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地处南亚,国土面积298.7万平方公里,北与中国、尼泊尔接壤,西邻巴基斯坦,东邻孟加拉国。北面背靠喜玛拉雅山脉,呈半岛地形的印度向南伸入印度洋。2017年GDP26074.09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六。印度人口排名世界第二,为13.24亿。印度共有29个邦,可耕地1.6亿公顷,排名亚州第一,比中国多1/4,由于平原广阔和适宜农作物生长,据介绍粮食可基本自给,印度属农业国。</h3><h3>自1600年起英国入侵印度,成立了东印度公司,最终将其完全殖民化,经过多次反抗起义,直至1947年给束了长期殖民统治,印度/巴基斯坦/缅甸等同期获得自治。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的“金砖国家“之一,尤其高智型人材与管理型人材在世界跨国经济实体中占比较高,号称仅次于美欧排名第三。</h3><h3><br></h3><h3>本次游走印度十座城市,共编写体列美篇七篇,1,新德里/瓦拉纳西篇</h3><h3> 2,克久拉霍/占西篇</h3><h3> 3,阿格拉/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篇</h3><h3> 4,斋浦尔篇</h3><h3> 5,焦特布尔篇</h3><h3> 6,乌代布尔篇</h3><h3> 7,孟买篇</h3> <h3>印度人种“齐全“,但基本为混血人种,据介绍有欧州血统,肤色较白、身材高大的雅利安人(图左上),原始人种来自俄罗斯南部与乌克兰草原上一支古老游牧部落,公元前1500年经伊朗分支来到印度,如今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都有雅利安人的后裔。他们带来了吠陀文化,成为印度教印度文学艺术、哲学的源头。</h3><h3>尼格利陀人,(图左下),原始来自非州,肤色暗黑,身材矮小,也是印度最早的居民,现占比较少,生存于海岛、山区、南都丛林,部分仍过着石器时代生活,亦称印度的土著人。</h3><h3>原始澳大利亚人,(图右上),继于尼格利陀人后从澳大利亚规模性迁入,属澳州维达类型,身材中等,皮肤深棕近黑,头发浓密卷曲。</h3><h3>蒙古利亚人,(图右中),来自亚州大陆中汉藏语系与蒙古族的先民,印度莫卧儿王朝即是蒙古族后裔。是印度迁移入外部人种第三大类漂源。蒙古利亚人肤色浅黄,脸部扁平,眼睛较为细小,体毛胡子稀少。</h3><h3>达罗毗茶人,是地中海人,早于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前多批迁入,皮色为浅黑或褐黄,中等身材,他们以达罗毗茶语系创造了象形文字,形成了印度河流区域文明。</h3><h3>印度有100多个民族,登记语言达1652种,超百万人使用的有33种,古印度通用的是梵语及巴利语,现74%人用雅利安语,24%使用达罗毗茶语,官方语言为印地语,有30%人使用,印度没规定国语。据介绍印度学生从小至少学三种以上语言及文字,英文印地语及当地语,还有梵文,尤其在学了梵文后掌握欧美文化就十分容易了。</h3><h3>印度人有严格的种姓制度,这是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从古印度代代相传至今。种姓一般意义上分四个等级,1,婆罗门为最高等级,主婆从事传授《吠陀经》、司祭、接受奉献等宗教神职业。2,刹帝利,为第二等,由战士和统治者阶层构成,是掌握实际政治、军事权力者,但无宗教权力。3,吠舍,即平民,从事农耕畜牧商业与放贷等工作。4,首陀罗,为最低等级,无人身自由的奴仆等,只能从事仆人等服务性工作。除上4个等级外还有等外的达利特,为贱昆,由战俘、罪犯、娼姻后裔等构成,并代代相传,没社会地位,不能接受教育,不能穿鞋,只可从事低端服务工作,例如清洁污秽、丧葬等职业。至今每个种姓等级间不可通婚,代代相传,等级制度森严。</h3> <h3>2018年1月25日从北京搭乘中国国航飞往德里,本次参团的是中妇联旅行社组织的印度12日深度游,17名团员中年长者巳78岁,60%团员来自北京。