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纳米比亚

无庄随笔

<h3>  <span style="font-size: 20px;">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是非洲最年轻的共和国,国土面积近83万平方公里(约8个江苏省大),人口仅250万,其中黑人占近90%,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畜牧业、矿业、渔业为三大支柱产业。</span></h3> <h1>  温得和克是纳米比亚的第一大城市。</h1><h1> 这是一座小巧但充满活力的城市,城市仅约23万人,因其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和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而著名。</h1><h1> 市中心弹丸之地,集中了国家行政机关大楼、酒店,商场,写字楼,医院、国家博物馆等。</h1><h1> 这座与上海结为友好城市的的小城还被誉为非洲最干净的花园首都。</h1> <h1>  城市一景:花团锦簇中洋溢着浓郁的欧陆风情,尖顶圆拱的基督教堂,日尓曼风格的城堡,错落有致的庭院别墅,当年殖民的痕迹随处可见。</h1> <h1>  这是纳米比亚的国家博物馆。</h1> <h1>  德国大教堂(路德福音大教堂),是温德和克的城市名片,也是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从城市的不同角度都可以看到这座建筑。</h1><h1> 朴实圆润的外形,红色的屋顶,几乎所有门窗和房檐都用白色几何形勾勒出来,也许儿时童话故事看多了,这个萌萌的教堂外形是我蛮欢喜的。</h1> <h1>  晚餐是在一家赌场酒店内开设的川菜馆,老板娘客气大方,团餐竟然有10菜1汤,含每人一个大虾、烤大鱿鱼,整条大鱼,大碗红烧肉等等……,而且味道极好,真没料到,吃得驴友们直呼过瘾!</h1> <h1>  预订的酒店地接社竟然没有确认,我们幸运升级5星的希尓顿酒店,9楼的星空酒吧观看夜景感觉不错!</h1><h1> 自助早餐也是内容多多,除了常规早点,三文鱼,金枪鱼,各种新鲜水果,和鲜榨各式水果汁等等等等,但为了健康还是从营养早餐开始!</h1><h1> 其实预订的那家大型酒店也是很不错的,在一幢大厦内,我们返程时入住了。大堂在大厦的二楼,住客还要电梯上楼到各自的楼层和房间。</h1><h1> 大厦内商店很多,闲逛看看很有特色的。</h1> <h1>  清晨从首都温德和克出发,开始了长途跋涉。</h1><h1> 车辆行驶在颠簸的公路上,窗外是一望无际广阔凄美的大漠荒原,和土黄色的沙漠中倔犟䇄立着的那么些枯树,还有时时扬起的沙尘。</h1> <h1>  大漠风光无限,可以让你有自由的想象力!</h1> <h1>  中午来到沙漠休息站,休整体力补充能量。</h1><h1> 午餐是鸡腿,鱼排,牛排三选一,配上炸土豆条和生蔬菜,法式面包随意。饮料自买,有啤酒、芬达、可乐和矿泉水,数量大,味道真是很不错的。</h1><h1> 顺便说一句沙漠驿站内的洗手间条件很好,有洗手液,手纸和抽水马桶。</h1> <h1>  驿站院门外,车辆的残骸似乎很随意的陷在沙堆中,这样的场景令人浮想联翩,它告诫着南来北往的旅者沙漠是残酷的,也欢迎客人进入营地休息、加油,为了去到更遥远的地方。</h1> <h1>  苏丝斯黎是沙漠中的绿洲意思,距首都温得和克325公里,在闻名世界的死亡谷附近。</h1><h1> 夜宿苏丝斯黎沙漠特色酒店,出乎意料,室内的设施比去起去年约旦的月亮谷沙漠酒店更要上一档次。</h1><h1> 每次外出旅游前说起特色酒店,总会让我无穷想像这"特色"的模样?但都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样,因为都是超乎我的意料之外,我想这也算是行万里路中的小确幸了。