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海-名古屋-京都</h3><h3>2018-2.16正月初一、週五</h3><h3>又到全家出遊的日子。清晨頂著濛濛春雨搭乘東方航空經過兩小時的飛行到達常滑機場,換乘(名鐵線)去名古屋,又體驗一把世界第一條高鐵(新幹線)。列車飛速前行,連綿的山脈尚有殘雪,春天正在甦醒的土地上慢慢伸展著,黛瓦下飛簷屋舍烙著大唐的痕跡。我們下榻京都桑普七條九生,乾淨溫馨家庭式旅館,生活需求一應俱全,舒服。鴨川河邊佈滿大大小小的居酒屋,閃爍的燈光映照河水,坐在臨河的窗口,打量異國的夜晚,品嘗地道的日料,夜幕下的祗園、八坂神社留下遊人的腳印</h3> <h3>夜晚的八坂神社</h3> <h3>2.17正月初二、週六</h3><h3>嵐山-八坂神社</h3><h3>在京東車站用完早餐,乘坐JR(國營地鐵)山陰線嵯峨野線(32-站台)去嵐山。(說明;山陰線包含許多線,嵯峨野線只是其中一條)</h3> <h3>嵐山在平安時代是京都貴族旅遊聖地</h3><h3>據說野宮神社求婚姻很準</h3> <h3>「源氏物語」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野宮神社是它的舊址</h3><h3><br /></h3> <h3>大本山(天龍寺)世界文化遺產</h3> <h3>雲龍圖</h3><h3>殿內不允許拍攝,此圖是門票翻拍的。巨龍在法堂中央,無論從哪個角度,巨龍都會對你怒目而視</h3> <h3>大河內山莊是嵐山的名園,日本昭和初期的名演員大河內畢生精力建造的大花園。山莊遊人甚少,買了門票進去山莊提供一杯抹茶和小點心一塊。我們登上山頂,天下著冰粒子,遠山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水墨丹青</h3> <h3>地道的抹茶,濃濃清香味</h3> <h3>由於天氣寒冷穿梭於嵐山風景區小火車暫停服務。</h3><h3>這是嵐山開網市區火車上的動漫畫</h3> <h3>李安的(臥虎藏龍)有一場景就是在嵐山的竹林拍攝</h3> <h3>嵐山蹭拍的</h3> <h3>在八坂神社的抽簽桌邊不時有年輕人來求婚姻簽</h3> <h3>2.18初三、週日</h3><h3>京都一日遊</h3><h3>金閣寺-北野天滿宮-西陣織-晴明神社</h3> <h3>金閣寺原名「鹿苑寺」,寺院🏯全境以「古金都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歷史建築</h3> <h3>北野天滿宮和太宰府天滿宮、防府天滿宮併稱為日本三大神官。這座壯觀古老的神社是為了紀念9世紀著名學者管原道真--被尊為學術之神的天神而建的</h3> <h3>意外收穫</h3> <h3>西陣織為日本國寶級的傳統工藝品,是日本和服👘專用的織錦面料,以高貴華麗而聞名</h3> <h3>有幸目睹和服秀</h3> <h3>京都晴明神社是祭祀陰陽師安倍晴明的</h3> <h3>祭祀後用晴明井水洗手已是保佑</h3> <h3>2、19初四、週一</h3><h3>新幹線(山陽縣)姬路城是日本第一世界文化遺產,國之重寶</h3><h3><br /></h3> <h3>姬路城是日本現存上百座城堡中,唯一一座保存完好,通體白色的7層天守閣。獨樹一幟的外貌,宛如白鷺挺立舞動的姿態,故享有別名「白鷺城」</h3> <h3>歷經明治、昭和、平成三代天皇的三次大修,現已修舊如舊</h3> <h3>瓦片等初殘存著當年城主的家紋</h3> <h3>元離宮二條城--世界文化遺產</h3><h3>元離宮二條城是一座見證了德川家的榮枯興衰以及日本歷史變遷的城池</h3> <h3>這裡保存完好日本桃山時代繪畫雕刻和建築特色,四周被高大圍墻和壕溝所</h3><h3>猶豫時間關係當我們幹到(京都御所),皇宮大門緩緩關上。留著下次再去</h3> <h3>2、20初五、週二</h3><h3>京都--大阪。</h3><h3>京都四天三晚暫告結束,馬不停蹄奔向大阪</h3><h3>四天王寺是日本佛教最早的寺院🏯,也是日本最早的官家寺院。建於唐朝,至今還保持最初建造時的飛鳥時代的雄姿</h3> <h3>浮世繪--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h3> <h3>2、21初六、週三</h3><h3>大阪城公園</h3><h3>大阪城是我們最後一站。歷史悠久的大阪城是丰臣秀吉所建,大阪城公園內城聳立大阪城主體建築「天守閣」,登上「天守閣」可以眺望整個大阪城「</h3><h3>「天守閣」內部陳列眾多影響和圖片,講述了日本戰國的風雲</h3> <h3>大阪城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併列為日本歷史上三大名城</h3> <h3>大阪城的浮雕。日本人認為虎能從千里之外歸來,是勝利的象征。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發回東京電報就三個字"虎、虎、虎"</h3> <h3>大阪城下的丰國神社,紀念大阪創始人,丰臣秀吉</h3> <h3>日本神社和寺廟裡都有神官和和尚當場手寫朱印貼,很有紀念意義</h3> <h3>感謝我的兒子(一問句),一路給我們講解日本歷史文化,每到一景點他的悉心介紹此景點的出處,滄桑的歷史和家族的興衰。朋友說過"要有文化儲備,景才有看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