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30年前的淮南黑白老照片

曹辉

<h3><font color="#010101">  【题记】喜欢摄影很多年了,自然就喜爱和收藏有历史的黑白老照片,有纸质的,亦有电子版的,包括平时在网络上发现的清晰度比较高的老照片,我都根据资料的价值和主题的偏爱进行一些收集与收藏。下面是我目前保存的部分30年前纸质的淮南黑白老照片,拍摄者有的是我多年的摄友,更有一些是我当年摄影的“老师、前辈”……</font></h3> <h3> 这些尘封30年以上的黑白影像画面相信对“80后”的人们来说,几乎是陌生或没有看过的,相信这些黑白老照片对许多“70后”以前淮南人以及在外面生活或工作的淮南老乡来说,都是能引起一些当年青春记忆的,并对我们共同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肯定有一定“价值感”和“共鸣”的。</h3> <h3>  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向大江南北,亦吹向了淮南城乡各地,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个世纪1978年至1988年的这十年,同样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十年。那时候的淮南许多风景、建筑依然未有多大的变化,交通道路没有现在方便,旅行还不像如今这样的普及和便捷。</h3> <h3>  从照片中我们不难看到,那时候的城乡面貌与老百姓的穿着当时还没有多大的变化,颜色也比较单一,明显没有现在丰富多彩。市场经济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生活用品肉类、豆类、粮食、煤球以及家用电器名牌自行车、电视机、缝纫机等仍凭票供应。(图为80年代的洞山“大鹏展翅”塑像,后更新)</h3> <h3><font color="#010101">  那时候对每个人来说,世俗民风都是无比的真实、淳朴,老百姓大多单纯也快乐着,只是没有现在文化娱乐和物质条件更加的丰富,当然照片也大多是黑白的单一色。因为爱好摄影,同样也喜欢收藏老照片,于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就自然收集和保存了一些有关于淮南的部分老照片。这些老照片对不少80、90后,甚至“00”后来说还是十分罕见的,下面只是我收藏的一部分,不可能面面俱到,再说篇幅也是有限的,今天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只要能勾起一些同龄人的回忆就足够了,通过呈现给大家,我相信这更会让年轻一代直观到我们国家和淮南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晃30多年过去了,这个画面是淮南站1986年元月3日建成投用时的情景,现在看起来就不能与近几年新建的火车站相比了,地下过道电梯没有不说,上火车车厢梯子高度太高,对那些携带沉重些旅行箱的旅客上下车带来极其不方便。作为地级市的淮南站整体甚至落后于一些县级火车站的设施条件,候车室内竟然没有卫生间(好在2018年初开始进行改造)】</font></h3> <h3>  【80年代中期建成的洞山宾馆在那个年代还是属于比较高的档次,几十年来对淮南市改革开放和市政府的对外接待、联络提供了优异地条件。后来他们灵活经营,面向百姓,许多年轻人在宾馆举行了婚礼,十几年来我陆续也参加了几回婚礼宴请,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那里的风景也不错,尤其是梅园里梅花绽放的季节,更是我喜欢摄影的好去处。】</h3> <h3>  【1986年建成使用的淮南市财金大厦看起来很眼熟吧,当年还是很气派的,那时候可是淮南的标志性建筑物,施工单位为市建四公司,建筑面积9577平方米,共16层,当年是淮南市最高的建筑。现在就太一般了,如今20层以上的楼房比比皆是,甚至30层以上的高楼也不在少数。】</h3> <h3>  【看了这个画面,你很难想到这是征订报刊杂志的场面,80后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那时候的《大众电影》、《电影画报》等紧俏杂志不是老订户一般订不到的。该图就是田家庵邮电支局的同志为增加报纸的发行量,全局上下广泛宣传扩大订户,正在办理报刊杂志预订工作。看看现场,预订人员多么踴跃。】