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一个摄影人单骑独行之我的青藏高原系列连载之二十六

阿陆路

<p>14年7月19日</p><p>&nbsp; &nbsp; &nbsp; &nbsp;&nbsp;骑行第25天,青藏线骑行第6.5天。前两天为了赶路怕骑不够里程,就骑过了镇子,只能在两镇之间骑行露营。导致吃饭困难甚至没饭吃,睡觉都是问题,所以冒了一定风险在高原无人区里露营。</p><p> 使得家人和亲们挂念,一再叮咛让我不能露宿,赶到能吃饭的地方吃饭、住宿。</p><p>&nbsp; &nbsp; &nbsp; &nbsp; 高原骑行两个住宿地之间通常超过90千米时,我就把它分作两段路程来骑,不会为里程过于疲劳、赶路。 &nbsp;</p><p> 昨天终于把里程赶齐了,住到了唐古拉兵站。接下来就和正常的骑行齐步走了。和骑行攻略介绍的一样,也会按部就班赶到镇上吃饭和住宿了。</p><p> 我走进自己的故事竟然是在身临其境中,高原骑行简单而危险,那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p><p> 无人区里最大的生存危机过去了,风险已经成为过去,住宿旅馆几乎没有风险。 &nbsp; &nbsp; &nbsp; &nbsp;</p> <h3>住宿唐古拉山兵站温泉旅馆</h3> <p>  早上起床洗脸后没有早饭可吃,取出自行车大概查看检验了一下刹车,收拾行装打包、捆扎一气呵成。</p><p> 大部分骑友还没起床,只有那五个年长者起床在收拾物品。我推车出发就预示着到青藏公路最高程的47千米上坡路从脚下开始了。</p><p> 路上空无一人车辆很少,天气阴沉还正在下着小雨,穿上雨披不急不慢的出发前行。</p><p> 昨夜的一场雪使周围好多山头都披上了银装,这就是说在高海拔地区有地方下雨就有地方可能在炎热的夏季还要下雪,何况是在4800米左右的高程。</p><p> 以青藏公路的骑行体验,在5000-5200米之间海拔高程骑行感觉还可以。据说海拔超过5300米高反会非常强烈,已经不是斜线式上升,而是按倍率增长。</p><p> 所以超过5200米以上自行车能推尽量不要骑。伴随我上路骑行的还是那针扎样的单纯性头疼而没有其它症状。</p><p> 我已经长记性不转头往后看头也就不疼了。这样长时间伸着脖子保持一个姿势,我的脖子一直处于紧张、用力状态僵硬极了,非常不舒服。</p><p> 在骑行过程中无法回头看后边,骑行在路上就必须规规矩矩靠右行。如果没汽车注意力也就不用那么集中,可以随心所欲放松骑行,也是一种休息与娱乐。</p><p>所以,在感觉需要回头看的时候听着后边没有汽车的声音,把自行车横着向路对面骑去,趁机略微扭动一下头眼睛向后面的远处观察有无汽车,如果没车再返回骑行到顺行方向。</p> <h3>稀世珍宝级难得一见的里程碑</h3> <h3>  今天骑行巡航海拔高程4878米,4927米,4985米,5017米,5086米,5139米,5189米,5231米。&nbsp;</h3><div> 唐古拉山口公路最高程海拔5231米,北京到拉萨的109国道京拉线公路高程的里程碑是3343千米。</div><div> 从唐古拉兵站出发到唐古拉山公路垭口高程共47千米上坡,骑行还是非常艰难,加上我自认为的轻微高反一路相伴,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头疼。 &nbsp;</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如果只是单纯性头疼,我的经验是忍着,最起码还没到头疼欲裂的程度。这种头疼一包头疼粉就搞定,虽然头不疼了,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知道呢?因为头疼也是肌体在提示这个高度不适合自己,是在长时间预警引起自己注意。</div><div> 也没感觉海拔5231米的高反比4500米以上能厉害到哪里,呼吸也没明显的急促,腿也没感到更发软。</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这种高反引起的头疼属于神经系统生物的应激性反应,是人体急进暴露于高海拔、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病理性反应。</div><div> 它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能做出的相应反应,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艰难、艰苦的骑行,苦难的痛苦的经历,这一天的经历是海拔4878——5231米之间骑行,47千米上坡、慢上坡、缓上坡,侧面的顶头风,骑行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呢?</div><div> 这一路骑行走来变速变到拇指疼,就为骑行上坡;就为少用一些力,把个变速组合用到了极致。