徽州村落布局风水原理的必去之地,也是走进乡村、回归自 然、体验古风的好去处。</div> <h3>七、关麓</h3><div>赏不尽的古韵,道不完的关麓。关麓位 于南屏以西2公里处。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而该村居雄关之东麓,因此得名。 古村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其中最 有名的莫过于被称为"关麓八家"的八幢古宅。又因过去黟县通往祁门、安庆、江西等地的主要古驿道经过村岭,故别名“官路”。还因这里古称“堑下”,地势非 常隐蔽,此地建村可免战乱侵扰,俗称“官路下”。关麓村环境优雅,村前一小溪,清泉淙淙来自武亭山麓,故名武水。村口有一人工塘,面积达3000平方米, 状似弯月,称月塘。该村有一片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八幢,被称为“关麓八家”。这八幢古宅,建于清中叶,是一户汪姓徽遍商八个 兄弟的住宅。八家相对独立为八个单元,每一单元自成一体,各有天井、厅堂、花园、小院,但又互相通联,屋楼上下皆有门户将其串结,形成一个整体。</div> <h3>八、唐模</h3><div>唐模位于黄山南麓,始建于唐,盛于明、清,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田园风光幽雅别致,水口园林硕果仅存,亭坊街桥古韵悠悠……谚云: “唐模棠樾,饿死情愿”,足见其风俗之淳、屋宇之精、景色之美,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确认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唐模居于众山环抱之中: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 南驰,灵金北倚。筠谷和陈村二溪在村西汇聚,合为檀干,穿村而过。风水理论认为,水象征时间和财富。具有“水口”园林特色的唐模,被誉为徽州盆地上最美丽 的村庄,其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千年银杏之茂、造湖娱亲之孝、镜亭碑刻之精和同胞翰林之誉,至今传诵不衰。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而被誉为 “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 该村位于黄山之口,毗邻歙县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 外。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拥有人文特色和古园林特色,被游人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美誉。</div> 九、棠樾<div>“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世所罕见的歙县棠樾牌坊群位于由黄山市市区前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途中,离屯溪约26公里,离歙县县城约5公 里。棠樾牌坊群是古徽州人伦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现;“棠”指棠树,“樾”为两树交荫之下,“棠樾”意为棠荫之处,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自宋元以来已经绵 延了八百余年。棠樾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理的概貌。其中一座明代牌坊,横匾上镌刻“御制慈 孝里”几个大字,为皇帝表彰徽商鲍寿逊父子而建。棠樾村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建筑风格混然一体,虽然时间跨度长 达几百年,但形同一气呵成。棠樾牌坊群座落在歙县城西10多华里的棠樾村头大道上,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 义”伦理道德的概貌。在歙县众多的牌坊之中,这种“以商入仕,以仕保商”、政治与经济互为融贯的密切关系屡屡可见。棠樾牌坊群雄伟壮观,全国罕见。</div> 十、三河<div>三河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丰乐河、杭埠河在此汇合,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三河镇,地处合肥、六安二市交界处,与舒城、庐 江县相邻。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镇内河环水绕,五里长街,镇外河网纵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州”的独特地貌, 历来以其古老、秀丽、繁华而闻名遐迩,是镶嵌在巢湖岸边的一颗明珠。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贾云集之地。有“装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 美誉。三河镇以水乡古镇为特色,荟萃了丰富的人文观景,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历史上既是 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家云集之地。它清澈透明,晶莹如镜,俯瞰水面,水中游鱼,岸边垂柳,水地云头,皆历历在目。自小南河码头乘游船,顺流泛舟,你可以一 边品着香茗,一边悠闲地欣赏错身而过的两岸风景,尽情享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光,洗去都市的尘埃。三河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 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白色的马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深幽的一人 巷长满的青苔,无不透溢浓郁的古风神韵。身临其境,不禁让人发思古之幽情。</div> <h3>十一、理坑</h3><div>理坑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至今仍保存 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 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 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理坑处于婺源县东北面的山 旮旯里面,一条小路弯弯曲曲载着当地乡亲和外地游客进出。历史上,婺源也隶属于古徽州,理坑与黟县就隔着那道山。理坑的建筑等自然也就是徽派的建筑风格 了。然而山这边的宏村、西递可谓开发的红红火火、甚至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然而仔细对比起来,理坑自有她的那份野趣与雅致。也就是这一点,吸引着一 批一批的人一次一次的前去,寻找那种曾经的家园的感觉。</div> <h3>十二、渔梁古镇</h3><div>渔梁位于歙县县城徽城镇东南1.5公里,村落占地8.2公顷,人口1770人。该村建于唐,约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姚姓迁居渔梁,并发展为村落,其 形态似渔。故渔梁在唐代即已具雏形,渔梁的名称由坝而来,渔梁整体格局保存完整,渔梁坝和水运码头是村落最有特性的要素。古街的尽头是渔梁坝,它是新安江 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整个坝长约百余米,斜面长五十米,均用一至两吨重的雪白晶莹的花岗岩石砌成。由于坝的落差较大,加上坝下乱石嶙峋,练 水到此,经溢洪道飞流直下,涛声不绝,声震数里,煞是壮观,为古歙八景之一。古村落内现存传统古建筑430处,占古村落建筑总数的65%。其中保存较为完 好的有320处。渔梁是因经济、水路交通等因素兴起而发展的,在古徽州为数不多,反映了依托江河发展的商业性聚落的历史风貌痕迹,村落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 环境景观,村落形态空间格局,多种类型的历史建筑及鲜明的人文特色。</div> <h3>十三、许村镇</h3><div>许村位于婺源县西南部,毗邻瓷都景德镇、 许村镇,位于歙县西北部,许村傍溪而设,沿溪为一条绵延数里的古街。镇内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错落有致,犹如一座浩瀚的民俗博物馆。在众多的古迹名胜 中,以元高阳桥和明大观亭最为突出。高阳桥上亭榭勾栏,大观亭飞檐高翅,与村镇四周的青山绿水相互辉映,浑然天成一幅绝妙的风景图画。许村是一个人文荟萃 的历史文化名镇,历代名人对她情有独钟。“十里沙滩水中流,东西石壁秀而幽”是李白对她的赞誉。王安石、文天祥、朱熹、董其昌等都在此留下了颂美的诗文。 许村村落采用传统的“风水”理论,整个村落布局保留着“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基本风水态势。辉煌的历史为许村留下了一大批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 筑,种类多样,布局严谨,工艺精湛,在建筑、历史、学术、环境、人类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许村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镇,历代名人对她情有独钟。 “十里沙滩水中流,东西石壁秀而幽”是李白对她的赞誉。王安石、文天祥、朱熹、董其昌等都在此留下了颂美的诗文。</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上)</h3> <h3>一、枫泾</h3><div>枫 泾古镇,地处上海西南,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枫泾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 史。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枫泾古镇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 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以桥多、庙宇多、名人多、里弄多为特色,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 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 号“芙蓉镇”。枫泾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河道上船只往来, 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历史最悠久的是南大街旁的致和桥,建于元代,古朴苍劲,桥身石缝长出了青苔,两头桥堍下 都筑有石阶水码头。从桥上望去,两岸绿树翠丛,古屋河埠,前有虹桥平卧,后有石桥横跨,处处小桥流水人家。</div> <h3>二、朱家角</h3><div>朱 家角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镇区36座古桥,古朴典雅,9条长街临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 筑,古风犹存。尤其是横跨于漕港上的明代建筑五孔石拱放生桥,造型优美,极为壮观,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镇西北有马 氏课植园,亭台楼阁,风格各异,布局稀疏得体,有望月楼、五角亭、逍遥楼、宴会厅、打唱台、书城、书画廊等建筑。还有城隍庙、珠溪园等处胜迹。镇区还建有 一批现代化旅游设施,淀山湖畔建有亚洲最大的水上运动场、设施先进的上海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大淀湖旁建有现代化旅游度假区,是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热 门旅游度假地。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风火墙、石库门、墙门人家随处可见。“三泖渔庄”、“王昶故 居”、“福履绥祉”,还有席氏厅堂、陆氏世家、陈莲舫故居、仲家厅堂等数十处,还有无数沿街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明清风格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 卷。</div> <h3>三、周庄</h3><div>中 国第一水乡古镇,处在上海、苏州、杭州的中心位置,距苏州52公里。周庄历经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全镇百分之六十以 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张厅。周庄的水道有的可以直接通到宅院,主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上船。周 庄的古桥比较多,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无疑就是“双桥”,周庄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它们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景画,在 这听一首昆曲,尝一回阿婆茶更是别有韵味。从高处俯瞰周庄,湖水恰将周庄环抱入怀。湖水潺缓,虽没有河流的湍急、大海的善变,却有它独特的味道。偶尔湖上 划来一支橹船,摇橹人有力的臂膀、橹船发出的节奏分明的吱吱声与湖水交织成一曲动静互融的恋曲,粉墙乌瓦和小桥流水构成的周庄,船的梭织连成的周庄,是一 种禅境,是物化了的精神的家园,总让人有一种安宁和平的感觉,让人随便想想些什么就想到什么,让人散开心中的积郁。</div> <h3>四、千灯</h3><div>千 灯镇隶属昆山市,离苏州市中心35公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乡,又是昆曲的发源地。千灯原名“千墩”,名出吴越争霸。 镇上保留着堪称“中国第一当”的余氏典当行,明清石板街为“江南一绝”,是江苏省内保存最长、最完整的石板街,绵延长达2公里,“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 天”。古镇千灯镇上有七座建于明清时期的拱形环龙石桥横跨与镇中河道千灯浦之上。古镇白墙黑瓦,昆韵盎然。重要景点有顾炎武故居、顾炎武墓地、千年古塔- 秦峰塔及、顾坚纪念馆。秦峰塔塔下有延福禅寺、玉佛殿。玉佛殿中躺着一尊来自缅甸的世界第一大玉卧佛,被载入吉尼斯纪录大全。景区还有三桥邀月、少卿苑、 大唐生态园等景点,此外,千灯还是江南丝竹的发源地。</div> 五、同里<div>同 里镇,江南六大名镇之一。位于江苏吴江市东北,距上海80千米,距苏州20千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 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同理镇区被川字形的河道及纵横 交叉的支流分割成7个小岛,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同里、叶泽、南星、庞山、九里5个湖泊之中,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同里以“醇正 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著名景点“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由于同里处于泽国河网之中,历史上交通不便而少有兵燹之 灾,古建筑保存较多,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因水成园,家家连水,户户通船,构成层次错落有致的优美画卷。