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母校来人,找到我们三人,作”寻访西迁人物”专题访谈</h3><h3>交大西迁时的我们三人为:</h3><h3>何家文老师(现85岁) 学生乐振祥 朱渊澄(现82岁)</h3> <h3>采访的学弟学妹们 希望我提供一些老照片</h3><h3>当然应该很好找一找</h3><h3>还是做成 【美篇】 吧,照片说明更加方便</h3> <h3>从在上海时的 交大60周年校庆 说起</h3><h3>交大分部学生合唱团在交大60周年校庆演出中获奖,分部合唱团的三位领导在校门口合影留念。</h3><h3>(左起):朱渊澄,袁继宏,沈奎华(造船,不迁西安)</h3><h3><br></h3> <h3>交大分部合唱团的女生小合唱成员,在新上院前合影</h3><h3>男生 袁继宏和我</h3><div>女生 记得的有前排 郑伊文(左2)董曼华(左3)童伟雄(左5) 后排 簣惠娟(左4)</div> <h3>我们在上海读一年级时,班上有四名越南留学生,特别安排四位同学与他们结对,帮助提高他们华语对话能力。照片中排左边是 毕镐钧,后来成为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另三位是傅天恩(上右)、虞和洵(下右)、张文彪(下左)。</h3><h3>越南同学的名字,只记得中排右边的 陈春三 了。</h3> <h3>1956年迁到西安以后,手风琴队在中心大楼前合影</h3><h3>记得两个背琴的是 马都(左) 徐声(右)</h3> <h3>1958年西安高校红五月歌咏比赛,我们在草棚礼堂边排练合影</h3> <h3>1958年下洛南山区 大炼钢铁100天回校后,机械系编排话剧汇报演出,请陕西省话剧团导演来校指导。学生七人为:何霈 董鄂 朱渊澄 (中立者 导演)胡增炎 张立民 何康侯 斯乾</h3><h3><br></h3> <h3>1960年夏,毕业留校当助教,组建担任教工合唱团首任指挥</h3><h3>图为1961年五一演出后,与学校领导合影:</h3><h3>中排 吴镇东 赵富鑫 张鸿 苏庄 彭康 林星</h3><h3>前排 有 秦惠兰(左2) 钱秀英(左4)</h3><h3> 本人在 苏庄副校长后面</h3><h3><br></h3> <h3>同期 长乐剧场 合唱获奖汇报演出</h3> <h3>有点意思的是 我的高等数学听课记录本</h3><h3><br></h3><h3>陆庆乐老师讲课</h3><h3>马知恩老师辅导</h3><h3>上海 交通大学 1955.9</h3> <h3>马知恩老师提出的“独立思考”的意见 (1956.1.5)</h3><h3> 在说了七条意见后,马老师又指出</h3><h3>学习的好坏全靠自己的努力,对自己要求得高,就会学习得好。不能认为忙而不考虑改进。不改进更忙,也许就忙忙碌碌过上一辈子,因为在任何时间,我们都是忙的。</h3><h3>别人的经验还只是别人的,关键问题在于自己。</h3> <h3>课堂上的记录和作图</h3> <h3>已经到了西安,在3321教室上课</h3> <h3>1960-1963,教工单身宿舍(一村36宿舍205室)。手风琴还是学生手风琴队的,但已经用上120贝司 意大利琴啦</h3> <h3>最后,有朋友问我,你拉手风琴照片上穿的蚌壳棉鞋,是外婆给做的吗?我回答说:是我妈妈亲手做的。</h3><h3>妈妈88岁过世,爸爸95岁离开人间。想起爸妈泪双流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