&nbsp;</div><div>&nbsp;</div> <h3>见证记忆的旅行</h3> <p>  国道它就是国道修的大气,按等高线高程修路,所以绕着弯向前延伸。</p><p> 变速骑行、推坡走路都是可以接受的前行。我不会为了征服唐古拉山而拼命蹬踏,高山仰止高高在上的大山,人只能爬到山顶,岂能征服呢?叫的响无非就是满足一下自己心里的征服欲望。</p> <h3>触手可及的高原云朵系列之一</h3> <p>  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经历过,到饭口肠胃就开始蠕动,饥饿感油然而生。</p><p> 饿到什么程度算饥饿,这个你懂的。</p><p> 携带了86块小巧克力平均每天2块,但真正只有爬越高山时才吃借以充饥和补充体力,平路几乎不吃每天能吃上两顿饭也不吃。</p><p> 买的是纯巧克力可是其中还是有占体积的核桃仁,制造商家对信用也不在乎,生产商只追求用料少和降低成本。</p><p> 早上没吃饭关键是也不饿,一路上骑骑走走、站站停停、推坡缓行,走出了饥饿感,但又不想吃东西。</p><p> 偶尔停下来喝点冰凉刺骨的水聊以解渴,接近中午空腹饿的难受,但真的不想吃自己带的饼,我感觉是那种厌食。</p><p> 只能吃一块巧克力后再吃一块水果糖,交替轮换着增加热量和能量,以维持肌体最低的能量守恒。</p> <h3>触手可及的高原云朵系列之二</h3> <p>&nbsp; 有些坡你是骑不上去的,非要硬挺着骑上去注定要付出膝关节、踝关节及腿部肌肉的代价。 </p><p> 我就是千、百个骑行者中的一员,我的行为是小众的个体的、独立的机械的。</p><p> 那些能骑上去的坡,借着年轻;借着自行车轻变着速、鼓着劲年轻些的人就登顶了。 &nbsp; &nbsp; &nbsp;</p><p>&nbsp; &nbsp; &nbsp; &nbsp;某一个陡坡你艰难困苦的骑上去,是满足了你的征服欲,可是你认真的想过吗?再遇上坡你还有能力骑上去吗?然后再遇见连续陡坡呢?翻山越岭需要的是连续成功翻越而不是只限于某次的登顶。</p><p> 成功的登顶是你翻越每座山之后今天还能继续翻山越岭,明天、后天、以后的每一天都能翻山越岭?</p><p> 建议采取能骑就骑不能骑就推的方法。这才是骑行者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巧。骑行不在征服一山一岭的成功,而在于遇山能登顶,遇坡能到垭口。</p><p> 最宝贵的是所有的高山大坡,无论何时遇见你都有能力登顶。第二天早上睁眼你还能起床,推车就骑遇山而上。</p> <h3>触手可及的高原云朵系列之三</h3> <p class="ql-block">  在推车上坡行走间,我想起适应性骑行时,遇到的一件事:上坡我推坡正行走间,后面一位年轻骑友吃力地蹬着自行车上坡,我看见他时就说:“下来推吧!这样骑上去不值,伤膝盖还把人累了个要死”。</p><p class="ql-block"> 他回说:“没事,我想看我到底有多能行”,我说:“行的结果就是把你累趴下了”。等我推坡到顶时,看见骑友在地上摆了个大字早就不动了,自行车也扔在一边。</p><p class="ql-block"> 我推行到近前对他说:“你何苦呢!”他说:“累死我了,我已经不能动了只想这麽躺着”。我说:“你把那个大字赶紧拆了,不敢就这麽一直躺在公路边,容易感冒。再赶上哪个无良司机开车睡着了,把你再压了不值”。</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他已经不要命了和我说:“压死拉倒”,对他的无知我无语也很无奈。</p> <h3>触手可及的高原云朵系列之四</h3> <h3>  高原汽车上坡因为缺氧油料燃烧不充分,上坡加大牵引力时只看见浓浓的一溜溜黑烟黑天蔽日;只听见马达的轰鸣声和歇斯底里的挣扎声。</h3><h3> 加速的汽车留下几十米长的黑烟雾障,如果汽车开行到你前边加速,看着那滚滚的黑烟可就不是惨了,而是就会骑行着进入黑色雾障的悲惨世界里。</h3><div> 转着弯前行是那种从这架山转到那座山的绕行,总看着前面有路有坡;总看着一山比一山高。</div><div> 那五位年长的骑友这一次是铁定了心要骑行翻越唐古拉山,他们从我后边慢慢骑着追上来,依次从我身边骑过向山顶骑去。</div><h3> 骑行在自行车上我问其中的一位骑行感觉咋样?他说:“一定要骑上去,骑上唐古拉山”。我说:“你们一路都不咋骑今天咋拼命了”,他说:“一路都不咋骑就为今天骑上唐古拉山” 。</h3><h3> 看来他们此行也是有目的的,不是只会在青藏高原一站一站搭车,而是要骑上唐古拉山,看他们骑行的劲头感觉比我强。</h3><h3> 我已经连续骑行25天,在骑着太费劲的上坡路段,我像个蜗牛驮着沉重的家,慢慢的在路上爬行。</h3><h3> 龟兔赛跑,乌龟还有胜算的概率,何况我比乌龟快多了。</h3> <h3>  高原之上雪山之下,每一位行者走的路程一样,只是骑行时的心态、经历和骑行的速度不一样。</h3><h3> 高原云卷云舒,行者孤独相伴。揣着思念伴我骑行,就像指引天路骑行的里程碑。它时刻轻抚着、摩挲着我的耳畔,提醒有一个牵挂在同一座城市。