自古以来,诗人墨客对此赞美 不绝。</div> 六、锦溪<div>锦溪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南,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原有一溪,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烂若锦带,所 以得名锦溪。如今,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锦溪,仍然以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吸引着无数游客。若隐若现的陈妃水冢,风铃悦耳的文昌古阁,蛟龙卧波的十眼长桥, 以及“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传说,全国首创的古砖瓦博物馆,都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锦溪是我国一个著名的旅游佳地。锦溪的著名建筑物十眼长桥,走进 锦溪便可以看到密布的精致桥梁,长桥密度在国内是非常的罕见,著名的十眼长桥主要建立在明代的时候,与美丽的古莲池、庄严的文星阁、深邃的长堤回廊、秀丽 的桃园由此勾勒出典雅的古莲景旅游区域。锦溪的桥达到九个柱十个孔,整个全长达到了52米,其外观造型非常的古朴其别致多样,也是做为水乡中罕见的桥,也 被人们称之为“小宝带桥”,从而便成为了在您观看湖水赏着月的最佳之地。</div> <h3>七、甪直</h3><div>神 州水乡第一镇——甪直,位苏州市东南部,小桥流水,古宅深巷,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甪直镇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 虚传,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她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当人们进入古 镇,就会感悟到一种舒适感,一种甪直古镇特有的新奇感。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景观,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浪、海芷钟声、 浮图夕照、渔莲灯阜、西汇晓市等被先人们概括的“甫里八景”虽然历经历史的磨难,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们当年的恢宏的风采。水多、桥多、是甪直 镇的另一个特色。甪直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 香。很多有识之士都感慨的说,看了甪直,实际就等于参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其桥梁的密度,远超过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div> <h3>八、木渎</h3><div>木 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距太湖仅五公里,乃太湖十三个风景区之一,是江南著名古镇。背倚“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香溪、胥江二道吴越名水穿镇而过,其 依山而筑、傍水而居的独特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作为园林古镇,木渎的园林自然不能不看,这里有气派豪华的严家花园、乾隆下江南时的“民间行宫”虹饮山 房,还有雕刻精细的古松园与榜眼府第,每个园林都古朴典雅,集苏州园林之大成。而木渎的水与园林一样,也颇具灵气。游木渎的最佳方式,自然就是搭乘着乌篷 船顺水而行,一路走一路看,看遍古镇上的人家加上四周的风景,让人如同进入了一幅写意的水墨油画里,情不自禁陶醉其中。 走过“瑞门入胜”牌坊,循下塘河 棚西行百余米,眼前两座石桥一横一斜。横的是邾巷桥,斜的自然叫斜桥。源于太湖的胥江和来自光福的香溪成犄角之势,一左一右汇合于斜桥下。左面胥江河岸, 有榜眼府第、南街民居和廊桥等景点,右面香溪河畔山塘街上,依次为木雕馆、古松园、虹饮山房、明月寺、永安桥和严家花园等。</div> <h3>九、陆巷古村</h3><div>位于苏州后山太湖边的陆巷,是目前江南建筑群体中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陆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王鏊曾连捷解元、会 元、探花,其门人唐伯虎称他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王鏊母亲姓陆,其村因此得名。该古村位于山坞之中,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东有寒谷山、西 有箭壶,今称巩俐岛,同太湖西山遥遥相望、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内保存的明清古建筑有三十多幢,面积达上万平方米。村民依山而居,村中筑有六条直通湖畔 的巷弄。走进长长的巷子,幽幽的长弄,仿佛走进悠悠的历史长廊。顺着王鍳故居往后山走是满山遍野的桔林,这里就是《桔子红了》的拍摄地。陆巷古村源于南 宋,距今逾千年,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村落,村中有明代老街、三元牌楼,各种厅堂鳞次栉比。陆巷古村名人辈出,被誉进士摇篮、教授之乡。村北的寒谷 山、低而秀丽,每当夕阳西下。一轮红日缓缓西沉,红火闪耀,无比壮观。</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十、光福</h3><div>光福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是江苏历史文化名镇,距苏州城西25公里,地处太湖之滨,邓尉山麓。它是一座嵌入太湖的半岛。光福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人 文资源又十分丰富。主要景点有铜观音寺、司徒庙、圣恩寺、石嵝庵、香雪海等,更有光福核雕等一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山水如画,花果遍地,南朝梁大 同年间九真太守舍宅为寺,取其“光福”两字,故名。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积,为这里增添了迷人的典故和神秘的传说,而光福则在扑朔迷离之间愈加显 得魅力无穷,令人神往不已,是中外客商投资开发的热土。 光福自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享有“鱼米之乡”,“四季有果”之美称;光福是传统工艺之乡 ,苏绣的发源地之一,精湛的雕刻工艺巧夺天工;光福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密集,吴文化内涵深厚,形成了多层次的旅游专线,是国家太湖名胜风景区之一。古镇时 时给人以恬静的美感,镇河则像一条白色的绸带,由西向东,缓缓流过。漫步光福镇上,仰面可见山,俯首可见水,诚如明代画家沈石田所描写的:屋上有山屋下 水,开门波光眼如洗。</div><h3 style="text-align: left;">(二)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下)</h3> <h3>一、西塘</h3><div>西 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西塘古镇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已被列入世界 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赢得广大游人们的青睐,而其中的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为引人,它是水乡特有的建筑,其至 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已变成当代人赏古、探幽的休闲一餐,除此之外景区内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西塘古镇自 1997年开发旅游以来,深受众多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接待游客的数量平均每年都以超过30%的速度递增。西塘坐落在水网之中,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 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形成了多处“一线天”。西塘是个平 民化的小镇,所有一切都如此朴素,没有周庄的繁华,没有南浔的富甲之态,没有浓厚的商业氛围!但是西塘的独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div> 二、西津渡<div>西 津渡古街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古时西津渡为临江渡口,西津古渡依 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马可? 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著名诗篇。如今渡口的功能逐渐淡化,但是古代风貌却得以基本完 整保存。西津渡古街的文化内涵在于它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这里保有英国领事馆旧址、五十三坡、救生会、昭关石塔、观音洞、超岸寺等中外文化、 宗教古迹英国领事馆旧址现属镇江博物馆。馆内珍藏着不同时代的文物3万余件套,如西周时的鸳鸯尊、春秋时的双螭首三轮铜盘、东吴时的青瓷罐、唐代的“论 语”玉烛、宋代的影青雕塑孩儿瓷枕、禹迹图碑、绢本南京府县地图、金棺银椁、元代的青花瓷器、明代的《杏元雅集图》等等稀世珍宝。</div> 三、溱潼古镇<div>溱潼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这里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溱潼一度临海,夏商时属扬州,春秋时 属吴。这里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不耕而作”。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溱 潼盛产稻米、棉花、鱼虾、簖蟹,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溱潼古镇四面环水,夹河穿镇而过,家家枕河而居,是一块英才辈出的风水宝地。昔时曾有东观归渔、南 寺书楼、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春莺、花影清潭、禅房修竹等八景点缀。20世纪中后期,又曾设置多处文化景点,如长江公园、溱潼大观园、一步 两庙等。时至今日,我们仍可在老镇区时时见到小桥流水、深巷幽居、麻石铺街、老井当院,而近几年来拓展的新镇区则是大道宽阔、钟楼高耸,街灯栉比,店铺林 立。今朝昔日,相互观照,古韵新风,相映成辉,别具一格的岛镇环境,以及名人遗迹,历史留存,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div> <h3>四、河下古镇</h3><div>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 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淮北盐 运分司曾设在这里,并有很多盐商在这里业盐。同时,由于清江督造船厂设于清江浦,河下还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河下是典型的因运而兴,因运而衰的千年 古镇,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之美誉。清末,由于淮北盐的集散中心移至王家营的西坝,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等原因,河下逐渐败落。古镇 现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div> 五、乌镇<div>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与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作为典型江南水乡,乌镇以河成街,街桥 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乌镇与桃源镇虽分属浙、苏二省,但两镇间有公交相连。一条流水贯穿全镇, 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水中不时有乌篷船依呀往返;岸边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乌镇地处河流冲积和湖 沼淤积平原,地势平坦,无山丘,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 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 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div> 六、南浔<div>南浔古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太湖之南,东与江苏苏州(吴江区)接壤,西距湖州市区32公里,是湖州市接轨上海浦东的东大门。南浔历来是江南闻名遐迩的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1991年被列为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城之首。南浔镇历史悠久,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 富,甲于浙右”,因滨浔溪河而名浔溪,后又因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由于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万历至清中叶南浔经济空前繁荣 鼎盛,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由此一跃成为江浙雄镇,富豪达数百家,民间俗称“四象、八牛、七 十二金狗”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如今水乡古镇的景色风韵依旧,镇北运河东西横延,镇中市河南北穿镇而过,河街相交桥梁通便,黛瓦粉墙绿柳拂水,组成 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图。南浔古镇以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div> <h3>七、前童</h3><div>前童镇位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宁海县西南,是宁海后花园,省道甬临线和同三高速公路由北向南横卧全镇。宁海第一大溪白溪自西向东穿境而过。是一个历史悠 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的江南古镇。抗战时期浙东行政公署曾设在前童,解放战争时期宁海县工委在此诞生,属宁波市革命老区,被命名为"鼓亭之 乡",是省旅游城镇,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宁波市东海文化明珠镇。前童,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画,一段优美动人的江南 丝竹调。这里,“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白溪水缘渠入村,汩汩溪水挨户环流,家家连流水小桥,户户通卵石坦途,为江南集镇独特之奇观。