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人性中的至善至美

李海龙

<h3>  母亲离开我们已有十多年了。每每想起,母亲的慈爱和教诲,总是常常浮现在眼前,让我终生难忘。母亲是融化在每个人心中最崇高的敬仰,不同的母亲,塑造着不同的家庭。我的母亲是从动荡的年代中走来,一路栉风沐雨,苦心孤诣,她不仅坚韧顽强地把儿女们培养成人,还以博大的胸怀放眼世界,扶危济困,传播大爱,并作为她一生的信仰孜孜念念。</h3> &nbsp; &nbsp; &nbsp; &nbsp;日月流淌、世事变迁,母亲那纯洁贤德、勤劳朴实和爱人如己的人性光辉,在这浑沌的世事中,始终照耀着我们,让我们坚守着人性中最本源的至善至美。 <h3>  母亲于1926年农历11月18 日出生在河南省武陟县北郭乡原马蓬村,外公是当地知名的文化人,母亲从小受传统道德和礼仪的熏陶,明事理、守妇道。解放前夕嫁给父亲时,父亲还在江苏徐州,与爷爷一起开办一家印染作坊。解放后,实行公私合营,生意无法经营,迫于生计,便于五十年代中期举家迁到兰州,就此生根、开枝散叶。母亲一共生养了我们七个儿女,经历了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荒、文革动乱和许多磨难,生活非常艰苦,母亲带领一家人都坚强的挺了过来,并帮助各个儿女成家立业。当家庭生活逐步好转,正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之时,母亲却离我们而去。带着病痛、带着牵挂、带着遗憾……</h3> <h3>  母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回首和母亲一起的日子,就好似昨天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7年全家在兰州的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  一、母亲的坚韧刚强,是支撑起这个家庭的脊梁</b></h3> <h3>  刚到兰州时,全家还寄住在一个亲戚家,硬是靠她一双手在何家庄搭起简易住房。后来兄妹增多, 又几经翻修扩建。1986年,在原址拆除后自建了二层住房,我们几个兄弟结婚时才有了周转用房。印象最深的一次翻修,那是1978年,母亲从马家坡买上房樑、檩条,步行七八公里路,竟一根接一根肩扛到家,可那时的母亲都已是50多岁的人了。</h3> <h3>  五六十年代,家里生活非常困苦,子女多,全靠父亲一人收入维持生计,家里的一切事务都是母亲一人扛在肩上。她精打细算,统筹安排,含辛茹苦地照料一家人。白天,做饭、洗衣,缝补,照料父亲和儿女;夜晚,当我们都已入梦,半夜醒来时,常常发现母亲还在煤油灯下纳鞋、缝衣服;早晨,又是最先起床为一家人准备早饭。1960年困难时期,放学或放假,母亲还常带我们到郊区农村去挖野菜,到工厂去洗油线,贴补家用。正是母亲的操劳,让我们渡过了那个艰难的岁月,七个儿女才都健康成长。</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  二、母亲的勤劳和聪慧,是我们家中最温馨的港湾</b></h3> <h3>  母亲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对老人的孝顺、对丈夫和孩子的关爱,对亲戚、邻居、街坊的热心、诚恳和友善,都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她只有付出,不求回报,赢得了所有认识她的人的赞誉。母亲天资聪慧,心灵手巧,家里人几乎所有身上穿的、床上盖的和铺的,都是母亲亲自裁剪、缝制。我们兄妹多,衣裤、鞋子、书包等,少不了老大用完给老二,老二用完再往下传,实在破的不行了,才改做其它用处,但每次传给弟妹时,母亲都是重新量体裁剪,穿着非常合体,弟妹们也就没了埋怨的理由。</h3> <h3>  母亲的手艺,在邻里相传后,找的人也越来越多,母亲从不拒绝推辞。深夜了,那缝纫机的脚踏声,和我们入梦的鼾声交织在一起,成为了我们特有的记忆。</h3> <h3>  儿时,过年过节都是我们非常期盼的,因为可以享受母亲做的精美点心。大年二十九、三十,家里都要蒸煮很多的东西,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姐姐和妹妹也都是要帮厨的。母亲蒸的馍馍,总是做成各种花形图案,配一些小动物造型,非常招人喜爱,母亲便常常把它分送给亲戚和邻居品尝。七十年代初,母亲曾在兰州一家食品厂工作过几年,掌握了各种点心的制作工艺,在家做的小麻花、空心酥、千层饼等,就和商店、橱窗里卖的完全一样,吃起来松软香脆可口,令人难以忘怀,至今,姐姐还说有些绝活还是没有学会。 <br></h3> <h3><b>  母亲的爱,是我们一生中感受最深的爱;母亲的情,是人性中最美好的真情;母亲的坚强,是艰难困苦中砥砺我们前行的精神本源。</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5年春节时全家的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  三、她把对世人的爱,播散到了更广的空间</b></h3> <h3>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母亲开始接受并信奉基督教。她坚信,上帝是解救众生的神,人的苦难,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得到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她把爱主、爱世人,作为她一生的信条和思想依托。