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隔《一江水》一一三毛和王洛宾。

广扬

<h3>2015年野夫的小说《1980年的愛情》被拍成电影,电影虽不火爆,但主题曲《永隔一江水》却传唱大江南北。</h3> <h3>这首王洛宾在50年代创作而成的《一江水》背后,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表达三毛对王洛宾的愛恋。</h3> <h3>1989年,香港女记者夏婕访问了王洛宾,在報刊上发表了三篇关于王洛宾的報道。</h3> <h3>三毛从小就愛唱王洛宾改编的民歌,尤其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h3> <h3>1990年三毛从媒体上看到了王洛宾一生历尽坎坷,饱经磨难,年近不惑,妻子病逝,孤零零地死守新疆。</h3> <h3>三毛决定到新疆拜访王洛宾,于是她要来了王洛宾在烏鲁木齐的地址。1990年4月16日来到了烏鲁木齐。</h3> <h3>三毛敲开了王洛宾家的门,王洛宾见到穿红底黑格外套的三毛,他只道她是台湾作家,叫陈平。</h3> <h3>回到了台湾后,三毛将王洛宾的采访整理成《中国"西北民歌之父王洛宾"》一文在台湾发表。</h3> <h3>继而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写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找到了原作者》一石激起千层浪,王洛宾迅速蜚声海峽两岸。</h3> <h3>连三毛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两篇文章,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后来,三毛便开始了与王洛宾鸿雁传书,万里寄情。</h3> <h3>从1990年5月到8月三个月,三毛就给王洛宾写信达15封之多。称呼也改变了,变成了亲爱的。</h3> <h3>在信中,三毛写出了自己对王洛宾爱恋之情,打算携手走完人生的后半程。</h3> <h3>1990年8月23日,三毛拎着行李,再次奔赴鳥鲁木齐,直接住到王洛宾家中。</h3> <h3>为了迎接三毛的到来,王洛宾开始置办家具,买了一张当时最流行的单人席梦思床,书桌、台灯和一套新被褥。</h3> <h3>三毛的意思很明确,住到王洛宾的家中后,就不打算再走了,要和王洛宾结婚。</h3> <h3>当然,王洛宾也知道三毛的想法,但是此时的王洛宾更清楚,自己已经77岁了,比三毛要大30岁。</h3> <h3>这份愛太沉重了,自己承受不了,他知道自己年岁太大了,害怕一旦接受了,会给三毛带来一次新的丧夫之痛。</h3> <h3>王洛宾拒绝了三毛的示愛。</h3> <h3>1991年1月5日,离开王洛宾的第121天后,飽受事业、愛情与疾病三重困扰的三毛,最后选择了上吊自杀,英年46岁。</h3> <h3>王洛宾得到消息后,很是悲痛,屋里掛出三毛的相片,供上了三毛临走时留给他的一绺秀发。</h3> <h3>噩耗传来,王洛宾悲恸不己。他曾以为拒绝便是善待,殊不知,当他硬起心肠逼走她时,</h3> <h3>却将惺惺相惜的两个人推至天人永隔的两端。于是,侊惚迷离之中,他写下了晚年最后一首情歌:</h3> <h3>《等待一寄给死者的恋歌》: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夲是一场迷藏的梦,</h3> <h3>且莫对我責怪,为把遗憾赎回来,我也去等待,每当月园时,对着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来,</h3> <h3>我永远在等待,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愛!</h3> <h3>可惜,三毛已经永远听不到这情深似海的呼喚了……。诗人说:你走后,人间就冷了。</h3> <h3>所以他终日烈酒麻醉自己,却一次次毙溺在痛苦海洋中。</h3> <h3>老而仳离,与少年失恋並无夲质不同。五年后,王洛宾溘然长逝。</h3> <h3>三毛在天之灵,请接受你最愛唱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愿你的英灵安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