八卦水系,哗哗 鸣唱,幽幽潜行,流遍家家户户,不是水乡,胜似水乡。</div> <h3>八、诸葛村</h3><div>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诸葛村中现居有诸葛亮后裔近4000人,为全国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近几年以其“原汁原 味”的神秘文化与文物古迹,引来了无数海内外游客。诸葛村村落布局十分奇巧罕见,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壮观,结构精巧别致,空中轮廓优美,是南宋末年诸 葛亮二十世孙诸葛大狮公迁居此地后,为纪念先祖诸葛亮而按九宫八卦阵图式精心设计构建的。位于诸葛村九宫八卦图中心的钟池,一半水塘一半陆地,两面各设一 口水井,形成极具象征意义的鱼形太极图。钟池周围构筑的八条弄堂向四周辐射,使村中的所有民居自然归入坎、艮、震、巽、离、坤、兑、乾八个部位。更为神秘 的是村外八座小山环抱诸葛村,构成天然的外八卦阵形。当游客步入村中纵横交错的古巷时,大有似连非连、半通不通、曲折玄妙之感。置身其中,更加感悟到杜甫 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内涵。</div> 九、芙蓉村<div>芙蓉古村位于浙江楠溪江风景区的南面,由于该村的西南面有一座山,山上有三块高高耸立的悬岩,其石色白中透红,每当夕阳西下时,那三块悬岩就全倒映在村中 的一个大水池中,看起来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芙蓉花,芙蓉村因此而得名。芙蓉村内最为气派的宗祠就是陈氏大宗祠,是芙蓉古村建筑中的精华之一。 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围以卵石砌成的寨墙,使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从寨门进内,是卵石筑成的主街,名“如意街”,寓吉祥如意之义。主街中部南 侧,凿一内湖,水色清冽。湖旁花木繁丽,芳香袭人,湖中建有亭树,石桥缀之,村内引溪水沿寨墙、道路。民宅布置众多的水果,沟通各“斗”形成流动水系,清 流涓涓,迂回于宅边、道旁,既可供村民洗涤、防火,又可调整小气候,丰富景观,使村落的环境充满安居乐业的气氛。村中民宅大多系木质结构,以参差错落的屋 顶,朴实素雅的形态,优美亲切的比例尺度,白墙青瓦的明快色调,兼以家家石砌矮墙,户户绿树成萌,使整个村落构成一种和谐的美。</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十、泰顺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泰顺位于浙南边陲,西北与景宁接壤。全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拥有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 泰顺矿产资源丰富,系“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境内叶蜡石、辉绿岩储量大,尤其是盛产叶蜡石的龟湖被称为“世界蜡 都”。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境内群峦起伏,涧谷纵横,白云尖海拔 1611米,为浙南第一高峰;大小溪流百余条。如果你逐一造访廊桥、古村,寻访夹缬古法染布的老人和作坊,做客农家,一定被那深藏在崇山峻岭间浓重的民俗 和文化所深深感染。那些廊桥古村,建筑艺术令人倾倒。早春时节,油菜花桃李花掩映的山乡里,民风极其质朴热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四)西北院落——朴实无华</h3> <h3>一、韩城古城</h3><div>在祖国遥远的西北黄土高原上,在那片群山和黄河的怀抱中,有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韩城市。韩城古城,南临居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 水环抱,易守难攻。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六个保护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韩城古城南 北长达千米,东西800余米,占地面积约0.79平方公里,古城内由文庙,九郎庙,韩城北营庙,东营庙,庆善寺,毓秀桥,城隍庙,县衙,状元府,闯王行 宫,金城老街,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众多历史古迹及人文景观。美丽的韩城被世人喻为古城活化石,那是因为韩城虽经1300余年风风雨雨,古城风貌依然。</div> 二、汉阴古城<div>汉阴城墙是陕南秦巴山区建筑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历经劫难,饱历战事,一任风雨的剥蚀,能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就弥足珍贵了。汉阴明城墙距今已有 540余年的历史,和世界最著名的西安古城墙处于同时代。耸峙,重楼叠阁,飞檐翘角,蔚为奇观,既是军事工程,又是人文景观。城外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引月 河水流,古人所谓“金城汤池”,在这里可以身临其境,细细体味。汉阴县城位于县境中部、月河上游,城墙还兼有防洪功能。县城的洪水威胁主要来自城西的观音 河、城南的月河和城北龙岗的滚坡水,汉阴城墙的修筑,大大提高了城区的防洪。经过数百年来的不断修葺完善,汉阴古城墙已成为陕西县城中不可多得的城垣建筑 精品。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作为一种古代建筑艺术,古城墙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水平,它无声地诉说着汉阴历史的演变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div> 三、党家村<h3>党家村位于韩城市东北方向,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水塔、贞节牌坊、家祠、哨楼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 家 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从1364年东阳湾改名党家村至今,已有626年的历史。这批古建筑经久不衰,保存相当完好。经建筑学家考察认为:一是自 然条件优越,该村依塬傍水,位于狭长的沟谷之中,南北土塬高达40 米以上。既减弱了西北季风的侵袭,又使夏天的凉风顺沟谷吹过, 是理想的冬暖夏凉的好处所。另外由于北塬的红粘土与南塬的白 粘土均不起尘,加之泌水绕行,空气得到净化,使党家村的古建筑数百年来一尘不染。渭南党家村能完整地保存至今与与历届政府和民众多方重视与保护有关。当今 党家村共有333户1300多口人,但近半个世纪以来, 房屋基本没有大拆大改。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态,是陕西目前发现的一处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寨。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认为:东方建筑文化在中 国,中国居民建筑文化在韩城。</h3> <h3>四、陈炉镇</h3><div>陈炉镇地处陕西省铜川市市区东南20公里处。陈炉,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并逐渐发展成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最重要的制瓷窑场和瓷业生产基地。千百年来,陈 炉镇瓷业兴盛,炉火不熄,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东方古陶生产的活化石”,有“东方陶瓷古镇”之誉,是陕西省命名的文化艺术之乡中唯一的陶 瓷之乡。 陈炉镇是闻名古今的陶瓷重镇,被誉为“东方古瓷镇”的活化石,烧造陶瓷有1400多年的历史。据陈炉窑神庙的梁间板记推断,其烧造陶瓷的历史甚 至可以追朔到唐宋以前,兴盛于金、元、明、清,千百年来,发展成“郁郁千家烟火迷”的壮观景象,古时有“炉火不夜”之奇观。其陶瓷艺术代代相传,风格独 特,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价值,是我国古瓷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许多到过众多陶瓷产地的陶瓷专家、摄影家、古镇专题小组研究员和文学艺术名流到陈炉后都 有一种找到了根的感觉。</div> <h3>五、旬阳</h3><div>旬阳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江横贯其中。县境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海拔185-2358米,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 区,年均降雨量851毫米,年平均气温15.4℃。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形似太极,被誉为“天然太极城”。旬阳人文历史悠久厚重。旬阳有 人类生存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秦时设关西汉置县旬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发展历史。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 民的影响形成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民风民俗创造了以汉剧、民歌、民舞为重点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汉水文化。旬阳有优良的革命传统,红二十五军、红 三军、新四军在旬阳创建过革命根据地,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旬阳浴血战斗,有全国唯一的一个以“红军”命名的乡镇,红军精神对旬阳人民影响深</div> <h3>六、贵德古城</h3><div>贵德古城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黄河途经贵德境内的清清河水近年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然而在赏了清清黄河水后,人们又惊奇地发现这里还有一处保存完整 的明清古建筑群。贵德县文庙和玉皇阁是贵德县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贵德县历史悠久,还有建于汉代的尕让归义城,唐代的藏盖城,清朝的亦扎石 城等城池和遗址。现存古建筑群是光绪年间依次重建。该建筑群占地面积61亩,建筑面积4915平方米,是一处庙观相互毗邻,集儒、道、佛为一体,掮弃门户 之见,并存相依,布局独特的古建筑精品。整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形式,单体建筑以甘肃、青海两地做法为主,富丽堂皇,布局国内罕见,极具 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玉皇阁是贵德古城的标志,位于古城中心。玉皇阁的底部以夯土筑实,外用青砖镶砌,上建三层歇山顶楼阁,内有步梯直达阁顶, 通高28米,木作、碑刻、壁画精美,为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div> <h3>七、同仁热贡艺术村</h3><div>“知道同仁么?那是青海最具艺术气质的地方,有热贡艺术之乡的美誉。那里五个自然村落的喇嘛,几乎人人都有一手绝活儿,不是唐卡,就是堆绣,要不就会泥 塑。想去看最精美的佛教艺术品么?那跟我去同仁吧!”热贡艺术是藏区文化的一朵绚目的艺术奇葩。国内藏区大部分寺院的壁画、堆绣、雕塑均出自热贡艺人之 手。其中的唐卡是西藏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在藏语中,唐卡的原意是印章,后来却演变成藏式卷轴画的名称。在17世纪中 叶,这里已经成为“人人会作画,家家以艺术为业”的画乡,故又称吾屯佛教艺术。“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艺术流派。数百 年来,这里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而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 同仁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是饮誉中外的热 贡艺术之乡,青海省惟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热贡文化是安多地区以同仁县为核心的热贡区域内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中所创造的灿烂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称。</div> 八、喀纳斯图瓦村<div>图 瓦村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河谷地带,周围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从布尔津县前往喀纳斯湖旅游的必经之路。阿尔泰山深处的喀纳斯湖区,夹在两山之间,由于 山不高,山谷便显得开阔,村庄因而也显得安详。村庄的背后是山坡,山坡的顶端是雪峰。喀纳斯图瓦村与喀纳斯湖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喀纳斯旅游区独具魅 力的人文、民族风情。在夕照中,图瓦村里那些带有尖顶的、颇具瑞士风格的小木屋反射出一丝丝温暖的金黄色光芒。小屋旁边的松树三三两两地散布着,全都高大 笔直。在图瓦村的背后,就是中俄边境上的友谊峰,西伯利亚的风从友谊峰吹过来,随着地势降低,骤然变暖,便孕育出了这片浓密的山林。图瓦村是个长条状的村 子,由于木头小屋方方正正,村庄看上去也显得有棱有角。村中的小路向村子四周的松林延伸、分支,一进入松林便了无痕迹。放眼望去,四周的山脉像是一双大 手,将这个村庄呵护在掌心。这是一个沉睡的、被外界遗忘了的村庄。秋天的图瓦村,无论从任何一个位置任何一个角度放眼所望,都是热烈而明朗的金黄色,漫山 流丹溢彩白桦林,小河、木房、炊烟、桦林及骑在马上三五成队的游客,汇集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div> 九、白哈巴村<div>白 哈巴村被称为西北第一村,地处中国版图最西北角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图瓦人最集中的一个村子,是保存最完整的图瓦人居住的村落,具有 浓郁的图瓦人风情。白哈巴村以图瓦人为主,位于阿尔泰山山脉的山谷平地上,与哈萨克斯坦的大山遥遥相望,阿尔泰山上密密麻麻的金黄金黄的松树林一直延伸到 白哈巴村里,村民住的木屋和圈养牲畜的栅栏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松林和桦林之中,安宁、祥和。山村的西北遥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界河,南面是高山密林。秋季一 到,山村是五彩的红、黄、绿、褐色,层林尽染,犹如一块调色板,加之映衬阿勒泰山的皑皑雪峰,一年四季都是一幅完美的油画。</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十、泰顺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泰顺位于浙南边陲,西北与景宁接壤。全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县,拥有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 泰顺矿产资源丰富,系“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境内叶蜡石、辉绿岩储量大,尤其是盛产叶蜡石的龟湖被称为“世界蜡 都”。