</h3><h3>当飞至印度境内时,机上获消息说德里有雾,不能降落,原7小时多航程飞了9小时落地到孟买,把一飞机三百多乘客扔在孟买机场候机楼里,虽然供应免费快餐有免税店,但仍使人心烦,心想1月26日那天正逢印度国庆,德里阅兵,请了8国元首,却冷落中国,阅兵要禁空,借口“有雾“作挡箭十分“正常了"。在孟买机场出关又进关手续时又差点被印度人笑语了,安检时按当地规距是男女分列排队,我们初来不懂,后来在一群印度妇女的掩鼻偷笑中才醒悟。由于通道少,安检随身物品与身体不同步,结果引起混乱,不仅男女物品放错了通道,人物分离后找不到东西了,在安检通道头,桌上手机、小包一排排待人领取,我眼力差,汗都急出来了才找到,在当今“机决不可失“矣。</h3><h3>又过了近9小时“难熬"等待,终于又登机,当地下午三时多才抵德里,比原计划足足晚了十二个小时!"不可抗拒“地让我们在德里第一天白天行程几乎"泡汤"!</h3><h3>德里机场入关处,一排"佛手"造型雕塑令人顿感到已来到了一个东方佛都之国,索然起敬。机场设施相当現代,整洁,各种免税店一应俱全,毫不逊色,但这都被十多小时白白浪费气得失去了兴趣。</h3> <h3>用印度俊男美女头像作机场内卫生间性别区分很有点宝莱坞风格。</h3> <h3><font color="#010101">出了德里机场,只见路边小商铺不少,垃圾随处可见,各种架空线缆零乱不堪,摩托三轮撗滿路边,树丛里不时露出铁皮瓦楞板搭建的贫民住所,牛/羊/狗在街边溜达……和早些年去过印度出差的亲友说的情况完全一样。</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德里是印度第二大城市,有四千年历史,德里分为老德里与新德里,老德里是17世纪中叶莫卧儿王朝从阿格拉迁都于此,用10年时间兴建的,新德里始建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9世纪,現是印度首都,人口巳达2570万,超过了印度孟买,是印度的政治文化中心,印度北方的商业与金融中心,据介绍目前已有9条地铁在建,通车3条。印度导游坦率地介绍,目前印度落后于中国30年,经济发展缺乏统筹规划,比如交通,先发展汽车,后修路,全国高速仅三条,以至于交通拥挤堵塞。土地私有化,所以统一规划建设有很大阻碍,造房子各自造受法律保护,政府用于民生基建投资能力有限,城建改造十分困难。</font></h3> <h3>到德里当天去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距德里市中心15公里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顾特卜塔",该塔建于1193年,由当时穆斯林文化强盛期德里苏丹国所建。塔高72.5米,基座直径14.32米,塔端直径2.75米,塔内有楼梯可登顶端,近年由于出了事故而封闭。塔身由红砂石材料精心打造,塔身上刻有精致的图案与花纹,是伊斯兰教文化的杰出艺术精品,也代表了当时伊斯兰文化的统治地位。</h3> <h3>这座造型独特、美观、早已成为印度人骄傲的白色大理石建筑称之莲花庙,又称巴哈伊夺,位于德里东南,虽建成于1986年,但由于其独特造型之魅力,巳成为游德里者必来此之处。</h3> <h3>胡马雍陵位于德里东南郊,世界著名陵墓之一,1556年所建,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马雍的陵墓,这里共有莫卧儿王朝五个帝王的墓豕。整座陵墓规模宏大,造型体現了伊斯兰教与印度教风格的典型结合,建筑精美,199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 <h3>德里印度门,建于1921年,高42米,是德里的地标性建筑,类于法兰西的凱旋门,是1911年英国统治者从首府加尔各答迁回德里后兴建新德里时的产物,新老德里城区以印度门为界分列两边。</h3> <h3>贾玛大清真寺,位于旧德里东北角,1650年莫卧儿王朝贾罕杰大帝下令修建,完工于1656年。据报导该寺内可容纳2.5万人进行宗教活动,目前是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与沙特阿拉伯麦加大清真寺、埃及开罗爱资哈尔大清真寺齐名。