</h1> <h1>  沙漠酒店的服务员们帮我们扛着大箱,走上崎岖的小路,来到客房内,热情讲解再加上肢体语言介绍各种室内各种设施和用法,然后拿着小费开心离去。</h1><h1> 照片仅是房间的一部分,还有沙发,茶几,冰箱。床的背面是供冼潄使用的二个台盆,另有一个长方形的房间,一分为二分别是卫生间和浴室。有些驴友住的是豪华套房,内有硕大的客厅。卫生间浴室和卧室分离,夜晚气温下降明显,只是"苦"了洗潄完毕后,要立即通过走廊冲回房间😄。</h1><h1> 窗户和门全部是厚厚的帆布,是用拉链关、开的,很人性化的设计!</h1> <h1>  放下行李赶紧来到沙漠酒店的餐厅。</h1> <h1>  身后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一望无际的大漠荒原,还有一栋栋客房小楼。</h1><h1> 此时烈日当空,当一回英姿的蒙面女侠!</h1> <h1>  我们乘坐敞篷吉普车沿着山路游猎,途中有见到黑白条纹相间的斑马,在不远处沿着陡峭险峻的斜坡排着长队散步,煞是壮观!</h1><h1> 驾车的司机好眼力,一边开车一边还能看到远处的各种动物们,然后停车让我们观赏。</h1><h1> 来到制高点的平坡上,像变戏法的那样,从车上搬下白色保冷箱:内包括红、白葡萄酒、啤酒、苏打水、可乐,橙汁和矿泉水等等,还有各种水果和点心等。</h1><h1> 边吃、边饮、边摆pose 留影、边欣赏夕阳余晖下的大漠落日,快乐派对就此拉开帷幕,欢笑声此起彼伏!</h1> <h1>  举"瓶"欢呼雀跃!</h1> <h1>  面对广阔原野,五洲留痕沉思默想,是否又在考虑下一个远足线路?</h1> <h1>  摄影大师曹老师深夜在沙漠中拍摄的无敌星空大片。</h1> <h1>  在苏丝斯黎这一段拥有8000多万年历史的纳米布沙漠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沙漠,沙漠中富含铁,在早晚的阳光下会变得非常红,由此号称为全球唯一的红色沙漠!</h1><h1> 于是我们凌晨5时许起床,早早出发赶着晨曦柔和的阳光观赏这神奇的红色沙海。</h1> <h1>  乘坐沙漠吉普车,来到高达300余米的45号沙丘,这是受到旅游界最高推崇的沙丘,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h1> <h1>  因距大门有45公里的路程,故此得名。</h1><h1> 徒步行走于沙丘上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h1><h1> 富有经验的地导觉得那一刻的风向与风速的变化,估计将会有沙尘暴岀现,就不建议大家爬上沙丘争当勇士了。</h1> <h1>  这是摄影大师曹老师的作品:红色沙海和徒步行走的勇士们!</h1><h1> 在晨曦下,壮观的红色沙丘与勇士们人影斜斜的长长的印在金橘色般的沙海中,美丽得像是海巿蜃楼图画。</h1><h1> 这一刻让我想起了漫长的人生轨迹!</h1> <h1>  记住这难忘的时刻!</h1> <h1>  很快太阳升高了,沙丘的颜色也淡了许多。</h1> <h1>  地壳运动与沙丘移位杰作形成的死亡谷,是由白壳、黑树、红沙、蓝天,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h1><h1> 此时风大了起来,我身后的天际边已经有点模糊了起来。</h1> <h1>  沙尘暴还未完全到达时的月亮谷全景照片(摄影大师曹老师的作品)。</h1> <h1>  进入死亡谷来回需3公里路程,但在一脚浅一脚深的沙海里行走相当于6公里之余,而且十分艰难!</h1><h1> 一会儿大风夹着沙尘滚滚而来,能见度极差,深感沙尘暴真是恐怖到了极点!</h1> <h1>  大自然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h1> <h1>  看看,车与人儿都成了沙雕作品!</h1> <h1>  我们的大巴司机是位黑人兄弟,开车技术不错,箱子上下车点数也是特别认真的。