</h3> <h3>  【80年代淮南交警一中队针对夜间拉煤运货等行车违章多的问题,组织干警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上路检查,努力把交通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当年车辆没有现在多,交通警察自然人员少些,现在车辆多了,管理难度更大了,随着交警队伍的“扩充”,于是我们身边又多了一个新名词“协警”。】</h3> <h3>  【先告诉你这不是公交公司,这是1986年淮南市汽车运输公司“春运”时的画面,他们从春节前夕到正月初四的统计报表显示,己接送旅客30万人次,并增开了102个临时班次,图为他们正在刷洗和检查车辆,迎接第三次客运高峰的到来。这也是当年百姓交通旅行中的一支重要力量。】</h3> <h3>  【这就是80年代淮南市的公交车,画面是时任市妇联副主任李素华和公交公司党委书记段昌志等正在慰问被市妇联命名“三八红旗集体”的四台车组全体人员,那时候每辆车都有专门的售票人员,不像现在可以投币上车。】</h3> <h3>  【这个画面是1986年夏天的公交公司三路线,在当年三路线营运里程、运量、票款收入、利润等主要指标均占全公司18条线路之首,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公交优质服务线路。如今,淮南市公交线路已远远超过原来的18条线路了,但三路的各项运营指标可能仍是处在前列的。】</h3> <h3>  【1986年元月26日成立的淮南市龙湖画会,全市各条战线的56名业余美术骨干和爱好者首批入会,时任市委书记王乐平、原市长潘效安任名誉会长,时任副市长张振明任会长,就是现在看来阵容也是蛮大的,再看看现场气派不气派?】</h3> <h3>  【1986年11月15日,淮南市青少年宫隆重举行了开宫庆典,时任省关怀下一代办公室主任李世农和时任市委书记王乐平及少年儿童2500余人参加了开宫庆典和剪彩等活动。青少年宫去的少,只听说当年我们少年时代在业余体校体操队一同训练的队友李佳在那当舞蹈老师,后来她考入了市歌舞团,多年后在少年宫办舞蹈班坚持到现在不容易,但离开体校后一直未见。唯一去过一次还是因为共青团工作,当时团市委书记是王玉成,记得当时周维敏也在。旁边的工人文化宫我去过多次。】</h3> <h3>  【这架战斗机也是少年宫投用后某空军第49师把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中屡建战功并“退役”的前苏联生产的米格--15比斯歼击机,赠送到这里的,飞机身长10.1米,高3.7米,属于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战斗机型。飞行高度15000米,武器为一门37毫米机炮,两门23毫米机炮,备战200发。该飞机已经在这“安家”30多年了,当年70、80后的少年儿童争先恐后与它合影留念,当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就没有那么稀奇了。】</h3> <h3>  【这是淮南京剧名家俞宗莹30多年前的一幅合影照,有纪念意义的是1986年元月17日在上海举行了收徒典礼仪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童芷苓在那一天正式收俞宗莹为徒,时任淮南市文化局党委书记晁文茂(左一)及上海文艺界知名人士50余人到场祝贺。图为童芷苓(左二)、俞宗莹(左四)等在拜师典礼上的合影,后来我观看了几次淮南市的“春晚”,有幸看过俞宗莹的精彩表演。】</h3> <h3><font color="#010101">  【正月十五闹元宵一直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80年代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没有现在丰富多彩,这个图就是当年人们傍晚在龙湖公园等待观看盛况空前的烟火和灯展时的情景,晚上聚集人数达到15万人,我看过两次,如果那时候有手机,可以说没办法留影,那真叫人山人海。龙湖公园如今面向百姓,不收门票是好事,但公厕卫生管理跟不上,实在是与“3A级”不相符。】</font></h3> <h3>  【淮南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于1986年7月1日举行破土剪彩奠基仪式,参加剪彩的是时任淮南市委书记王乐平和到场的50多名老干部。该中心建成投用己30多年了,至今也成为了舜耕山下的一个景点,更丰富了老干部们的业余文化生活。】