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进,为引导教师开展基于游戏现场的儿童行为观察和案例背景下的真实研究,常州市教科院以建构游戏为突破口,用"游戏观察+案例分析评比"的方式推进幼儿园建构游戏材料的资源开发,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b></h3> <h3><b> 2018年3月6日,在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开展了"常州市幼儿园建构游戏观察案例展评交流活动"。经过前期各辖市区的层层选拔,共有16个生动的建构游戏观察案例脱颖而出,活动当天,32位教师以"8分钟的PPT展示+现场分析解读 "的汇报形式进行了案例分享。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尹坚勤院长、常州市教科院幼教教研员庄春梅老师、幼教教研员张丽霞老师、各辖市区教研员、教师代表以及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部分师生等共计600余人观摩了本次活动。</b></h3> <h3><b> 下面,让我们直击活动现场,亲临视听盛宴,掀起思维激荡。</b></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一、建构材料既适宜又多元</b></span></h1> <h3><b> 材料是引发幼儿认识外部世界的桥梁,游戏材料作为游戏目标的载体,是建构游戏的主体。如何投放建构游戏材料?投放怎样的材料?是老师们首先思考的问题。在一个个精彩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用常见的清水积木建构的高架、长城、天宁宝塔,看到了用色彩多样的雪花片拼搭的摩天轮,看到了用小巧的多米诺骨牌搭建的家园,看到了用专业的亿童户外建构材料构建的常州火车站,还看到了用椅子打造的堡垒……当多样的建构材料向孩子们开放,他们就是最强大的"建造者"!</b></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观察支持有智慧有温度</b></h1> <h3><b> 教师的观察与解读是体现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幼儿建构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仔细的观察、正确的解读、有效的支持。在分享交流中,我们看到,教师们从研究书本转向研究幼儿;从集体教学现场转向幼儿日常游戏现场;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幼儿游戏中发生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为幼儿建构游戏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教师有效的支持促进幼儿持续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层层的推进促使教师不断的思考,师幼互动,共生共长。</b></h3>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男教师展朝气有魅力</b></h1> <h3><b> 在本次交流活动中,来自3个单位的4位男教师也展示了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学术素养。他们独特的视角将幼儿与材料、同伴、经验的互动过程向我们娓娓道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深入的观察分析、从容自信的智慧分享,为幼教队伍增添了新鲜的血液,与我们共研究、同生长。</b></h3> <h3><b> 16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看到真游戏、真观察、真研究,这些交流和思考一定会点燃大家的热情,掀起建构的热潮,拉开研究的序幕。在课程游戏化的路上,常州全体幼教人都会拿出自己的真心,陪伴孩子游戏,探索一片天地。</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br /></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br /></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常州市红溪实验幼儿园 郭凡 盛筱薇供稿</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