</h1><h1> 午餐后上车,车辆继续在崎岖坎坷不平一望无际的沙漠公路上行驶,距到达目的地路程约5小时余。</h1><h1> 此时外面正是烈日骄阳,但是车上空调始终不制冷,司机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其实我都知道是氟利昂没有了),此时车箱内温度越来越高,貌似都要有中暑的感觉,于是大家被迫开窗通风,热风(窗外温度起码40度以上)夾着沙土吹进车厢内,汗流浃背也得戴上帽子口罩,上午的沙尘暴已经够灰头土脸了,再加此时的遭遇,内心的郁闷纠结只有自己晓得!</h1><h1> 后记:当晚到了城市说好已电话预约修理,但没有动静。一拖再拖次日晚上还是没动静(其实这一日白天有7小时空车时间),无奈之下大家只能集体发飙,不修好空调,坚决不上车!这样才在二天后的上午去车辆修理站,果然是管子裂开,"氟利昂"流失。</h1> <h1>  同一天下午,空调不制冷的车辆继续行驶在颠簸的沙漠公路上,行驶中速度逐渐慢了下来,突然熄火了!</h1><h1> 司机两手一摊没了方向,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车上又闷又热,车下又热又是灰土飞扬,太阳也渐渐要下山了,在荒漠原野中车辆抛锚后果不堪想象!</h1><h1> 关键时刻我们的老朋友曹老师以他丰富的经验,沉着冷静的分析后,用手敲击油箱,果断的说是柴油耗尽,地导打电话给地接社,说是公司会派人送油来,让我们"静候佳音",但这里办事效率是可想而知的,而且通常都会"短路"的。</h1><h1> 焦急的等候中一驴友看到远处有一辆越野车驶来赶紧招手求助。车上下来一对50岁左右的白人夫妇(后来询问是从南非自驾游来此),听说情况后男士马上打开后备箱拿出一大筒柴油,并亲自帮助将柴油灌入油箱,他的太太在一旁相助,然后还上车看着黑人司机操作。发动机工作了,大家又重新上车。但是这辆越野车始终在我们车辆前行驶,保持着距离,直到行驶至一个有加油站的城巿时才飞驰而去。</h1> <h1>  这对南非白人夫妇的举动让驴友们感动至极,我想那一刻驴友们的感激之情是无法溢于言表的!这段难忘的经历会深深印记在每一位驴友的心底!</h1><h1> 事后我们知晓车上的油表是坏的,但是行驶了这么多公里的路程(二天),中午午餐休息站也有加油站,为什么这位司机就不加油呢?</h1><h1> 但是在离开纳米比亚的前夕,我们与司机告别时,每一位驴友还是额外给了这位黑人兄弟一份小费,以感谢他一路上的辛苦。</h1> <h1>  一路坎坷来到纳米比亚的第四大城市【斯瓦克普蒙德】。</h1><h1> 城市面临大西洋,这儿曾是德国的领地,是一座具有浓郁德国风情的著名海滨城市。在这里有海洋与沙漠竞相辉映的壮丽景色。</h1> <h1>  鲸湾港~沃尔维斯港,纳米比亚的第二大城市,6.5万人。</h1><h1> 乘坐游艇出游,海狮、海豹、海豚、鹈鹕、海鸥跟着游船一起玩耍跳跃……。</h1><h1> 这样的休闲旅游是我喜欢的那种,坐在船上眺望大海,任凭海风微微吹拂,看看蓝天白云,看看海水中跳跃的鱼儿,很享受这种过程。</h1> <h1>  成千上万只海豹生活在此地。</h1> <h1>  鸟儿围着游轮飞翔。</h1> <h1>  游船上的常客。</h1> <h1>  特写镜头。</h1> <h1>  鹈鹕岬……鹈鹕张大嘴巴,是在索要水手的鱼儿吗?</h1> <h1>  大西洋中畅游和戏水的鱼儿。</h1> <h1>  我们在游船上享用午餐,品尝直接从大西洋捕捞上船的鲜美生蚝,味道真是美到无敌,说是每人仅为三个,但其实远不止了。</h1><h1> 还有香槟、啤酒,各种饮料和各式当地风味点心。</h1> <h1>  记得我们曾在克罗地亚的欧洲长城起始点的小镇享受海鲜大餐,当时第一次吃到由蛙人直接下海打捞上来的新鲜生蚝,洒上柠檬汁后配上白葡萄酒或冰水,因毎人仅限二个,驴友们都觉得意犹未尽!</h1><h1> 这次尽兴了!</h1> <h1>  夕阳余晖下,在沙漠滩涂上观看涨潮而上的火烈鸟,十分壮观。</h1><h1> 可是风很大,穿上冲锋衣也抵挡不住寒意阵阵袭来,只有摄影师们在静候佳景,其余的驴友们都上车远观欣赏。