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生活中还存在的女性歧视

巴图鲁-刘勇

<h3><h3><b><font color="#b04fbb"> 三八节,全名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中国又被叫做“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现在的商家又叫做“丽人节”、“女神节”,这个名称的变化就足以看出妇女地位在由下到上,由人到神的进展。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文明的进步。</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不过现在的社会其实还存在着诸多的女性歧视,我们有的时候都是没有意识到而已。不妨略说几条:</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过去两军对垒,几个回合之后,掳得对方战将,拔下铠甲,给他套上女装,抹上胭脂,再放回敌营,以示羞辱。辱在什么地方了呢?就是穿上了女人的衣服。这其实就是对女性的贬低,在莎士比亚《温莎的风流娘们儿》里,福斯塔夫穿上了女人的长裙忸怩着跑过厅堂,这就是对他最大的讽刺和嘲讽,《不差钱》里小沈阳穿上条裙子,大家就开始哄笑,看来古今中外都有这一样,让男人穿上女人的衣服,就是对其的讽刺,相反,《木兰辞》里面花木兰替父从军,穿上戎装,却从来没有人当做一个笑话。</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有些事情,本来由男人来做,一旦替换成女人,就成了嘲讽。《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里,“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杀人不眨眼的晋灵公,后厨大师傅炖个熊掌没炖熟就给杀了,杀了且不算,还要让妇女抬着经过宫殿。这里没有笑话,只有嘲讽。怎么嘲讽呢?就是该由男的来挑担、担畚的,换成妇女来做,就是羞辱和歧视。女同志单独开拖拉机、开火车、开飞机都没问题了,但是如果是女人开车男人坐车,女人挣钱男人花钱,就会被说成“吃软饭”的,其逻辑前提就是男的不应该比女的弱势。</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用女人来形容男人,也是对男人的挖苦,这本身就是一种女性歧视。比如现在流行的,“这个男的太娘”“一点也不爷们儿,太娘们儿了””你太三八了”,无论是“娘“娘们”“娘娘腔”“三八”其实都是先入为主地认为女人的是值得鄙夷的,然后再用此来修饰男人以达到挖苦讽刺的效果。</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还有经常说的一些词,“头发长见识短”“妇道人家”“弱女子”“败家老娘们”,既有大男子主义,也有对女性的歧视。除此之外,用工制度、选拔条件、社会环境等等还有好多方面在男女平等方面亟待完善,此处暂且不提。</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甚至一些正式、官方场合,介绍到女性的时候,比如某某代表之类,后面还要有个括号,特意标注(女)。越是标注,越是说明稀少,越是说明还没有到和男人平起平坐。</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 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样的事情毕竟是越来越少了,真正的尊重和平等,就是一视同仁,没有鄙视也没有过度重视,当没有了专属于妇女的节日的时候,就是妇女们已经真正拥有“半边天”的地位的时候,那就是天天过节,各个女神了。再一次祝各位老少大小女神们,节日快乐!</font></b></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