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三八妇女节,我们十九名退休老人组团到黄柏山景区一日游,此地处河南与湖北两省交界。我们早上七点出发,晚上九点到家,一路奔波众人颇有微词。</h3> <h3>十一点到达景区后就在山下就餐,然后坐景区游览车上山。</h3> <h3>黄柏山旅游区位于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汇处。由河南商城县境内的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北麻城市境内的狮子峰景区共同组成,总占地面积228平方公里。</h3> <h3>是一个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首批“中国森林氧吧”、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h3> <h3>素有“鸡鸣闻三省”“华中养心福地”之称。始建于明代的“楚豫禅宗”法眼寺亦位于此。</h3> <h3>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黄柏山旅游区兼容南北的山水景观,境内沟谷幽深、潭瀑众多、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97%,植物多达2000余种,动物多达371种,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以上保护的动植物有银缕梅、青钱柳、商城肥鲵等20余种,被专家誉为“天然动植物王国”。</h3> <h3>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使得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很高,实地测得森林空气负氧离子峰值达47.8万个/cm3,这一峰值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的478倍。2015年,黄柏山也因此获得中国首批“森林氧吧”称号。</h3> <h3>景区内目前主要景点除了大峡谷、大瀑布、无念湖、滴翠湖、狮子峰、玻璃栈道、天空之镜、千年古银杏、千年古松、江淮林海、竹海等自然景观外,还有闻名三省、始建于明代的“楚豫禅宗”——法眼寺,六祖慧能弟子无念禅师的墓塔——息影塔,明代大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讲学的——花潭书院(重修后更名李贽书院)、历史传说中的黄花天子庙、胜卦尖、跑马场、百战坪、撂脚河、姑嫂潭等众多人文景观,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h3> <h3>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商城县南部,国家4A级旅游区,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北制中原,南钳武汉的屯兵之地,最高峰九峰尖海拔1352米,因盛产黄檗而得名。</h3> <h3>景区总面积134平方公里,分为法眼寺佛教文化区、大峡谷观光游览区、滴翠湖森林沐浴区、九峰尖登上探险区、九潭谷山水观光区五大功能分区。景区内山青水秀、沟谷幽深、溪水长流、潭瀑众多,自然风光绮丽,人文景观亦很丰富,历史遗迹众多。闻名三省、始建于明代的“楚豫禅宗”法眼寺 ,六祖慧能弟子无念禅师的墓塔息影塔,明代大思想家、文学家李贽 讲学的花潭书院、历史传说的黄花天子庙、胜卦尖、跑马场 、百战坪、撂脚河、姑嫂潭等众多人文景观,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h3> <h3>息影塔 又名祖师塔,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系明代进士、七省经略梅之焕为纪念其友无念禅师于天启丁卯年(1627年)所建,为无念禅师舍利瘗藏之处。塔旁不远处有一株大别山五叶松,苍雄挺劲,翠盖如云,伴随着无念祖师。</h3> <h3>息影塔无门,为一色精雕花岗石砌筑,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顶部为葫芦形塔刹,整塔高约8.5米。