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万物都发青

王彤

<h1>当年我们下乡到长水河农场,先在五分场后来又分到十分场。十分场二连的指导员李凡连是一个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老家是安徽的,我们都习惯叫他李队长。他身体不好,有比较重的银屑病,犯病时苦不堪言,掀开衣服可以看得见裂开的皮肤处渗出血迹,今人不忍直视。他家庭生活负担也此较重,但他仍然开朗乐观,常说:小车不倒往前推。</h1> <h1>他干起活来干劲十足,还耐心地教我们干各种农活。他是一个爱唱歌的人,带我们出工时常常是一边走一边唱起家乡的民歌小调。那种民歌粗旷随意,就像山间的野花随意开放,就像山间的溪水穿流不息,时而激流勇进时而迂回婉转。或许是家乡的曲调才能抒发他的情怀,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记住他的乡愁。</h1> <h1>有一次,那是在初春的季节,雪化了,金黄色的冰凌花在开放,绿色才刚刚露出一点端倪。<br>他领我们出工走在前面,在乍暖还寒的春风中扯起嗓子唱了起来:<br>“春天到了万物都发青啊,咱们庄户人啊家家忙春耕啊……”<br>没想到第一句刚唱完,就引起一片笑声。李队长一脸茫然,不知道大家为什么笑,还以为是自己唱跑调了。其实是有些人把“万物都发青”听成“万物都发情”了,所以才笑的。</h1> <h1>“春天到了万物都发青”,春回大地绿滿山川,是值得歌唱的。<br>其实,“春天到了万物都发情”,也同样值得讴歌。<br>你看天上那一队队天鹅,一队队大雁,还有丹顶鹤,千里迢迢飞回了家乡,不是又要在春天里孕育新的希望吗?万类春天竞自由!</h1> <h1>他爱人也是一个很勤劳很朴实的人。有一次我在猪号旁那个水井打水饮牛,一不小心被 辘轳把将涤卡上衣划开了一个大口子,还是她拿去衬了一块布,密密实实地补好了。</h1> <h1>那年夏锄结束后我回家探亲,李队长正在哈尔滨住院,我去医院看他,在一九七二年七月十九日的日记中写道:<br>今天去第四医院看望李凡连指导员,并带去他家的一封信。他住院一个月病情一直不好转,身体很衰弱,但他精神很好,买了一大堆报纸杂志天天学习。他一见我去了就问我分场、连队的工作、学习情况,我都一一作了答复。他还问我写入党申请书沒有,他说应该写,政冶上应该积极要求进步,不要怕别人议论讥笑。工作要大胆,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的,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努力工作,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个活雷锋。</h1> <h1>九十年代初,我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回到十分场,他向同学介绍农场的发展,给同学们讲北大荒的创业历史。他属于第一代北大荒人,把一生献给了北大荒,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那时农场职工的生活还不富裕,他们把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蘑菇、木耳、鸡蛋拿出来做给我们吃。</h1> <h3>(与李凡连队长一家人的合影)</h3> <h3>(与王忠山队长一家人的合影)</h3> <h1>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十分场的知青中不少人还记得他唱歌的情景。</h1><h1></h1><h1>范洪祥至今还记得他唱的一段歌词:<br></h1><h1>“春天到了万物都发青,毛主席发号令,一举大反攻,陈军长(陈毅)带人马大军往南行……”</h1><h1>看得出,他很怀念他的军旅生涯。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舍生忘死,那是他的青春吐芳华~~</h1> <h1>李连成说: “ 想起李凡连当年唱歌的情景,一个非常朴实的老兵!”<br></h1><h1>赵芬说 : “记得李凡连挑着担子边走边唱的情景,他有皮肤病,很痛苦,但干劲十足,对知青也很好,是个好人。”<br></h1><h1> …… </h1><h1> 李队长走了己经有些年了,他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一些宝贵的东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