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境内群峦起伏,涧谷纵横,白云尖海拔 1611米,为浙南第一高峰;大小溪流百余条。如果你逐一造访廊桥、古村,寻访夹缬古法染布的老人和作坊,做客农家,一定被那深藏在崇山峻岭间浓重的民俗 和文化所深深感染。那些廊桥古村,建筑艺术令人倾倒。早春时节,油菜花桃李花掩映的山乡里,民风极其质朴热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五 )北方足迹——富贵大气<br></h3> <h3>一、爨底下村</h3><div>爨 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西3公里,是一个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保存较好且集中的村庄。因访古热的名声大噪,电影《投名状》在此取景,更使得这里成 为京郊旅游的热点,目前有76家保存较好的农宅可供游览,最古旧的一些农房则只是一堆废墟。爨底下村的山地四合院除具有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型制和以传统的院 落空间为核心的一般特点,即内向开敞、外向封闭,具有严谨的空间秩序和明显的中心轴线,各房间均有较严格的等级划分。另外,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爨 底下村的四合院又因小巧玲珑、随地形变化、院落形状不规则、就地取材等特征而独具魅力。爨底下村坐北朝南,建于缓坡之上,层层升高,依山而建,依势而就使 每家采光、通风、观景视觉都具最佳效果,充分体现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div> 二、灵水村<div>位于北京西门头沟区的军响乡灵水村,形成于辽金时代,不仅村落古老庞大,辽、金、元、明、清时的古民居多,而且过去民间所信仰的诸神尽有,所以多古庙遗 址。尽管灵水村大多数寺庙随着时光流逝已不复存在,但现存的灵泉禅寺、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等残垣断壁仍让人抚今追昔,体会到当年青烟缭绕、香客云集 的热闹氛围。村里还有很多古树名木,浓浓的绿荫,庇护着勃勃的生机,汩汩的清泉溪流滋润着这座古老的山村。灵水村,背靠独山连花峰,前临清水河。有古井、 古碾、古宅院、寺庙、商号、寄生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走进灵水村,不禁让人由衷地赞叹她的文脉千年不断。深厚的历史积淀赋予灵水村的儒雅气质,全写在 斑驳的砖瓦上,寺庙的残柱间,老宅的天井里……甚至连那些千年古树的枝叶里都仿佛记忆着灵水村的学子们诵读的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div> <h3>三、抱犊寨</h3><div>抱犊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市西郊,是一处集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山古寨。它东临华北平原,西接太行群峰,一峰突起,峥嵘雄秀,四周皆是悬崖绝 壁,远望犹如巨佛仰卧,眉目毕肖,其山顶平旷坦夷,异境别开,草木繁茂,恍如世外桃源。有“天下奇寨”、“抱犊福地”之誉。抱犊寨山势陡峻,悬崖绝壁高高 耸立,但它的山顶却平旷坦夷,是一片开阔的平坦之地,草木繁茂。所以抱犊寨又有“山顶园林”之称。抱犊之奇,奇在造化之功。它东傍河北平原,西连太行群 峦,一山突起,崛出平川,万岭西来,至此势断 。抱犊寨以其特有的风格突兀于群山之中,形成了很多的自然奇观。由于山势险峻,只有南、北两条山路可以登达 巅顶。步行登山,景影相随,可细细游览观赏;如果舍步行而登缆车,则可居高望远,俯瞰抱犊寨那奇特的山形全貌。抱犊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源远流长的 兵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相互交融,构成抱犊寨文化的主脉。从现存的石窟造像、陀罗尼经幢等文物看,由唐至宋金元明清,佛教活动在抱犊寨长盛不衰,两 教并存的现象,为抱犊山留下了特殊的文化遗产。</div> 四、榆次老城<div>榆次老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榆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游览晋商文化走廊的最佳起点。榆次老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旅游资源独 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墙、古街道、古商铺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融晋商文化、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三晋文化、都市文化于一 炉。同时,晋中古朴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赋予老城灵气与生机,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榆次老城中的园林布局紧凑有序,手法灵活 多变,亭、台、楼、阁、廊、轩、榭点缀其间,将北方建筑的大气与江南水乡的灵韵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出了老城园林豪放与秀美的风韵。榆次老城古建筑中的砖 雕、木雕、石雕、彩绘多以民间历史故事喜庆吉祥的图案为表现内容,起娴熟的工艺着力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艺术品位。</div> <h3>五、平遥古城</h3><div>平 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距太原市约85公里。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 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巍峨的古老城垣厚重深沉,古城内的街道、店铺和民居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布局和风貌,浓郁的晋商文化气 息,淳朴的晋中民风,平遥散发着安静而内敛的悠久气质。平遥古城民居,以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 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除了古城墙,平遥三宝的另外两项分别镇国寺和双林寺。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 村,全寺没有一根钉子,所有结构都是木头与木头相互卯碶而成,是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瑰宝。而双林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 2000余尊,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div> <h3>六、皇城相府</h3><div>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是清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居,及陈氏家族居住地。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 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 东方古城堡。皇城,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在陈氏家族鼎盛期的 康熙年间,居官者达16人之多,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 族。在皇城,无论是踽踽而行,还是驻足瞻观,那浓郁的历史气息无时无处不浸入心脾。"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 雅。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皇城相府已成为太行山上一朵绚丽的奇葩,黄河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div> 七、郭峪村<div>郭 峪村位于阳城县东21公里处。明清两代,该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一共走出了18位举人和15位进士;加之商贸发达,民居修建成一时之盛。现仍有保存完好 的明代民居40院、1100余间。院落门楼多呈高挑牌标式,斗拱层叠,样式华丽,等级很高。民居多为四合院,为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格式。郭峪古城是太 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城堡依山傍水,城墙雄伟壮观,城头雉堞林立。城内豫楼高耸,古庙森严,官宅豪华,民居典雅,是中国乡村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郭峪不仅古代辉煌,今天也是晋城市闻名的小康村,工农业总产值7000多万元。全村老年人在苍龙岭开山值树60多万株,受到省、市多次表彰。郭峪人立志大 力挖掘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旅游,古村·郭峪将以它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给游人以特殊的、美的享受。</div> 八、碛口古镇<div>碛口古镇位于临县城南50公里处,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的西湾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 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凝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 碛口凭借黄河水运,从清乾隆年间到抗战爆发,2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阜重镇。西接陕、甘、宁、内蒙古,东连太原、京、津,差不多吸引了大半 个中国的商人,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据镇上黑龙庙清道光年间碑文记载,零星商贩不计,仅店铺字号就有20余家。其间,船筏在黄河里穿梭,驼铃在山 谷间回荡。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一街灯火,昼夜辉煌,接不完,填不满,正所谓“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div> <h3>九、张壁古堡</h3><div>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张壁村又称作“张壁古堡”,位于介休盆地东南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海拔1040米。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 避,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在地下建有长达3000米,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在地上筑垒构城屯甲藏兵。张壁古堡是我国现有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 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特别是隋唐地 道、刘武周庙、琉璃碑等为全国罕见,张壁独有。张壁古堡是世界上颇为罕见的袖珍小城,其面积仅为0.12平方千米,却具有完备的城市形态,具有很好的军事 防御功能。它融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军事宗教、民俗历史为一体,除此之外,还有小巧的钟鼓楼,顺畅的交通网络,众多的宗教场所等等,张壁古堡因“古庙神佛 异,明堡暗道奇”而闻名海内外。</div> <h3>十、后沟古村</h3><div>山西榆次后沟古村风景区位于榆次区东赵乡,与寿阳县相邻。是榆次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可考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村庄建筑接近陕北窑居,沿河岸依山 势而建,保留了砖窑三合院、四合院、独立式窑洞等大量古建筑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观音堂、菩萨殿,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 石。后沟古村的寺庙遗存也相当完整,观音庙、真武庙、关帝庙、文昌阁、龙王庙、山神庙等十三座庙,将佛教、道教、儒家囊括为一统,这一现象在国内甚为罕 见。走过高大的老椿树,参观了导游小安居住的窑洞房,穿过原始的旮旯院,沿着石砌的幽径古道,先到村北高地的山神庙,然后到达全村最高处的真武殿,夕阳中 的古村尽收眼底: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四合院、三进院等次第延伸,高低错落有致,建筑精巧的古庙戏台,风蚀斑剥的石阶小道,饱经沧桑的参天古树、人家的屋 顶上晒着的刚刚收获的大片的红枣……历历在目。</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十一、祁县古城</h3><div>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岳山北麓,太原盆地南部,汾河东岸。东与太谷县相邻,西与平遥县接壤,南与武乡县交界,北与清徐县毗连,东南与榆社县峰峦相依,西 北与文水县隔河相望。祁县地当通衢,历来是山西省交通枢纽之一。古时有两条驿路通过。一条是秦陇等地北上必经之路,另一条是由晋中通往晋东南的孔道。子洪 口,东有板山,西有白寺岭,海拔均在1100以上,沟宽500米,长20公里,双峰对峙,形成天然关隘,是进出上党之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祁县古城 概括为“一城四街二十八巷,六十个圪道,四十个大院,万余间房室”。其间有与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渠家、何家、马家等十二处。1994年一月,祁县古城被国务 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将以其辉煌的历史,永垂史册,以其灿烂的今天,光照后人。旧时城墙砖砌到顶,外筑护城河,设四道城门,门顶筑有匾 额,东曰“瞻凤”,西曰“挹汾”,南曰“凭麓”,北曰“拱辰”,十分雄壮。虽然因战争的破坏和风雨沧桑,城墙不复存在,但城内建筑保存完好,风韵格局依旧 引人注目。</div><div>(六) 岭南风情——个性鲜明</div> <h3>十二、漠河北极村</h3><div>漠河北极村是我国大陆最北端的临江小镇。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七星山脚下,纬度高达53°33′30″,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恩依诺村隔江相望,素 有“北极村”、“不夜城”之称。在中国能够有机会一睹极光风采的地方只有在漠河的北极村。北极村地处我国最北,北纬53°线以上,是中国纬度最高、距离北 极最近的地方。由于纬度校高,在夏季就产生了白昼现象,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就使北极村成了观测神奇北极光最佳地点。这里的居民房屋大部分为砖瓦结构平 房,另外还尚存一些“木刻楞”式的小木屋。