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摄墨西哥(人文篇)

王平

<h3><b>  踏上墨西哥的土地,无论是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还是在奇妙恬静的高原小镇,或是在大都市墨西哥城,人们都可以领略到独特的人文风情。</b></h3><h3><b> 除了历史积淀,构成墨西哥人文景观的另外两大要素就是音乐和色彩。因为墨西哥音乐和色彩的独特魅力给我的感受最深刻、最真实。西班牙人的入侵和长达300年的殖民统治未能征服和改变墨西哥,那是因为墨西哥人骨子里的印地安人血统和玛雅文化基因的强大。</b></h3> <h3><b>  马里亚契音乐是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在墨西哥的那些天里,我们时时、处处可以听到它动人的旋律。乐手们手中捧着乐器,边奏乐边引亢高歌,曲调欢快热烈,抑扬顿挫、节奏明快。我在此篇中所选择的配乐就是一首典型的马里亚契乐曲。就让我们和着欢快的音乐走近墨西哥吧!</b></h3> <h3><b>古朴而神圣的大教堂下流动着斑斓的色彩。</b></h3> <h3><b>小商贩们走街串巷兜售着色彩艳丽的各式纪念品和儿童玩具。</b></h3> <h3><b>  都说颜色可以表达情感,那墨西哥人用浓重饱和度的色彩和极致的感官体验,想表达什么呢?墨西哥著名建筑师巴拉甘的建筑风格和理念给出了很好的诠释,那就是用缤纷的颜料去与墨西哥最浓郁的阳光共同讲述色彩、光和生活之间的故事。</b></h3> <h3><b>  有好友私下问我这色彩是否是通过PS提高了饱和度?我回答:若是怕直出的照片颜色不真实,恐怕只能通过后期处理降低色彩的饱和度了,因为墨西哥的色彩太热烈。</b></h3> <h3><b>  房屋建造和装修时,建筑的外立面一定会被抹上高饱和度的颜料,这在墨西哥人看来天经地义!</b></h3> <h3><b>花盆、陶罐和玩偶的色彩艳丽多姿,也是必须的!</b></h3> <h3><b>甚至墨国的驴也和中国的不一样哦!再简单不过的天然毛色,仅用黑白灰是表现不了的。</b></h3> <h3><b>当地土著人的着装风格:基本上是披红带绿。</b></h3> <h3><b>也有不少是这样子的。</b></h3> <h3><b>色彩就是当地这些扮相另类印地安人的赚钱利器。</b></h3> <h3><b>一到周末他们会聚集在游客较多的地方寻觅着"商机"。</b></h3> <h3><b>"能一起合个影吗?" "可以啊,给50比索!"</b></h3> <h3><b>  墨西哥人的生活节奏不太快,做事一般比较拖沓且不太守时。在墨西哥,社会的贫富差距显而易见。到处都能看到着装考究、无所事事的人们出入于各种休闲场所,也能看到生活拮据、穷困潦倒的流浪汉醉卧路边。</b></h3> <h3><b>社会工作者在认真地做着问卷调查。</b></h3> <h3><b>街道上经常能看到乞讨者和流浪汉。</b></h3> <h3><b>  在教堂前小广场的高椅上坐着,居高临下地把脚搁在擦鞋的踏板上…在墨西哥被擦皮鞋看来也是一种享受!</b></h3> <h3><b>小商品批发市场门口的彩色人偶摇摇晃晃地招揽着游客。</b></h3> <h3><b>穿梭于旅游景点的年轻人和走街窜巷的中年人。</b></h3> <h3><b>街头艺人会在路口趁红灯停车的间隙表演杂耍,换取开车人的小费。</b></h3> <h3><b>甚至都到这把年纪了,也还在为生计奔波。</b></h3> <h3><b>居住在瓜纳华托地下隧道出口处的居民。</b></h3> <h3><b>这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修车铺</b></h3> <h3><b>  路边揺旗招揽游客的小景点。因不识西班牙语,不知广告牌上说的是啥?但肯定不会是卖驴的。</b></h3> <h3><b>  若是问及墨国的物价水平如何?就看看这件被打了折的衣服(约合人民币86.5元钱)还算便宜吧。墨西哥的物价由此可见一斑。</b></h3> <h3><b>在墨西哥,神职人员的待遇一般都比较高。</b></h3> <h3><b>  墨西哥城的宪法广场是政治中心,宗教活动中心,也是民众休闲的场所。老百姓和游客都喜欢来这里游逛。</b></h3> <h3><b>  宪法广场上的这面国旗据说是全国最大的,飘扬在空中你可能不觉得,一旦落地,得十五、六个士兵才能扛着走。</b></h3> <h3><b>  宪法广场的降国旗仪式场面盛大,庄严而隆重,非常值得一看(可以点开我上一集美篇里的三个视频了解一二,为节约篇幅,这里不再重复哦)</b></h3> <h3><b>克雷塔罗的街心花园是年轻人爱去的地方,那里有贴心的电源插座。</b></h3> <h3><b>也是"弹琴"说爱好地方。</b></h3> <h3><b>上学路上的小学生结伴而行,没有家长的护送。</b></h3> <h3><b>  这位老者在认真地阅读,我很好奇想知道书的内容,于是我放大图像发现,他是戴着有色眼镜研究"第三帝国"兴亡。</b></h3> <h3><b>这几位美女过马路时不太守规矩。</b></h3> <h3><b>在克雷塔罗的一座教堂,我们有幸地赶上了当地人的一场婚礼。</b></h3> <h3><b>女儿出嫁,父亲和母亲的心理感受大不相同,从表情上就能看出端倪。