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向爸爸报喜放卫星 富农变成了穷光蛋》</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功勋</font></h3> <h3><br /></h3><h3> 当第一年兵的时候,每个战士每月发六元钱津贴费。</h3><h3><br /></h3><h3> 农村兵一般是将津贴费先攒起来,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寄回家贴补家用,剩余的钱主要是为将来复员回家找工作、盖房子、娶媳妇用的。</h3><h3><br /></h3><h3> 我一个月六元钱的津贴费只花一元钱,买十张八分钱的邮票给爸妈写信用只花八角钱,肥皂、牙膏、信封、信纸、洗衣粉等日用品,买一次要用一段时间,所以,每个月存五元钱是绝对有保证的。</h3><h3><br /></h3><h3> 其实,那个时候的我,也有些想吃的东西,可是当时住在农村的老百姓家里,根本就买不到。</h3><h3><br /></h3><h3> 再说,当时部队政治思想工作抓的很紧,特别是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教育。</h3><h3><br /></h3><h3> 另外,周围都是农村来的战士,他们的家庭生活都很拮据,这种客观环境对自己用钱也是一种无形的约束。</h3> <h3><br /></h3><h3> 那时农村没有储蓄所,就是建个储蓄所,贫困的农村哪有人存钱呐。</h3><h3><br /></h3><h3> 为了解决连队干部战士存取钱的问题,经连队党支部研究决定,由文书承担起全年干部战士存取钱的工作。</h3><h3><br /></h3><h3> 当时连部的文书叫董居香,是六九年春季兵,河北南大港人、中等个,脾气性格很好,工作很仔细很认真。</h3><h3><br /></h3><h3> 每个月底,司务长到各班去发津贴费,我第二天就把津贴费存到连部文书那里。</h3><h3><br /></h3><h3> 每次到连部,文书就会打开用锁锁着的抽屉,拿出一个储蓄所印制的卡片,我交好钱双方签好名,这个过程就结束了。</h3><h3><br /></h3><h3> 一个月过去了,一个季度过去了,半年过去了,我的存款数额在直线上升。</h3><h3><br /></h3><h3> 据文书说,当时我在全连的战士里是最有钱的。</h3> <h3><br /></h3><h3> 渐渐的,我是连里的"小富翁",在战士们中传开了。</h3><h3><br /></h3><h3> 于是,班里、排里,有些要好的战友因为有急用,开始跟我借钱了。</h3><h3><br /></h3><h3> 那个时候大家都没钱,借个五元钱,数额就算大的了;借10元钱的也有,但是不多。</h3><h3><br /></h3><h3> 那时跟别人借钱是件很不光彩的事,一般都是偷偷地私下里进行。</h3><h3><br /></h3><h3> 那时,战友之间的诚信度都很高,一般也不用打借条,下个月最多两个月就还了。</h3><h3><br /></h3><h3> 到年底了,连里争创《四好连队》,要上报政治工作总结,把我树为全连的勤俭节约标兵,并把我作为,对全连干部战士进行艰苦朴素优良作风教育的先进典型上报了团党委。</h3> <h3><br /></h3><h3> 团政治处很敏感,听说七连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教育搞得非常好。</h3><h3><br /></h3><h3> 还涌现出了,一个北京来的干部子弟,平时勤俭节约一年攒了60元钱,还用平时攒下来的钱帮助有困难的战士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就立马派宣传干事下连住队采访我。</h3><h3><br /></h3><h3> 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平时都是怎么生活的?怎么安排津贴费使用的?马上要发7元钱了,准备怎么安排?当兵三年,最终目标准备存多少钱?</h3><h3><br /></h3><h3> 采访了班、排、连领导、文书和我帮助过的一些战士,认为我的事迹很有向全团推广的价值。</h3><h3><br /></h3><h3> 一时间,连里沸腾了,战士们私下传开了,"我们连要出团里的标兵了"。</h3> <h3><br /></h3><h3> 我也有些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赶紧把这件事作为好消息写信告诉了爸爸,满以为放了一颗精神原子弹。</h3><h3><br /></h3><h3> 爸爸很快就回信了,他首先对我进行了从未有过的充分肯定和大肆表扬,说我继承发扬了老八路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给他争了光。</h3><h3><br /></h3><h3> 爸爸的表扬对我来说是少有的,因此,我有些兴高采烈、热血沸腾了。</h3><h3><br /></h3><h3> 随后,爸爸又开始痛说爷爷家的苦难家史、兄弟姐妹之间的骨肉深情,让我悲痛之余又深受感动。</h3><h3><br /></h3><h3> 爸爸特别着重提到大伯带着当时七岁的他下煤窑当童工,多少次为他遮风挡雨、多少次为他遮挡工头的皮鞭棍棒的情景,并强调没有大伯就没有他。</h3><h3><br /></h3><h3> 最后爸爸对我说,大伯家的土坯墙快倒了,你能不能把攒了一年的津贴费寄给大伯买红砖砌堵墙,并附了地址。</h3> <h3> 我二话没说就去了连部,找到文书要提钱。</h3><h3><br /></h3><h3> 文书一听急了眼,告诉我我的事迹材料刚改完,后天就要报到团里边,事迹里的存钱计划不能变,钱一取走你这个先进典型就玩完。</h3><h3><br /></h3><h3> 我说存钱就是为了救个急,我不能为了虚名看着大伯墙倒屋塌不去管。</h3><h3><br /></h3><h3> 在我的坚持下,还是及时的给大伯家寄去积攒了一年的津贴费60元。</h3><h3><br /></h3><h3> 爸爸知道了很高兴,告诉我亲情比啥都值钱。</h3><h3><br /></h3><h3> 那年大伯进京说走了嘴,妈妈知道了很心烦,找到爸爸论道理。</h3><h3><br /></h3><h3> 三个儿子都当兵,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就数他条件最艰苦,牙逢里好不容易攒了60元,你不吭不哈一封信,就让他又成了穷光蛋。</h3><h3><br /></h3><h3> 爸爸听着不做声,笑着打着马虎眼。</h3><h3><br /></h3><h3> 对妈妈说:"知道抱恩的人,今后才会挣大钱。他现在吃苦多一点,今后的路才不会偏。"</h3> <h3> 1995年我到济南军区检查学员临床实习工作,在省军区、军分区领导的安排下,一行七人陪我回老家寻根祭祖。</h3><h3><br></h3><h3> 妹妹指着那座用红砖砌的山墙说:"哥哥,这堵墙用的红砖,就是用你当年寄来的钱买的。"</h3><h3><br></h3><h3> 47年过去了,不要说当年的60元有多值钱,就是600元、6,000元、60,000元,也早已过眼云烟。</h3><h3><br></h3><h3> 但是,我坚信,这兄弟姐妹之间的骨肉深情会永远屹立在心间。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