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远征南极点,赴一场与帝企鹅的约会 (I)

杜创

<h5 style="text-align: left;">1911年12月14日,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成为抵达南极点的第一人。34天后,1912年1月17日,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也抵达南极点,然而,他看到的是阿蒙森的帐篷上飘扬的挪威国旗。还有,斯科特留给他的一封信。斯科特意识到:阿蒙森才是抵达南极点第一人。他失败了。八个月后,1913年,斯科特的遗体被发现,距离他们最近的补给站,仅18公里。斯科特团队5名成员,全部在返程中遇难,永远留在了南极大陆。</h5> <h1><b><font color="#167efb">一路向南,直到世界的尽头</font></b></h1> <h5>这个故事我看过无数遍。我无法想象阿蒙森的喜悦,也无法想象斯科特的失望。但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每每让我感动。 </h5><h3><br></h3><h5>2014年我有幸抵达北极点,而后,南极点和南极内陆就一直是我心心念念的一个梦想。这一次,终于下定决心,2016年底,要去到世界的另一个尽头。不为证明什么,也不为了达到什么,只是觉得,想去看看让沙克尔顿、斯科特、阿蒙森想要用生命去抵达的地方。</h5> <h1><b><font color="#167efb">关于南极点</font></b></h1> <h5>南极点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南纬90°。这里是地理位置上的极点。在南极点所有方向都向北。南极点附近是一片冰原。这里的冰层厚度超过2000米。1956年,南极点建成一座美国科考站:阿蒙森-斯科特站。科考站的名字也是为了纪念两位探索南极点的探险家。</h5> <h1><b><font color="#167efb">关于南极点旅行</font></b></h1> <h5>目前的科技比百年前已有极大进步,抵达南极点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也足够的安全,而且南极点旅行(及附属南极内陆探索型旅行)已非常成熟。每年有约200多人抵达南极点旅行。不过,即便如此,南极点,依然是地球上最难以抵达的少数旅行目的地之一。</h5> <h1><b><font color="#167efb">南极点旅行方式</font></b></h1> <h5>有两种旅行路线。<br>路线一:从智利出发。从智利最南部的彭塔阿雷纳斯乘飞机,飞行约四个半小时,抵达南纬79°附近的联合冰川营地。这个营地一年只有在11月到次年1月运营。也是南极很多科考站的后勤保障中转站。然后从联合冰川营地出发飞到南极点。<br><br>这条线路的玩法非常多。有直接飞到南极点的,有看帝企鹅加飞去南极点的,有飞去南极点过夜的,有徒步最后一纬度抵达南极点的,有飞去南极点加上攀登南极最高峰文森峰的,甚至有沿着阿蒙森的历史线路一路滑雪从罗斯冰架抵达南极点的。</h5> <h5>路线二:从南非出发。从南非的开普敦出发,乘坐伊尔76,飞行五个半小时抵达毛德皇后地附近的营地。这里,也是整个南极大陆唯一的『宾馆』,在这个中转站附近可以做一些活动。比如:冰洞探险,海岸徒步,户外野餐,户外攀岩和风筝滑雪培训等待。当然,还可以到附近探访全世界最大的企鹅:帝企鹅。如果天气允许,将会乘坐叫DC3的飞机飞往南极点。</h5> <h5>我这次去南极点走的是路线一。</h5> <h1><b><font color="#167efb">看帝企鹅的三种选择</font></b></h1> <h5>在整个南极大陆,总共有46个帝企鹅栖息地,都是在南极大陆边缘,不容易到达。目前想看帝企鹅有三种方式,一是在乌斯怀亚坐探险船,去南极半岛的东边看帝企鹅。缺点是往返要过德雷克海峡,晕船厉害,并且抵达帝企鹅栖息地后,要用直升飞机把人送过去。能看到帝企鹅的时间也很短,只有2天,而且还要保证100多人都去看,实际的拍摄时间相当有限。<br><br>第二种方式是从乌斯怀亚进南极,从南极半岛到南极大陆外延,然后从澳大利亚出的行程;或者有澳大利亚去南极的船,有机会看到帝企鹅。缺点是行船的时间太长,在外海的时间也太长,晕船特别厉害。<br><br>第三种方式就是去南极点,从南极内陆坐雪橇式飞机。