</h3> <h3>德里夜景,本团游德里那天正遇印度国庆,印度门丶政府各大机关办公楼华灯齐放,显示着节日气氛。</h3><h3>在德里由于第一天的航班被"延误“,结果使行程中的胡马雍陵与贾玛清真寺没有了参观时间,十分遗憾,上面的图示也只能借助旅友传的网照了,以补充本文。</h3> <h3>德里有不少豪华酒店,水准很高,气派不小,与贫民区反差强烈,服务/餐饮都与国际接轨,客房宽敞整洁,设备精良,备有足量免费瓶装饮用水及烧水器(完全打消了要另外购水喝的念头)。</h3><h3>打开客房电视没搜索到中国中央4台的节目(国际台),倒看到不少印度新闻频道,几乎都在宣传印度的“烈火5“中远程战略导弹,画面上有印度、中国、巴基斯坦丶尼泊尔、孟加拉等,印度国土上“竖“起了一投导弹,然而以这枚导弹为圆心画圈一一一射程圈可复盖的区域。我不懂印度语或英话,但电视里不断重复传出“巴基斯坦"与“China"的发音,充斥着浓烈的火药味_一一印度仿佛就是这里的“主宰",印度仿佛已足够“强大"……。</h3> <h3>我们行程中第二座城市是印度北方邦东南部的瓦拉西纳,该市距首都德里约七百多公里,位于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的左岸。据传该市始建于六千年前。以当年佛祖释迦莫尼在此修行后为五个门徒传教之闻成为圣地。传说中释迦莫尼圆寂后化身成鹿来此。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此投入巨资营造了许多精美建筑。瓦拉纳西是佛教、耆那教、印度教的诞生地,是三大宗教信徒的朝圣地。瓦拉纳西著名的恒河沐浴、印度金庙等景点闻名天下,现存各大小寺庙1500余座,人口100万。瓦拉纳西鹿野宛是唐玄装西天取经来此修炼18年之处。</h3> <h3>次日一早从德里搭乘印度航空飞到了“神密“的"圣城"瓦拉纳西。据介绍,宗教圣地瓦拉纳西在当今经济仍属欠发达之处,落后及脏乱差仍很严重。笔者所坐的大巴进入该市街区后,果然如此,但集市外摩托车众多,街道狭小,沿途地面尘土垃圾覆盖,牛随处可见,气味致重,但不知何因笔者在此及在印度其他地方没遇见苍蝇蚊子,这些常伴脏乱差的現象令笔者久久不惑?另据报导,由于印度人生活习俗与穷人家空间狭小,一般无卫生间,要解决与改变随意便溺不文明生活习俗,由政府发起了公厕运动,并给予上公厕者每次有10卢比奖励,但由于土地私有化制度,便公厕选址、修造阻力重重。</h3> <p>这位在印度旅游期间全程陪冋的印度籍导游,自我介绍为农民的儿子,来自印度北方,中文十分流利,与我们沟通毫无语言障碍。自称在当地学了二年中文后又到上海华东师大进修了一年,称是当前印度中文讲得最好的前百名人员之一,又自称在上海进修时,同学讲他像新疆人。他十分了解中国文化与民间风俗习惯,懂得中国游客的习性。在所有行程中服务与安排相当亲切/到位,是位十分出色的专职导游。图示他在瓦拉纳西鹿野宛进行讲解与按受提问。</p> <p>鹿野苑为英文译音,意为佛陀启教处,巳有五千年历史。1874年被英国人发现该遗址。</p><p>吠陀教是婆罗门教的启源,婆罗门教又是佛教的源。</p><p> 公元前566年乔达摩悉达多诞生于尼泊尔利帝利家庭,29岁出家寻求精神真理,此后在修行过程中对原始的吠陀教婆罗门教教义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创立了佛教,主张不分种姓,不祭祀,,禁欲与解脱人生烦脑。通过修行、讲经、传教,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佛教鼻祖世称释迦莫尼。传说中的鹿野宛亦是释迦莫尼当时修行传教之处。早期的佛教不主张崇拜偶像,重化理教诲。主张"四真谛""八正道"。到了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其憎暴力,归依佛教,使佛教获得大发展,广泛流传。公元前300年左右佛教的经、律、伦三藏已成体系,佛教文化已获相当规模性发展。</p><p> 公元一世纪时期,原住敦煌祁连山一带大月氏人被匈奴击败西迁入印度建立了贵霜王朝,对印度、伊朗、希腊文化吸收融合,形成了特有的贵霜文化,菩萨和神的化身增多,寺院僧人激增,印度僧人云游异域,中国僧人不断来访,这里成为著名学府。