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世纪的约会

东方欲晓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4py87p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难忘同窗情——跨越时空的聚会</a><br></h3> <h3>戊戌年正月初八是个红红火火、阳光灿烂的日子,福州市第三中学部分66届高三校友与老教师在福州于山宾馆聚会。这是毕业后跨越半世纪的约会。</h3> <h3><font color="#010101">有缘万里来相会。为了这个约会,方晓取消了赴英国的计划,姜家健从美国提前飞回福州,许榕生从北京去湖南过春节后又专程飞回福州,林惠民提前2天从北京飞回福州。初八这一天,46位老师和同学赴约参加聚会。第一排左起,林敏华、王性复、吳运筹、刘回贤、范守统、方晓、谢永铨、戴兴祥、张金华、王爱秀、张乃萍、魏丽真、许榕生。第二排左起,林惠民、陈励、林捍东、陈用毅、张永绥、黄真、陈莎莎、刘秀玉、杨钦华、黄淑钦、丁静。第三排左起,卢介桓、林位远、黄文斌、郑明学、林金水、林友文、卓祖生、林葆生、郑鸿谋、林茂中、李洲榕。第四排左起,冯琦敏、叶向阳、方旭升、孟广仑、林世龙、邓仁、周小真、姜家健、韩守真。</font></h3> <h3>为了这个约会,东道主方晓从2018年1月开始拜托同班的钦华、3班的姜家健和4班的張永绥邀请各班的同学和老师参加聚会。</h3> <h3>我们似曾相识,谁解其中缘?</h3><h3>特邀嘉宾、方晓的闺蜜丁静(原三中老校长林璧人的儿媳妇和老教导主任陈敬淼的外甥女)、方晓、魏丽真(林璧人的孙子黄铮的奥赛恩师)和许榕生(当年林璧人校长和陈金淼教导主任树立的超前学习、提前升学上北大的榜样)。</h3> <h3>正月初三福三中团拜: 魏丽真与她的历界奥赛班健儿们,第二排右一为黄铮。</h3> <h3>师生团聚,其乐融融。</h3> <h3>参加聚会的老教师有年已90的原三中老书记范守统老师携88岁的夫人张乃萍(厦大中文系57级校友),还有谢永铨老师、吳运筹老师、刘回贤老师、戴兴祥老师、张金华老师携夫人王爱秀、王性复老师携夫人林敏华。三中现任校长邵东生也应邀参加聚会。</h3> <h3>1班同学举杯共贺新春。</h3> <h3>1班的方晓、2班的魏丽真、3班的许榕生和刘秀玉。</h3> <h3>1班和4班的同学同桌共庆佳节。</h3> <h3>3班和5班的同学共聚一堂。</h3> <h3>三中校长邵东生,因上午主持应届学生考试晚到了,自认"罚酒"。</h3> <h3>邵校长向校友们报告了三中近年来的发展和远景规划。</h3> <h3>祝母校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h3> <h3>范守统老师也慷慨激情,作即席发言。他说,这个跨越半世纪的约会,"实在不容易"。</h3> <h3>跨越半世纪的干杯</h3> <h3>为跨越半世纪的约会干杯!</h3> <h3>为大家的健康干杯!</h3> <h3>滴水报师恩。为怀念恩师,方晓与大家分享了1999年回母校时与池伯鼎老师和师母的合影。没想到那次告别却成了与恩师的永别。</h3> <h3>年过八旬的谢永铨老师,也作即席发言。</h3> <h3>三中校友会名誉主席谢永铨老师将三中校友会近年编辑出版的三中书刊赠送给方晓作纪念。</h3> <h3>方晓、林惠民、许榕生与大家分享了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各自的成长历程和故事。<br></h3> <h3>方晓回忆了从福州女中到福三中的学习经历和在三中的快乐时光,以及离开三中后继续发扬"三中的精神",与时间赛跑,与时俱进的经历。</h3> <h3>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林惠民感概地说,这跨越半个世纪的约会,确实不容易。"我和方晓也是几十年未见,我们有着类似的经历"。他回忆了从十八中到三中的学习经历。在池伯鼎老师鼓励和关爱下,他超前学习,用一年时间提前学完了高中三年的数学,培养了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这是"三中的特色",为后来的继续深造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h3> <h3>中国网络的开创者、先行者许榕生作即席发言,与大家分享了凭借三中的力量超前学习,高二就参加高考,上了北大的学习经历,以及在北大的拼搏故事。他说,这就是"三中的力量"。</h3> <h3>三中的力量!三中的精神!三中的特色!