</h1> <h1>  原始部落、原始民族~辛巴红泥人村落。</h1><h1> 乌云密布,雷声雨点⚡️,地导说已近傍晚就不去了,可是摄影大师曹老师看了远处的云层后说这雨下不长时间的,而且等会肯定有彩虹出现。果然,到达目的地后竟然会阳光灿烂,彩虹显身🌈!</h1><h1> 这里是一个让我们现代人无法接受和理解的民族,世界太大!你不知道的事情太多…… !</h1> <h1>  辛巴部落是非洲最后的保持原生态的民族,为了维护民族传统,他们退守丛林,栖身于纳米比亚边远的、未被破坏的原始环境中,至今还保持着自己民族原始的生活形态。一个家族结成一个部落,一个村子基本上就是一户人家。</h1><h1> 可是现代人频繁的频频造访还是打扰了他们宁静原色的生活。</h1><h1> 路上我说:纳米比亚的公路建设实在太差,颠簸扬尘!先生说:"如果公路修好了,过来的游客太多,那么辛巴红泥人就不是现实生活的自己了,就会变成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h1> <h1>  这么亲昵的靠在我肩上,真有点受宠若惊了哈😄!</h1> <h1>  但凡来到纳米比亚【辛巴红人部落】的游客,我想都会对这个原始民族会很有点想法的,我也是。</h1><h1> 红泥人的生活极其简陋,树枝以锥形结构结合在一起,以棕榈叶覆盖再贴上泥浆和牛粪,这样就成了简单的家。小小的草棚里,没有任何家具(睡在地上),内墙上挂着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御寒的毛皮等)。</h1><h1> 家中男人们天亮时出门放牧,女人就负责烹饪、园艺、照顾小孩和牲畜。</h1> <h1>  但是数千年来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都一往如昔,充满独特的原始人文气息。</h1><h1> 地导说:"你们不要觉得他(她)们这样很可怜,其实他们的幸福指数远高于我们!不要随便给他(她)们衣物和钱财,如果有一天红泥人身着现代人的衣服,过上现代人的生活,那么这个民族就真正的绝灭了"。</h1><h1> 但是随着纳米比亚的旅游业开始发展,来到此地的游客多了起来,游客入内参观按人数付费。</h1><h1> 我们一进村红泥人包括幼小的孩子都也知道问我们乞讨食品和钱币。但如果到了有一天,这个民族仅是为了作秀而留存下来,那更是失去了意义。</h1><h1> 我想这是矛盾的,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化,发展到至今,在同一片蓝天下世界对地球上的毎一个民族每一个公民都不应该都是同等公平的吗?</h1><h1> 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对还是不对?</h1> <h1>  由于基因缺陷,辛巴族男性大部分会早夭,男女比例为2:8,辛巴族男人一生可以娶n个老婆,5头牛就可以娶一个。</h1> <h1>  即将离开红泥人村落时,我把从上海特地带来的大白兔奶糖交给了"村长"。</h1><h1> 他接过分别给了每一个小孩子二粒,直到小孩子们手里都有了,才把剩余的分给年龄稍大些的,依次类推。</h1><h1> 梳着辫子的都是女孩,即使是一根小小的朝天辨。</h1> <h1>  让我欣慰的是在另一个红泥人村口有一间简易房,领队俞导告诉我:这里有志愿者在帮助孩子们识字上课。</h1> <h1>  很喜欢这一张照片,有些像拍电影当女一号的赶脚😄。</h1> <h1>  埃托沙国家公园,这个有着"野生动物的最后乐园"之称的保护区,内有二万三千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半上海市,也是非洲最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h1> <h1>  偌大的保护区内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乘坐各式观光车,在颠簸的砂石路上顶着漫漫的沙尘,寻找心仪的非洲五霸(狮子、大象、猎豹、犀牛、野牛)及多达百余种的动物,从早到晚,而途中绝对禁止下车!