第一层西向额眉镶嵌长方形塔铭,阴刻楷书“息影塔”,并有“明天启丁卯岁浴佛日芝信天翁题”的铭记。第三层各方均阴刻小篆两字共计十六字,依次分别为“大明,僧宝;长夜,时晓;影息,浮屠;神光,远照”,篆法工整,虽经400年风雨浸蚀,仍字形完好。附近还有“古梅塔”、“真佛和尚塔”等6座石塔,相传是为无念禅师的弟子古梅、真伦、百衲、直愚等修建的,以护卫祖师塔。息影塔前有一处青砖灰瓦“四合院”式建筑-——息影塔院,俗称塔庙,共有大小房屋12间。</h3> <h3>息影塔不仅代表着黄柏山深厚的历史文化,还能反映其集南北特色于一体的地域特征。</h3> <h3>法眼寺</h3><h3>为明代高僧无念禅师于明万历28年(1600年)所创建,闻名于鄂豫皖三省,有“楚豫禅宗”之说。山门前两株千年古银杏苍翠依然,见证着唐朝昔日的辉煌与历史变更的沧桑,明僧无念曾在此修建寺院取名法眼,息影塔安于山间,千年不变的钟声,仿佛讲述着明万历年间右都御史梅之焕对禅师的无比怀念。</h3> <h3>高僧无念禅师,姓熊,名深有,麻城熊家河人,十六岁出家,历遍五岳名山,求师访道,凡三十余年。明万历28年至黄柏山创建法眼寺,聚僧讲法“名满天下,为海内明贤所仰重”。称之为“丛林旷代宗匠”。宗仰之者,“尽海内鸿硕,斯文盟主”,成为明代最有影响力的100名僧人中位居第九的著名高僧。</h3> <h3>法眼寺院坐东面西,寺址有“黄龙出洞”之说。古寺最盛时占地4000平方米,共五重大殿,房屋130余间,寺僧200余名。下辖数十座寺院,寺僧达到1500余人。</h3> <h3>李贽书院</h3><h3>李贽书院位于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汇处的黄柏山旅游区。这里曾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李贽当年的避难讲学之所。</h3> <h3>李贽(1527-1602年),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泉州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李贽提出“童心说”,在文学方面,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h3> <h3>李贽与黄柏山法眼寺开山祖师无念禅师为至交好友。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李贽自湖北麻城来到河南商城黄柏山法眼寺避难,并著书讲学于花潭书院,其晚年最后一部著作《九正易因》就是在此定稿完成。离开黄柏山后李贽被诬入狱,自刎而死。</h3> <h3>为纪念李贽,里人于此恢复重建了李贽书院,书院位于法眼寺东侧,由李贽纪念馆、花潭客舍和净心讲坛三部分构成,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为抬梁木构架硬山式仿古建筑。厅堂均为花窗格扇,瓦当兽吻,厅堂之间曲廊勾连,幽径相通,看似独立单元,实则相连整体。客舍、纪念馆大厅分别安置高约三米金丝楠木雕刻李贽坐像及高约两米的大理石雕头像。院外苍松秀竹环绕;院内一泓清泉从高山委婉而来,时而跳跃扬波,时而低吟浅唱,和着松涛之声,使得这里更加深邃幽静。登高远眺,四目皆景,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和谐相融、浑然一体,尽显设计者的智慧和匠心。</h3> <h3>李贽书院的建造,为世界研究李贽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活动平台,填补了世界研究李贽无固定场所的空白。如今这里是李贽(亚洲)研究中心,中国李贽研究协会的学术研究基地所在地。</h3> <h3>无念湖</h3><h3>无念湖位于法眼寺正南百米,湖为黄柏山上盆地储水自然形成,长平如镜,一泓湖水,拱卫寺门,是传说中的金盆跳鲤之地。后为纪念无念禅师进行整建,由无念湖和环湖文化休闲长廊组成,水面约300亩,蓄水量40余万立方米。</h3> <h3>无念湖的修建,使景区顿生灵秀之气,待环湖文化休闲带建成,这里会成为文人墨客,社会贤达修身养性,文化交流之所,必将重现历史上人文荟萃的胜景。</h3> <h3>滴翠湖</h3><h3>又名“天池”,位于大牛山,海拔735米,是豫南海拔最高的湖泊,库容40万立方米,水面15亩,最深处28米,下为梯级发电站。</h3> <h3>湖畔茂竹绵延,苍翠欲滴,水杉耸立,松林起伏,涛声阵阵,湖中水波粼粼,碧若翡翠,浮山掠影,尽收池底。