<br></h3><h3>春节聚会过后,许榕生、方晓、林惠民先后将各自的聚会感言整理成 "三中的力量"、"三中的精神" 和 "三中的特色" 等三篇姐妹篇,供三中校刊刊载, 与校友们和学弟、学妹们分享。<br></h3><h3><br></h3><h3><br></h3><div><br></div> <h3>三中校友会名誉主席谢永铨老师向许榕生介绍校友通讯。</h3> <h3>林惠民和许榕生犹如回到了当年的学生时代,继续聆听老书记的教悔。</h3> <h3>促膝交谈,再上一堂政治课。</h3> <h3>祝老师身体健康,永远开心!</h3> <h3>许榕生和王性复老师及夫人林敏华分享新春快乐时光。</h3> <h3>吳运筹老师和1班同学叙家常。</h3> <h3>刘回贤老师、张金华老师、王爱秀、林敏华、王性复老师</h3> <h3>久别重逢的欢声笑语。</h3> <h3>干杯!</h3> <h3>开心一刻</h3> <h3>感恩老师的辛勤培育。</h3> <h3>方晓、范守统老师和姜家健。</h3> <h3>姜家健和俄语老师戴兴祥、体育老师刘回贤、物理老师张金华。</h3> <h3>方晓与吳运筹老师。</h3> <h3>张永绥、方晓与邵东升校长干杯,祝母校更加辉煌!</h3> <h3>范守统老师在聚会上,一个劲地夸王性复老师。</h3> <h3>王性复老师看到老领导前来,慌忙象学生似的害羞地站起来。</h3> <h3>师生交流,親密无间。</h3> <h3>感怀母校,感恩老师!</h3> <h3>半世纪弹指一挥间,何日再相会?</h3><h3><br></h3> <h3>方晓带来了1999年回母校时与刘回贤老师、池伯鼎老师和吳自涵老师的合影,並赠送给刘老师。</h3> <h3>当年的三中校女子蓝球队后卫与教练。</h3> <h3>当年的体操运动员许榕生和刘回贤老师。</h3> <h3>张永绥和方晓祝王性复老师和夫人身体健康!</h3> <h3>祝吴运筹老师身体健康!</h3> <h3>张金华老师、刘回贤老师、张永绥和方晓。</h3> <h3>方晓与邵东生校长合影。</h3> <h3>丁静与邵东生校长合影。</h3> <h3>方晓祝张金华老师身体健康。</h3> <h3>方晓祝范老师身体健康,祝学长身体健康!</h3> <h3>祝老师身体健康!</h3> <h3>我们没忘记初八无法参加聚会的原高三(1)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林仁鉥。</h3> <h3>数学老师蔡水湧在电话上对杨钦华说,"对不起,这次我无法参加聚会。只要大家有空打电话给我,也就满足了"。</h3> <h3>1班的同学与吳运筹老师合影。</h3> <h3>方晓向戴兴祥老师学俄语。</h3> <h3>因事而晚到的魏畴与吳运筹老师、方晓合影。</h3> <h3>刘回贤老师一眼就认出了黄淑钦。</h3> <h3>方晓与黄淑钦、林友文伉俪。</h3> <h3>1班的林金水和许榕生。林金水当年在北京的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读研究生时,就在许榕生所在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研究所对面。</h3> <h3>不习惯于敬酒的许榕生向1班的林金水、陈励等同学敬酒。林惠民与本家林位远交谈。</h3> <h3>当年鼓一小的小伙伴们,可曾暇想到60年后的聚会?</h3> <h3>老朋友开心交流,分享快乐时光!</h3> <h3>方晓与3班同学及5班的方旭升相聚。她记得在三中时和大家一起打兵兵球的快乐时光。她还记得当年在泰宁插隊时,曾骑自行车80公里去看望在建宁插隊的林惠民、冯琦敏、黄东烈、卢介恒等同学,並从建宁买了一袋米,想带回到泰宁充饥。不料在半路上,却被当地林场工人当"资本主义尾巴"给割掉了,颗粒不留。</h3> <h3>1班的3朵金花: 杨钦华、方晓和黄淑钦。</h3> <h3>1班的郑明学和三朵金花。</h3> <h3><font color="#010101">3班的林世龙深情地回忆说,当年下乡时还到泰宁大渠去看望方晓。</font></h3> <h3>方晓与执友叶向阳,毕业了半个世纪,友情依在,每次见面总是难分难舍。</h3> <h3>三朶金花: 4班的陈莎莎和3班的刘秀玉与叶向阳。</h3> <h3>陈莎莎与方晓。</h3> <h3>方晓和姜家健共贺聚会成功。</h3> <h3>为友谊、为团聚干杯!</h3> <h3>送君送到大路旁,方晓依依不舍地与老书记范守统和老学长张乃萍告别。</h3> <h3><font color="#010101">聚会进入尾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感谢曾经一起在泰宁大渠插隊的老朋友张永绥为聚会带来美酒与欢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刘秀玉提供的半世纪前的老照片1</font></h3> <h3>谁能从上下两张旧照片中找到这相片中的4位女生呢?