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安,赏古都景色;拍美景,显大唐神韵。

冯皖~疯玩主

<h3>  西安,一个古韵浓厚的古城。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中国古都学会认定的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帝都历史最长的古都。 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h3><h3> 2018年春节后,我有幸闲暇短促游览了一下西安,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古都,略有一些感触,将分“西安景观”、“西安小吃”、“西安建筑”、“西安花灯”、“西安雕塑”简略回忆此行,希望您喜欢并了解西安。</h3> <h3>第一部 西安景观</h3><h3>西安城墙</h3><h3>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h3><div><br></div> <h3> 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h3><div><br></div> <h3> 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h3> <h3>西安城墙的灯会是一最大看点,观灯的人流川流不息。</h3> <h3>城墙上的古钟诉说着沧桑的古老西安。</h3> <h3>卧龙禅寺</h3><h3> 卧龙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於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1800多年。</h3> <h3>今天的卧龙寺在佛教界的管理下,殿堂巍然,寺内古树参天,环境幽美穆静。又因地处市区中心,前来参观游览的中外宾客络绎不绝,成为西安市区的著名佛教丛林之一。</h3> <h3>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h3> <h3>唐懿宗咸通年间(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间(874年),先后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976-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h3> <h3>清同治七年(1868)《卧龙寺重修碑记》载:“宋初有禅师,法名卧龙,太祖曾幸此寺与谈佛法,机缘相契,以为先兆,遂改为卧龙寺。”又据《金石萃编》一书记载,卧龙寺“崦”字碑上有太宗皇帝的赞偈。</h3> <h3>寺院规模不大,但是三大殿肃然,甚有特点。一是建寺早,创建于汉代,迄今1800多年,堪称西北第一禅寺。</h3> <h3>二是严守佛寺规矩,无经营痕迹。如,不收门票,香客可免费领香,更无算命看相之类。</h3> <h3>三是僧人多,总见步履匆匆;信众多,多是虔诚礼佛;活动多,有图为证。</h3> <h3>四是院内到处有“照顾话头”“谁在念经”的木质牌,颇有禅意。</h3> <h3>夕阳西下光谱寺,气势宏伟显神灵。</h3> <h3>曲径通幽禅灵寺,佛光普照谱众生。</h3> <h3>寺庙内戒律严明,墙外也仍有一些一占仆为生的人先生们</h3> <h3>同样不断吸引一些中外游客前来占仆。</h3> <h3>书院门:</h3><div> 来到书院门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这里没有了白天的人头攒动,也没有了商户们的可鞠笑脸,有的只是宁静的街道与关闭的商铺。</div> <h3>  书院门的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是明代工部尚书冯从吾给皇帝上书,说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结果被革职回家,然后潜心研究易理,在宝庆寺讲学。<br></h3> <h3>小街上铺面都是经营文房四宝,篆刻印章及印料、装裱字画、画框、仿古扇、异木奇石、小件木石工艺品零星古玩玉器等,</h3> <h3>宝庆寺华塔</h3><h3> 。。位于今西安南门内书院门北侧,宝庆寺修建于隋文帝仁寿(601—604)年间,原址在隋大兴城安仁坊。唐文宗时以五色砖在寺内作塔,故宝庆寺也称华塔寺。五代时殿宇毁于兵火,惟塔存。明景泰二年(1451)移塔建寺于今址。万历(1573—1620)年间冯从吾讲学与其中。雍正元年(1723)住僧文天重修寺阁。</h3><h3> 宝庆寺华塔为六角七层,高23米,一层檐下有龙凤雕饰,塔的第二层每面都镶有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年)镇国大将军、左监卫门大将军、上柱国梁义深等宦官建造的白石造像。这批造像原是唐长安城东南隅的光宅坊内光宅寺的遗物,明景泰年间修塔时移来镶于塔上。这批造像十分精美,表现了盛唐时期的典雅华丽。清末至民国年间,寺院被毁,惟有塔存。塔中原供奉有大量的石刻佛教造像,部分已散失海外,存于西方各大博物馆。<br></h3> <h3>钟鼓楼与回民街</h3><div>西安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位于西安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div> <h3>鼓楼</h3><h3>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h3> <h3>钟楼</h3><h3>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我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h3> <h3>回坊风情街</h3><h3>在鼓楼的边上,是回民区的一条街道,长约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或餐饮、或器物,均由回民经营,具有浓郁清真特色。