</h1><h1> 虽然在各地的野生动物园内可以看到很多动物,但身处非洲大草原看动物,这个感受是非同寻常的。</h1><h1> 因篇幅有限只能略上几种动物了。</h1> <h1>  埃托沙国家公园内有3个营地,每一个营地之间的距离是开车约二至三小时。分别提供别墅、标房、简室、房车营地、帐篷驻地等多种宿食,但一房难求。</h1><h1> 一号营地钢丝围墙外有一处水塘,是观察各种动物的绝佳景地,包括夜景。在这里,每时每刻都可以看到至少7种以上的动物在同一个水源地喝水的和谐景象,但是狮子光临时其它动物避退远观,而大象群占领水塘时就排挤了其它动物,还有在水中岸边打架斗嘴者,看到让人不禁哑然失笑。</h1> <h1>  这里是世界上黑犀牛数量最多的保护区,特别是濒临绝种的黑眼斑羚和黑犀牛。还有大象、长颈鹿、斑马、狮子、猎豹、角马、跳羚、鸵鸟、花豹等随处可见。</h1> <h1>  国兽~剑羚。</h1> <h1>  自由自在的狮群,得意忘形之间还玩起了瑜伽。</h1> <h1>  我们入住二号营地,别墅内功能齐全。</h1><h1> 二号营地的晚餐和次日清晨的早餐内容丰盛,质量也极好的。</h1><h1> 晚餐时还品尝到了烤跳羚肉。</h1> <h1>  早晨起床散步,仔细看看这辆皮卡改装的野营车,赞叹不已,功能太齐全了!</h1> <h1>  即将离开纳米比亚的首都~温得和克,再见了,纳米比亚!</h1><h1> 短短的七天纳米比亚之旅,让我见识了非洲广阔凄美的原野荒漠;领略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沙漠~全球唯一的红色沙海、世界最高的红色沙丘;经历了沙尘暴发生时死亡谷的恐怖情景;结识了非洲最后的原始部落原始民族~辛巴红泥人;巡游在非洲最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有着"野生动物最后乐园"之称的【埃托沙国家动物园】。</h1><h1> 这是一次不虚此行之旅,也给我这10余年的旅游经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将终生难忘!</h1> <h1>  纳米比亚~这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国家,在记忆之中一直是陌生的,直到走近了,走进了,才有了浅浅的认识。</h1><h1> 我们从首都温德和克出发,途经【月亮山】、【全球唯一的红色沙海】、【死亡谷】、【海滨城市斯瓦科普蒙德】、【沃尔维斯港~大西洋的鲸港湾】、【原始部落辛巴红泥人村】、【埃托沙国家动物园】,再回到温德和克,七天六晚,全程2600公里。</h1> <h1>  出发前对纳米比亚之行是有些顾虑的,六夜的特色酒店究竟如何的特色?沙漠中的景区洗手间是如何的?还有蚊子叮咬、恶性疟疾、霍乱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多虑了!</h1><h1> 此次非洲之旅中纳米比亚吃的是最好的。首都温德和克的三顿中餐质量超过以往欧洲及其他国家的;六夜的特色酒店包含了早餐和晚餐,有多家还特别丰盛,水果供应充足,还特别好吃!而午餐大多在休息站,自助餐或三~四选一:牛排、鱼排、鸡腿等,配料为土豆条与蔬菜,数量大味道也很不错。</h1><h1> 让我最感概的是洗手间!所有的洗手间(包括沙漠驿站,原始部落的红泥人村口接待处),都是抽水马桶,提供手纸(几乎都放着二至三卷,以供备用),还有洗手池,洗手液,卫生间干净,无异味!这让我想起国内的大多数洗手间不是这样子的……。</h1><h1> 如果你沒有到过真正的非洲,不会切身感受非洲近况究竟如何?但真正到了非洲,你就会完全颠覆了以往对非洲的认知。</h1> <h1> 2018年3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