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思维和思维相遇——建立“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研讨记录

清漪

<h3>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这万木争荣、万象更新的大好季节,越秀区小学语文四年级中心组成员又相聚在教师发展中心,对蔡远莹老师的《小英雄雨来》以及杨雪瑾老师《夜莺的歌声》这两课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探究该如何建架起"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h3> <h3>  活动中,教研员刘敏老师将全体成员分为四大组,每两组老师负责一课教案,大家群策群力,各抒己见,分别就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展开讨论,并作相应记录。</h3> <h3>老师们如火如荼的讨论。</h3> <h3>集体智慧的结晶</h3> <h3>  小组讨论完毕,每一组都派选代表对本组的讨论结果作分享,蔡、杨两位老师针对大家提出的疑问对各自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进行阐述、解说。</h3> <h3>  邱静旻老师代表小组针对《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设计提出看法。</h3> <h3>李芷瑜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h3> <h3>  林诗芸老师和祝晓彤老师代表小组就《夜莺的歌声》一课教学设计进行发言。</h3> <h3>蔡远莹老师和杨雪瑾老师的自我阐释。</h3> <h3>  刘老师对各小组成员的想法也作了详尽的点评与分析,并对两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其中,刘老师一再强调,教师备课要有全局意识,精读课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略读课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自我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教师还要做阅读的推广人,可采用"1+X"的教学模式扩充课堂容量,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h3> <h3>  通过交流,大家达成共识:备课要有单元整体意识,蔡老师和杨老师执教的这两节课也应当体现联结贯通之处;教师备课应当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力,以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提炼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考。</h3> <h3>  如火如荼的一番探讨过后,蔡老师和杨老师趁热打铁,针对大家提出的修改建议及时调整教案,并于3月12日上午在署前路小学进行了第一次试教。</h3> <h3>杨老师执教《夜莺的歌声》</h3> <h3>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课堂参与度高。</h3> <h3>边读边圈画,留下思考的痕迹。</h3> <h3>蔡老师执教《小英雄雨来》,插入视频资料,对课文背景作必要的补充。</h3> <h3>给课文每一部分内容拟小标题。</h3> <h3>小组讨论。</h3> <h3>刘老师带领中心组成员认真地听课、做记录。</h3> <h3>  课后,刘老师和中心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对两节课进行二次评价与讨论,为上课教师出谋划策、完善教案。试教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围绕教研主题及课型特点展开,学生参与感强,积极性高,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发展。但两位老师教学设计的内容仍需进一步调整:在探索建立"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中把握平衡点,研讨三类课型的融合教育方式。</h3><h3> 刘老师还特别提出,不同国别的作家写同一类英雄人物,在写法上各有特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遣词造句中揣摩写作手法,感悟人物形象,深受情感教育,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h3> <h3>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每一次教研活动,老师们的思维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这些宝贵的"灵光一现"或被肯定被升华,或被推翻被重组,但无论怎样,每一位老师在专业讨论过程中都汲取了更丰厚的养料,让自己脚下的语文教学之根扎得更深更稳。</h3>

老师

教学

学生

刘老师

课外阅读

教师

设计

语文

备课

夜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