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魂与樱花

徐振亚

<h3>简单说明一下:这组片子是十来年前拍的,文字也是当年的随感,记忆中这些东西还没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过,也算是"新鲜"的内容吧。拿出来的原因之一是今年又有去日本赏花的打算。</h3> <h3>去日本有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就是看樱花。这事就像来中国看长城一样重要。樱花是日本的象征,是人们(日本人和世界人民)心目中的日本国花。可要是追根寻源的话日本樱花应该源自中国。原本中国的樱花为啥非要去日本看,这道理有点说不过去呀。樱花移民日本已上千年,这移民后的待遇究竟咋样,家乡人都会关心。我也是揣着一肚子的纳闷去了日本看樱花,转了一圈后发现,樱花算是找对了婆家。</h3> <h3>其实,在奈良时期(710-794)前,倍受日本人宠爱的是四君子之一的梅花。奈良城曾是一片梅花,日本早年崇尚梅花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奈良早期曾和大唐关系良好,大量遣唐使去的就是奈良,鉴真和尚也定居奈良谱写中日友好赞歌。</h3> <h3>早年日本人用汉字“花”特指梅花,这表明梅花在日本人眼中是真正的“花”,没樱花什么事。当然那时候樱花刚去日本,还没法抗衡强大而高贵的梅花先辈(假定梅花也是从中国移民过去)。樱花曾在日本小受过委屈。</h3> <h3>可樱花的命运到了平安时期就有了改变,甚至有时来运转一发不可收拾的劲头。平安时代日本人把首都从奈良迁到了京都。由于唐朝的衰败,遣唐使的撤回,中日友好的美丽赞歌也告一段落。</h3> <h3>不破不立,梅花在日本的败运正是樱花在日本走运的开始。日本人砍伐梅花表示了摆脱中华文化圈的决心,取而代之以樱花为开创日本独立文化的标志。日本就成了樱花盛开的地方。平安时期人们已经很习惯于赏樱花,骚人墨客们经常拿着樱花说事,写诗填词唱俳句时,常喜欢围着樱花转。</h3> <h3>樱花的这个转变是受了日中关系的影响。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咱没得说,可樱花是咱家的事,自然得关心。</h3> <h3>在中国,樱花虽也是手心手背,很受喜爱,可与梅花的“君子”地位相比,还是只能甘居“庶民”。樱花、梅花虽属于同宗同种,可有不可忽略的个性差异。相对梅花来说,樱花娇气,有脂粉气,不能像梅花那样“寂寞开无主”,更没法像寒梅那样“凌寒独自开”。</h3> <h3>君子虽有君子的聪慧、豪放和刚毅,可庶民也有庶民的精明、柔情和坚忍,在中国只能如同乡野女子村姑庶民的樱花,去了日本不仅能和骚人墨客为伍,还常是王亲国戚的座上宾,据说早在七世纪天皇就开始喜欢赏樱花,九世纪就有天皇亲自主持赏樱花大会。</h3> <h3>到了江户时代(1603年到1867年),赏樱就已成为每年开春的一项重大民间活动。长期以来,赏樱作为日本的一种民俗,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民俗活动里,自然缺不了文学的介入。</h3> <h3>自从樱花取代梅花的地位以后,日本文学家们对樱花表示出了极大的热心,光在日本古代文学经典《古今集.春歌》中,咏樱的诗词就有70首;江户时代著名俳圣松尾芭蕉也有不少咏樱俳句,其中的名句是:花の雲 ,鐘は上野か, 浅草か。花指樱花,钟指能敲响的铜钟,上野和浅草均是东京的两个有大量樱花的地名。翻译嘛就免了吧。</h3> <h3>可以说樱花移民日本算是混得很不错。樱花已深深嵌入日本人的生活,而不只是个外来打工妹。在日本凡是有关樱花的事情都是事关全国民的大事,无论是栽樱、护樱还是赏樱。</h3> <h3>日本人爱樱花,不纯属审美,而和生存息息相关,用的是整个身心,甚至已近乎于某种宗教信仰,视樱花为神灵。</h3> <h3>“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想读懂日本人,首先得看懂樱花。</h3> <h3>说樱花很性感可能会让很多人不能接受,但可以换个说法,樱花很温柔,温柔得让人感觉是在撒娇。