</b></h3> <h3><b>而此刻新娘的心情好到爆哦!</b></h3> <h3><b>主持婚礼的神父提着圣水桶兴冲冲从教堂里"飘"了出来。</b></h3> <h3><b>准备步入婚礼殿堂前的兴奋,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b></h3> <h3><b>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婚礼殿堂外的长椅上坐着一位眼光木讷的拾荒老人。</b></h3> <h3><b>  在墨西哥也经常能遇到类似于上海的"老克勒",怎么看都不像"老墨",大概是殖民者的后裔吧。</b></h3> <h3><b>在墨西哥的游客中许多来自西方国家,其中有不少是来之邻国的"老美"。</b></h3> <h3><b>我们在克雷塔罗下榻的民居又宽敞,又舒适。</b></h3> <h3><b>游客们兴致勃勃地玩着自拍。</b></h3> <h3><b>  让这俩位游客伴侣吮指回味、欲罢不能的是巧克力芒果卷饼。你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哈哈!我也是在刚品尝过之后举起相机的,真的好吃到爆!</b></h3> <h3><b>在前往瓜纳华托途中拍到的漂亮松雀</b></h3> <h3><b>  瓜纳华托古老陈旧的街道上也经常会遇到弹琴的艺人,愿意听曲的可以驻足,别忘了丢几枚硬币!</b></h3> <h3><b>在瓜纳华托我们临时居所门前的小广场上,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搞活动。</b></h3> <h3><b>在墨西哥,低头族也是随处可见的。</b></h3> <h3><b>  这不是我偷拍的哦,那是人家拍写真集时我蹭拍的,是经当事人允许的。依墨西哥人秉性,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个。</b></h3> <h3><b>这又是手机又是相机的,干啥?原来是在拍小巷的保留节目。</b></h3> <h3><b>  "接吻巷"来源于一个浪漫的小故事。许多年前,住在这楼上两边阳台的两家儿女十分相爱,但是父母之间却有着老死不相往来的恩怨,两个年轻人的爱情自然受到两家父母的阻挠。迫于无奈,小情人们不得不趁着夜黑人静偷偷来到自家的阳台上幽会。因为阳台几乎靠在了一起,隔着阳台,隔着小巷子,两人就能热烈拥抱相吻,所以,这个小巷就叫做"接吻巷"。当地导游说,情侣们在这条小巷中接吻之后,就能在接下来的15年里享受幸福的生活。于是这巷子就有了保留节目。</b></h3> <h3><b>  巴亚尔塔港是墨西哥哈利斯科州太平洋沿岸的一座旅游城市,毗邻班德拉斯湾。在它成为一个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很久之前,巴亚尔塔港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墨西哥村庄。&nbsp;由于气候,风景,热带海滩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旅游业逐渐成为是它的经济支柱。</b></h3><h3><b> 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那一段20世纪最闻名的爱情和丑闻就是在这个位于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壮丽的班德拉斯湾&nbsp;风光如画的渔村开始广为流传的。</b></h3> <h3><b>  乘坐大游轮去肚脐眼岛是个很不错的旅游项目。玩一天,含午餐(饮料、啤酒敞开喝)每人费用不到三百人民币。但让我纠结的是:应该用心拍摄还是放松游玩?大家都下海了,行李咋办?最后我还是选择留在了一堆行装和摄影器材边。这也是所有摄影人必须面对的难题。</b></h3> <h3><b>太平洋的海岸风光旖旎,近处和远处的海水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b></h3> <h3><b>留在游船上有吃、有喝、有的玩,也真不错!</b></h3> <h3><b>船还没到指定的安全区域,帅哥美女们都已迫不及待做好了下海准备。</b></h3> <h3><b>  小橡皮船可不是那么好驾驭的,这几条壮汉都是在刚上船船就翻的时候被我的镜头逮个正着。</b></h3> <h3><b>  褐鲣鸟捉鱼本领非同一般,看似在和鲸鱼一起玩耍,其实是利用鲸鱼搅动起的海水混水捉鱼。它还可以从近十米的高空直接窜入海中捉鱼。</b></h3> <h3><b>我们拍摄的分工很明确: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夫人在教堂内拍摄的婚礼视频片段。</b></h3> <h3><b>  瓜纳华托的埃尔皮皮拉山是《寻梦环游记》最著名的取景地点,也是观景的最佳平台。有声有色的自然景观让游人陶醉其中。</b></h3><h3><br></h3> <h3><b>兴奋的游客在游船上一刻都不消停。</b></h3> <h3><b>  让我们在街头艺人的表演中结束这短暂的旅行吧!墨西哥,我还会再来。</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