</h3> <h3>  晚上的回民街有着与白天不同的精彩,整条街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道路两旁遍布挂着电灯、汽灯的各种摊铺,主要贩卖糕饼、干果、蜜饯、小吃。这些小摊后面则是许多经营当地风味小吃的饭馆,人多时不光店里人满为患,连店门口也会摆满桌椅。</h3><h3> 不巧的是天公不作美,小雨淋漓,就是这样也不能影响美食们的喜好,这里的人依然摩肩接踵!</h3> <h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h3><h3>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园中一处大型从葬坑,陵园面积218万平方米。博物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h3><div>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总面积14260平方米,约有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面积6000平方米,由四个单元组成,四个方阵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严整有序,无懈可击。三号坑是军阵的指挥系统,面积524平方米。</div> <h3>驱车前往兵马俑博物馆,这是每位到西安人必去的地方,今天已是大年初六,感觉到这里的人将会少些,可以尽情领略一下古人的宏伟壮举啦。</h3> <h3>愿望总是美好的,当车行进距离兵马俑博物馆还有五公里处,车就无法前行了,只好不行到门口,好嘛,那人叫一个多!这只是外面。</h3> <h3>出进平衡,人潮如海激流澎湃。</h3> <h3>进入一号坑,兵俑列队恭候今人的朝拜。</h3> <h3>今人不甘示弱,欲与秦俑试比高!</h3> <h3>双方叫阵比高低,今人道高胜秦军。</h3> <h3>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h3> <h3>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h3> <h3>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h3> <h3>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h3> <h3>挖掘后不完整的兵马俑</h3> <h3>未能挖掘完好的辕马</h3> <h3>活着的兵马俑兜揽生意。</h3> <h3>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教育,复古?还是莫忘秦国的强大?……</h3> <h3>大唐芙蓉园</h3><h3>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大雁塔东南侧,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一千亩,其中水域面积三百亩。</h3> <h3>芙蓉园久负盛名,一亭一台一楼一阁无不精致,一榭一桥一廊无不精巧,这里共有十四个文化主体区域,从诗歌、饮食、茶文化、宗教、科技等各方面全面向现代人全面介绍曾经盛唐的风景和文化。 单单是这里的园林建筑就让我们足以观赏一天。紫云楼、仕女馆,还有那纸醉金迷的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还有这里颇具历史感的杏园、陆羽茶社和唐市。</h3> <h3>诗魂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明珠。 </h3><h3> 唐代都城长安是与西方罗马比肩而立的世界名城,它不仅是唐王朝的政治中心,也是唐代诗坛的中心,诗人荟萃,灿若群星。诗家两千三百多位,诗作四万八千余首,传诵不衰,脍炙人口,已与民族血肉相融,与民族精神同在,实属中外罕见,是中国诗歌艺术的巅峰时期。 诗魂是目前全国使用石材最多的大型群雕,占地约1480m2,最高立像高达九米。该雕塑群通过耸立的山峰形象,来表现唐诗在唐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诸多唐代著名诗人创造的、后世所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度。</h3> <h3>陆羽茶社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当时,茶主要是作药用,后把茶作为祭品、煮羹食用,而后煮水清饮直到泡饮。 西周初期,我国就开始记载茶事, 随后茶业文献不断出现,但大多是只言片语或断简残章,直到唐代中叶,陆羽撰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以唐代“茶圣”陆羽命名的茶社“陆羽茶社”是园林庭院式的仿唐建筑群,面积1310平方米,是以彰显唐茶文化主题,由帝王茶艺、文人茶艺、世俗茶艺,茶艺茶具、清供清玩,茶艺表演等组成的综合性、欣赏经营性场所。 </h3> <h3>公园里的石舫。</h3> <h3>唐代的杏园因园内盛植杏林,故名杏园,是一处著名的园林风景区。每逢早春之际,满园杏花盛开,人们便来此赏花游览。杏园也是唐代新科进士举行杏园探花宴的场所。据统计,唐代有155名状元,高祖时期的孙伏伽为唐代第一科状元,也是我国历史上记载完备、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现重建的杏园为庭院式的仿唐建筑群,面积2134平方米。