</h3> <h3>半世纪前的老照片2</h3> <h3>两位幼儿园小朋友跨越半世纪的第二次握手: 许榕生和5班的黄晓榕在毕业50周年庆典上的合影。</h3><h3>您能从上面的第二张老照片中找到她吗?</h3><h3>正月初八黄晓榕因有事无法应邀赴约。过后她看到了老照片並阅读了许榕生的 "三中的力量" 和方晓的 "三中的精神" 两篇根据聚会感言整理成的文稿,深有感触。她说:“很高兴看到你和方晓写的文稿。文稿充满对三中的热爱!你们感恩母校,三中的力量和精神在你们身上发光,你们德智体全面发展,人生有远大目标,永远向前的力量和奋斗的精神,取得丰硕成果,做出骄人的成绩。”“其实你们写出的对三中的感恩也代表我们这一辈学子对三中母校的感恩!虽然我没有远大目标,做的都是最平凡工作,但这辈子无论在山区农村在建设兵团在参加高考在学校当老师都是优秀的。这源于母校老师的辛勤培养,源于很多老师无私无声榜样对我的潜移默化。”</h3><h3><br></h3> <h3>感谢刘秀玉两年前通风报信。</h3><h3>2016年4月,方晓去看望在英国的3班老同学刘秀玉及其先生老孟。秀玉转发了福三中将举办66届高中毕业50周年庆典的消息给她。在毕业50周年庆典上,方晓见到了许多几十年未见面的老同学和老朋友。可以说,如果没有毕业50周年的庆典,也就没有这次跨越半世纪的春节聚会。</h3> <h3>半世纪前,66届高三学生毕业离开母校时,没有毕业证书,没有高中成绩单,没有毕业典礼。对他们来说,2016年10月16日福三中举行的66届高中毕业50周年庆典,算是晚到了半个世纪的毕业典礼。</h3><h3>庆典当日,1班同学与谢永铨老师合影。</h3> <h3>大榕树下,各奔西东,又久别重逢。</h3> <h3>1班7朶金花: 毕业50周年重聚西湖畔。</h3> <h3><font color="#010101">毕业50周年,1班同学在西湖畔留影。</font></h3> <h3>2017年11月18日,三中75周年校庆时66届高三(1)班同学聚会。</h3><h3>有聚必有散,每次的散又可能是下次聚会的起点。2018年春节聚会正是三中75周年校庆聚会的延续。</h3><h3><br></h3> <h3>三中75周年校庆主会场。在话剧"一笔成圆"演出结束后,林惠民上台发表感言,感恩母校,感怀恩师!</h3> <h3>林惠民与执友方旭升和叶向阳共贺校庆。</h3> <h3>林惠民与1班同学共贺75周年校庆。</h3> <h3>各班同学与林惠民及其雕象合影。</h3> <h3>毕业50周年庆典上,方晓第一次与许榕生握手。榕生兄邀请方晓到他在北京的家作客。</h3> <h3>应许榕生的邀请,2018年1月5日方晓第一次作客于榕生兄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家中。</h3> <h3>同日,许榕生和方晓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看望林惠民。这是他们跨越半世纪的第三次握手。</h3> <h3>跨越半世纪的第四次握手。</h3> <h3>圆的起点和终点。</h3> <h3>40年后再相会。</h3> <h3>感恩母校,感怀师恩!</h3><h3>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应邀赴约!</h3><h3>感谢丁静帮大家拍照,感谢榕生兄和其他同学提供了相关照片,为跨越半世纪的约会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和美篇。</h3><h3><br></h3><h3>方晓博士</h3><h3>作于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h3><h3>2018年3月<br></h3><h3><br></h3><h3>作者简介</h3><h3>1966届福州三中校友 </h3><h3>1982年 获厦门大学汉语言文学文学士</h3><div>1988年 获英国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大学学院教育硕士 </div><div>1997年 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div><div>1998年至2014年 任英国赫尔大学助理教务长</div><div>2015年至今 任厦门大学马来西亚高级教育顾问</div><div><br></div><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