在北极村有北陲哨兵、神州北极、古水井、日伪电厂遗址、最北第一家等。每年夏至节期间都在江边举办夏至节篝火晚 会,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每当夏至前后,这时有近20小时可以看到太阳,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极昼现象,幸运时还会看到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北极光。一天24小时几乎都是白昼,午夜向 北眺望,天空泛白,像傍晚,又像黎明,人们在室外可以下象棋、打球。</div> 一、培田古村<div>培田客家古村,位于福建闽西山区连城县 宣和乡境内的培田村。背倚松毛岭,面朝笔架山,拥有800年历史。至今仍保存着(全国)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 的客家人文气息,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培田古村,名列中国十大最美古村落,与宏村、周庄、乌镇、婺源等齐名,人称 “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本就是官宦商贾后裔的培田人,世代耕读结合,书香熏陶,纯朴而热情,哪怕路遇一挑糞农人, 也是彬彬有礼的。据说是全国唯有三座的文武庙,一在台湾,一在浙江,另一座就是培田了。培田的祖先给这个面积仅13.4平方公里、住户300多家,村民仅 1000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培田村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总面积达到7万 平方米。全村建筑的博大、保护的完好、珍藏品的多、文化底蕴之深,为外界所叹服。</div> 二、下梅<div>下梅古民居,位于武夷山市区东南12公里处,属武夷镇管辖。下梅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明清风格的古民居分列于长900余米的当溪两旁。古 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构成典型的南方水乡风格。这里至今仍保持较为完整的明清风格,再现康乾盛世经济繁荣 的史实。结合精巧的闺楼、书阁、花园、经堂、厢房是下梅古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下梅民居的独特风格。为了采光、集雨、通风,各民居都设置了四方天 井,一重天井一重厅,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风火墙上多绘有二方连续彩画,意蕴高雅。这些彩画至今仍绚丽清晰,经数百年风吹日晒而不褪色,令 人不禁为古匠人的高超技艺和优质颜料叹服不已。民居布局错落有致,里弄纵横,巷道曲折,铺以河卵石路面,古朴雅洁。武文化民村或许是时尚,现代人不约而同 地将怀旧的触角伸到“历史的冰箱”中去追寻一段往事,于是古街、古巷、古井、古村落这些经受了多年寂寞的古遗址如今变得门庭若市。</div> 三、古粤城村<div>古粤城村位于福建北部兴田镇境内,武夷山山脉和崇阳溪交汇聚结的平衍之处从东南流来的出祟溪在北部弯折复奔往西南,中间环抱着城村,便使其坐拥“藏风聚 气”、“负阴抱阳”的典型风水格局,含天地之灵气,蕴山水之精华。古朴幽静,洋溢着亲和、淳朴的环境氛围。虽历经1300多年的风雨,仍不减文化魅力。从 发掘至今,它一直是中国江南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城的东、西、北三面,崇溪环 绕,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令人称奇的是古城的排水系统,古闽越人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山坡和沟谷,使古城能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自然合理。而出土的4万余 件具有强烈汉代风格的文物,则让今人见识了两千多年前福建的冶炼铸造和制陶等工艺水平的高超。城村的建设是在寻找与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这种追求和谐的思 想反映在其选址、规划和布局当中。它与城村高度和谐,铸造了其个性与灵魂。来到这里,你便远离了现代都市的喧嚣,仿佛进入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古老空间,能 处处感受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恬静、纯朴、和谐的自然情调,从审美的愉悦中得到心灵的满足。</div> <h3>四、永定土楼</h3><div>永 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历 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龙岩地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 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客家土楼建筑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 火、防御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它的结构还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试想几百人住在同一幢大屋内朝夕相处,和睦共居当然是 非常重要的,客家人淳朴敦厚的秉性于此也可见一斑。一进入土楼,你立即就能感觉到那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温和的气氛。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div> 五、五夫镇<div>五夫镇位于武夷山市东南部,地处浦城、建阳、武夷山三县(市)交接地带,距市区51公里,镇政府驻五一村,辖11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3764户 15468人,总面积175.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林地面积19.6万亩,是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农业集镇。五夫自然环境幽美,气候宜 人,物产丰富,人烟稠密,盛产白莲、红菇、田螺,远近闻名,是武夷山市重要的农副产品区之一林地。五夫镇自古“邹鲁渊源”之美称,历代名人辈出。至宋代已 是鼎盛时期,名人学者云集,工商仕农极为繁荣,抗金名将刘子羽、吴介、吴遴在五夫降生;词圣柳永以及他家“柳氏三杰”在五夫孕育;胡安国家族的胡氏五贤出 自五夫;理学宗师朱熹在五夫从师就学,可谓“群英荟萃”。五夫镇素有"白莲之乡"的美称,种植历史悠久,市场前景广阔。五夫镇自然环境幽美、气候宜人、物 产丰富、盛产白莲、板栗、杨梅、香菇、田螺等。</div> <h3>六、开平碉楼</h3><div>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是单体 建筑,其上部造型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建筑风格。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 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人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开 平碉楼的多姿多彩及其迷人的欧美风情,早就吸引了无数过客。20世纪七十年代初,香港的一个摄影记者团就专门来到开平农村采访拍照数日,拍摄了大量的碉楼 照片;1984年,驻香港各国领事五十多人一行到广东江门四邑参观考察时,就突然被开平碉楼深深吸引。开平碉楼,以它的奇异的风采,成为侨乡的一大奇观。</div> <h3>七、河源苏家围&lt;</h3><div>苏家围位于广东河源市义合镇,距河源市区约26公里。东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汇,整个村子山水环绕,绿色相拥,环境优美,有“南中国的画里乡村”的美 誉。苏家围还是苏东坡后裔聚居地,在这里,不光可以欣赏到秀美的乡村风光,还能亲身体会苏氏家族和客家人七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如同黄山的迎客松一样,迎亲 桥是游客到苏家围的第一个景点,同时也表示苏家围人像迎接亲人一样迎接朋友们的到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苏家围的全貌,它的民居不是人们常见的圆形围龙屋, 而是方形的明清特色的“府第式”围屋。苏家围至今保存的18座古民居中,最古老的是永思堂,建于1481年,是为纪念苏家围八世祖苏东山而建,故又称东山 苏公祠,一直是苏家围人举行祭祀、议事的地方。苏家围现存五棵大榕树,均有一千多年的树龄,其中最出名的当数五显榕和鸳鸯榕。五显榕是当年苏天荣上岸,看 见的第一棵榕树。当年树下还有座五显祠纪念 苏天荣梦中的五位老人,“文革”时,五显祠被毁,现在这里被建成了山歌台。客家妹子经常对着悠悠的东江水,在这里高唱悠扬的山歌,游客至此,可以学着与客 家妹子对唱,感受一下客家人借歌传情的美妙和浪漫。</div> <h3>八、鹤山古劳水乡</h3><div>鹤山古劳水乡位于鹤山市东北部西江边的古劳镇,属半丘陵半堤围水网地区,是典型的最具珠江三角洲特点的南国水乡。有着600年历史的古劳水乡,至今保留着 一些古宅旧居,颇具浓烈的南方建筑艺术风味。古朴的祠堂和南国水乡特色民居就是其中的代表。水乡以上升村的祠堂最有特色,其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李氏大宗 祠。除了祠堂之外,富有南国水乡特色的民居更是结构独特,别具一格。如今的古劳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眼前的河涌水网四通八达,它与两岸的绿树、石桥、 农舍交相辉映,好一派田园景色。河边的石阶处,系着许多木船,这小舟就是乡民们的交通工具。都知道威尼斯的船,古劳水乡的风光不亚于威尼斯;而且,古劳水 乡的原生状态更是风情万种,雅韵深厚,让人心神簇荡,悠然向往。古劳堤内水网纵横交错,小艇穿行如梭,两岸蕉林摇曳,万亩鱼塘似明镜耀目,千顷桑地绿海翻 波,那青青的田畴就像精雕的翡翠,好一派旖旎的南国水乡风光。</div> <h3>九、黄姚</h3><div>黄 姚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距桂林200公里,是一个有九百多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地处漓江下游,素有“梦境家园”之称。古镇方圆一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 特地貌。古镇依山傍水,四周被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绿雄奇的山峰所环抱。姚江、小珠江、兴宁河清澈如镜蜿蜒贯穿古镇,小桥流水、古榕参天、翠竹掩映,青山与 绿水相依、绿水与民居相伴,山水风光犹似漓江又盛似漓江。较之自然风光,黄姚的历史人文景观更具特色,小镇街巷青一色的石板路,曲径幽深的街巷串起了 300多幢错落有致,古朴典雅,风格各异的古民居。独具匠心建造的明清古戏台、寺观、庙宇、社坛和随处可见的明清碑刻见证了历史时期汉文化在岭南偏僻山乡 的影响。一座座别致优雅的古桥,把3条河畔的民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桥边或是亭、或是庙,有亭、庙就必有对联诗文,有对联诗文就有牌匾,反映了古镇文化教 育昔日的辉煌。黄姚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每一外景点都不需刻意寻找,沿着石板路慢慢走,也许在无意间你就可能会发现一些令你惊喜的东西。</div> <h3>十、程阳八寨</h3><div>在广西与湖南、贵州接壤的三江县境内,有八个连成一片的侗族山寨, 不仅完好地保存着侗族的木楼建筑、服装饰品、歌舞文化、生活习俗等古老传统,而且在与现代生活交融中继续发扬光大,成功地发展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新村,这就是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div><div>程 阳八寨有八个自然村屯,俗称“程阳八寨”,他分管于三个行政村委会,居住着近10000侗族人民,这里节日盛多,有“百节之乡”的美誉,每当春节到来时, 这时村村沸腾、寨寨欢歌、处处一片喜气洋洋。三江县在桂湘黔交界处,程阳寨在县城古宜镇北20公里,是侗族千户大寨,有马安、平寨、岩寨、平坦、懂寨、程 阳大寨、平埔、吉昌等八个自然村寨,面积12.55平方公里,居民2197户共9701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举世闻名的程阳风雨桥,就坐落于此程 阳八寨旁的林溪河上,始建于1912年的程阳桥,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雨桥。</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十一、阳朔</h3><div>阳朔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县,位于漓江西岸。“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在世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山青、水秀、洞 奇、石美”,为天下四绝。阳朔段漓江风光为整个漓江精华,还有遇龙河、十里画廊、古寨石城、兴坪古镇等特色著名景区景点。阳朔是汉族、壮族、瑶族聚居地,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在阳朔,坐竹筏漂流是最热门也是最有特色的旅游方式之一,不可错过。阳朔地处中亚热带季风 区,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境内山峰林立,平地拔起,千姿百态。山上竹木繁茂,四季常青,山山有洞,洞洞奇美,洞中乳石遍布,晶莹 剔透,如艺术长廊,似天然迷宫。阳朔的水清澈透明,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形容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阳朔漓江景区为漓江风景精华,全线长48公里, 是到桂林旅游的必游线路。这一景区江水清澄见底,宛如罗带的漓江蜿蜒于苍翠雄奇的群山之间,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七)川渝山地——另类浪漫</h3> <h3>一、黄龙溪古镇</h3><div>黄 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双流县西南部府河、鹿溪河交汇处。是历史悠久并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川西水上古镇。十大水乡古镇之一。 2011年荣获“四川最美古镇”大奖,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是有浓郁特色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这里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青石板铺就的街 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镇内还有6棵树龄在300年以上的黄角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给古镇更增添了 许多灵气。镇内现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还能再现昔日阳古镇的喧闹场面。