</h3> <h3>  【“红双喜”牌男女衬衫对淮南50、60后的人们并不陌生,当年穿在身上也是很“洋气”的,生产单位是由市手管局、洛河镇工业公司和上海衬衫三厂联营的,1986年前后对外叫“淮沪联营衬衫厂”。因款式新颖、质量优异,远销国内十余个省市,年产近20万件,这个画面就是1986年初该厂技术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QC”攻关。】</h3> <h3>  【第一眼看上去有些像龙湖公园,这可不是公园,这是大通区上窑镇政府1986年期间花大力气改建的上窑镇农贸市场街面一角。实际也是那一年,该镇445米中心街才建成水泥路面,并同步解决了人行道、路灯、下水道、自来水、电讯配套工程等。上窑水泥厂也是那时上马的,我还参加了投产庆典的帮忙。后期经常去上窑参加射击打靶和淮化支援那里建设的“淮化苑”,包括常去后来建成的“新四军纪念林”】</h3> <h3>  【这个画面可是当年的淮南市毛纺织厂生产现场,当时480锭扩建项目建成并刚刚完工投产,后来该厂经营管理出现问题,许多产品包括呢子布料廉价出售,人员分流到各单位,也有分流到淮化成为了我的同事。】</h3> <h3>  【该场景是谢一矿职工物价监督检查站人员,维护群众利益,严格执法,敢于碰硬,当众焚毁没收来的市场上不合标准的秤。看来短斤少两现象还是蛮多的,那时候我自己买肉类食品就经常被每斤少个一两或二两,偶然通过“放心秤”亦能找回。】</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年的淮南轴承厂也是红红火火的,看看生产车间规模不小,图中这个场面是全省轴承行业第二次青工技术操作比赛于1986年11月6日至8日在该厂拉开战幕,当时的青工王正芹、李洪泉分别荣获磨工和车工第一名。厂里搞摄影的秦欣是我的老朋友。后来还有幸参加《淮南日报》在轴承厂召开的专题会议,顺便参观了几个车间,还到过同干宣传工作的刘福国、孙国顺家作过客,并对厂区和生活区留下了一些难忘的印象。】</font></h3> <h3>  【当年,淮南轴承厂的产品在全省出口产品抽查中质量均为省同行业之首。图片中的两位主人翁看来也只有拍摄者秦欣认识。】</h3> <h3>【当年的安徽造纸厂真是辉煌得相当低调,卷烟厂找上门合作都不张扬,也不明确,只是通过特殊趋道发行内部烟“白纸包”,味道非常好。从图片上就能看出来,1986年11月上旬时任安徽省省委书记李贵鲜在王乐平、宋长汉等市领导陪同下专程视察安徽造纸厂,并作重要指示,可见这个厂在淮南市的重要地位。】</h3> <h3>  【橡胶三厂那时是很“牛”的,该厂“国营”性质,还带有大集体“橡胶五厂”,地处姚家湾,三厂的主导产品也是省优质产品:如意牌中统防滑靴,非常畅销,印象中许多市面上的劳保棉鞋也是他们生产的。这个厂作为老企业也给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h3> <h3>  【这个画面是1986年4月份淮南市橡胶三厂综合分厂的生产现场,他们当年努力改造产品结构,增加产品花样,还专门从青岛引进了20台棉毛布机,并采取也边组装,边试车,边生产的方法,千方百计多创利润。】</h3> <h3><font color="#010101">  【该画面是田家庵区国庆路派出所干警正在登记收缴上来的枪枝凶器,1986年元旦、春节前后,他们连续抓获四起械斗团伙,缴获手雷、手榴弹、钢珠枪、散弹枪、自制警棍、三角刀等凶器200余件。那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公开宣判大会的场面,也可以看出当时通过“严打”措施,对社会治安的治理和稳定还是起到很大的震慑效果。】</font></h3> <h3>  【1986年淮南市塑料一厂也是响当当的单位,那可是当年效益不错的地方国营企业,单位好了自然也成为年轻人找对象“加分”的因素。图为1986年第一季度该厂员工正在调试引进的打包机,争取二季度试车投产,同时力争投产四个新产品创省优,编织带多创出口,拿下全年产值580万元。】</h3> <h3>  【淮南市特种线缆厂生产的特种安装线(又名航空导线)1985年就评上了省优产品,被广泛运用于航空、雷达、火炮、计算机等国防科研项目和生产单位,让人自豪和骄傲的是我国1984年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中选用了该厂七公里航空导线,可见当年这个厂多牛呀。1986年他们的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h3> <h3>  【淮南市物资局引以为傲的手球队也创下过历史,那就是1986年8月24日在淮南市体育场举行的安徽省第六届运动会,该队四战四胜获得了本届手球比赛冠军,这确实是了不得的。