梵多王朝时期约公元4世纪在鹿野宛修建了不少高大的寺院佛塔,成为佛教的学术与交流中心。</p><p> 戒曰王朝时期,统治者以武力与佛教文化并存巩固社会,从公元606年~8世纪,每5年召开宗教大会,婆罗门教佛教教徒都参加此会。公元627年唐玄装来此取经与传法,643年在曲女城大会上玄奘说法传经18天,获得佛教界高度评价与尊重,戒曰王给予隆重礼遇。</p><p> 公元9世纪,印度教开始建立,吸收兼容佛教耆那教婆罗门教等教义,佛教创姑人释迦莫尼也成了印度教中保护神之一。印度教获得了统治者支持,印度教寺院大量兴建,佛教在以后一个多世纪中在印度逐步走向衰弱。</p><p> 公元12世纪,伊斯兰文化入侵,佛教寺院大量破坏,佛教在印度基本消亡。</p><p><b>图右下为韩国朝圣者在鹿野宛举行祭典活动。</b></p> <p>直径巨大的佛寺立柱石基足以说明原址上建筑高大宏伟的当年雄姿,据介绍,当年唐玄奘西天取经来此时,该庙宇高达61米,在这里的学员有一万余之众。</p> <p>这棵菩提树是传说中当年释迦莫尼对五位弟子传教之处,这棵品种绝纯的菩提树虽已几代更新相继,但仍受佛教信徒的崇拜与呵护,这棵枝茂叶盛的菩提树是人们来此朝拜的圣地。</p> <p>在鹿野宛有座萨尔纳特考古博物馆,馆里珍藏着鹿野宛出土的大量文物。入馆参观一律不准照相/录像,只能摄室外场景,图示也仅为网上所搜到少量的图片作借鉴,其中图示右下的狮头立柱影像极深,是镇馆之宝,是馆内大厅的重要陈列物,它是阿育王时期的权杖,根据记载有四十多根,在大的佛寺前都有竖立这权杖,而现仅存此一根,是佛教的像征圣物。在我国内却十分少见,目前只有上海新修膳的静安寺前竖立此。</p><p>在瓦拉纳西鹿野宛萨尔纳特博物馆里还有佛教、印度教等不同时期造型菩萨石雕,这些石雕有大有小,以艺术角度上又分为多种流派,比如菩萨有显示衣内胴体的,有不现示的,有头发卷贴头皮的,也有飘逸的等等,其中印度教的菩萨神像许多为女性或男性女性并列神像为主,这里的文物年代久远,其中佛教的四面狮头权杖石雕已长的巳达二千三百年历史。这些圣物及艺术之精美充分展示了当时印度文化的辉煌……。</p> <p>据介绍这是座斯里兰卡人在此修建的寺院,来访者亦陆续不绝,笔者自来印度至离境,几乎沒遇到过一个来自大中国大陆或港澳台旅行团,所见入境游客大部属欧美西方人居多,偶见韩国团,包括韩国专来的朝圣团队。</p> <h3>牛在印度称为"神牛",因为印度教中的某神坐骑就是牛也,印度教教义亦教诲人们不杀生,过去将牛作为农耕生活中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近年来拖拉机为代表的各种高效率机械取代了"牛"的“地位",大量的牛被原先的拥有者“放生"到马路上,除了接受人们的食物施舍或自已找食裹腹之歺外,牛可随处大小便随处"散步",公路上,集市中,人流拥挤的大街小巷都可见牛的身影。</h3><h3>被供奉为神的除牛外,还有动物中的蛇、猴、象、狮等,也成为神的化身之一了。</h3> <h3>这是瓦拉纳西的一座《中华佛寺》,座落于巿郊一条冷清的马路边。庙里虽有出家人驻守,但香客稀少,只有来印度占比少的中国大陆、港台游客才可能会到此拜访。</h3> <h3>从我们住的酒店去恒河边观“祭河"仪式的码头估计至少有6~7公里,行程中安排了坐人力三轮车前往,这个行程真有点“惊心动魄",令笔者终身难忘。</h3><h3>三轮车都是自行车零件改装的,车斗狭小,免强可坐俩人,车垫前倾,必须用脚使力抵住下踏板边框或车身上三角架才可坐稳,踏三轮车的印度小伙子个个身手不凡,车技高超,筋骨强健,蹬着三轮在滚滚的汽车、摩托、行人、牛狗同行等混合“大军"中“勇往直前“。</h3><h3>这种“举世无双“的交通简直使坐在车上的笔者这一路上惊心胆巅,生怕撞人撞车翻车出事故,只得一手紧紧抓牢手机,一手紧抓车帮,神经高度紧张,肾脏腺素徒升……。这一路上少有交通红绿灯,偶见十字路口根本不起作用、无法指挥如同摆设、正吹着警哨的交通警,街两边的行人道堆滿商品的摊头使原本并不宽敞的行车道上人车畜更加混杂不堪……。这一路上,三轮车的铃声,汽车喇叭声,救护车鸣笛声,大小排量摩托车轰鸣声,清真寺高音喇叭里震耳的阿匍祷告声,店铺里/摊位上商贩的叫卖吆喝声,牛哞声,警哨声,混合成一股强大的嘈杂声波,竟然连同一坐车俩人说话也被“彻底淹没“,须打手势代替了……。