</h3><h3> 思念在轻柔地和我细语,传语懵懂之爱恋,倾述着跨世纪之情意。但愿一个人的思念不会到永远,让思念在寂寞骑行中缠绕、伴随我有快有慢有坡的自由骑行吧!</h3> <h3>触手可及的高原云朵系列之五</h3> <h3>&nbsp; 推行着上到109国道唐古拉山垭口公路高程,看到一个骑友坐在那里向我来的方向张望,我说:“你在等你同路的人吧”,他说:“我已经等了快半个小时了,你看,现在还看不见人影呢”。</h3><div>&nbsp; &nbsp; &nbsp; &nbsp;&nbsp;我回头向山山下望去,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没那么宏伟、壮观。</div><div> 只有一条黑色的带子,由宽变窄拐着弯延伸至远方,山下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都是土得掉渣的贫瘠色。公路上连一辆汽车都没有,人推车而上的黑点也没有。</div> <h3>  唐古拉山,藏语为“高原上的山”。它是青藏高原的代表和象征,109国道唐古拉山垭口是我此次骑行的最高点和离天最近的地方。也是此行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和接天地之灵气的地方。</h3><h3> 这里代表着勇气最大、路途最艰辛、意志最顽强、空气最纯、最稀薄、最圣洁的地方。它是青海和西藏地理上的分界线</h3> <h3>云朵伴天路</h3>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高达5231米的山口上,站在山口遥望四周远方,山峰、雪峰林立,连绵的山脉层峦叠嶂。</p><p class="ql-block"> 唐古拉山口的经幡不是太多,因为能到这儿来的藏民确实不容易。而经过此山口的货车司机,又都是内地来的汉族人居多。所以货车途经这里时不会久留。</p><p class="ql-block"> 何况这里天气变化多端,说风即风,说雨即雨。晴天,太阳又能晒死人,一天之内就能把皮肤晒掉一层,因而在此停留的人不会太多太久。</p><p class="ql-block"> 经幡的种类和颜色很多,有正方形,长方形还有三角形的。西藏的天空湛蓝如洗,藏北的空气沁人心脾。大风吹来,挂在绳子上的经幡哗啦啦的响,就像转经轮在转动。风吹动着经幡飘扬,就像万千遍的在咏诵经文,把祝福和吉祥;幸福和安康传递到四面八方。</p> <h3>升腾着的云</h3> <p class="ql-block"> 青藏公路已经建成60年了,从1954---2014,一直是从内地进藏的最重要、最繁忙的通道之一。它与川藏线的区别是运送耐储存的建筑材料的居多,而川藏线主要是生活必需品的运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命线。2006年开通与它并行的青藏铁路,则是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p><p class="ql-block"> 青藏公路从青海的汉文化圈边缘直入藏文化的核心,一路上的风土人情让人流连忘返。垭口处是一座座雕塑;一个个石雕;一团团、一簇簇迎着狂风猎猎作响的隆达(经幡、风马旗)。</p><p class="ql-block"> 路边常见的一堆堆刻有六字真言的玛尼石,由蓝天白云映衬、陪伴,沐浴着强光和强紫外线,接受光明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群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冰川都会给你以心灵的震撼。</p> <h3>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h3> <p class="ql-block">  在唐古拉山垭口公路高程,遇到旅游大巴下来的游客,看着也没想象的那麽虚弱,各个强打着精神忙着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还有人知道我是从西安一路骑行25天到达唐古拉高程时,非要和我照相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唐古拉山垭口拍照完毕,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取出饼、肉肠、咸菜,就着冰凉寒冷的水吃点饼、吃根肉肠、咸菜,恢复、补充一下体能,为增加食欲多吃了些咸菜。</p><p class="ql-block">吃饱后休息好准备下山,穿上棉背心、冲锋衣裤,带上全指手套扎上裤腿,戴上头套、帽子准备下山的滑行。</p><p class="ql-block">人这动物肚子里有‘’食‘’就是不一样,马上觉得能量增加了,人也显得精神多感到有力量了。</p><p class="ql-block">推自行车至公路上时,看到那位骑友还坐在那里望眼欲穿地看着山下,我就过去问他:“你的同伴还没来”,他说:“我都快等的崩溃了,你看山下还没影子呢”。