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我的老朋友吴德周,当然那时他也很年轻的。】</h3> <h3>  【图为1986年春节期间,淮南市标准计量局相关人员联合工商、物价部门正在对全市4个区、15个集贸市场、103个国营(集体)商店,近2000个摊点,6个粮站进行了商贸计量大检查。在这次检查中,他们共没收不合格杆秤259台,罚款1723元。看点是他们的着装,80后的年轻人一定以为他们是军人呢!】</h3> <h3>【1986年的矿务局望峰岗机厂当年也是非常红火的,图为30多年前的大修车间领导班子在研究煤矿急需的采煤机组配套图纸。】</h3> <h3>  【淮南上窑缸厂生产的陶瓷缸估计70、80年代在淮南市场上比比皆是,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该厂生产的或缸或盆,80后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厂还生产一种园林陶瓷硫璃瓦深受各地欢迎。陶瓷琉璃瓦系采用上窑优质原料制成,色泽靓丽,造型古朴,富有民族特色,是园林式建筑的主要材料。遗憾至80年代末期,该厂一直走下坡路,人员分流到各单位,曾经在淮化硝酸车间当班长的赵泽安就是从上窑缸厂分流去的,可惜他英年早逝。】</h3> <h3>  【此画面是淮南纺织厂工会1986年春节期间举办的拨河比赛时的镜头,要说纺织厂那也是淮南市当年为数不多,效益特别好的国营企业之一。举办豆腐节开始几年,每年都能在节庆和重大纪念活动中看到纺织厂的花车,车上站着一排年轻漂亮的纺织女工,格外抢眼。90年代纺织厂开始慢慢走出了人们的视线。】</h3> <h3>  【该画面并不是你想象的淮南煤矿开采现场,而是1986年4月时拥有1100名职工的凤台磷矿生产现场的一个镜头。当年报道县办企业凤台磷矿是因为他们自1970年筹建投产以来,实现连续15年来井下作业无重伤和死亡事故发生,被化工部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据了解,这个矿早己关闭。】</h3> <h3>  【图为1986年的淮南皮件厂生产现场,淮南皮件厂因为在大通,所以对我来说比较熟悉,这个厂生产的皮手套等劳保用品、衣箱很有名,1985年该厂仅出口手套23万打,产值200多万元,创外汇80万美元,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地区,深受用户好评。后来像“魔咒”一样,与周围的搪瓷厂、服装厂、铝材厂、金属制品厂等,因发展没有优势可言,被市场淘汰。】</h3> <h3>  【1986年4月的皖淮机械厂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机组,当年该厂在贯彻保军转民,以民养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在努力发展民用生产,并从意大利专门引进了一台具有八十年代先进水平的高压发泡机,填补了省内的一项空白。】</h3> <h3>  【1985年下半年,皖淮机械厂还“找米下锅”,大力发展童车生产,1986年元月首批300多辆投放市场很快销售一空,图为当年的童车生产线一角。这个厂地处八公山区黄山社区,后来企业进行了重组,90年代去一次过后,再也没去过,不知后来如何。】</h3> <h3>  【要问大通洛河镇“洛涧市场”何时投用的?这张照片可以告诉你,1986年4月13日上午,在这里隆重举行了开业典礼,时任淮南市市长宋长汉、副市长洪志光等领导同志为市场开业剪彩。那时候的工商管理人员的服装现在看也是很前卫的。】</h3> <h3>  【看起来图片上这个女孩有些像张海迪,她叫唐海燕,1986年她也是淮南电视台和报纸媒体上的新闻人物,当年她是望峰岗选煤厂待业青年,她身残志不残,被群众誉为张海迪式的好姑娘,值得称赞的是唐海燕光荣参加了安徽省先进人物报告团。图为汇报团全体同志到唐海燕家作客时的情景。】</h3> <h3>  【唐海燕那年22岁,她有着自強不息,忘我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美好心灵,最令人称道的是自费开办了一个墨玉香画馆兼营照片印像与放大。几年来,她还义务为群众裁剪服装2000多件,被当地群众称之为“唐海迪”。1985年底被淮南市妇联命名为“市三八红旗手”。】</h3> <h3>  【1986年4月6日至9日,安徽省先进人物汇报会先后在我市洞山、田家庵、大通、八公山、谢家集、凤台县等地区举行了十三场报告会和六次座谈会,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图为当年4月6日上午汇报团在洞山市直礼堂举行报告会的情景。