古镇黄龙溪之所以为游人所 青睐,是因为这里不仅山清水秀,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更因这里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 等,展现出一幅四川乡镇的民俗风情图,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div> 二、洛带古镇<div>洛带古镇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北部,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古镇”之称。明末清初时期的移民运动和“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使来自于异乡的客家人在四川洛 带生了根。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洛带古镇形成了独特的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洛带古镇分老街和新街。新街是近一、二十年新建的街道和住宅、单位;老街是一 条约一公里长,形如玉带般的街道。老街宽约10米,由一块块1米左右的石板镶嵌而成。那凹凸不平的石板见证了古镇漫长的岁月和沧桑。洛带古镇上有着诸多建 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比较有名的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等。广东会馆位于洛带古镇的上街,始建于清朝乾隆11年,广东会馆已被认定为国内现存最完好、规模最 宏大的会馆之一。会馆中堂悬挂着一幅古香古色的对联,上书“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显出一种文化上的源远流长;江西会馆位于洛带镇中 街,又叫“万寿宫”,进门处可见一块牌坊,对面是一个大戏台,中间是个大院坝,前中后三殿,里面还有个非常独特小戏台和厢房,系江西赣南移民在乾隆年间集 资修建。会馆的布局小巧玲珑,有曲径通幽的意境</div> 三、平乐古镇<div>平 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历史悠久,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 树繁茂。平乐古镇发源于省级风景旅游区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 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平乐古镇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 着平乐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平乐古镇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集镇,迄今已有二干多年的历史。公元970年为火井县治所在地。闻名遐迩的 “九古”风华,承载了平乐道不尽,说不完的文化风韵——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平乐古镇的“镇外之景”更令人叹为观 止:芦沟自然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金鸡沟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秦汉古驿道风景区,无一处不是人类文明之经典。</div> 四、阆中古城<div>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历代封建帝王先后在这里设置怼西郡、保宁军、安德军、保宁路 、川北道和川北镇等治所,向为古代巴蜀军事重镇。 阆中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早在50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此生活、聚集。早在1300多年前,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阆苑仙境”、 “阆州天下胜”之誉。 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古城风貌得到了天然保护。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 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阆中古城位于阆中新城的旁、嘉陵江边,号称全国四大古城之一(另外三处是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而且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 水理论的一座城市,被誉为风水古城。当您一走进阆中古城,看到四四方方的街道及整齐的青石板路、沿街悬挂的红灯笼,您会有一种走进历史的感觉。</div> 五、郪江古镇<div>郪江古镇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是三台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战国时代郪王城和传说的郪王墓,遍及全镇的汉代至两晋时期的崖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宋 时代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民、街道、寺庙和石桥,它们淋漓尽致地反映了郪江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境内有锦江与郪江交汇,山清水秀,与古 朴典雅的古镇互相呼应,是观光、渡假、旅游休闲的绝佳境地。云台观,距郪江古镇二公里的巴蜀地区的第二大道教胜地。路边的一座古牌坊告诉人们云台观到了, 两棵枝繁叶茂的古榕树向游人指明了上山的道路。这是一处在五十年代就被列为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殿宇楼阁鳞次栉比,古树参天郁郁葱葱,诗文楹联笔走龙蛇, 红沙条石砌就的登山小道蜿蜒曲折地出没在山林间,一切似乎还在述说着昨日的鼎盛香火。这里是古建筑摄影的绝佳场地。远离了交通主干道,也就远离了繁华、喧 嚷。地处僻静山区的古刹更萧然肃静,此刻站在这里我少了一分往日生活的纷扰,多了一分对生命的沉思。郪江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但是它也经不住 岁月的煎熬,在无可奈何中渐渐褪色。封火墙还在,不过是断墙残壁。老屋还在,已然破旧不堪。古街还在,坑坑洼洼,阻人快步。石桥还在,却仿佛驮不动世道的 沧桑。戏楼还在,更难承载百态人生…</div> <h3>六、上里古镇</h3><div>上 里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坐落于四县交接之处,东通名山、邛崃,西达芦山、雨城,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古镇初名“罗绳”,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 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还是近代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古镇有二水环绕,镇内古桥、古树、古场镇,古塔、古 洞、古牌坊,再加上清末的宅院、唐代的喷泉尽向世人展示她朴实无华的千百年的风韵!而这里的桥也别有风味,有历史悠久斑驳的古桥,有现代修的石桥,也有石 板、石墩搭建的临时桥,虽不是江南,却也有江南水乡之韵味。古镇建在二水环绕,面向田野小丘,与四周古主、修竹、溪水、古桥相映成趣。镇上古朴的建筑高低 错落,风格各异,石板铺街,木屋为舍。街市以主要是“井”字布局,取“井中有水”防止火患之意。居高俯览,宛如观赏一幅古老的画卷;身临其间,有又一种时 光倒流回到从前的感觉,仿佛置身世外。古牌坊 古镇内尚存有3座石牌坊,即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市级文化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白马泉、喷珠泉是古镇域内独特的风景区,素有 “雅州山水秀,二泉天下奇”的美誉。十八罗汉拜观音 上里镇自然景观,位于上里镇中心小学对面。因十八个连续突兀的小山峰,面对“观音峰”而得名,是上里最具庄严神圣、奇拔秀逸的自然景观。</div> <h3>七、磨西古镇</h3><div>磨西古镇,是一个陌生的地名。但,如果提到“贡嘎雪山”、“茶马古道”,以及“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大家就比较熟悉了。磨西古镇位于“蜀山之 王”——贡嘎雪山的脚下。在泸定桥未建成之前,是川西茶马古道的第一驿站,至今古道还清晰可辨。磨西镇位于甘孜州泸定县南部,地处贡嘎山风景区东坡,海螺 沟冰川森林公园入口处,属海螺沟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是海螺沟名胜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磨西镇距成都约304公里,距泸定52公里,距康定约 70公里,现已建成磨西至康定的公路,游完海螺沟可直接到康定游览高原名城。磨西镇有一个天主教堂,只因当年毛泽东长征路过此地时曾在此住宿一晚而小有名 气。磨西古镇历史悠久,尽管岁月沧桑,人们从它众多的明清古建筑中也能窥探出其久远的历史痕迹。旧有的中国式建筑依旧保存着那份凝重,而其中一座法国传教 士修建的哥特式教堂——磨西天主教堂,它所传出的礼拜祷告钟声已回响了一个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给古镇增添了另外一番情趣。</div> <h3>八、磁器口古镇</h3><div>千 年古镇,重庆缩影。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古镇的写照。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在沙坪坝区。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 大地。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是不可多得的、古 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独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胜地,是交通便利、休闲娱乐、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作为嘉陵江 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美誉为“小重庆”。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 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 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鲜 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丹巴藏寨</h3><div>丹 巴县在四川省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大金川、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与大渡河五条河流在这里会聚。这里到处是高山峡谷、湍急的江流。在冰川雪线之下,散 布着藏族村落,诸如中路、蒲角顶、大寨、甲居、巴底等,不同村落的建筑风格各有特色。绛红色的梯形石屋,在各种树木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美丽。房前屋后遍布 着苹果树、梨树、核桃树,每到秋天,树上的果实吃不完,会掉落在树下。在深夜里,有时可以听到果实掉落的声音。居民与自然之间在这里达成了高度的和谐。此 外,丹巴到处可见神秘的历史遗迹,不仅发现了五千年前的石棺墓葬,最著名的还是大量的古代碉楼。 丹巴山寨是嘉绒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聂呷、革什扎和巴底乡最为突出,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远远 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绿树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隐在密林深处的寨房,伴着时有时无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随之展示在 你的眼前。丹巴的山寨,旧称碉楼寨房。碉楼和寨房,原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风格建筑,如今,在时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八)湘黔领地——清秀灵逸</h3> 一、凤凰古镇<div>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凤凰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凤凰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而闻名于世,又有新西兰作家艾黎将其描述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引发更多关注。古城内的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众多古建筑,以及浓厚的苗族风情,构成了凤凰独具一格的味道。从《边城》到《从文自传》再到《湘行散记》,沈从文以散淡而有韵味的文字营造了一座文城胜景。吊脚楼、茶峒小街、绳渡白塔……构筑起了千百万读者心中的凤凰古城,梦里的边城风月。许多人说,在凤凰的时光犹如一场梦,不愿醒来。穿着花裙子或者花裤儿,踩着夹角凉拖,穿过东门在桥洞下听流浪歌手弹吉他,唱着不知名的歌。河边湿软的风吹过,一座一座吊脚楼悬在河上,楼里的灯光或明或暗,隔得远远的瞧了,就仿佛一幅水墨画。你是否想过有这样一个地方,接近你想象中的模样。这样一座淡泊的古城,经过了岁月的洗刷沉淀。默默的以它不动声色的力量 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只为在某个清晨或者黄昏,捧一盏茶,像《边城》里的翠翠一样,等一个偶然路过心上的人</div> 二、芙蓉镇<div>芙蓉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永顺县因小说《芙蓉镇》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留连忘返。胡绩伟先生游览猛洞河和芙蓉镇以后作词赞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div> <h3>三、德夯苗寨</h3><div>德夯苗寨位于德夯风景区的核心,苗寨依山而建,千山飞瀑环抱,民居飞檐跷角,半遮半掩,封火墙,吊脚楼,雕花窗,造形奇特,格调鲜明,色彩纷逞,丰富多彩,无不显示出远古遗民的氛围。在风景秀丽的湘西风景区内,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夯苗族村。“德夯”为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距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约24千米。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落差达216米的流纱瀑布,如白练凌空,似银纱悬壁。这里群峰竞秀,盘古峰海拔700多米,峰顶呈葫芦状,分大小两峰,绝壁千仞,天险难度,站立峰顶,方圆景色尽收眼底。这里有著名的公路奇观,这便是湘川公路上最险关卡——矮寨天险,从山麓到山顶全长只有6千米,却转了13道弯,公路如白带盘旋于青山之上,车行路上,伸手可抓到窗外白絮般的云雾。