这种方式,也分从南非过去和从智利过去两种:从南非过去,在帝企鹅的栖息地没有营地,需要当天飞机往返,能拍照的时间不多。只有从智利过去,在帝企鹅栖息地才建有临时的营地,可以住在那,与帝企鹅做邻居,拍个够。</h5> <h1><font color="#167efb"><b>行前准备</b></font></h1> <h5>根据南极点探险公司的要求,我们需提前两天到达蓬塔阿雷纳斯做行前准备。从成都飞上海,经达拉斯转机去圣地亚哥,再飞蓬塔阿雷纳斯,抵达时已是当地时间中午1点。<br><br>蓬塔阿雷纳斯,这个智利最南端的城市,建市时间仅100多年,到处都有探险家麦哲伦的影子。城市中心有麦哲伦的雕像,有著名的麦哲伦海峡,就连附近岛上的企鹅都叫麦哲伦企鹅。</h5> <h5>从机场出来,去市区的车上,探险公司给了我们一张表,上面是这两天在蓬塔的行程安排。(当天下午3点试衣,5点说明酒会;第二天上午检查装备是否齐全,下午交运需要托运到南极点的行李)</h5><h5><br>试穿极地保暖服装,对我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两年前去北极点的时候,也是极寒的探险保暖服装,中长的大衣,加厚的背带裤,极地靴子也是长及膝盖。这张在科考站里拍的照片,看的比较清楚。</h5> <h5>第二天检查装备的时候,发现我没有带尿壶,探险公司坚持一定要买,虽然我说每次在外边不过4个小时,我可以坚持,但还是被强迫买了。因为在南极,出于环保的考虑,是绝对不可以随地大小便的。<br><br>晚上整理行李的时候,哪些需要托运,哪些需要留下,哪些必须自己带,真的费了好些心思,纠结了好久。(由于我自己临时安排了第二天的企鹅岛行程,所以把打包好的行李放在了酒店,让探险公司直接去取)</h5> <h1><b><font color="#167efb">飞抵南极</font></b></h1> <h5>出发前一晚,一想到第二天就能去到南极内陆深处,想了那么久的南极点终于要出发了,竟兴奋到失眠。看着窗外的天色,从4点左右开始变亮,不到6点就起床做准备,按照要求穿上了厚重的极地探险服装。</h5><h5><br></h5><h5>手握这个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登机牌,心脏因激动而砰砰直跳。</h5> <h5>到了机场,总算看到“伊尔76”这个大家伙了,我们从蓬塔阿雷纳斯飞联合冰川营地的“功臣”。这些年我自认为坐的飞机不算少,从小到只能坐3人的小飞机,到在冰川降落的雪橇飞机,甚至包括开着门的直升机,这些我都坐过,不过这军用运输机还是第一次。<br><br>首飞于1971年的伊尔76是一架载重超过40吨,能够完美克服南极严寒气候和非常规跑道的军用运输机,也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一款重型运输机。该机不仅服务于南极探险,也为附近的科考站运送物资。<br><br>机内共有8排48个座位,没有窗户,也没有行李架,人货混载,我们都把包放在脚下。记得上次去北极点,从朗伊尔城到巴尼欧营地,也是坐的人货混载的飞机,但没有伊尔76这么大。</h5><h5><br>看看我们坐在机内的样子,你会觉得是在飞机里吗?是不是更像仓库?</h5> <h5>乘机前,我们被告知需换上在蓬塔租的探险服,结果在没有空调的机内,平均气温却是10度以上,捂出了好一身大汗,恨不得飞机上能冷一点。<br><br>因为是70年代的设计,里面的仪器、仪表看着有些陈旧。</h5> <h5>领航员工作台就在机舱第一排座位的前面,趁他不工作的时候,我也坐上去装了个样子。</h5> <h5>还真是喜欢这个外观很霸气,内部很陈旧,设备很原始,坐着很舒适,起降很平稳的大家伙。<br><br>经过4个半小时的飞行,我们顺利降落在联合冰川营地机场。与其说是机场,不如说就是一条1000米冰川上的冰制跑道,不过是把起飞降落所需距离的冰给磨平滑,然后旁边摆上彩色的塑料小桶罢了。</h5> <h5>带着激动的心情跨出机舱,-8℃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冷。第一次呼吸南极内陆的空气,第一次感受南极内陆的温度,第一次看到南极内陆的风光,但却没能第一次踏上南极内陆的土地,真正踏上南极内陆的土地已经是好几天后的事情了。</h5> <h5>人下完了,开始卸货。</h5> <h5>同机的外国友人,背着一个大包,一副背包客的样子。