当然,如今洞山那个市直礼堂也已被拆除改建住宅小区和健身活动场所了。】</h3> <h3>  【1986年4月6日,安徽省先进人物汇报团莅临淮南,受到了淮南市时任党政领导王乐平、宋长汉等同志的亲切接见。图为当年接见后的合影留念照片。】</h3> <h3>  【图上正在86年春节前夕作报告的小伙子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滚雷英雄”,他叫柏华春,30多年前的他那时也只有20多岁,因为我88年至90年代初在淮南市橡胶一厂住过,门邻小关与他是战友,一同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作,他们经常来往,我们经常见面,故认识了他,后来我搬到淮化集团以后未再联系。】</h3> <h3>  【1986年的时候,淮南针织厂还是一家效益非常不错的国营单位,记得当年该厂招工时很多年轻人争先恐后参加报名和考试。图上的主角叫媛媛,那时是共青团员,她1986年在大战元月开门红活动中,原订个人定额600件,她竟然突破了1800件大关,提前20天完成了任务。估计她现在已经退休了,那个年代还是计划经济时期。】</h3> <h3>  【在计划经济时期,面粉厂同样是经济收入非常稳定的单位,淮南市面粉厂对大家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那时也是市属骨干企业之一,员工多时600多人,文革时期该厂就成立了革委会,主任是早在1961年就到这个厂工作的王先耀,图为1986年欣欣向荣、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一角。后来经过改制,无论规模和人员都没有达到80年代的水平。】</h3> <h3>  【对于70后前出生的淮南人可能印象比较深刻一些,每逢春节我们都会购买或批发淮南肉厂生产的香肠,那时候身体棒,骑着自行车从洞山到田东,成箱子买来再分给门邻一些,记得广式香肠多一些,味道相当好。早在1986年8月该厂就从丹麦引进先进的灌肠机械生产设备,每小时可灌肠二吨,比原来手工灌肠提高生产效率十倍。图为当年新引进的生产线装置。】</h3> <h3>  【1986年元月11日洛河发电厂一号机投产祝捷大会结束不久,该厂俱乐部工程如火如荼的正在建设之中,俱乐部总面积1560平方米,负责施工的为淮南市第二建筑公司。图为1986年在建时的施工现场。】</h3> <h3>  【30多年前的曹淮根看上去还是很英俊潇洒的,淮南市电视台和新闻媒体的老同志对他都很熟悉的,他是淮南市最早从事电视摄制工作的,仅80年代初的几年里,他共采录了近800条电视新闻和专题,其中1985年他被安徽省电视台就采用了68条,中央电视台采用了7条,并在华东和全省新闻会议上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h3> <h3>  【这些孩子现在应该都有30多岁了,这是1986年期间的洛河乡幼儿园,当年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老教师马秀同志,自1982年退休后,为了帮助政府解决农村孩子入托难问题,主动自办一所乡镇幼儿园,赢得了政府的重视和当地群众的赞扬。】</h3> <h3>  【淮化地区的人们对这个场景可能熟悉,但也限定在90后以前出生的人们,因为淮化兴化公司汽水厂很多年就不生产了。80、90年代汽水厂不仅生产小瓶汽水,还生产大啤酒瓶装的汽水,另外还生产散装汽水,每到夏天都发票全天候供应,厂区、生活区都设点供应,一个字那叫“爽”呀!话说回来,在那个年代,严格来说不能以现在的卫生标准衡量,但喝自己自产自销的汽水放心,白糖成袋成袋的投入,那货真价实呀。那时散装汽水都是电瓶车拉送,职工喝不了都拿塑料桶往家带。】</h3> <h3>  【这幅照片拍于1975年,算起来也有40多年了,放这幅照片不仅仅因为自己在上面(后排左四),另一原因是这些年轻人当年在淮南市业余体校体操队训练和学习,就当时条件来说这是十分难得的一幅合影照,他们从姚家湾化校位置连走带跑奔赴到舜耕山坡上用120照相机拍摄的。一年后他们各奔东西,其中有的成为了老师,有的成为了公务员,也有在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作几十年,甚至有的工作在外地再没有机会相互再见,这么多年未能相见很是想念。】</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1> <b> 谢谢观看!</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