德夯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属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秀丽迷人。自矮寨镇沿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九龙溪穿寨而过,四周山色清幽,悬崖如削。过石拱桥可登盘古峰,峰高400余米,山巅有大、小两峰,顶宽约5公顷多,为盘根错节的原始森林,四周绝壁,站立峰顶,方圆景色尽收眼底。</div> 四、老洞苗寨<div>老洞苗寨,位于湘西凤凰县,是保存较好的苗寨之一。据说是因为苗族的先民居住在山洞里而得名,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老洞苗寨是一座石头城,呈九宫八卦布局,设计精巧,而且攻防体系和排水体系都相当完整。湘西第一古苗寨。家家相通,户户相连,有庞大的苗族独有军事化石板建筑“麻家宅院”对抗湘西匪患。民俗风情:一、渡平湖:从凤凰古城乘老洞专车6公里至长潭岗水库改乘游船。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山呈黛色,渔歌时隐,两岸景色,目不暇接,30里水路充满诗情画意。二、越峡谷:弃舟登岸,峡谷寻幽。观中国第三个象鼻山,千年乌龟岩,惟妙惟肖,野趣横生。上到老洞坡,登高远眺,美哉、壮哉!三、访苗寨:穿越神工鬼斧的天然石洞,进入老洞苗寨。锣鼓喧天,笙歌阵阵,热情的村民唱起了祝酒歌。品迎客酒,吃农家饭,参观列入历史文化名村的古老独特的石头风格建筑,观看苗寨为您安排的互动节目。</div> <h3>五、张谷英村</h3><div>张谷英村,属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镇,位于岳阳县以东的渭洞笔架山下,专家认为,张谷英村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天下第一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目前保留1700多座明清建筑。张谷英景区已成为湘北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江西人张谷英沿幕阜山脉西行至渭洞,见这里层山环绕,形成一块盆地,自然环境优美,顿生在此定居的念头。张谷英是位风水先生,他经过细致勘测后,选择了这块宅地,便大兴土木,繁衍生息,张谷英村由此而得名。 张谷英村几经沧桑,基本上保留了原状。 从高处眺望,四面青山围绕着一片屋宇,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河上大小石桥47座。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之上,形成“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格局。傍溪而铺的是一条长廊,廊里铺有一条青石板路,沿途通达各门各户,连接每一条巷口,巷道纵横交错,通达每个厅堂共有60条,最长的巷道有153米,居民们在此起居可以“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檐内,浑圆的梁柱上刻有太极图,屋下镂雕的是精巧的小鹿。窗棂、间壁以及隔屏大多以雕花板相嵌,图案有喜鹊、梅花、猛曾之类,栩栩如生。</div> 六、恩施土司城<div>国家4A级景区,距州府恩施市中心1.5公里,属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恩施土司城是以展示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文化公园和旅游景点,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区、宗教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三个主要区。是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城内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民族的传统建筑,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筑、雕刻艺术。自2005年以来,土司城每年举办民间艺人绝活表演,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位于民族文化区中心的土家族"九进堂",将土家族传统的干栏民居吊脚楼、摆手堂、官言堂、书院、月台、戏楼等融为一体,亭榭楼阁错落有致,雕梁画栋赏心悦目,雕花门窗原始古朴,集土家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是全国土家族吊脚楼中规模最大、风格最典型、外观最壮观的仿古建筑群。</div> <h3>七、青岩古镇</h3><div>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是贵州最著名的文化古镇。也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镇内祠宇林立,建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共30多座庙宇祠堂,这批古建筑气势雄伟、雕梁画栋,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不少虽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风韵犹存,颇具观赏价值。这里还是一个儒释道及基督、天主数教并存的地方。小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还保留着一座基督教堂和一座天主教堂。中西方文化在此达到了空前的交融。贵阳城郊民居多以石片当瓦、石块垒墙。大石屋连着小石屋,青苍苍一片,是当地山乡特别的一道风景。青岩镇依山傍岭,城门城墙全用石头建造成也就顺理成章了。是的,古镇的盎然古意首先来自苍然青石。</div> <h3>八、隆里古城</h3><div>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境内,近年来发现一座被誉为我国南方保存最好的古军事城堡之一——隆里古城。丰厚、斑斓的“多元一体”屯堡文化在跨越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后,犹如一颗镶嵌在黔东南这块神奇土地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成为我省东部旅游线上的一大奇观。隆里地带为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良田千亩,阡陌纵横,四周群山环抱,浓荫覆盖。古城堡从设计到施工都严格遵循当时的作战需求,是明代一座亦兵亦农、能战能防的军事城堡,具有典型的政治、军事历史背景和很高的建筑、旅游价值。隆里古城从1386年始建至今,已走过600多年的悠悠岁月,其间虽历经数次兵燹火毁,但城貌基本保存完好。到过隆里的人都说,古城的美更直接地表现在雕刻艺术上,这话不是没有道理。小到日常生活的一件用具,大到建筑构造;从木质的到石头的,无不精工细琢,堪称一绝。无处不在、无所不见的雕刻文化仿佛把我们带进艺术的世界。隆里不仅人文荟萃,而且山青水秀,风光迷人。曲如游龙的亮江穿境而过,古树列岸,阡陌纵横,别具一番江南盆地特色的农耕文化风韵。境内有全国著名的春蕾林场,它犹如一个硕大的森林公园,碧波浩淼,是黎平至锦屏旅游线上理想的游览胜地</div> <h3>九、岜沙古镇</h3><div>岜沙古镇,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个村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北约5公里,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世居于此的苗家人一直保存着古老的生活习俗,发髻、火枪和古树是这里的"三大宝"。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悠久的历史沉淀,原始神秘的民俗,淳厚朴实的民风和绚丽的民间文化。岜沙苗寨位于九万大山的支脉月亮山腹地,都柳江边,距从江县城7公里,由五个自然村寨组成,共四百二十二户,被誉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岜沙无疑是个充满了原始的英武气息的寨子,即连女子也是一身劲装。岜沙女子上穿大襟衣,下穿百褶裙,扎绑腿,不求婀娜多姿,只求腿脚灵快。这是一个纯苗族村寨,全村共5个寨子16个村民组,371户人家住着2061口人,全村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古代遗风和古老的生产方式。世居于此的苗家人一直保存着古老的生活习俗,发髻、火枪和古树是这里的"三大宝"。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悠久的历史沉淀,原始神秘的民俗,淳厚朴实的民风和绚丽的民间文化。</div> <h3>十、黎平肇兴侗寨</h3><div>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距县城72千米。地处黔.桂.湘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带。肇兴侗寨居住着超过1000户侗族人家,是最大的侗寨,也是最古老的侗寨之一,肇兴世称天下第一侗寨,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单位,五座鼓楼已列入世界吉尼斯总部的世界之最。肇兴侗寨号称“黎平第一侗寨”,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还有戏楼、歌坪、谷仓等建筑,布局紧凑,别具一格。鼓楼是肇兴侗寨的一大特色。有五座春笋般的鼓楼耸立于寨中,称“鼓楼群”。5座鼓楼恰如5朵荷花,分布在仁、义、礼、智、信五个自然寨。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娱活动。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主、客竟相吹奏比赛,笙歌阵阵,热闹非凡,极为壮观。</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十一、西江千户苗寨</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远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很大,有世界苗族第一寨、苗都的美称。从山脚到山顶,层层相叠,鳞次栉比布满了苗族的吊脚楼,犹如连成一片森林,非常壮观。在这里,已经很少能看到穿着苗族服饰的当地人,他们的服装基本上已经汉化,跟我们没有太大的区别。但风俗、民风犹存;人们过的还是一种非常淳朴自然的生活。这里是个回归淳朴的地方,适合喜爱清静的人,坐在苗家吊脚楼上,倚着美人靠,听听自然的声音,喝杯浓香的苗家米酒,真的很惬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最美的100个古村古镇(九)</h3> <h3>一、大理古城</h3><div>大理古城位居风景秀丽的苍山脚下,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围12里,原城墙 高7.5米,厚6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如果说,自治州首府下关给人以繁盛、喧闹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则是古朴而幽静。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 水,到处可见古朴雅的白族传统民居,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 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争奇斗艳、傲雪开放,各种红花绿划伸出墙外,连成一条条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时不绝,弥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从苍山上流进城 里,穿街绕巷,经过一家家门前,洗净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声不绝于耳,如弹奏的三弦。“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名不虚传。历史悠久,极负盛名的一年 一度民族传统盛会“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 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div> <h3>二、喜洲古镇</h3><div>喜 洲古镇位于云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北部,全镇共有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远远望去,像一座古朴典雅的 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那独具特色的造型,那几近完美的结构,都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 感。 喜洲目前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一大批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喜洲的白族民居,更趋向于一种纯朴之美,一种飘逸之美, 一种隐忍之美。它是悠久而深厚的白族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在苍山洱海间的白族人民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是人类最为亲近的一种背景 文化,是凝固于是时间之河的多重性艺术。兴许只有在大理这种充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汇,充满着田园牧歌的诗意与文献名邦的古雅的地方,才能够缔造出如此 唯美的民居建筑。喜洲是历史名城,又是白族典型的商业集镇,是白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萌地之一,云南著名的侨乡之一。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div> <h3>三、周城古镇</h3><div>这 里总漂浮着一股灵秀与智巧交织的动感,一种牵动人心的质朴和厚实;这里随处可见一件件蓝白相间的扎染布,家家门外石板路,户户门外有流水,这里就是被誉为 “白族扎染之乡”的大理周城。周城位于大理古城北23公里,全村居住1500余户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周城不仅因为其境内的蝴蝶泉而闻名遐 迩,而且还因为这里至今仍十分完好地保留着白族的各种传统习俗,被誉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密如蛛丝的石板路,汩汩的泉水顺着七拐八弯的巷道流淌,古朴 而又幽静。巷道两侧一幢幢白墙青瓦楼房,是周城白族的传统石墙土木结构建筑,“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是这种建筑特征的写照。“家家门外石板路,户 户门前有流水”是周城白族村庄的特色。村内有多株大青树,枝蘩叶茂犹如巨伞擎天。树下小广场有古戏台,周围店铺成排,自然形成农贸和娱乐中心。村内错落公 布着一幢幢飞檐翘角的白族民居,同样是精雕细刻的土木建筑。苍山上流下来的溪水顺着鹅卵石砌的墙角,淙淙流进洱海。密如蛛网的石板路,汩汩的泉水顺着七拐 八弯的巷道流淌,古朴而又幽静。</div> <h3>四、丽江古城</h3><div>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同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 古城倚玉龙雪山雪 水、黑龙潭潺潺清泉而建,依山傍势,环绕古城的三大水系从玉龙桥穿街过巷,入院穿墙,流布全城,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江南景色,被誉为“东方威尼 斯”,“高原的姑苏”,既有山城之容,又有水城之貌。