四季皆美景,最美云起时,远山近水,时隐时现,置身其中,宛在画中。曾有诗曰:“黄柏苍翠滴清露,汇成天池翡翠湖”。</h3> <h3>黄柏山大峡谷</h3><h3>黄柏山大峡谷由将军岭、滴水峡两部分构成,是北宋末年黄花天子和杨腊红大战故事发生地之一,景区包括将军石、将军岭、迎客松、天鼓石、石门阵、滴水人家、饮马涧、梳妆瀑、滴翠潭、石门关、铜锣潭瀑布、将军亭、学艺潭、桃花潭等10多处景点。</h3> <h3>大峡谷独特的巨型花岗岩地貌在河流千万年的冲刷下形成了滴水峡令人难忘的景观,瀑布群集、深潭星罗、巨石林立。</h3><h3><br></h3> <h3>峡谷也是动植物的王国,据统计,自然分布有乔木树种140余种,野生动物20多种,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商城肥鲵(娃娃鱼)。</h3> <h3>黄柏山大瀑布</h3><h3>为2公里长的峡谷,谷中有三大瀑布,每瀑相隔约30米。可谓三步一潭,五步一瀑,如银河倒泻、蔚为壮观。自下而上,第一瀑为浣纱瀑,流水由岩石上倾泻而下,如一丝丝白纱,恬静而优美。第二瀑为锁龙瀑,在宽阔的岩壁上蜿蜒而下,突然跌下深潭,形成三十余米高的瀑布。在下落入潭处,一巨石挡立岩壁中央,巨石至北岸的岩壁上有六个等距离的圆柱形石洞,似为锁龙所用。第三瀑布为万丈崖瀑布,从百余米的石壁上垂直飞泄而下,如银河倒泻,飞珠溅玉,声若惊雷,蔚为壮观。</h3> <h3>狮子峰景区</h3><h3>狮子峰景区位于大别山腹地,东临安徽金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北接河南商城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先后被国家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景区。现有总面积94平方公里,距麻城市区45公里,至武汉车程仅3小时。</h3> <h3>狮子峰山清水秀,春览百花、夏避酷署、秋观彩林、冬赏瑞雪。其森林资源丰富,同样是一个大自然的“森林氧吧”:森林覆盖率达90%,植物种类达1600种,动物300多种,有中原第一松美誉的古松和近百株树龄在数百年的古栎树林和古银杏树,森林中负氧离子最高峰达到每立方厘米40万个。</h3> <h3>狮子峰不仅有巍峨险峻的狮子峰,一脚踏三省的棋盘石,更有麻城第一峰康王寨,还有令人神往的大别山第一峡“东冲大峡谷”。景区内玻璃栈道、天空之镜、峨山寺、古栎树、吊桥、古松等景观美不胜收。</h3> <h3>玻璃栈道</h3><h3>狮子峰玻璃栈道悬于狮子峰主峰山顶东南线,人行道宽1.9米,总长64.04米。于峭壁岩石上凭空伸出的玻璃栈道全部是用透明度极高的钢化玻璃打造,透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见底下的万丈悬崖。此栈道专供游人体验凌空行走、拍照,也是是通往天空之镜的必经栈道。</h3> <h3>天空之镜</h3><h3>建于狮子峰主峰下“绣球山”顶的高空巨型玻璃观景平台,整个玻璃观景台成圆形,是用透明度极高的钢化玻璃打造,透明如镜,平铺空中。直径16.8米,总面积221.67平方米,垂直高度200余米。游客立于观景平台上可以360°无障碍欣赏大别山全景:眺望远方,山峦柔美起伏;仰望主峰,气势雄伟直矗苍穹;俯瞰脚底,万丈悬崖峡谷森深。</h3> <h3>登顶览盛景,大美狮子峰。凌空漫步于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天空之镜上,如临仙境。后期将在天空之镜观景台打造华中最具刺激的挑战项目“VR虚拟蹦极”,期待有胆的你,到此一战!</h3> <h3>峨山寺</h3><h3>峨山寺位于狮子峰腰部的竹林深处,入得低矮简陋的山门,青砖黑瓦古屋,石门楼上“峨山寺”三字朱色古香。四周茂竹修林,老竹新笋,虬树新枝,望不尽的林海竹海。深山藏古寺,与隔岭北望的“豫楚禅宗”法眼寺相比少了些恢宏热闹,多了些幽静朴拙。</h3> <h3>穿过小院拾级进入殿内,方寸之地却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菩萨,还有药王、牛王、都督大王。真是庙小神大!一堵页岩垒就的院墙如一架长长的古籍,珍藏着历史的厚重悠远。</h3> <h3>千年古松树</h3><h3>从峨山寺下来,途径古栎树,便出现一条长长的吊桥凌空横跨,木质的吊桥全长77米,走上上面摇摇晃晃,有一种空中荡秋千的感觉。