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惊蛰”顾名思义,蛰虫惊醒,春雷渐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九九艳阳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惊蛰是仲春的肇始,是春耕的号角。</h3><div> “</div> <h3>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唯有春种才有秋收,唯有耕耘才有收获。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透过流水桃花勾勒出的千媚百态、透过一树碧玉妆成垂下的万条绿丝绦,那牵牛扶犁扬鞭的坚毅的剪影,不仅绘就了生命的姿态,也成就了最大的生存哲学。因为有耕耘,大地才能丰满,生命才有希望。</h3><div> </div> <h3> 惊蛰是一派融融的春光,桃花红,梨花白,草长莺飞,燕归来,黄莺声声……惊蛰,是春的启幕。 2018年的惊蛰,恰逢全国“两会”召开。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全国“两会”的召开就像春天的号角,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也如“布谷声声劝耕早”,激励我们以奋斗的姿态,耕耘播种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h3><div> </div> <h3> 惊蛰是一派勃勃的生机。《观田家》诗云:“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我国劳动人民就很重视惊蛰,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h3><div> </div> <h3> 明朝《白兔记牧牛》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一日之计在于寅(凌晨3时-5时)。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寅若不起,日无所办;少若不勤,老无所归。”可见,春耕要恰在其时。</h3> <h3> </h3><h3>千年农耕文明的浸润,在中国也形成了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的“耕读文化”。耕中有读,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中亦耕,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耕读既学做人,又学谋生。从《淮南子》:上因天时,下尽地才,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的阐述,到贾思勰的“顺天时量地力,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观点,均是从耕中实践,在读中悟道而形成的朴素的哲学思想。于是,耕既有“耕田”本意,也有读书的引申义。《易经》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汉语中称砚台为砚田,写字谓之笔耕。笔耕砚田,要耐得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苦,也要舍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付出,更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达观与坚毅。</h3><div> </div> <h3> 戊戌春来早,2018年的惊蛰,恰逢本学期的第一课。望着那青春勃发的身姿,衷心地祝福他们能够乘新时代的东风,开启学田耕耘的第一犁,奋力躬耕于青春的沃野。</h3><div> </div> <h3> 惊蛰还是一个声色皆美的4D画卷,不仅有滚滚惊雷的雄浑,亦有缤纷绚丽的惊艳。古人认为惊蛰三候的第一候是“桃始华”,校园里虽无“灼灼其华”的夭夭之桃,但是那宫粉紫荆却灿若星雨。熏风拂过,翩然起舞。嗅着春的气息,徜徉于铺满紫荆花瓣儿的树下,那无限的惬意溢满于怀。</h3><div> </div> <h3> 与宫粉紫荆的小清新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怒放的黄风铃。它仿佛是用明黄的皱纹纸折成的一只只千纸鹤挂在枝头,放眼望去,满树流金,满眼振翅欲飞的辉煌。虽然,没有新绿的陪伴与衬托,它依然故我地自顾绽放、自顾精彩,像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的热情奔放的少女,在春的温柔里,演绎着热烈,释放着生命的激情。望着这一树的灿烂,我似乎已看到了累累硕果的丰收景象。</h3><div> </div> <h3> 是的,只要我们在这“九九加一九,耕牛满地走”的惊蛰,能将所有春天的祝福与希望,一颗一颗地播种到软软的春之土壤里,不断地灌溉施肥,“有始有极”,定会“春发其华,秋结其实”。</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成稿于 2018年3月5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