水是古城的灵魂,建筑就是古城肌肤,而密布古城大大小小的354座古石桥、木石桥,又形成了“小桥、 流水、人家”的美景,从而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在这古老的名城中深深融合于这古老的民族和这方水土中。所以中国丽江古城不仅属 于丽江人、中国人,而且它属于全世界人民。</div> <h3>五、束河古镇</h3><div>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古城西北四公里处,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 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束河坐西朝东,背风向阳,村后山麓为玉龙雪山余脉,山奇水秀,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与家称为 “丹凤含书之地”,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束河古镇是清泉之乡,村北柳荫深处有九鼎、疏河两个龙潭,泉水清澈、波光闪烁,分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 园田边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与丽江古城相比,束河古镇显得安静了许多。小小的古镇,一条清泉流过。这里也有四方街,这条与丽江同名的街道依旧是古镇的中心。这里有风情各异的酒吧和近 乎原生态的客栈,闲适的一切,总让人有种如置梦境的感觉。很多去过束河的人都说,如果想要逃离丽江的喧嚣,那么就来束河吧</div> 六、沙溪古镇<div>沙溪位于云南大理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沙 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 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 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沙溪作为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唐代以后,与沙溪坝一山之隔,位于沙溪西部的弥沙发掘了盐井,古称傍弥潜井。沙溪 是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古镇的贸易也随之加入新的内容--盐。盐井的开采,犹如锦上添花,为沙溪的发展推波助澜,古镇作为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 市,一跃成为茶马古道的盐都,成为西藏、滇西北地区的食盐供给的集散地。</div> <h3>七、和顺古镇</h3><div>和 顺位于腾冲县城以西3公里处,和顺的名称源于“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文化发达,人杰地灵的地方。 和顺古镇曾是马帮重镇、 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也是著名的侨民之乡。但除去这些光环,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不曾改变。走进和顺恍惚中仿佛来 到了江南水乡,一泓碧水绕村而过,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今天的和顺生活依然恬静,仍未沾染现代气息。和顺古镇内依然保有传统的文 化和建筑,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镇等遍布古镇,整个古镇也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未曾改变,宛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和顺乡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出过不 少杰出的人物。走进和顺乡,古朴典雅的祠堂、月台、亭阁、石栏比比皆是,记载了繁盛一时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这里的风光如诗如画,许多电影导演、 摄影师、画家都喜欢到这里取景画画。</div> <h3>八、云南驿镇</h3><div>云南驿镇位于祥云县境南部,是全县重要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彩云之南”的故里。云南驿古镇今为祥云县云南驿镇云南驿行政村,属历史文化保护区和云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镇,也是原生态 文化体验旅游的风景名胜区。 云南驿是古今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扼滇西门户,西临大理,北达成都,东联昆明,南走夷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仍有长达 1720米的古代驿道以及居民传统社区得以完整留存。 从公元前二世纪到上世纪初年,在长达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历经县、郡、节度使、州、赕、 城和驿站的设置,并一直以云南作为地名,见证了无数的沧桑巨变。近代,滇缅公路的通车使得汽车运输取代了马帮运输,云南驿作为二次大战中盟军在远东最重要 的军事基地和物资中转站,成为关系中国抗战成败的咽喉要地,一时蜚声海外。六十多年过去,云南驿及滇缅公路、中印输油管、驼峰航线及飞虎队的故事,渐渐淡 出人们的视野,演变为一个小村镇的云南驿在320国道(上海—昆明—畹町,中缅边境)和楚大(昆明—楚雄—大理)高速两条现代化公路的中间,静静的怀想着 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岁月......</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建水古城</h3><div>建 水古称临安,亦名巴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距离昆明以南220公里处。建水城最早是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城周六里 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非常壮观。建水人文鼎盛,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建立建水州儒学。清代 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行院,境内人才辈出。当时建水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要占半数,堪称云南之冠,故而有“文 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也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由于历史尘埃的厚积,交通条件的限制和地理位置的僻远,在这座边城中,她深藏 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以及众多的、至今尚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古文物、古遗风等,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直到1994年建水被列为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在滇南这片苍茫而翠绿的红土高原上,镶嵌着一颗美仑美奂的明珠_建水古城。这颗明珠所闪射出的是中原文 化和边地文化融合的光辉,两者如此厚重,如此和谐,如此完美,如此独特,令人叹为观止。</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最美的100个古村古镇(十)</h3> <h3>一、 湖南娄底</h3><div>娄底位于湖南省中部,娄底境内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西部新化县、冷水江市、 涟源市西南部属湘西山地区,山势雄厚,峻岭驰骋;东部涟源市的中、东部 ,娄星区、双峰县属湘中丘陵区,地势逐渐降低,地形起伏平缓,丘岗延绵 ,平地宽敞。境内山脉纵横,群峰起伏,矗立大小山峰数百座。娄底境内溪水奔流,河网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娄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旖旎。市内有清 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湄江风景区、波月洞风景区、洛阳湾古建筑群、水府庙水库等旅游胜地各具特色、风光迷人。钟灵毓 秀的娄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晚清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大批志士仁 人,在娄底悠久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光辉的篇章。水府庙旅游区,水面明净如镜,两岸青山倒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给游人幽深莫测之感,充满怡静、 闲适、淳朴的湘中田园情调。在库区已修复的陶龛学校和天籁岩为优美的自然风光抹上了一层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div> <h3><font color="#010101">二、内蒙古室韦室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境内,主要由室韦蒙古族发祥地区域和恩河俄罗斯民族村区域组成,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现行最北部的乡(镇)之一。室 韦俄罗斯族民族乡是蒙古族发祥地,现保存有大小城遗址10余座,有较深的含蒙古族寻根、祭拜、观光、考察等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室韦俄罗斯民族乡位于额尔 古纳河畔,与俄罗斯的奥洛契村隔河相望,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最北部的乡镇之一。室韦也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是以我国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为主体的聚集 地,高鼻梁、蓝眼睛、黄头发,有着明显欧洲人特征的俄罗斯族群众随处可见。蓝天、绿草,白桦林、神秘的玛瑙草原,时缓时急的河水养育着这里的勤劳人民。肥 沃的河滩上走出了伟大的蒙古民族,现在是华俄后裔的繁衍之地。他们大多是前苏联十月革命前后来到中国的俄罗斯人,老一代人精通俄语,大部分仍保留着传统的 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俗,到处充满着异国风情。</font></h3> ;三、山西张壁<div><div>山西晋中地区介休市东南十公里的黄土高原上,如今留有一处保存完好、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堡,名叫张壁村。这座古堡海拔一千零四十米,占地面积约一点二万平方 米,系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居高临下,形成既是一处“易守难攻,退避有路”的古代战略防御基地,又是一处井然有序的村落。这是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袖珍小 城,0.12平方公里的面积,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军事宗教、民俗历史各种文化融为一体。地下暗道一万多米,地上古堡一千余年。可进可退,方寸小城规划高 超,鱼形巷、龙形口、孔雀琉璃,处处可见心思奇巧。张壁古堡是我国现有保张存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古代“城堡”,也是世界建筑 史上罕见的袖珍小城。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各种建筑一应俱全,尚有我国多数古城均已消失的隋唐城市遗存的“里坊”,住宅错落有序,门楣考究,砖、木、石雕精 美,小小的村落能有如此众多的佛教庙宇和道教庙宇,也是十分独特和神秘的。岁月沧桑,一个小小的村堡中,竟有如此众多集文化、宗教、军事于一体的古建筑 群,迄今在我国北方是不多见的,很值得认真研究和考证。</div></div> <h3>四、 江苏同里</h3><div>同 里位于江苏吴江市东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在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园是江南名园退思园, 此园在不大的面积里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园林给人一种移步换景千变万化的感觉。两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荫堂。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镇内街巷逶 迤,河道纵横,建筑依水而立,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镇内家家临 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著名景点“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 界文化遗产。由于同里处于泽国河网之中,历史上交通不便而少有兵燹之灾,古建筑保存较多,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因水成园,家家连水, 户户通船,构成层次错落有致的优美画卷。自古以来,诗人墨客对此赞美不绝。</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五、凤凰县山江苗寨</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山江苗寨又名总兵营,苗语称叭固,位于凤凰古城西北20公里处的一个峡谷之中,是一个具有浓郁苗族生活气息的小山寨,一个于山、水、洞、林、谷、寨,具有 浓郁苗寨生活气息的原生态的苗寨。保留着古老的苗寨习俗,绚丽夺目的苗族服装,情调别致的拦门酒,风情独特的卡鼓、拦路歌、边边场,还有传统日“四月八” 的跳月跳花、“六月六”的山歌对唱。是展示苗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景点。碉楼式建筑已经逐渐演变成为当地民居的一大特色,山江镇的街巷新兴建筑也是石墙 高耸,壁垒森严,不同程度的沿袭了苗寨的建筑风格。 如今这座曾经充满兵匪之患的山寨已经找到了安宁和平静,那些防御用的石墙也早就只剩下断壁残垣,青苔斑斑,惟有这些起于风云年代的碉楼,到今天依然傲立, 向后人讲述着那正在消逝的历史。 山江,保留着古老的苗家习俗。鲜丽夺目的苗族服饰,情调别致的拦门酒,风格独特的卡鼓、拦路歌、边边场,会使你耳目一新,如痴如醉;还有传统节日"四月 八"的跳月跳花,"六月六"的山歌对唱,又会使您心动神摇,叹为观止。游凤凰不到山江,你将终生遗憾。</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邹新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8.3.20.</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于深圳市布吉粤宝花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