似乎有点不敢相信,又似乎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那,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h5> <h5>机场离我们的大本营约有8公里的车程,乘着橘色的福特雪地越野,耗时半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Base Camp—联合冰川营地,在这里我们总共待了5晚。</h5> <h5>联合冰川营地是美国一家探险公司在联合冰川上建立的南极探险大本营。<br><br>首先说说联合冰川,它只是南极众多冰川中的一条,周围山脉中流下的小冰川在这里汇聚成一条大的冰川,所以称之为联合冰川。营地这算是联合冰川的源头,位于南纬79度多,冰川每年流动30米,要流到800公里远的威德尔海里,需2万多年。<br><br>冰川的厚度有1000多米,但这里的海拔却只有700米,也就是说因为冰层太厚,已经把陆地压到海平面以下了,其实在南极大陆,这样的情况还很多。<br><br>联合冰川营地就是建立在冰川上面的南极探险大本营,每年只在11月至次年1月运营。这三个月是南极的夏季,也是南极探险的主要季节。营地每年10月开始搭建,1月底拆除,一部分设备会运回南美,一部分设备留在这里。</h5> <h5>抵达后不久,工作人员领我们在营地走了一圈,介绍营地设施和相关规定。与我们直接相关的活动区包括餐厅、图书室和会议室、住宿区帐篷、厕所、浴室和卫星电话亭。<br><br>营地住宿区共有36顶客人的帐篷,可以住72位客人,还有好几十顶员工帐篷,是南极内陆探险旅行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br><br>喏,红绿黑三色相间的双层帐篷就是我们的宿舍,图上看上去虽小,内部实则很宽敞。</h5> <h5>帐篷长约5米,宽2.5米,里面有两张钢丝床,能放下一个书桌,和两个人的行李。帐篷很高,在里面完全能够站立。我们的作息是按照智利时间来的,晚上睡觉的时候,虽然是双层帐篷,还是很亮,需要戴上眼罩。帐篷里并不冷,内温维持在零上5度左右,在篷内休息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把探险服脱掉,不然又会捂一身汗。完全不像我有一年去塔克拉玛干沙漠露营,晚上帐篷里还会结霜。<br><br>每个帐篷都有一个专属的名字,我很幸运的分到了阿蒙森帐篷。我们要去南极点,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名字了吧,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h5> <h5>这个蓝色的大棚就是我们吃饭和活动的大厅,每天三餐都是自助餐,饭菜不算可口,也还能将就,如果真的吃不习惯,还可以吃方便面。不得不说的是,探险公司真是考虑周到,在这里还准备了我们中国产的方便面。在帝企鹅营地甚至还备有我最爱吃的黄飞鸿花生,可见营地准备的细心周到,也可见中国游客的影响力。</h5> <h5>说到中国游客的影响力,从营地厕所里的标语也能看出。将图片放大可看到右边贴纸上中日英西四种语言的警示。在南极上厕所,大小便必须分开,因为南极不能留下任何垃圾,分开主要是便于运回智利处理。</h5> <h5>这里虽不缺水,毕竟周围全是雪,但为了环保,饭前便后我们都用的是图中的干洗手液。</h5> <h5>浴室有三个小间可供洗澡,按要求是每2-3天洗澡一次,如果你无视,大可以天天洗。水是用雪化的,其实不缺,仅仅是为了环保。废水也不会随意排放,而是要统一运回智利处理。要知道,包机运输的成本可是很贵的。<br><br>取水的地方就设在中间的公共区域。每人每次只能提一桶水,而一桶水只能出水三分钟,一桶水用完,又不可能光着身子出来继续接水,必须节约着用。我们是放一点水,先把身上淋湿,再涂沐浴液,最后用水冲洗,基本上还是够用的。</h5> <h5>会议室跟图书室在一起,里面还有一些中文的书籍,基本都是台湾人写的关于南极的书。我拿来翻了一下,好多内容都是错的,竟然也放到了这里。</h5> <h5>这里不能上网,但是可以打卫星电话。这是营地内的卫星电话亭,35美金可打30分钟。</h5> <h5>下午熟悉营地,适应气候,朋友拿出了他的无人机玩航拍。要知道,在南极只有在联合冰川营地可以用无人机,并且每次使用前都必须先通过营地通信管理员的许可。因为作为大本营,这里每天都有小飞机送客人去探险,只有在不影响飞行的前提下,贴上醒目的红色不干胶贴才能使用。</h5> <h5>晚上通知,明天天气状况良好,我们可以飞帝企鹅营地,一睹帝颜啦。</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