这一路上,空气中不但弥漫着烧桔杆或麦杆的焦烟味,还有街边食店食摊上不时飘来呛鼻的烧烤焦糊味,各种机动车的废气味,牛粪味,混合成团迎面扑来,还好印度导游事前提醒,大家纷纷戴上早就准备好的口罩(有的戴上了具有特殊过滤层口罩),生怕引发咽喉不适或咳嗽……。这一路上,朝着恒河边进发的穿着各式服式、各种肤色的人流在渐暗的天幕下,如潮如涌……。人们会惊奇发現,在如此"混乱“的环境中确沒有争执,没有漫骂,更无口角与冲突,一切又似乎在及时协调中平滑、顺势而为……。</h3><h3>人力三轮车小伙子时而蹬车时而一手伸手示意转向,时而下车拉车前进,时而回头一边对我们微笑一边手指着路边的清真寺等景点示意关注,在紧张、惊奇、手酸腿麻地约45分钟后终于到达近恒河边的下车点。</h3> <h3>三轮车到了通往恒河码头小街的十字路口下了车,我们随着人流步行向东走去,街两边全是买服装、手工艺品与食品小商铺,阵阵烟熏烤羊肉味十分呛鼻,地上除了碎纸、垃圾外,还有一堆堆牛粪。一些牛"若无其事"卧在街边、路中,甚至“堂而皇之"“躺"在店堂间里,根本就如入无人之境,悠哉悠哉……。</h3> <h3>到了码头边,经过一道并无人值守、形同虚设安检卡口就来到了恒河码头边,只见早已有大量观众游客非但坐满了摆放的排椅或台阶,有不少人坐到了河里船上去了,大家都为了一个目标,参加一年中365天,天天自发的《恒河夜祭》。</h3><h3>恒河是印度文明策源与摇篮,恒河文化是印度人民精神所在。传说古印度恒河常犯水灾,是女神湿婆飞去喜玛拉雅用散发将水化为细流,便恒河不再泛滥,恒河就是湿婆的化身,于是在二千多年前人们就为了祭典湿婆而祈祷,恒河夜祭与恒河沐浴成了千年经久不息的重要民俗仪式与宗教活动。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虔诚者参加夜祭、进行沐浴,带回纯洁的恒河圣水,奉若神明。</h3><h3>夜幕下,年轻的祭司身穿彩装隆重地举行祭典活动,只听他们诵经唱经,随乐打拍,舞动法器,据讲这种人与神之间的文流与沟通使恒河造福了人类,使两岸人民得到安居乐业。</h3> <h3>恒河岸边的瓦拉纳西码头有85座,还有2座焚烧亡者的码头。据介绍,印度人死后一般不建墓,火化后将骨灰放在恒河边,让水冲走。家中有人亡故后,将尸体用白布包好放在吉普车车顶上,家人随车来到恒河边,购置果木、香料,在凌晨时焚烧尸体,家中长子可带回一瓶少许骨灰取回至家乡去(撒于本地)外,其余的就撒在恒河边了。</h3><h3>左上图示即河岸码头上火化远景。</h3> <h3>恒河日出,百鸟欢鸣,</h3><h3>清彻圣水,百姓共饮。</h3> <h3>印度是鸟类王国,鸟的品种众多,据导游介绍种类占世界已知品种58%以上。(据查有关资料应低于中国占比51%的水平,尚不知有否权威机构或第三方的评估)。</h3> <h3>恒河上卖烏食的小贩。</h3> <h3>恒河沐浴,纯洁生灵,</h3><h3>男女老幼,奉若神明。</h3> <h3>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苦行僧,也有人讲是耆那教的出家的,但不知为何要把脸涂成白色(像贴了面膜),笔者至今仍感是迷。</h3> <h3>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码头边或街上遇见不少乞讨者,以女性小孩居多,这里的乞讨者数量众多,比后來印度行程中其他地方所见的更为集中,可能在此每天无论昼夜都会云集着世界范围内各地朝圣看或游客,人流往来不止的缘故吧。乞讨者口中不断地传出"卢比、文多罗(一美元)“的发音,纤瘦暗黑近似干柴的手臂伸向路人……。</h3><h3>这里还有表演使噢眼睛蛇的卖艺者,有衣衫不正拖着鞋皮、身上散发异味的流浪者,有从事苦力的穷人……。</h3> <h3>恒河的水在瓦拉纳西身边静静缓缓流过,她从喜玛拉雅山北面的中国西藏将雪山纯水带到了南亚这座古老的文化圣地,又把古文明带向了远方,带向了世界………。</h3><h3><br></h3><h3>提示:下一篇:克久拉霍/西篇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