依仿唐时杏园探花宴的习俗,现杏园是以反映唐科举文化为主题的展示、经营场所。</h3> <h3>旗亭 旗亭位于紫云楼的对面,隔湖相望,名称来源于唐人薛用弱写的《集异记》中的故事“旗亭画壁”,描写的是一日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相约在旗亭小聚,饮酒间,来了几位歌妓,三人便打赌要品赏她们唱的诗歌,如三人的诗入乐传唱的多,谁就是魁首,几轮下来歌妓中无人唱王之涣的诗,王之涣颇为尴尬,指着其中最美的一位歌妓打赌一定会唱他的诗,结果如王之涣所料,歌妓唱出了王之涣的千古名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随后三人便与众歌妓一起入席,共醉一天,成为一段诗坛佳话,后人把此事称为“旗亭画赌场”。 </h3> <h3>  仕女馆 是由以望春阁为中心的仿唐建筑群组成,是以全面展现唐代空前开放的社会里自由女性的精神风貌为主题的展示区域。 唐代女性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甚至可以像男子一样着男装外出进行观灯、春游、荡秋千、打球,而且在唐朝中国女性就开始大胆热烈的追求她们的爱情和婚姻,唐代女性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颇具特色的一代女性,其中以武则天、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尤为代表。 仕女馆主体建筑望春阁共计三层,面积3383m2。 一层通过壁画、场景、实物等来展示唐代女性服饰文化。 二层通过壁画、场景、高分子仿真雕塑等展示唐代女性参政议政主题。 三层通过壁画、场景、声光电特技等展示唐代女性的爱情主题。 </h3> <h3>站在仕女馆俯瞰,唐式建筑屋顶曾错有序,好美观。</h3> <h3>高空鸟瞰大唐芙蓉园,美景如画。</h3> <h3>远观绚丽的紫云楼,气势磅礴,彰显大唐的宏伟!</h3> <h3>紫云楼:历史上的紫云楼,据载建于唐开元十四年,每逢曲江大会,唐明皇必登临此楼,在欣赏歌舞、赐宴群臣之际,常凭栏观望园外万民游曲江之盛况,与民同乐。而园外 民众则雀跃争相一睹龙颜为快。</h3><h3><br></h3> <h3>彩霞亭 据唐史记载彩霞亭与紫云楼建于唐开元年间芙蓉园内。 重建的彩霞亭是与仕女馆相连而又相对独立的亭、廊结合式的仿唐建 筑,沿湖而建,由北向东依水延伸,时而和湖畔接壤,时而宁立湖水之中,总体造型流线掠影,如一抹彩霞,总长度为270米,是仕女馆 全面反映唐代空前开放的社会里自由女性精神风貌主题的延伸空间。 其以展示“大唐巾帼、风情万种”为主标题的,唐代百位杰出女性的诗画组成,亦是以唐代女性传奇故事为题材反映唐代女性生活百态的故事长廊。 </h3> <h3>唐诗峡 唐诗峡是一组总长度为120米的,以表现唐代文化高峰—唐诗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景观。 将精选的唐诗,由著名书法大家书写,镌刻于诗峡摩崖之上,又辅之以相关大唐榜 书、中国印、瓦当图案等多种文化形式补白和诗峡的山势奇峻完美结合,形成精神内涵丰富,人文与自然景观情景交融的独特境地。 </h3> <h3>大雁塔</h3><h3>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h3> <h3>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希望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在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佛塔)总高三十丈,唐高宗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h3> <h3> 在唐代高僧玄奘诞辰1400年之际,2000年在原《唐玄奘法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加强了作品的纪念性与环境的接合,由建筑大师张锦秋创意、著名雕塑家陈启南设计,在西安大雁塔南广场完成了《玄奘法师》纪念像的设计与制作(青铜铸造、高六米余、重3吨多)。</h3> <h3>大慈恩寺</h3><h3>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慈恩寺。</h3> <h3>玄奘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成为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又是玄奘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的重视。</h3> <h3>蜿蜒曲折的长廊设计</h3> <h3>充满佛教意念的雕塑</h3> <h3>墨宝的雕刻碑林</h3> <h3>第二部分 西安的民俗风情</h3><h3>西安不夜城雕塑群</h3><h3>从大雁塔南广场向南,贯穿大唐不夜城三个文化广场的雕塑景观步行街,便是不夜城的点睛之作,这些规模宏大的雕塑的群,精彩演绎了大唐盛世的壮美场景,立体展现大唐帝国在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至尊地位和大国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堪称不夜城的灵魂。</h3> <h3>上手合掌大气虔诚的玄奘大师像映在红红的地球彩灯上,好壮观!</h3> <h3>这条街的雕塑充满了唐朝的兴盛与文化</h3> <h3>佛教的文化无处不在体现</h3> <h3>文人墨客的神韵体现的淋漓尽致。</h3> <h3>独特的雕塑群设计</h3> <h3>唐朝的审美观表现的惟妙惟肖</h3> <h3>憨态可掬,温文尔雅!