</p><p class="ql-block">我说:“长途骑行最怕的就是体能差别太大,你们已经不可能再结对骑行了,否则你的骑行不是在享受,而是在受着煎熬真的不值”。他说:“我一直在想这件事,就是下不了决心现在我已经决定了”。</p><p class="ql-block">我说:“你们两个人一路搭伴骑行感觉如何?”他说:“我们平时挺要好的只是没有深交,他能骑的时候一直在前头,从不和我结伴而行。</p><p class="ql-block">从沱沱河出发我说结伴而行,可出发后他就扬长而去,本以为能在前面等我,等我骑到雁石坪也没见人,我给他打电话他说在路上等我,就这麽一条天路而且没岔路没村庄,我路上就没见他到底在哪里等我?</p><p class="ql-block">估计是看我没来自己骑车拐到哪个坡上看风景了,那你把自行车也放在路边附近我能看到的地方啊”。</p> <p class="ql-block">  在高原骑行,为躲开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山口不期而至的大风、雨雪,最好把翻越山口的时间安排在上午、中午为好。因此,在安排头一天的住宿点的时候,应尽可能的选择在离山口最近的住宿点。</p><p class="ql-block"> 如翻昆仑山前一晚应住在西大滩;翻风火山前一晚可以不住五道梁,住到离风火山口仅19千米的七工区;翻唐古拉山则住到离唐古拉山口47千米的唐古拉兵站。</p> <h3>为青藏公里通车60周年准备</h3> <p class="ql-block">  爬得高才能看得远,海拔5231千米够高了吧 !走得远才能悟得深,一路骑行着走来够远了吧 !再深、再好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时间的延续会淡化记忆的思路,只有图片、视频、文字才是长久记忆的根本,哪怕是最淡的笔墨也胜过最好的大脑记忆。</p><p class="ql-block"> 骑行是一页一页真实翻过来的篇章;骑行是一圈一圈真实转过来的。痛苦与寂寞、劳累与艰辛就是骑行挥之不去的忠实伴侣。</p><p class="ql-block"> 马上要下山放坡滑行了,这让我想起1980年第一次骑自行车旅行遇到的摔伤。那一年的暑假和同学骑自行车从西安出发,经郑州—石家庄—北京—天津—黄骅—商河县—济南—泰山,26天行程2000千米左右,一切都正常。</p><p class="ql-block"> 只是在济南到泰安翻长城岭,推坡推到山顶又累又热,坐下休息消汗后开始下坡放行。 </p><p class="ql-block"> 看着下坡路心里就高兴忘乎所以了,信马由缰任我自由驰骋飞翔。</p><p class="ql-block"> 自行车高速向下冲去,没骑行经验也不知道提前带上车闸,顺坡而下高速拐过一个弯后抬头一看,立马精神崩溃了。</p><p class="ql-block"> 只见十余米的前方路面上铺满了黄豆粒大小的石子,而且前方二十余多米处又是一个急转弯。</p><p class="ql-block"> 此时采取急刹车同时也乱了方寸,刚把车闸带上车轮已经压到黄豆粒大小的石子上,车子一斜直接横着倒地,人也由于惯性作用甩了出去。</p><p class="ql-block"> 还算人灵醒在膝盖触地的时候,人一蜷曲借势在地上翻滚,翻了一个滚后感觉是下坡路不能由着性子来,赶紧停住一看离悬崖边只有不到一尺远。</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是翻滚借力减缓了下滑冲力,那膝盖的伤势真不敢想下去;如果提前带上车闸减慢车速,也不至于摔伤。</p><p class="ql-block"> 从唐古拉山口高程下行痛快淋漓的10千米左右的下坡路,在路上碰到了那五位老哥哥们从藏包附近推车出来。</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连吃的都不带的那种轻装,下山途中看到藏民住处就去让人家给做了一顿纯正的藏饭。他们吃饱喝足休息够了扬长而去,我试着追追结果是越追越远。</p> <p class="ql-block">  拐过一个环山大弯骑行到达“天下第一道班”,在门口见到了那五位老哥,他们已经安排好住处。</p><p class="ql-block"> 在道班门口正赶上西藏电视台在拍青藏线通车60周年专题片,所以沾光吃了一碗泡面,还受邀讲了对道班的感觉、道班的重要性及骑行客的最低要求。</p><p class="ql-block"> 我说:“感谢‘第一道班’的坚守和辛勤劳作才有了‘天堑’变通途。我们骑行客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骑行休息时能有一口热水喝,有一碗热汤面吃,只要是热的就行” 。</p> <h3>天下第一道班</h3>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道班”里设有青藏线救助站,我就住在救助站内,睡觉床不收费电也不收费,没凉水和热水。