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岭人请花灯

乐山乐水

<p>  粤东兴宁市的元宵赏灯习俗历史久远。长期以来,以落基祖定居兴宁始,便以姓氏人口繁衍流布别地,而同时把元宵赏灯之俗带进了当地,形成代代承袭相传、永不溟灭的兴宁客家重要传统节日之一。</p><p> 一、花灯的由来</p><p> 兴宁花灯起于元代,盛行于明,清,历经600多年,世代相传。花灯寓意美好,寄托着兴宁客家人一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及家业发达的善良愿望。兴宁的响丁(花灯)习俗由元宵佳节的花灯演变而来,是我国传统农耕时代的文化遗产。在兴宁,"赏灯"与"响丁"的读音相同。由于兴宁的客家先民初到兴宁时人口较少,势单力薄,产生了多生男丁的愿望。“响丁”就是庆祝添丁,同村同姓在老祖屋迎新花灯(丁)、升花灯(丁)的活动。元宵赏灯过程分接花灯、赏灯(响丁)、暖灯三个步骤,接花灯就是赏灯的开始。</p><p><br></p> <h3>  二、桐岭人接花灯</h3><h3> </h3><h3> 桐岭地处叶塘镇鸭池村。按祖上规定,元宵赏灯,每年定在农历正月初十日接花灯,十三日正式赏灯,十八日"暖灯",共历时8天。接花灯流程是:丁首操办节间事宜--定做花灯--接花灯。按照约定俗成,全程费用原则上由新丁负责,包括祈福、购买花灯、鞭炮和一些事务性费用。如果出现“丁少”,资金困难,则会由全村人领钱支付。<br></h3> <h3>  初十日那天,村里的负责人召集全村的男女老少,在大禾坪集合。由“新丁”共同拿出大量的鞭炮,拆开包装,系在准备好的竹篙上,然后让村里的男青年扛着;带上自己的舞狮队和彩旗队,由村里德高望重的年长者手掣“余“字大旗开路,敲锣打鼓的一起出发,去叶塘镇上&quot;接花灯&quot;。在惊天动地的锣鼓声中,彩旗迎风飘扬,雄狮随着鞭炮的轰鸣而欢腾跳跃!</h3> <h3>  &quot;花灯&quot;是事先在叶塘镇上选购的,存放在镇上的一个门面较气派的店铺里。当&quot;请花灯&quot;的队伍来到存放&quot;花灯&quot;的地方,众多鞭炮齐鸣。在热闹的鞭炮与锣鼓声中,由村里的两个&quot;新丁代表&quot;扛起崭新的花灯,往村里出发。(&quot;新丁&quot;,即是指前一年出生的男孩。前一年最先出生的男孩,则称为&quot;丁首&quot;,第二个则为&quot;次丁首&quot;。如果一个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quot;新丁&quot;,则由&quot;丁首&quot;与&quot;次丁首&quot;的家庭代表扛花灯。)</h3> <h3>  在接花灯的路途中,鞭炮是不可以停止的,一路上由年轻人接力点燃事先准备好的鞭炮,让鞭炮声连绵不断。“花灯“经过屋门时,村民们都会热情而兴奋地燃放鞭炮迎接。因此,每逢&quot;请花灯&quot;,整条道路都会给铺上厚厚的一层鞭炮纸屑,绘成一路”红地毯“!</h3> <h3>  当把花灯&quot;请&quot;回村里后,将举行“升灯“仪式”。在祖屋的祠堂,伴随着锣鼓“添丁”、“发财”声中,在大众期盼的目光和欢笑声中,花灯徐徐升至固定的中厅正梁上。</h3> <h3>  </h3> <h3>  升灯仪式结束后,大家带着甜甜的笑容,“添丁”、“发财”的美好祝福和期待,从祖屋&quot;迎丁&quot;回家。</h3> <p>  高潮过后,祖屋门坪上也因大量燃放鞭炮而铺上了厚厚的“红地毯”,充满着喜庆氛围,寄托着桐岭人一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及家业发达的良好愿望!</p> <h3>  </h3> <p>  淳朴的民风,良好的民愿,祈望年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家业发达,人人安居乐业!</p><p> </p> <h3>编后语:桐岭人,桐岭事,你我共同关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