</h3> <h3>不夜城的灯</h3> <h3>不夜城真是名副其实</h3> <h3>美丽的不夜城,丰富的唐朝文化,自拍留影。</h3> <h3>不夜城里充满了文化色彩,音乐业余爱好者纵情歌唱。</h3> <h3>如此地域色彩浓厚的不夜城也吸引了许多国外友人加入化妆表演的行列。</h3> <h3>与外国表演者合影留念</h3> <h3>给外国美女助兴,哈哈</h3> <h3>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唐诗人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清人钱维乔《华清宫》诗道:“华清之宫骊山足,玉殿千重相连属”。</h3> <h3>骊山景色宜人,温泉荡邪去疾。传说远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已成为周天子的游幸之地。那时的温泉名“星辰汤”。《三秦记》载:“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汉武加修饰焉”。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令大冢宰宇文护造皇汤石井。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列植松柏千株,修屋建宇。至唐代逐步形成规模。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诏左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大匠阎立德建宫室楼阁,赐名“汤泉宫”。《册府元龟》载:“贞观二十二年(648)正月戊戌,帝如温汤。癸卯,御制碑以示群臣”。唐高宗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747),更温泉宫为华清宫,“环宫所置百司区署,诏琯总经度骊山,疏岩剔薮,为天子游览”(《唐书·房琯传》)。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h3> <h3>白居易《骊宫高》诗:“骊宫高兮入云”。骊山似锦若绣,一名绣岭,宫因山名,亦名绣岭宫。唐代诗人崔涂、李商隐、崔道融咏华清宫,皆以“绣岭宫”为诗名。</h3> <h3>杨玉环芙蓉出水雕塑</h3><h3> 陈鸿《长恨歌传》载:杨贵妃在海棠汤浴罢,“即出来,体弱力微,若不盛罗绮,光彩焕发,转照动人。” 是对贵妃出浴后的生动写照。玄宗更是对贵妃出浴大加赞赏:目视浴罢的杨贵妃,不仅感叹道:“美人新浴,如出水芙蓉。宗对贵妃的宠爱也因贵妃出浴后的娇美而加深,以至于回眸一笑百媚生,后宫粉黛无颜色。</h3> <h3>  骊山是华清宫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上文物胜迹众多、自然景观秀丽,遍布着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上善湖、七夕桥、尚德苑、遇仙桥、三元洞等众多著名景点。 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h3> <h3>骊山的夜景也颇有特色,漫山灯光仿佛群星璀璨。</h3> <h3>西安特色灯会</h3><h3>西安的灯会我感觉特别有地方特色和节日气氛。看这激光文字“来了就不想走”多有情趣。</h3> <h3>普天同庆游春灯</h3> <h3>特色灯会</h3> <h3>谜灯</h3> <h3>西安美食</h3><h3>看这字就很有味道,一是难写,二是难念,反正我拼打不出来“biangbiang面”。</h3> <h3>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由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物油即成.</h3> <h3>临潼 石榴</h3><h3> 具有悠久的历史,引进初期,先在京都 长安 (今西安 )御花园的“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今华清池)内种植,是供皇子后妃观赏的。东晋潘岳称之为“天下之奇树,九洲之名果”。</h3> <h3>到了唐代,长安周围石榴栽种已有相当规模。临潼在长安以东二十五公里的地方,南依骊山,北跨渭河,自然条件极宜石榴生长,加之长期培育,形成临潼石榴的优良品种。</h3> <h3>西安柿子饼,是一款美食,流传于西安等地,主要制作原料有柿子。</h3><div>相传300多年前,李自成称王西安后,临潼老百姓用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 柿子面饼慰劳义军,很受义军将士称道。后来,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每年柿子熟了,临潼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烙些柿面饼吃。天长日久,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黄桂柿子饼,也叫水晶柿子饼。西安黄桂柿子饼,是用临潼区产的“火晶柿子”为原料制作成的。这种柿子的特点是:果皮、果肉橙红色或鲜红色,果实小,果粉多,无核,肉质致密,多汁,品质极好。西安柿子饼色泽金黄,饼面粘甜,黄桂芳香。</div> <h3>石子馍是用烧热的石子作为炊具烙烫而制成的馍。它油酥咸香,经久耐放,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就连外宾吃后也大加赞赏。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携带方便的陕西石子馍,作为出远门、长途旅行所带的食品,已同方便面一样同领风骚。</h3> <h3>短暂旅行很快结束,魂系大唐,美丽西安,风景无限难以清表,怎奈,篇幅有限,不能尽表,留有缺憾也许也是一种美吧,期待新的旅行。</h3>