樱花的这种娇柔从日本女人身上不难发现。日本女人的温柔贤惠吃苦耐劳全世界人有目共睹。</h3> <h3>日本有句谚语:男人要胆魄,女人要娇柔(男は度胸、女は愛嬌)。做日本女人要娇柔似花,而这花不是水仙牡丹,而是樱花。品日本女人自然也如同赏花,赏日本的樱花。日本的樱花讲究清秀夺目、飘柔隽永、婀娜多姿,没有大红大紫,无需相互争艳,日本女人正是以这般樱式的淡定展示在世人面前。</h3> <h3>我看樱花时常会被樱花树的优美身姿所吸引,有时眼前真宛如一个个飘然伫立的美女。我知道这很大一部分是日本艺术家们刻意修剪的结果,可不也正是樱花才能修剪出如此身姿么。</h3> <h3>樱花一旦盛开就热闹非凡,可七日之后,樱花立即凋落,洒满一地秀美的花瓣谢世,生得轰轰烈烈去得美丽悲壮。</h3> <h3>日本的武士、军人不成功则成仁,切腹自尽,视死如归。在日本还有相当数量的文化人如作家画家选择自杀结束生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含煤气管自杀,他认为“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开创吃安眠药离开人世的芥川龙之介,是一个被称为极度迷恋死亡的人;三岛由纪夫则是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文人,选择了破腹自尽。</h3> <h3>这个清单还可以开得很长。当红作家村上春树对于死有颇让人回味的论述:“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面对死亡,日本人似乎从来就显示出惊人的从容。</h3> <h3>日本人是对死能有自己独特理解的民族。人生短暂,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活得要轰轰烈烈,死得要干干脆脆不拖泥带水,这是日本文化中的一种精神,似乎和樱花的一生有暗合之处。</h3> <h3>在日本樱花大都是一片一片栽的,赏樱也要成片成片地赏。因为日本人懂得,樱花之美不在于她的花朵,而是枝、是棵、是群、是片,只有成片成片的樱花才能浮现樱花云,才能有樱花的热烈,樱花的气势。</h3> <h3>与此类似的现象是,日本人集体观念,民族自尊,国家荣耀的位置,往往会在个人利益之上是不争的事实。我无法判断这是日本人自身的集体意识,被下意识地横移到对樱花的处理,还是处于他们对樱花的深刻到位理解,可我相信这两者吻合并非纯粹的意外巧合。</h3> <h3>日本人穿上盛装(女人们也有穿和服),有些人甚至一改平日独往独来的孤独习性,一家家一群群,带上吃的喝的, 找个樱花成荫的地方席地而坐,吃饭团,喝清酒,唱和歌,品樱花。人中有樱花,樱花中有人,一派人与樱花相容景象。</h3> <h3>细长的日本岛国南北走向,南北温差使樱花由南向北次第开放,赏樱也就可以南北追着樱花赶场子。</h3> <h3>我也就这样赶场子似的亲历了一次南到广岛北到北海道的樱花追踪体验。樱花在日本各地品种有别、剪枝造型理念不同、栽花布局排列差异,在不同的地方能赏到不同的樱花,获得不同的感受。有的樱花婀娜多姿,妖娆丽人;有的则彷佛一团团粉红的云,飘浮在山坡路边和田野。</h3> <h3>我感到在樱花时节去日本是个不错的选择,从南到北一路追着樱花赶场子更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日本樱花与其他世界各地(中国、美国、加拿大等)樱花差别很大,已有明显的本土化印迹。日本的樱花型如纤细娇柔之美女,神如视死如归之武士,韵如大和魂魄之民族。</h3> <h3>我一直没有展开篇幅谈如何赏樱的话题,如果只是哪多去哪看的话,的确可以像某些人说的中国也有很多樱花,而且一定会出现一个世界第一多的樱花胜地。但那就真侮辱&quot;花见&quot;这件事了。赏樱的要点之一是看修枝,欣赏剪裁的用意,品独特的风格造型,有点类似插画和盆景;其次是观赏樱花和周围景观的搭配,这是看大画面的大手笔,类似品园林设计,这就离不开当地的一草一木一瓦一转一山一水了。这两点都决定了老牌与高手的重要,绝非是&quot;武大也有樱花&quot;辣么简单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