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基础(十)律诗的粘对

林震扬

<h1><b>四、 律诗的粘对</b></h1> <h1>  格律诗讲究粘对,有"对句相对,邻句相粘"之说。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br /> "粘"和"对"是不同含义的两个规则。一首诗中的诗句不合乎"粘"的规则叫"失粘",诗句不合乎"对"的规则叫"失对"。失粘和失对都是格律诗的大忌,应该避免。<br /> 粘,就是相同的意思。格律诗的粘,也就是平声粘平声、仄声粘仄声。诗律中有这样的要求:绝句的第三句和第二句,律诗的第三句和第二句、第五句和第四句、第七句和第六句,在除句末外的节奏落脚点上,字音的平仄要基本相同。<br /> 对,就是相对、不同的意思。格律诗的对,也就是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诗律要求绝句的第二句和第一句、第四句和第三句,律诗第二句和第一句、第四句和第三句、第六句和第五句、第八句和第七句,在除句末外的节奏落脚点上,字音的平仄要基本相对。<br /> 下面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例,让大家尽快熟悉"粘对"的规则:<br /> 相见时难别亦难,<br /> 平仄平平仄仄平<br /> 东风无力百花残。<br /> 平平平仄仄平平<br />(第二句与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对。)<br /> 春蚕到死丝方尽,<br /> 平平仄仄平平仄<br />(第三句与第二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粘。)<br /> 蜡炬成灰泪始干。<br /> 仄仄平平仄仄平<br />(第四句与第三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对。)<br /> 晓镜但愁云鬓改,<br /> 仄仄仄平平仄仄<br />(第五句与第四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粘。)<br /> 夜吟应觉月光寒。<br /> 仄平平仄仄平平<br />(第六句与第五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对。)<br /> 蓬山此去无多路,<br /> 平平仄仄平平仄<br />(第七句与第六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粘。)<br /> 青鸟殷勤为探看。<br /> 平仄平平仄仄平<br />(第八句与第七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对。)<br /> 粘对的作用在于其能够使全诗的平仄分布和声调更加和谐,更加多样化。如果失粘,前后两联的平仄也会出现雷同的现象;如果失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会出现雷同的现象。讲究粘对能使诗歌的平仄富于变化,从而在音律上形成回环、优美的节奏。<br /> 粘对的规则能够帮助我们记忆并掌握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只要知道第一句的平仄,整首诗的平仄就能轻易推导出来。<br /> 粘对的规则还能够帮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因为不管多长的长律都必须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诗句的平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