</p><p class="ql-block"> 电是柴油发电机发的,只有傍晚五个小时供照明电,其它时间都没电。</p>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说没凉水我说:‘’不对,他们(道班的人)也是要吃、喝的呀!去找找看‘’。</p><p class="ql-block"> 我和另一位骑友带着盛水的缸子满院子找水,见人就问找到卖方便面的地方,他说没热水只有凉水。凉水在一个小桶里,他刚从井里打上了,我们打了凉水回到房间。 </p><p class="ql-block"> 其中一位北京骑友兄弟说:“我带有热得快”。取出来一看我还真没见过那么袖珍的加热管,放到小缸子里刚好。这兄弟真乃神人也,这麽精细的事都考虑在内。</p><p class="ql-block"> 这难得的热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p><p class="ql-block"> 我今天心里感觉累了就想早些休息,自行车推到屋内取出需用的物品,去了院子一角的厕所之后上床斜躺着休息写微信,该做的事都做了就想躺着休息。 </p> <h3>暂时的忙碌</h3>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青藏线第三个救助站,住进来才知道救助站咋回事。 为需要救助的人提供最原始的条件,只能提供可以抵风挡雨的原始条件,比原始人唯一的好处就是每天17点到22点由自备柴油机提供电力,可以告别黑暗;可以给手机充电,这已经是旅行者在青藏高原自助的最好情况了。</p><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道班‘’救助站有2间房子住,里面有床、有褥子、被子,每间房能住5人,其它啥都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一会第一锅水“开了”,北京的兄弟拿着开水杯到我躺着的床前给我倒水。我真没有思想准备,连忙起身推让他很实诚的一心要给我,说:“这里面5个人就你年龄最大了,先给你,其他人的再接着烧”。</p><p class="ql-block"> 我取了杯子得到一杯珍贵的热水,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谢。要知道在海拔5070米没饭吃没水喝的傍晚,偶然得到一杯热水,预示着今晚就不用饿肚子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杯热水是值得收藏的珍贵记忆;是生命之水;是久旱逢甘露;是它乡遇故知。我会用半生的记忆来陪伴我另一个故乡——北京的生生死死的骑友。 </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道班”是指它所处的海拔高,它的养护路段包括唐古拉山垭口公路高程的5231米。“天下第一道班”位置在一个山窝窝里,这里电信没信号,微信写好后只能待发。 </p><p class="ql-block"> 其它的一切都好,道班海拔在5070米,对我来说高反不明显,除了头疼剩下的还是伴着的头疼。</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坡路走得有些多,自己心里感觉挺累的。身体反而没有累和疲劳、困乏感觉,但精神上需要放下47千米的劳累。 在天快黑的时候,听到外面好像有骑友新来,但有人说没地方住了。</p><p class="ql-block"> 我说:‘’好像有人来了‘’,本能的到屋外想看看那骑友的情况。毕竟我带着帐篷,一两个人就可以让进来住,两人挤一张床我有睡袋,他就不用连续疲劳赶路了。</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却没见到人空空如也,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种缘分,一种擦肩而过的遇见和缘分。</p><p class="ql-block"> 那位骑友很可能就只有出门搭车或继续骑行很远去寻找住宿地。</p><p class="ql-block"> 搭车谈何容易,重卡中途绝不会停车,骑行到能住宿的地方还得几十千米,但要冒走夜路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虽然不会还有这么陡的坡,但在海拔5000米左右再骑行几十千米,上上下下的高原路这个风险太大了。</p> <h3>骑行路线:</h3><h3> 唐古拉山兵站——天下第一道班</h3><h3><br></h3> <p class="ql-block">  骑行第25天,青藏高原骑行第6.5天。</p><p class="ql-block">住天下第一道班,骑行57千米,住宿 1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