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旁观者

宝盖木

<h1>  上世纪六十年代上中学时,我偶然看到一句格言:“生活里是没有旁观者的。”虽然记不清这句话是谁说的,当初对这句话的含义也未真正领会,但它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它之所以能印在我的脑子里,是因为觉得它简练而富有意味。之后,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这句话回味无穷。</h1> <h1>  我们这一代人是建国初期入小学、进中学念书的,虽然学习、生活条件远比现在艰苦,但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蜜糖罐中泡大的一代”,幼稚的心灵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渴望在人生征途上奋力拚搏,有所作为。对父辈们曾经遭遇的时势震荡、战争和饥荒、民族的危亡、命运的坎坷、失意的不幸、痛苦和忧伤等,虽然有所知晓,但总觉得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我们不能理解老一代人所具有的那种沉重和沧桑感,也无视他们的人生经验,甚至认为他们缺乏同命运抗争的勇气。</h1><h1><br></h1><h1> 岁月是最好的老师。正值我高中毕业的1966年,“文化革命”爆发,学校停课,上大学的理想破灭,红卫兵组织林立,北上南下串联。我也参加了红卫兵组织,跟着喊口号、搞批判,随串联小分队去了北京,又徒步走到了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当我对前途感到迷茫的时候,国家恢复了征兵,我放弃等待升学的机会,报名参军到了部队。</h1> <h1>  许多年过去后,在与一些同学重逢时我发现,命运早已使昔日的同窗分道扬鑣。少数同学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已是相当职位的领导干部;有的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就,成了大学教授或专业技术人才;多数则在平凡岗位上勤恳耕耘,默默奉献;有的已下岗,仍在为生计疲于奔命;还有的一直在农村,从事体力劳动。至于我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遇到大的坎坷,还算顺风顺水。十年动乱后,青春年华永难追回,这决定了我们这一代人无论是上大学,还是对事业的追求,都始终像是在奋力地追赶着末班车,唯恐稍不留意,便会被永远抛弃在站台上。</h1><h1><br></h1><h1> 回首这一切,我吃惊地发现,我们这一代人的磨难同老一辈人何其相似!我以前茫然地观赏着别人的故事,殊不知,生活在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是参与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舞台的主角,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戏码,谁也不能做旁观者。而正是从前辈们的故事里,我们不自觉地学到了刚毅、坚韧和勇气,能够直面人生,战胜重重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现在,虽然面对的世界已经今非昔比,但是人生道路上有些规律性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h1> <h1> 但是,如今人们似乎特别爱抱怨当下的社会风气如何如何,其实,就社会风气而言,每个人都置身其中,都是这个生态环境中的一部分。法国文学家伏尔泰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又有人说,每一滴雨都不认为洪灾是自己造成的。如果对于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抱着“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态度,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雪崩”和“洪灾”的推手,那么就只能加剧社会风气的恶化,最终,自己也难免身受其害。正确的态度是,不做旁观者,先严于律己,自己做好,勇于刀刃向己,把自身之弊革除掉;同时,讲原则,不当“老好人”,勇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这样才能使好风气形成气候,引领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在抵制歪风、营造新风中担其责,尽其力,就会形成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强大正能量,让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在我们手中形成。</h1><h1><br></h1><h1> 2018年3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