</h3> <h3>走过吊桥,映入眼帘的是一颗千年古松树,被誉为“华中第一松”。树身三抱有余,斑驳嶙峋,盘根错节,枝干向四面45°辐射,绿荫面积巨大。此古松树形态奇特,完全是吸收自然之精华,天然生成,举世罕见。它尽历沧桑而劲拔如故,日出柔光、日落余晖,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松景各具特色。游人观之,均嗟叹不已。</h3> <h3>楚豫禅宗——法眼寺</h3><h3>据史料记载,法眼寺占地4000平方米,共五进,房屋130余间,常驻200余名。山因寺而扬名,寺因山而名盛,三省香客,闻晨钟暮鼓,善男信女,虔诚朝山拜佛的鼎盛。无念禅师“名满天下,为海内明贤仰重”,当朝名臣邹元标、邓文洁、梅国桢、大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大学者焦闳等,皆与无念禅师谈经论道,撰文呤诗,对禅师推崇备至。可想而知,无念禅师曾数次与友人在黄柏山的山道上、在法眼寺的佛光中畅怀人生,赏月品茶,读书修禅,讲学论道。其情其境,鲜活依晰。法眼寺在当时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h3> <h3>由于历史原因,法眼寺日趋败落,庙宇和佛像皆无,仅存遗址。民国十七年(1928)冬,宝丰王泰股匪窜犯黄柏山,纵火烧毁法眼寺释迦佛殿、关圣帝殿、观音阁、方丈室、藏经楼、客堂等处,劫烬中《黄柏无念复问》雕版幸存。后虽经寺僧募化修葺,难复旧貌,寺由此衰。</h3> <h3>解放初期,寺门上尚残留“楚豫禅宗”四个彩陶大字,殿堂内有一尊占地半室的铁佛和近两米高的铁钟。后土地改革,僧侣还俗,寺由此废。1956年建黄柏山林场,设场部于寺院,逐年拆建,寺貌渐改。1958年大办钢铁,铁佛和近两米高之铁钟“被砸碎投入烈焰熊熊的炼钢熔炉之中。目前寺院门前保留有两尊2米多高的石狮,两株直径达2.1米的千年古银杏生长旺盛。</h3> <h3>法眼寺几度兴废,然而,袁宏道所著的《法眼寺记》没有兴废,它的精神实质已深深的积淀在大众的深层结构中,也积淀在这片曾发生过的黄柏山上。今有善信黄景昱,发勇猛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恢复古佛道场,让袁宏道笔下的《法眼寺记》再现世间,构筑这片澹然、幽静、空灵的境界,在这寂寥心境中“悟人心之空、感存在之道”真正体会袁宏道摄教归净的土净思想……</h3> <h3>重建后的法眼寺由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长老担任方丈,相信在净慧长老的的领众熏修下,中兴的法眼寺定会盛世辉煌、门庭若市,接引着无数南来北往的问禅者,抚慰着现代社会的世事人心。</h3> <h3>法眼寺在原址恢复重建,重建后的法眼寺气势恢弘,整体面积五万多平米,建筑面积达两万多平米,为中部地区比较大型的禅宗寺院。庙宇是仿原貌而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客堂、接待中心、结缘处、伽蓝殿、祖师殿、钟鼓楼、天王殿、斋堂、云水楼、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五观堂、禅堂、方丈院、上客房、藏经阁、法堂、放生池等。大雄宝殿为歇山重檐七间古建筑大殿,殿内正中供奉为释迦牟尼佛,高7米。阿难迦叶侍立左右。右边是阿弥陀佛,左边是药师佛,均为7米高。殿内两侧是十八罗汉,每尊高为2.8米。寺院门前保留下的两尊2米多高的断臂石狮和两株直径达2.1米的千年古银杏,见证了此地千年不绝的香火(具体寺院名称和年代正在考证中),相信此一石一木也必然见证法眼寺新的辉煌。</h3> <h3>传说故事编辑</h3><h3>黄柏山上流传着许多或神秘、或忧伤、或美丽的传说,如黄花天子与杨腊红大战于黄柏山,小白龙遮日、姑嫂情等传说。这些神话传说留下许多古迹如:黄花岭、百战坪、观阵山、跑马场、头战坪、八里滩、河凤桥(合缝桥)、太子岗等,商城县的许多地名都源于此。</h3> <h3>商城炖菜</h3><h3>商城炖菜历史源远流长。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抗日,发展于当代。千百年来,商城民众秉承原汁原味理念,精心制作商城炖菜,最终形成以清炖为代表的菜点风味流派,与东北炖菜、华南炖菜具有本质区别,在华厦5000年厚重的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