起初,每个礼拜日,母亲都到较远的教堂参加活动,后来,就把家里的大房子和院子腾出来做为当地敬拜活动的地点。开始,我们还有点意见,觉得挤占了家里的空间,但母亲有意识的让我们听牧师的宣讲,学唱赞歌,有时,还把她的理解讲给我们听,慢慢的我们也都接受了,后来,父亲还被“教化”,也转入了基督教。</h3> <h3>  母亲接触的人多了,也把神对世人的爱播散到了更大的空间。母亲是心地极善良的人,无论是教会还是邻里乡亲,遇有生活困难、身患疾病的兄弟姊妹,她都会亲自探访,倾尽所能,给予帮助,由此,受到许多信教群众的尊敬。母亲做事公道、说话在理,遇事有主见,被推举为当地教会活动的负责人。母亲变得更忙碌了,每天的日程满满的。经常教导我们要学会爱人,懂得感恩,做人做事都要诚实厚道,她自己更是以亲身的经历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和榜样。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无论是兄弟姊妹还是妯娌之间,和睦亲善,互帮互助,形成了很好的家风。</h3> <h3>  记得是1998年初,我工作调动到广州,临行前,母亲亲自送我一本《新旧约全书》,叮嘱我以后要好好学,还为我祷告。在那个年代,总觉得自己是党员干部,学这个怕影响不好,也没有认真看,算是辜负了母亲的嘱托。</h3> <h3>  1989年,母亲在一次探访信教姊妹的途中 ,被一辆逆行的骑车人从高坡上冲下撞翻在地,头部受到重伤,当场处于半昏迷状态,当地路人和肇事者,把母亲送到了甘肃省人民医院抢救,当我们家人赶到时,母亲已经躺在医院的急救病床上了。经确诊,是脑震荡和颅内出血。在我印象里,这是第一次见到母亲住院看病。操劳大半生的母亲遭此横祸,心中的伤痛难以言表,眼泪禁不住往下流,真希望伤愈后,能很好的休息一下,但这次受伤,却为她往后的生活埋下了难以抹去的隐患。</h3> <h3><b>  四、病痛折磨,成为母亲终生的遗憾</b></h3> <h3>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兄弟姊妹陆续结婚成家了,可母亲却一天天的衰老下去。自从车祸出院后,她就经常喊头疼,开始认为是脑血管愈合后的遗留症,吃点头疼药就会好的,大家都没太在意,母亲仍然老是操心我们子女们的事和外面的事,来回奔走在儿女家中。记得是2000年春节期间,我回兰州探亲,母亲非常高兴,亲自下厨房为我做饭,问我到广州生活的怎么样,胃病好些没有,等等,但我问她自己的病,就只是轻描淡写的说:“好着呢,没啥事”!可我明显感到母亲苍老了许多。她的头疼也愈加厉害,导致晚上常常无法入睡,靠吃各种头痛药、安眠药熬过,我们兄妹多次陪同到医院看病,总是不见好转,后来检查发现,母亲是得了糖尿病。开始口服消渴丸、二甲双瓜、糖适平等,进行保守治疗,没有注射胰岛素,但母亲的病情并未减轻,愈发严重。2004年中秋节前,住进兰医二院时,脑部大面积梗塞,已经一病不起了。</h3> <h3>  母亲病情的突然发展,让我们兄弟姊妹们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后悔当初没有及早发现和治疗。住院期间,医院也想尽各种方法,但仍然不见成效,便遵从医嘱,接回家照顾,继续治疗一年有余。这期间,在大哥带领下,我们全家到处寻医问药,找名医、找特效处方药,二哥还亲自到河北一家专科医院与医生面谈治疗方案,我从广州联系邮寄疏通脑神经的进口注射液,在兰州的兄弟姊妹及亲属们日夜轮流守候在母亲身边服侍、打针、喂药,每天擦洗翻身,怕生褥疮,并将每天打针、用药、饮食和排出的时间、次数、份量及精神状态做了详细记录,以备下次诊断参考。但病情仍然不断恶化:身体下肢肌肉开始萎缩,还常常陷入昏迷。</h3> <h3>  这期间,亲戚、教会和她的姊妹们、邻居都多次来家看望。从小与母亲患难与共的二舅和三姨千里迢迢先后从外地赶来看望昏迷中的母亲,母亲仿佛听到了二舅三姨悲切的呼唤,朦胧之中发出了微弱的叹息声,只是有口张不开有嘴说不出话了。</h3> <h3>  2006年2月27日,母亲终于走了,彻底的摆脱了苦难,摆脱了日夜折磨的病魔,离开了和她朝夕相伴、日夜挂念的亲人,去享天国里的永福。她的灵魂,因上帝的拯救而获得了永生。</h3> <h3><b>  母亲的一生,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为家人、为邻居、为她认识的所有人,送温暖、传福音、扶危济困、传递大爱,她的高贵品德,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操,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神!</b></h3> <h3>  愿母亲的人性光辉,永远照耀在我们生活的大地!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母亲和二舅(图片右边)在兰州合影</h3> <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妗专程来兰看望父母(1995年<b>)</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姨于2000年春节期间看望母亲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8-03-03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